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智能手环哪个牌子值得买

618智能手环购买攻略

零.前言

各位同学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说明我又开始写长篇放毒文了~哈哈

之前大部分时间在写产品评测,虽然可以了解产品的优缺点但毕竟关注某个单品的人群并不多,所以我觉得总结性的推荐文对于想购买某类产品的人能起到更大的意义。于是就有了这篇以及后面一定还会出现的不知道多少篇~

如果你参加或者在线观看了521什么值得买第一届值友节的话,可能还会记得我说过我现在从关注跑步装备延伸到了智能穿戴设备上。其实早在2013年智能手环热潮初期我就写过这么一篇

后续写过的横评和单品评测也有不少,在之前的跑步装备介绍连载和这两年的年度跑步装备小结中智能穿戴部分也有较大篇幅的提及。究其原因是因为智能手环从出现开始就自带了运动属性,并被厂商以健康的名义进行包装宣传,先不说能不能达到宣传的效果,起码这个在当时并没有多高技术含量的东西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并且催生了无数家创业公司,这个数量到现在还在增加。从功能上来看即便只是内置一个加速度计实现计步和睡眠监测也和传统的运动手表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而且适用人群更广使用时间更长外观也更好看。因此当初功能极其简单的智能手环能卖到千元以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智能手环从仅有计步功能到现在内置GPS心率和操作系统,持续吸引着大量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剁手,但相信很多人在购买前不知如何选择,对于从未买过的同学而言不知道是买个便宜的先用用还是一步到位,对于想升级换代的同学则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品牌的什么型号,毕竟市场上搅浑水的产品太多,真要一一对比下来会是个很大的工程。

虽然我玩过的智能手环也只就几十个,但主流产品大多都接触过,而且也一直关注着新产品的动向,所以这次我斗胆起了个大题目,谈谈我对智能手环的一些看法,并且推荐几款个人觉得还不错的产品,希望能给正好有购买需求的同学起到些许帮助吧~


一.智能手环的发展

先来说说我印象中智能手环的发展轨迹吧,手环从当年的“弱智”发展到如今的“智能”也就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期间新品牌的崛起比比皆是,当然也少不了巨头的没落,也还是颇有些意思的。

1.第一阶段:单传感器

在这个阶段的智能手环仅内置三轴加速度计,功能十分简单,而且只能通过LED显示极其有限的内容。更像是腰上计步器的手环化产物。

虽然无从考证第一款智能手环出自谁手,但真正大力推广“智能手环”概念让消费者认识并接受的厂商里,Jawbone和Fitbit功不可没。很多人接触智能手环也都是从这两个牌子最经典的型号UP2和Flex开始的,而且这两款产品的设计深深地影响了国内“寨厂”,那个时候放眼淘宝望去大多数智能手环都长得差不多,到后期才逐渐摆脱了模仿痕迹。

Jawbone和Fitbit的第一款智能手环没有配备显示屏,只用几颗LED进行状态提示,功能上也只有统计步数和记录睡眠两项,准确度也谈不上有多高,但还是大卖,占据了智能手环的巨大市场份额。

除了这两个厂商之外苹果前CEO创办的初创公司Misfit旗下的Shine手环凭借出色的工业设计也是混的风生水起,只不过这个公司的产品线和经历比较奇葩,我们放到后面再聊~

这个时期还有一款不得不提的产品就是Nike+ FuelBand,虽然这是钩子2012年初发布产品,但不管是在当时还是放到现在都称得上十分出色,尤其是透明的白冰版简直是亮骚的忍不住多看几眼,即便是停产多年现在淘宝上还有各种洋垃圾翻新机在卖,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不过FuelBand并未像Fitbit和Jawbone一样大红大紫下去,即便是2013年底上市的第二代产品FuelBand SE在功能上也主要就是增加了个粗糙的睡眠功能,硌手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第二年Nike便放弃了硬件设备,专心搞Nike+软件去了。倘若当时坚持创新挺下来相信一定会有着不小的市场份额吧。


