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九点,每天两册,主题灵活,夜夜精彩。各位值友大家好,这里是九点夜读,我是当值小编夜读君。昨天为大家推荐了两本书名奇葩但却写得很好看的两本小说,不少值友都颇感兴趣,今晚我们就继续推荐第二弹,今日夜读的关键词依然是“名字奇葩的书”,推荐的两部书籍都是昨日值友在评论中推荐且评价颇高的作品,加上今日京东发放了图书勋章券,如果手头有券的朋友们感兴趣了本期推荐,可下单购买。
封面赏析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中篇小说集,收录了赫塔•米勒一些知名的小说,其中包括《人是世上的大野鸡》等作品。《人是世上的大野鸡》讲述了一个关于移民的故事:在罗马尼亚的一个村庄,人们逐渐离开到其他国家去讨生活,然而温迪施一家却在漫长的等待着当局下发的出国许可,最终,无法忍受的女儿阿玛莉做出了一个决定——用出卖肉体来换得护照公章……
作者简介
赫塔•米勒,德国女作家和诗人。她出生于罗马尼亚,后随丈夫、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移居西德,现常居柏林。在1982年开始尝试写作,并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她以写作德裔罗马尼亚人在苏俄时的遭遇而著称,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沉重的探戈》《心兽》《单腿旅行》《呼吸秋千》等。
书摘配图
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
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雾天骑车时,玫瑰的白色、石头的白色在他眼前浓密成一团。温迪施骑车穿过去。温迪施的脸湿湿的,他一直骑到那儿。玫瑰丛两次露出光秃秃的刺儿,下面的杂草一片锈色。杨树也有两次变得光秃秃的,树干几乎要枯朽。有两次路上覆盖着雪。
在阵亡战士纪念碑前他数了两年,在杨树前的坑地他数了两百二十一天。每天,温迪施在坑地一路颠簸时,他都在想:“尽头到了。”自从温迪施打算移民,他在村子里处处看到尽头。还有对于那些打算留下的人来说停滞的时间。温迪施看到,守夜人留在那儿,尽头之外。
温迪施数了两百二十一天,坑地让他颠簸后,他第一次下了车。他将自行车靠在杨树旁。他的脚步声很重。野鸽子从教堂花园里扑扑飞出。它们就像光线一样灰暗。只有喧闹声显出它们的不同。温迪施画了个十字。门把手是湿的,黏上了温迪施的手。教堂门是锁上的。圣安东尼站在墙后,手里拿着一朵白百合和一本褐色的书。他被锁起来了。
温迪施感觉很冷。他俯视着马路。马路尽头,草地一直延伸到村庄里。尽头那儿一个男人在走路。那个男人就像一条黑线走进植物世界。起伏的草地将他托起到地面上。
小编点评
这部故事集的特点在于作者用精炼如诗歌的语言和如散文般直白的细节描写,为读者呈现了一群无依无靠的人群是如何在专制的体制下卑微地生活,在小说中,她采用了跳过语言直接从思维到文字呈现出来的写作手法,用精简短小的语句营造出“文字的沉寂的呐喊”,因而这种风格和我们传统接触到的作品有较大的差异,初次阅读会感到拗口,但细读之后则又令人回味无穷。
封面赏析
内容介绍
同样是一本内容奇特而有趣的书,既可以当做游记,也可以当成是一本哲学读物。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夏季,和儿子一起骑着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州到加州,走遍穷乡僻壤,横跨美国大陆。在旅行的过程中,他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旅途中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日常生活与西方的理性哲学相结合,进行了对比的思考,完成了一场肉体和心灵上的探索之旅。
作者简介
罗伯特•M.波西格,美国作家。大学时期在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和哲学,后攻读传播学硕士,曾到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并担任修辞学教授,后因精神问题而休养,后转行成为电脑技术员。1968年他与长子一起骑着摩托车进行探险,并寻找心灵之所,后完成了横跨美国大陆的万里长旅,并把一路上的思考整理成《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被媒体评价为“20世纪79年代的梭罗”,此书出版后他一直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
书摘配图
骑摩托车旅游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被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你只是个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窗外飞驰而过。
