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选购禁忌

液晶电视选购禁忌

“我观看距离是X米,该买多大的电视?”这个问题是消费者购买时最常问的问题。方向没错,这确实是最该问的。但是很多人瞎琢磨了半天,最后还是买了不合适的尺寸。老话说的好:尺寸不合适,生活不和谐 。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十个消费者里,最少得有七八个买小了。今天狗哥就说道说道关于电视选购的尺寸选择问题。顺便解决几个常见的误区。


XX寸的电视是多大?

这个算是基础知识了,液晶电视尺寸其实指的是对角线的尺寸,而且是英寸。如果你是完全云选购,想知道这个即将搬到你家里的玩意儿是多大一块地方,下面有个表给你参考。

单屏幕尺寸,不包含底座边框

你可以根据这个表,找个盒尺拉一下,瞅瞅大概是多长多宽,会更直观一些。卖场里挑选的话也可以自己比划比划,因为很多卖场的空间很大,就算是85寸摆着也不吓人,但是摆到你家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所以最好知己知彼,心中有13数,不要一激动买了一面墙回去。


观看距离X米,该买多大的电视?

按照某种目前相对科学的说法就是,1080P分辨率的电视,适合3倍电视高度的观看距离。比如55寸的全高清电视,宽(高)大概70厘米,所以适合2.1米左右。4K电视最佳观看最近观看距离是电视高度的1.5倍,全高清观看距离的一半——也就是差不多1米。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该说了:狗哥你扯淡,1米距离看55寸?你是不是想让我瞎?其实这里的分辨率更准确的说是你播放的片源的分辨率。如果你的需求只是日常看点720P甚至更低的东西,就当狗哥没说。但如果你平时是玩PS4或者看1080P甚至更高的,那么即使你是挂卧室里,也应该55寸起步了。因为两米距离,还特么没你的床长啊有没有。如果你想到了日后的4K资源慢慢变多,不想因为到时候电视太小而过早再换一台,客厅请65寸起步。

RTINGS的尺寸分辨率和观看距离对照表

实际上,狗哥曾经趁着店里没人,搬着小板凳看了很久,看的是全高清,65寸电视2.5米内看着正正好,什么都能看清 。看4K演示片的话,两米左右纤毫毕现,再远的话看啥都差不多,根本就没有了选择的意义。然后狗哥又试过了75寸和55寸的,已经充分印证了那套理论。


为什么很多人会选小?

其实这算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了。作为70后80后甚至90后,最初家里条件一般都不富裕,刚开始接触的电视甚至只是十几寸大屁股的CRT,观影乐趣大部分来自脑补而非视觉冲击。

还记得它吗?

虽然后来日子慢慢变好,电视越换越大,但脑海里始终无法挣脱最初的认知。当年十几寸的电视还得被家长一巴掌拍到好几米外观看的阴影还笼罩着你的价值观,现在想想后脑勺还隐隐作痛,直接导致了日后保守的选购策略。

王思聪和他的100寸大法,这个距离是多少?

所以,只要预算够,尽管往大了买。都9120年了,往前看,往大处看。


大电视会不会更伤眼?

这个其实就是很多人的误区了。事实恰恰相反——电视买小了才更伤眼。观看小尺寸的电视时视线集中,长时间盯着那么点的地方,眼球充血不转,才最伤眼。而且现在的电视刷新频率都是60Hz起步了,不会像以前那样闪的瞎眼。

看IMAX大概会瞎吧

大尺寸从来都不是伤眼的原因。太长时间的观看;室内光线昏暗等等;买了个山寨机——这些才是最伤眼的。如果你觉得换了大电视之后孩子的视力变差了,那么请检查他半夜有没有钻被窝里偷着玩手机,还有就是,写作业时别趴着写。


优先尺寸还是画质?

如果画质差距不足以大到让你觉得差点那台是垃圾根本没法入眼的话,那么答案妥妥是尺寸。因为大尺寸带来的观感提升要远大于画质上的那点东西。

所以,请把预算有限砸在尺寸上,其次考虑其他乱七八糟的技术指标,只要你的电视是用来看的,尺寸就是最大的指标。


什么情况下选择小尺寸电视?