这个阶段的产品在品控方面也有不少问题,比如Jawbone的UP上市后出现了电池问题被撤下,后来的UP2也笼罩着三个月必挂的魔咒,Fitbit Force的过敏门也闹得沸沸扬扬(配图选了个最轻微的,口味更重的请点击这里),还有FuelBand按键失灵,Misfit Shine核心容易丢等问题。

虽然那时打着健康旗号的手环只有一个传感器,但不能否认的是如果坚持按照它的提示进行运动还真能有些效果,只不过枯燥的提示并不能给使用者带来足够的激励。


2.第二阶段:心率&消息提醒

当消费者对计步麻木,睡觉也懒得戴的时候,手环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中智能手环对日常和运动场景分别进行了增强。

A. 针对日常使用,智能手环采用了黑白或彩色显示屏,并且可以接收来自手机的电话、短信、微信等消息提醒。如果仅仅是增加一个屏幕方便看数据和时间的话我个人还是愿意将这类产品放到第一阶段中,因为它并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当将消息推送引入后,手环就成了手机的延伸,使用者不用再因为担心错过重要消息而将手机握在手里并频繁查看,手环的角色成为了手机的副屏幕,在开会或者拥挤的公交上,翻腕看手环比掏兜看手机要方便多了。这也是我在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上用的最多的一个功能。

不过具备消息提醒功能的手环也不是随便买个就可以的,屏幕大小,分辨率高低都会影响显示效果和单屏字数,对于长消息的处理也各有不同,有的是手动翻页,有的是自动滚屏,有的干脆只显示一屏,超出的文字……对不起,请掏手机看吧。

这个阶段的代表产品有Garmin Vivosmart和索尼大法的SmartBand Talk,前者采用了OLED触摸屏,后者则是曲面电子墨水屏。这两个品牌一个是专业运动设备制造商,一个是IT巨头,凭借已有的技术积淀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杀入门槛并不高的智能穿戴市场,这些都是凭智能手环起家的公司所难以比拟的,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面分析不同厂商的产品线风格的时候再详细说。

虽然说消息提醒是个很实用的功能,但是毕竟手环受体积所限,屏幕不能做的很大,显示内容也就比较少,即便是能够通过提高屏幕分辨率的方法增加单屏承载字数,但会大大影响可读性,所以对于手机消息频繁的用户来说,买个智能手表看消息更加合适。

B. 针对运动场景,单独一个加速度计适用的项目十分有限,主要就是跑步和徒步运动,从我之前的横向测试对比来看各家产品的计步准确性有好有坏:

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在标准步伐下才能得到相对较高的准确度。于是运动后得到的数据除了并不准确的步数之外还有根据步数估算出的更不准确的里程。对于健身房跳操或力量练习以及球类运动等项目而言,智能手环的加速度计对于运动统计和指导能起到的作用就很小了。而运动中靠心率指导是个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而且适用的运动类型也十分广泛,所以心率智能手环就成了下一个热点。这类产品有两种,一种是搭配传统心率带使用的,可以在手环上显示即时心率;另一种是内置光学心率计的直测式心率手环。

搭配心率带的心率手环可以认为是传统心率表的手环化产物,通过外接ANT+或蓝牙协议的心率带实现心率测量,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这也是早期心率手环的实现方式。代表产品是Polar Loop。Loop是市面上最早支持心率带的手环之一,配合蓝牙协议的心率带可以在LED点阵屏上显示实时心率,而且还会给用户运动建议。