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阻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就处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脚下飞驰而过的是实实在在的水泥公路,和你走过的土地没有两样。它结结实实地躺在那儿,虽然因为车速快而显得模糊,但是你可以随时停车,及时感受它的存在,让那份踏实感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我和克里斯以及那些骑在前面的朋友,正准备到蒙大拿州一游,或许还可以骑得更远一点也说不定。我们刻意避免按照固定的行程前进,宁可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因为旅游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惬意。现在我们在度假,想走一走支线,石子铺的乡间小路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然后才是州际干道,下下之选才是高速公路。我们打算好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景致,所以要好好享受旅游的过程,不会干那种在很短时间之内游览几个景点的煞风景的事。这样一来我们心情大好,崎岖的山路虽然漫长,但是骑摩托车却是一种享受——倾斜的身体可以顺着山势忽左忽右,不像在车厢里被晃得东倒西歪。要是一路上车子少那就更好了,同时也比较安全。我认为路边要是没有广告牌或是休息站什么的,景色一定更美:不论是路旁的树丛,地上的小草或是园里的果树都长到齐肩高,沿途时不时还有小孩向你挥手,也有大人从屋里走到廊前看看是谁经过。一旦你停车问路或是想了解什么当地的情况,你得到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他们会问你打哪儿来,已经骑了多久,热情而又滔滔不绝地和你神侃半天,简直比你还要兴奋。
我们夫妻俩和一些老友迷上这种乡间小路已经有好些年了。当初为了调剂一下或是为了去另一条干道而走捷径,都不免要骑上一段。每次我们都会惊讶于景色的美丽,骑回原路时便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我们经常这么骑,后来才明白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些乡间小路和一般的干道迥然不同,就连沿线居住的居民的生活步调和个性也不一样。他们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本地,所以可以很悠闲地和你寒暄问候、谈天说地,那感觉好极了。反而是那些早就搬到城市里的人和他们的子子孙孙迷失了,忘记了这种情怀。这实在是一个宝贵的发现。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么久之后才会对其着迷。我们早已看过却仿佛没有看到,或者说是环境使我们视而不见,蒙骗了我们,让我们以为真正的生活是在大都市里,而这里只不过是落后的穷乡僻壤。这的确是件令人迷惘的事,就好像真理已经在敲你的门,而你却说:“走开,我正在寻找真理。”所以真理掉头就走了。哎,这种现象真是让人不解。
然而我们一旦迷上这种旅游方式,就再也忘不了那些风景宜人的小路,忘不了那些消磨了很多个周末、夜晚和假日的美好时光。我们成了真正的乡野骑手迷,只要骑到那里就会有值得一看的景物。
小编点评
全书可以看做是一个拿摩托车维修作比喻的寓言故事,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风,用一辆摩托车来描述人的不同思维,不同想法和不同认知,从修理摩托车的”术”,一直向上追溯,探索人与哲学,最后上升到”道”,提出了“良质”的核心理念,在古典和浪漫的世界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全书将哲学,科技,旅行融合在小说里,旅行的线索和心灵的探寻节奏配合完美,非常适合有一定哲学基础的朋友们阅读。
往期回顾
《士兵如何修留声机》《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书名奇葩内容有趣的小说
《动物生活史》、《逝者如渡渡》 画风清新的动物读本
《学习之道》、《如何高效学习》 学之有法
《番茄工作法图解》、《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优化工作与生活,提升自我
瞅我....
(瞅啥瞅,快来订阅)
如何订阅:九点夜读是什么值得买(SMZDM.COM)最新的图书专栏,以丰富值友视野,传播优质图书为己任,不以价格为主要判断依据。专栏每晚九点左右准时推出,以限定关键词为条件,每天甄选2册优质作品,题材及风格不限,唯二的判断标准就是有价值+好看。感兴趣的朋友只要在手机APP端打开本文,点击右上角订阅按钮,添加相关的“九点夜读”标签,然后回到首页的右上角“我的订阅”中进行推送设置,即可在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期的更新内容。夜读精彩,你我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