不总结了,今天就说这点,下期说说画质处理芯片。

往期内容:

液晶电视选购误区之面板

液晶电视选购误区之系统

液晶电视样机及等级品的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液晶电视选购误区

上一期狗哥讲了关于买电视就是买面板的误区,其实是为了让大家伙分清一个事实——现在的面板技术已经很成熟,已经不足以成为决定电视画质的那块天花板,所以不要迷信“好面板=好画质”。

本期我们说下电视的智能系统,先说结论吧:就目前的“智能”电视来说,没有系统才是最好的系统。凡是避重就轻不谈画质,只往系统上吹的,听个乐就行了,可别信了什么108核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系统之类的鬼话。

定义

先说下智能电视的定义,维基百科对于智能电视的定义是:

智能电视是集成了互联网功能或机顶盒功能的电视机,可以提供比传统电视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为丰富的资源。

按照这个定义的话,其实智能电视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更不是一个很高科技的东西,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早期的电视加DVD,或者电视加小霸王。现在大多的智能电视只不过是把你的机顶盒或者电视盒子直接塞进了电视里面,属于“Apple-pen”一样的发明。

i have a 机顶盒,i have a TV.

之所以造出“智能电视”这个概念,说直白点,就是商家要“骗钱”而已。早几年的话,导购拿出俩电视,一个智能电视一个非智能的,多忽悠你几千块钱玩似的。但是实际上的硬件成本和技术门槛,往多了说,大概能值个一二百块吧。近几年这个概念的热度已经炒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是不乏部分实在没啥可吹的厂家往这个上面吹。

现状及优劣对比

当今的电视系统分为两大阵营:一个就是基于安卓系统的一众国产品牌和SONY大法,可能瞅着不太一样,其实都是安卓;另外就是以三星的Tizen系统和LG的webOS两个品牌为阵营的独立系统。另外还有一堆其他市场占有率极低的系统暂时不说。

安卓系统的优势就不用多说了,和你手头的安卓手机一样,开源,可玩性高,有一大堆APP可以装。但是安卓系统的智能电视经常会让你怀疑自己买了台智障电视——开机慢,越用越卡,越用越慢。虽然根据厂家们的实力不同有不同程度的优化,也只是早卡还是晚卡的问题。而且很多厂家们的“优化”就是贴心的为你在各个步骤插入了广告。开机60秒了解一下。

而自主系统的三星泰泽系统和LG的webos系统,最大的缺点就是软件不够丰富了。但是优点明显:开机速度快,稳定,很少死机,没有强制广告。不会越用越慢。

看法

分析完这两大系统阵营,狗哥说一下个人看法,如果你有其他的角度,可以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1,态度:电视就不该有系统,术业有专攻,专心做好画质才是正经事。更何况现在几乎全部的“智能”系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根本就称不上愉快的使用体验。所以不用过分纠结系统方面的东西,因为都是渣。往这方面吹的厂家往往是因为没的吹了。不要因为系统不够骚就否定一台画质优秀的电视,这个最多算是无伤大雅的细节。你所需求那些系统方面的需求,只要一个价值一二百块钱的电视盒子就解决了,但是塞进电视里,如果你还非认那些不着调的吹嘘,宰你几千块轻松。

2,选购建议:既然现在的智能电视都是渣,我们就只能在渣里挑挑金坷垃了。首先不管什么系统,开机必须要快,其次就是不能有开机广告,更不能越用越卡。电视可不像手机,用个两三年顶天了,大不了我就换了。电视的画质短期内还不至于出现质的飞越,所以你还得看很多年的。如果你不习惯用盒子或者是买给动手能力弱的人,这方面就需要尤其注意了,不然日后会极度影响使用体验。

3,使用指导:有的用户很喜欢各种骚操作,想把电视的系统当手机玩,要装各种骚里骚气的APP。狗哥只能说,电视+盒子才是你们的最终选择。别不要不小心把电视玩成了砖头,售后上门修一次挺贵的。

4,特别注意:你的电视用什么系统和画质基本没有毛的关系,管系统那是ARM芯片,处理画质的那是画质处理芯片。如果非要说有关系,相信我,最多只有一根毛的关系。

今天的我还是这么短, OVER。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