光电心率手环则是现在的主流,最常见的是通过手环内侧的绿光LED进行腕上心率测量,有的只能进行静息心率测量,有的可以实现连续心率测量,在运动场景下连续的心率测量才有意义。但光电心率传感器的稳定性不如传统心率带,很容易受汗水、肤色、光照和晃动等因素影响,所以针对这些不稳定因素不少厂商做了优化,比如增加遮光罩,采用双绿光LED或三绿光LED,还有采用双色LED的。即便如此光学心率计的准确性表现还是因人而异,比如我用过的几款感觉准确性还不错,但同样的设备其他跑友就表示不是很准,所以建议购买前体验一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从去年开始很多国内外厂商都自己折腾出光电心率计了,但是靠谱的很少,尤其是国内品牌一定要谨慎。这类手环的代表产品是Mio Alpha,这款手环是当时获得最广泛认可的光学心率设备,可以实现连续心率测量而且性能比较稳定,以至于Adidas、Garmin、TomTom等大牌都拿过Mio的光学器件做产品。但是用别家的元件没有任何开发空间,而且一旦产生依赖性就会十分被动,于是Garmin和TomTom都在自己的第二代产品中使用了自家的光学心率计,从我个人体验下来效果和Mio的准确性差不多但功能更多,比如可以测血氧和24小时静息心率记录。


3.第三阶段:多传感器&智能系统

虽然第二阶段的智能手环在实用性上大大提升,但这个时期屏幕更大传感器更多功能更丰富的智能手表的崛起对智能手环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于是智能手环开始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并搭载智能系统,功能得到了极大丰富,但缺点是续航时间的明显减少,可能会从第一阶段的一周一充变成一天一充。

从这时候开始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界限愈发模糊。其实在第一阶段就有一些手环采用了手表的样式,所以智能手环和手表从一开始就傻傻分不清楚,真要区分也只能从形态上判断了,但这个不重要,或者用我随机过程老师的一句口头禅“这不本质”~

当集成心率功能之后GPS以及更多的传感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心率手环主要还是面向运动场景,为了应对专业运动表的进攻必须要拥有更丰富的传感器,那么GPS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功能,拥有GPS和心率之后智能手环已经可以和入门级GPS心率表对抗了,再加上气压计、光感、温度、紫外线等传感器后可以实现更多维度的数据监控,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代表产品是被誉为一代神器的微软手环,它集成了包括GPS和心率在内的多款传感器,彩色触摸屏显示效果出色,安卓、苹果、微软三大手机系统都支持也是一个亮点。

尽管这个阶段的智能手环可以准确的记录运动数据,也能接收手机消息提醒,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仍然不够“好玩”,买的时候有什么就只能玩什么,没有任何可定制能力,如果能换个屏幕样式、装个APP就有意思多了,这就要靠智能系统来实现。如果说集成多传感器是自下而上的升级的话,那么搭载智能系统就是基于已经成熟的智能手表进行的自顶向下的渗透。因此这类产品大多来自于已有智能手表产品的IT大厂,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较高的品牌认知度,推出的手环也比较成熟,很容易被市场接受。这类产品的代表则是三星Gear Fit 2,它采用了三星Tizen操作系统+1G双核处理器+512MB RAM+4G ROM+Super AMOLED曲面彩色触摸屏,内置GPS、气压计和光学心率计,单看配置和同时期的智能手表几乎一样。


4.第四阶段:移动支付

这个阶段并不需要经历前三个阶段就能达到,是移动支付大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技术门槛不算太高,但更多的是政策限制。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着这个阶段的初期,市面上早已有可以刷公交的手环问世,但公交支付只是移动支付一个很小的分支,说难听点它们也就是个异形公交卡没什么玩头,移动支付的真正实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我记得之前说过去年会是光学心率爆发的一年,那么今年会是GPS手环爆发的一年,明年我觉得将是支付手环的一年,届时支付安全性有了解决方案,银行方面也不再束手束脚,银联单凭推广云闪付这一个理由就能让智能穿戴厂商彻底疯狂。


二.主流品牌产品线汇总

分析完智能手环的发展历程之后,我选十个有代表性的智能手环品牌,逐个列举一下它们的手环产品线,方便各位同学在选购的时候对比和查阅。(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Jawbone

Jawbone并不是做智能手环起家的,但智能手环让它风生水起了一把,早期的回形针造型吸引了不少眼球,但是品控方面一直或多或少有些问题,不过它家的APP我一直都很喜欢,应该算是我用过智能穿戴设备中设计最美观,数据处理最好的客户端之一了。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品控不稳定但我有的时候还是会建议购买它家产品的原因。

