想象一下,你正处在上下班高峰期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处在赶飞的去外地出差,只想趁机睡个好觉,却被飞机起降声震得半天睡不着;处在乘坐长达五六个小时的高铁里,而车上有人在开着外放看抖音。此时此刻,如果拥有一副降噪耳机,将是超级提升幸福感的存在,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
提起降噪耳机,主要分两种降噪方式,一种主动降噪,一种被动降噪,主动降噪功能就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被动式降噪耳机主要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声。那么主动式降噪耳机降噪效果当然会更好一些,价格也会稍高一些。而对周围环境声没那么敏感的,也可以选被动降噪,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环境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安全性。
其实降噪耳机佩戴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头戴式,有颈挂式,也有最小的降噪豆,这些分类无非是佩戴舒适度的问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佩戴耳机的使用场景进行选择。
头戴式
BOSE QC35 II
BOSE是第一个推出降噪耳机概念的品牌。提起降噪耳机,最知名的就属BOSE QC35 II了。当你戴上它的时候,会感觉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人。耳机用的是Alcantara包覆材料,至于这个材料有多高大上,那么多专业名词小编在这里也不过多介绍,反正只要知道它具有透气、柔软的特性就行,像F1赛车的座椅包裹,微软surface pro4都采用了这种材料,所以佩戴起来会很舒服,即使戴上一天也没啥问题。耳机的一边耳罩上有蓝牙开关,可以调节音量和暂停音乐播放,另一边的耳罩可以调节降噪程度。BOSE的降噪模式有三档,分为强、弱、无,连上Bose Connect APP也能进行调节。官方介绍说,它在充满电的情况下能使用20小时,在快速充电15分钟的情况下续航能力也有2个半小时,基本也够上下班往返了。没电的情况下也没关系,它还保留了3.5mm的耳机接口,连上线就可以变成有线耳机,可以继续使用。
Sony WH-1000XM3
现在能够和BOSE抗衡的可能就是这款索尼出品的耳机,很多索粉对于索尼品牌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索尼大法好。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首先看颜值,耳机有两种配色,黑色和铂金银,还有一些金色logo配饰的点缀,尤其黑金的搭配感觉看起来十分高档。对比上一代XM2,因为头戴材质变成塑料的,重量轻了20g,虽然看起来只有一点点变化,但是戴着的话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和XM2的差距。它和BOSE QC35 II一样,也有3.5mm的耳机孔,能切换成有线模式使用。索尼官方说在开启降噪功能之后,可以连续使用30多小时,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连续使用这么久,但是这个时长听起来还是很令人满意的。最主要的是,这款耳机还能够根据大气压调解降噪效果,那么对于经常满世界飞的出差党来说,这个功能可谓是非常棒了。
森海塞尔 MOMENTUM 2 代
森海塞尔的MOMENTUM系列俗称木馒头,这款耳机又是该系列中最大的型号,所以被叫做大馒头。它最初被设计的目的就是便携性,所以大馒头2代增加了折叠功能,能将耳机折叠起来,不占用背包太大空间。同时,还是延用了老馒头的磨砂材质的圆形耳机壳,头梁是真皮材质,显得特别有质感。不锈钢条上的森海塞尔旋转logo在上边滑动起来非常顺畅,在调节佩戴时就会方便许多。他们也有独家研发的NoiseGard™ 自适应降噪技术,能够消除很多细小的杂音,不过馒头2代的声音比1代还要清淡些,更适合喜欢听慢节奏轻柔音乐的人选购。
森海塞尔 HD 4.50BTNC
这款耳机获得2017IF设计奖,也采用了森海塞尔的NoiseGard™ 自适应降噪技术,降噪功能也算是比较好。蓝牙和NFC功能它也有,自带1.4米音频连接线,在电量用尽的时候也能使用。而且价格不到千元,对于预算不够充足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
JBL E65BTNC
这款耳机是18年上市的新款。每家耳机都有自己独家研发的降噪技术,JBL也不例外。他们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增强版混合式主动降噪技术(ANC),能够一键消除噪音。刚上市时的主打卖点是2小时快充,24小时续航,在充满电、蓝牙打开、ANC模式关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24小时,蓝牙和ANC模式都打开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使用15小时。支持蓝牙连接,如果你有好几个播放设备,可以在几个设备之间无缝切换。
耳塞式
可能有很多人人对于硕大的头戴式耳机觉得有些沉重,天天在公交地铁上穿梭戴着也不是很方便,那么耳塞式耳机就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耳塞式耳机一般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重量上也不会特别重,挂在脖子上想听的时候戴上耳塞,不想听的时候随手摘下来也不用担心线材缠绕,不方便收纳等问题。
