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此款目前活动售价28元,下单1件,实付低至28元,近期好价。
暂无评论,打开APP参与讨论
故事的开始,姐姐素锦选择只身一人远赴香港,只为讨一个说法,因为去得匆忙,姐姐甚至都来不及当面与妹妹素美道别。本想着去几天,找到那个男人当面要个说法就会回来。不想这一去,时间一晃就是二十年。归期一拖再拖,仿佛被囚禁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之中。而自己的儿女,也只能恳请自己的妹妹,还有邻居帮忙哺育。真有种“君问归期未有期,沪上初灯家欢喜”的意味。这二十年之间,两姊妹互通信件,从1956年的10月初,一直到了1976年的12月初。人生又有多少个二十年呢?素锦并没有想过,她心中只有为子女再熬下去,为妹妹再等等的心愿。最终,素锦寻得了她想要的吗,或是落地了她当初毅然决然的踏上未知旅途的希望了吗?我想,只有素锦心里才清楚。而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只会看到她一次又一次的煎熬,在时间的长河中浮沉。但是,我们又何曾不是这样,有希望又有失望,在失望与希望的轮番洗礼中,不断努力着要用些什么东西去告慰自己本就短暂的生命。就像素美在给姐姐的信中所说,“在抱有希望的前提下,应该有所等待。一位先哲曾告诉我们:人类的所有智慧,就是集中在‘等待’二个字,世上最伟大的,最坚强的,特别是最最敏慧的,就是知道怎样有所等待的人”。或许,素美明白她姐姐在香港苦苦等待的是什么吧。本书出自作家百合之笔,但却是根据真实的两姐妹428封书信整理出来模样,而此书的编辑曾亲自赴香港想找到故事中主角的后代,可惜无疾而终。但这间隔多年后重现天日的故事,却温暖了我这一个在香港周遭迟来的冬。苦难面前,再熬一熬吧。
+2
分享背景:2024国庆深圳过境香港消费体验。真值理由:香港的物价高昂程度其实一直是现实,按汇率这碗面的大概价格是34RMB。食用体验:牛腩的口感确实真实的,调料丰富,牛腩做的都是大块的(价格归价格真实贵,牛腩也是保真的),关键是印象中十年前去大致也是这个价格,世异时移,有的已经变化太多了,有的貌似没怎么变化。留下了很多岁月的回忆。小细节:我进店时问一下能不能普通话,收银店员回了我几句,我完全没有听懂(白话听力0级)于是在门口等了一会,很意外一个顾客给我翻译了,让我落座(香港小店不提供纸巾,随时拼桌,吃完再给钱)。后来上饭时店员说出了白话版普通话,我完全没有思考,直接说很好,我真的可以听懂。结果意外的是店员还说自己说的不好,后来全程给我讲普通话。真实有意思的就餐经历。总结:去香港最便宜的吃点是宜家餐厅、麦当劳、然后才是粉面店,牛肉饭,然后是精致茶餐厅。再往上升级推荐打工人还是回深圳更最划算。不知是不是游客少的缘故,现在很多店铺都心累,沟通时往乐观的方向等待一会,事情或许没有想的那么糟。这类店铺一般是收港币现金的,一般500,1000的大面额不收,建议准备100一下面值的去吃饭。
+7
如果不是收藏家刘涛在上海文庙无意间淘得这四百多封信,一个旧时代的普通上海女性在香港漂泊二十年的故事就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了。《素锦的香港往事》讲述是出生于1920年代的上海女子周素锦,12岁父亲去世,母亲体弱多病,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弟妹,作为长女的她为了供养全家,像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中的曼璐那样去当了舞女,而后又成了商人章文勋的外室,并为他生下三个孩子。1950年,章文勋抛弃了她带着正室定居香港,留下素锦一个人在上海养活三个年幼的孩子。1956年,生活艰难,她不得已将孩子暂时托付给妹妹妹夫,赴港寻夫讨要生活费,不曾想这一去竟与子女分离近二十年。二十年中,素锦在香港忍辱负重、伏小做低,一方面四处找工作,做过塑料花厂女工、餐厅服务员,一方面拼命省吃俭用,将辛苦攒钱的每一分钱源源不断地寄到上海。因为生活拮据以及时代的特殊原因,素锦无法与骨肉至亲团聚,只得不断给妹妹素美和孩子们写信,诉说自己的艰辛,更多的是对孩子们的吃穿用度、教育、婚姻等事无巨细地谆谆教导、精打细算。素锦与妹妹间的书信,从1956年10月5日开始到1976年12月12日结束,共三百二十六封,加上妹妹素美写给姐姐的书信底稿一百五十六封,一共四百八十二封。六十余万字的往来书信,带着体温的记忆,描绘了素锦在香港煎熬的二十年时光,也展示这期间上海和香港的社会生活细节。这本书看完,我数次哽咽,坚韧的素锦,无私的素美,是滚滚历史洪流中真实存在的小人物,她们被时代的浪涛裹挟着成长与生活。想起张爱玲在《烬余录》里的那段话:“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生存在车子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素锦们”熬过了那么多“惊心动魄”,都是源自心中的爱吧!父母子女之爱,兄弟手足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
+12
提及当前商品姐妹两地书,沪港双城记|一上海女人在港做妾20年真实故事
素锦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故事就隐藏在那482封信中,是她前往香港后写给上海的妹妹的信,还包括妹妹素美回信的底稿里。因缘际会,半个世纪以后,那些信和有缘人蓦然相遇,并由作者百合从中抽丝剥茧,慢慢牵出一
提及当前商品两个女人,四百多封信,像是在看一部香港老电影
如果不是收藏家刘涛在上海文庙无意间淘得这四百多封信,一个旧时代的普通上海女性在香港漂泊二十年的故事就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了。《素锦的香港往事》讲述是出生于1920年代的上海女子周素锦,12岁父亲去世,
相关选购指南13本个人私藏好书推荐,第3本很多人买错了版本!
自己一直很喜欢买书,但因为出门在外的缘故,已经多加克制,可无论搬家到哪里,有些书总是不会丢。有些是经典名作,有些在某个阶段给我带去极大的启发。今天,我把这些书推荐给你们,希望里面有大家喜欢的。一、爱情
《不被大风吹倒》(莫言)
《从灶间到舌尖》
猫鱼 电影人陈冲自传性散文作品 收获文学榜长篇非虚构获作品 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童年的猫鱼 正货
血与蜜之地 专享明信片 刘子超 巴尔干旅行文学 失落的卫星后重磅作品 李健 许知远 梁文道力
暂无评论,打开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