Jawbone的产品定位一直是面向健身和日常使用,走的是时尚路线,屏幕是一直没有的,还喜欢跳票……

(1)UP:Jawbone第一款智能手环,上市不久就因为供电问题被下架。

(2)UP2:UP改进后的第二代产品,包装上印的依然是UP,采用回形针造型,实体按键操作,LED显示状态,通过耳机插孔同步数据。拥有计步、睡眠监测、智能震动闹钟、久坐提醒等功能。被三个月必挂魔咒笼罩。

(3)UP24:UP2的升级版,支持蓝牙4.0,不用再插手机同步数据了。依旧是回形针造型,外观花纹更好看。三个月魔咒的阴影也基本散去。

(4)新UP2:UP24的升级版,功能几乎完全一样,体积缩小近一半,放弃了回形针造型看起来更像传统腕带。

(5)UP3:先于新UP2发布,外观和新UP2一样,增加了温度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传感器,可以监测体温、静息心率、紧张程度和环境温度。发布的时候自称“业界最先进”也是萌萌的~

(6)UP4:在UP3的基础上增加了NFC芯片,支持移动支付,其他功能和外观与UP3基本一样。

(7)UP Move:和UP3同时发布的产品,与Misfit Shine十分神似,采用CR2032电池,12颗LED显示时间和运动进度,可以计步和睡眠监测,中心的物理按键倒是增加了可玩性,主打低端。

2.Fitbit

元祖级智能穿戴制造商,初期做背夹式计步器,后来开始做手环和手表,外形设计比较死板,但深深影响了国内寨厂,抄袭Flex造型的产品相当之多。其产品定位于健身和专业运动,后期的产品先后增加了光学心率计和GPS。一度遭受了腕带过敏门的影响。

(1)Flex:外形简洁,具备计步,睡眠监测和震动闹钟功能,用几颗LED显示状态和运动进度,没有实体键,通过敲击实现控制。其外观和操作方式被后续产品纷纷借鉴。

(2)Force:增加了物理按键和一个小液晶屏用来显示时间和数据,可以当做手表使用,内置高度计,可以记录爬楼层数,不过由于过敏门被召回。

(3)Charge:Force的马甲版,外观和功能几乎一模一样,本应在Force上通过固件升级实现的来电提醒功能也直接搭载了。

(4)Charge HR:Charge的心率版,集成了光电心率计,可以连续测量心率,体积比Charge略大。

(5)Surge:采用面积更大的单色触摸屏,内置GPS、光学心率计、高度计、电子罗盘和光线感应器,可以接收手机的消息推送。体积大了不少,更像是手表。

(6)Alta:Charge的升级版,更大的单色触摸屏、金属外壳、可换式腕带,能够接收手机的消息提醒。

(7)Blaze:这个其实是手表了,拥有彩色触摸屏、光学心率计和多种运动模式。

3.Misfit

这个牌子借着点苹果的光环,凭借出色的工业设计吸引了很多消费者购买,以至于几代产品都没换过外观,新品也只是改变手环材质和算法,最新推出的Ray才终于变了样子,不过棒状物看起来还不如之前的大饼脸。我一直很奇怪增加骑行和游泳算法的升级本应该通过固件升级的方式推送给老产品,但是Misfit一而再再而三的当新品推,硬件上并未升级,就这样还被Fossil以2.6亿美元收购,不得不说玩时尚的赚钱真容易。不过这么说有些夸张了,毕竟Misfit除了手环还有智能灯泡和智能床垫等产品,在创新性上还是相当不错的。


(1)Shine:Misfit的第一代产品,采用航空氧化铝材质和飞碟造型,切割技术十分精巧,工业设计颇有苹果味儿。功能上可以计步和睡眠监测,轻敲外壳会通过12颗LED显示大致时间和运动进度,采用CR2032电池续航可达半年也是一个亮点。