BOSE QC30
这款耳机颜值非常高,曾经获得2017年红点设计奖,因为要经常戴在脖子上,所以重量不会太重。很多人觉得无线耳机经过信号传输,音质会比不上有线耳机,但是QCC30在使用时性能却不会有多少影响。独家的降噪技术可以在完全没有噪音到关闭降噪功能两个区间内进行调节,通过按下耳机的按钮或者配合Bose Connect 软件就能实现这个功能。官方数据说电池充电一次可以使用长达 10 小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就是早晨出门到晚上下班这段时间,回家后正好充上电,第二天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SONY WI-1000X
SONY WI-1000X 用的是数字降噪技术(DNC),能够结合双噪声传感器,形成高精度反向声波与噪声进行抵消。一样能够根据海拔不同导致的气压不同来优化降噪效果, 在飞机上也能享受清晰音质。而且索尼的LDAC技术在最高990kbps的传输速度下可传输大约3倍的普通的蓝牙的数据,在无线的情况下也能享受到近似于无损的音质。SONY也有自己的Headphones Connect 软件,可以在软件中进行耳机模式设置。
JBL X 安德玛联名款
安德玛是大家所熟知的运动品牌,和它联名的跨界款式不用多说,主打功能必然是运动功能,非常适合追求音质又兼顾运动的耳机发烧友!针对运动可能出现的大量排汗问题,有着IPX5级防汗,不管是出门跑步,练器械,或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大多数场景都能使用。非常容易固定,轻轻顺时针方向旋动就可以完全贴合耳道达到隔音的效果。耳机线上有线控功能,轻按按键就能进行基本操作,并且还能通过触摸式感应器听取心率数据,连接UA Record应用程序,还能查看训练情况,从而进行调整。
降噪豆
在降噪耳机的世界,降噪豆可能是最娇小的存在,类似于蓝牙耳机的佩戴方式,带有降噪功能却是它区别于蓝牙耳机的核心。
SONY WF-1000X
这是最早推出的带有降噪功能分体式蓝牙耳机,实际降噪效果没有头戴式降噪耳机那么好,毕竟要在这么小的体积内要配置降噪所需要的功能模块,已经是目前所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了。不过降噪豆耳塞式设计还可以利用被动降噪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外部噪音,再加上自身播放音乐时的音量,可能大部分的噪音环境比如嘈杂的马路边,办公室内的说话声等都能应付。Sony 还为它加入了“环境声控制”和“弹性音效控制”两个功能,环境声控制能将双耳降噪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直接输出到耳机上,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安全性;弹性音效控制可以与手机 App 联合,自动识别用户使用状态,自动切换预设的环境声模式。不过它也有缺点,就是在续航能力上可能稍微弱于其他耳机,并且由于是将左耳当为主机来使用连接播放设备,所以偶尔会出现断连现象,但是对于便携,轻便要求非常高的人来说,这款耳机也值得入手。
SONY WF-SP700N
这款耳机主打的是运动防水功能,防护级别为IPX4级防泼溅,对于经常锻炼健身的人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采用蓝牙4.1和NFC无线连接。选择普通模式,可以在室外跑步或者锻炼时,注意到周围动静;选择人声模式,在运动的同时还能听到周围伙伴的声音。既然作为主打运动功能的耳机,肯定不能戴一会就掉了,耳机上采用了硅胶制成的弧形撑架能够更贴合耳廓,加上加长型混合硅胶耳塞,在运动时佩戴更稳定舒适。
Bose SoundSport Free 无线耳机
BOSE的这款耳机也属于运动耳机,采用了和SONY WF-1000X相似的设计,有四种颜色可选,喜欢个性的值友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风格。它采用了入耳设计,配备了类似鲨鱼鳍的耳廓支撑橡胶,就算是健身跑步也不会在运动中掉落,同时还保证了舒适度。唯一的遗憾是它没有主动降噪功能,但是入耳式设计的被动降噪也能够隔绝一部分噪音。耳机充电一次可以播放长达 5 小时,充电盒还能提供两次额外的供电。可能是降噪豆耳机的通病,在连接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延迟现象,铃声通话等也只能通过一边听到,不过实际体验中影响也没大么大。
Beoplay E8
Beoplay E8与Bose SoundSport Free 产品设计上是两种风格,一种优雅简约,另一种更加个性。佩戴方面,两个耳机的舒适度都还不错,只是它的收纳盒比BOSE的收纳盒小了一倍多,更适合外出携带。Beoplay E8 没有外置的固定结构,主要还是通过耳朵结构对耳机产生的压力和摩擦力来固定。因为并不是专为运动打造的耳机,所以压迫感不会像佩戴运动耳机上那么强。而且E8没有任何实体按键,所有操作都需要轻触耳机触摸界面进行多项组合使用,初次上手可能要借助说明书,在习惯之后倒也还好。搭配他家的APP,可以调节三档透明度等级,分别是0%环境音,50-80%环境音,100%的环境音,在不同场景能切换不同的模式。
如果还没有体验过降噪耳机的值友,可以考虑入手体验一下~
往期精选
阿俊110:续航和降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