(2)Flash:Shine的简化版,价格更便宜,外壳变为碳酸聚酯材质,体积更厚,外壳也是个物理按键,可以实现更多扩展操作。

(3)Flash Link:功能和Flash一样,只不过配的不是腕带而是背夹,价格比Flash还便宜。

(4)Speedo Shine:与Speedo联合推出的产品,只在Shine的基础上增加了游泳算法,通过加速度计估算游泳圈数和距离,其他未变。

(5)Shine 2:Shine的升级版,外观不变厚度更薄,12颗LED也有单色升级为支持1600万种颜色,增加三轴磁力计和手机消息振动提醒功能。

(6)Flash Cyclist:只在Flash的基础上增加了骑行算法,固定在鞋上可以记录踏频、距离、速度等数据,其它未变。

(7)Ray:经典的飞碟造型变成了金属棒状物,功能还是那些基本的,依旧采用纽扣电池。没有屏幕只有一颗LED。

4.Withings

这个品牌也是元老级的智能穿戴制造商,很早之前就推出了内置光学心率计的智能手环,但手环产品很少,在智能家居产品上造诣颇深,体脂称、体温计、血压计、唤醒灯都有。但最为人所知的应该是颜值超高的 Activité智能手表。该公司今年被诺基亚以1.7亿欧元的价格收购。

(1)Pulse Ox:它拥有单色触摸屏,光学心率计,可以记录步数睡眠,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不过只能用手指触摸背后的传感器进行单次心率测量。最早的产品叫Pulse,后来Pulse O2增加了血氧监测,Pulse通过固件升级同样可以增加该功能,现在官网统一将其命名为Pulse Ox。

(2)Go:外观和Misifit Flash类似,采用电子墨水屏显示内容更丰富些,支持计步和睡眠,并可自动判断跑步和游泳等运动类型,纽扣电池供电,续航8个月。


5.小米

智能手环在国内全民普及化的军功章有一半可以分给小米,粗粮公司向来以价格杀手著称,凭借庞大的出货量可以将成本压的很低,让竞争对手一时难以招架。在小米手环问世之前市面上的稍微有点名气的智能手环都要卖到500以上,国产手环卖个六七百也有,初创公司用不成熟的产品坑大钱的也是不少。当小米砸出79元手环的时候,市场沸腾了,花不到100块钱买个还处于“弱智”阶段的智能手环并不吃亏,这时竞品不得不硬着头皮将价格跟进,但是如果直接降价会被老用户骂死,于是出新品标低价成了惯用伎俩。后来小米的99元心率手环无异于又向竞争对手们扔了一颗炸弹。

(1)小米手环:外观借鉴了Misfit和Fitbit等品牌的设计,但没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品控和稳定性不错,具备计步、睡眠监测和消息提醒功能,配合小米手机还能实现手机解锁,续航时间超长,关闭提醒的话我曾经一次充电用了超过3个月。有不少用户反映有腕带容易坏,核心容易丢的问题 。

(2)小米手环光感版:比小米手环体积略微大了一点,增加了光学心率计,可以实现连续心率测量,不过准确性评价并不高,99的价格适合对心率手环长草的同学买来试水。

(3)小米手环2:在光感版的基础上装了个液晶屏,通过触摸屏幕下方的感应按键进行操作,功能基本未变,主要是液晶屏可以显示当前时间以及更多运动数据和消息提醒,注意这里的提醒只有图标提示,不会显示出具体内容。


6.Garmin

作为老牌的运动手表制造商,Garmin对市场的反映速度可谓相当快,2014年初发布的第一款vivofit手环就配上了液晶屏并支持ANT+心率带,此后新品发布也越发频繁,光学心率、GPS以及Connect IQ智能平台的引入也颇具竞争力,智能手环和手表的产品线十分丰富,定位清晰。旗下的智能手环都归属在vivo系列中。

(1)vivofit:Garmin第一款手环,采用OLED显示屏,可以连接ANT+心率带监测用户心率,除了计步和睡眠之外,它还会根据用户的运动情况自动调整第二天的运动目标。毕竟有专业运动背景加持。

(2)vivosmart:定位比vivofit高,造型简洁流畅,支持心率带、单车速度计和VIRB运动相机,采用单色触摸屏,可以接收来自手机的各种消息提醒。这是我认为Garmin手环中设计最好看的一款。

(3)vivofit 2:在vivofit的基础上增加了背光和声音提醒,更方便夜跑使用。

(4)vivoactive:其实这是个手表,采用了彩色大触屏,内置Connect IQ智能平台,支持GPS和GLONASS双星定位,支持多种运动项目,可与ANT+协议的心率带和踏频器连接。

(5)vivosmart HR:Garmin第一款内置光学心率计的手环,采用自家的Elevate光学心率计,可以实现连续心率测量和24小时静息心率记录,也可以将心率数据通过ANT+协议发送给其他运动表,比vivosmart屏幕更大分辨率更高,还增加了气压高度计。

(6)vivofit 3:屏幕变小分辨率变高,支持Move IQ技术,可以自动分辨不同的运动类型,有多种风格和花纹的腕带可选,向时尚方向扩展。

(7)vivoactive HR:vivoactive的升级版,液晶屏竖过来之后外观更像手环了,增加了光学心率计、气压计和电子罗盘,支持Move IQ和Connect IQ技术。是一款全能型的智能手环。

(8)vivosmart HR+:相比vivosmart HR增加了GPS和虚拟跑友功能,强化了跑步功能,整体性能和Garmin入门级的ForerunnerXX两位数系列差不多。

(9)Approach X40:定位于高尔夫运动的手环,是vivosmart HR+的高尔夫版,比vivosmart HR+上市略早,也是Garmin第一款同时内置GPS和光学心率计的手环。


7.Polar

也是一家老牌运动表制造商,旗下手环产品不多,但第一款手环就支持了蓝牙心率带实现运动心率监测,而且Polar在运动指导方面的积淀也为其赋予了专业光环。

(1)Loop:Polar第一款智能手环,设计和FuelBand颇神似,支持蓝牙心率带,可以在运动时实时监测心率数据。采用的LED点阵屏可以显示比较丰富的内容,有计步、睡眠和久坐提醒功能。

(2)Loop 2:相比前代增加了手机消息提醒和闹钟功能,但无法显示消息内容。

(3)Loop Crystal:施华洛世奇联名推出的产品,在Loop 2的基础上进行了外观修改,陶瓷白配色+印花腕带,正面还有30颗亮闪闪的施华洛世奇水晶,走的是时尚饰品风。

(4)A360:采用彩色触摸屏,内置光学心率计可以实现连续心率测量,还可以接收来自手机的消息提醒,不过只能显示一屏,超出部分需要在手机上查看,低电量情况下会自动降低屏幕亮度延长续航时间。


8.索尼

开头先喊一句“索尼大法好!”索尼的研发实力不用怀疑但是在智能穿戴上设备并不多,说明并未将其列入研发重点。但是仅有的几款产品在设计上都不错,特点也比较鲜明。

(1)SmartBand SWR10:索尼这第一款手环和Fitbit Flex有些相似,配有LED和实体键,可以进行计步、睡眠监测、消息震动提醒、智能闹钟和音乐控制。支持蓝牙4.0和NFC,其防护指数达到了IP58。

(2)SmartBand Talk:定位比SWR10高,采用弧形电子墨水屏,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可以直接当蓝牙免提使用。

(3)SmartBand 2:在SWR10的基础上增加了光学心率计,能够连续测量心率,心率变异性(HRV)和紧张程度,防护指数提高到IP68。


9.微软

大家都在期待软硬件巨头微软会和谷歌苹果一样推出智能手表,但微软却给我们了一个比智能手表还强大的智能手环,不过从整个设计上感觉不像是一个成熟产品的风格,缺乏美感舒适度较差,而且不支持中文字库也减少了我国用户的购买欲望,不过今年初2代版终于支持中文了。

(1)MicroSoft Band:神器神器神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微软第一代手环靠堆砌硬件成功上位,1.4英寸彩色触摸屏、光学心率、GPS、气压计、麦克风、体温计、光感、紫外线传感器、皮肤电感应器,支持Cortana语音助手,支持超强纠错的软键盘输入,三大手机平台通吃,以上都是优点。缺点也很明显,不支持中文,腕带硬的硌手,橡胶皮很容易老花。但是199美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可谓相当良心。

(2)Microsoft Band 2:外观设计更加成熟,AMOLED弧形触摸屏、康宁玻璃、增加气压计,整体舒适度有不少改善,而且新版固件已经可以支持中文显示了,国内使用无压力。


10.三星

另一个巨头三星不管在智能手机还是手表上都是个不安分的家伙,一方面十分依赖谷歌的操作系统,一方面又想摆脱这个阴影另起炉灶,于是就有了Bada和Tizen系统。Tizen也被应用在了后期的智能手表和手环上。其产品特点是显示效果出色,弧形显示屏。

(1)Gear Fit:采用1.84英寸Super AMOLED触摸屏和光学心率。支持手机消息提醒,防护指数IP67。

(2)Charm:这是三星今年初发布的一款低端产品,走时尚路线。没有显示屏只有LED指示灯,功能上也只有计步,睡眠和消息提醒。

(3)Gear Fit 2:它有望成为接替微软手环成为新一代神器,同样像是手表手环化的产物。1.5英寸Super AMOLED曲面触摸屏+Tizen系统+1G双核处理器+512MB内存+GPS+光学心率+气压计+加速度计+陀螺仪。搭载的Tizen系统有较大的扩展空间,防护指数提升到IP68,不过现在只支持Android系统。


从上面列举的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品牌对于产品的发展走向有着不同的思路:

A.智能穿戴制造商:从单传感器手环起步的这类品牌在后续产品走向上主要有两种:一是时尚化,什么多色腕带、施华洛世奇水晶、优美的外观、珠宝配饰风格等等,不需要在技术上有什么突破,面子工程做好了自有人来买,毕竟这是个看颜的时代,代表品牌为Misfit。第二个是专业化,这类产品吸引对运动有较高需求的用户,目的是抢占传统运动手表的市场份额,代表品牌是Fitbit。两个方向中我更看好时尚化的路子,单传感器对于造型和体积没有太多要求,所以可以做出更多种风格的产品,反观专业化这条路在技术积累上和老牌运动厂商对拼还是欠点火候,单纯的传感器堆砌并不能解决问题,除非做出有明显差异化的产品出来。而且时尚一直是市场经久不衰的热点,不管是品牌合作还是被并购都有不少想象空间,而且也不像下面两种类型的厂商有固有的品牌负担,相对要灵活很多。

B.专业运动设备厂商:代表品牌为Garmin和Polar,它们有专业的运动背景和多年的硬件开发经验,有着深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可以提供丰富且专业的运动数据支持,产品线偏重于运动场景。这类厂商步子迈的很快,将会是对智能穿戴制造商造成冲击最大的。

C.IT巨头:像微软三星这类巨头,它们做电脑做平板做手机做手表,到手环这边也是驾轻就熟,它们的手环继承了已有产品的智能属性,在用户交互体验上做的很到位。优点是功能强大,缺点是续航时间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三.产品推荐

最后这部分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别推荐几款智能手环吧,我不能保证推荐的是最合各位同学胃口的,但应该是相对比较靠谱的,选了起码不会错的那种。有不同见解的同学欢迎留言讨论~


1.基础款

基础款对应的是前面所说的第一阶段的智能手环,功能简单价格便宜,适合从未用过智能手环但很好奇,犹豫是否该入手的同学,通过基础款手环可以体验到智能手环的大致功能,即便落灰也不会多心疼。这里推荐的是小米手环和Misfit Flash,两者外观各有特色,共同的优点是超长续航。小米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品控不错功能稳定,APP端做的也比较美观,国产手环在软件端做的好的真的很少。Flash的优点在于价格也还算不贵,外观设计不错,物理按键可以有很多可扩展的空间。

2.进阶款

进阶款对应的是第二阶段的智能手环,喜欢运动的可以买带心率功能的手环,平时手机消息频繁的话可以选择带消息推送的,当然买两个功能兼备的就更好了。这部分推荐的是Mio Fuse和Polar A360。Fuse内置了经过市场认可的Mio光学心率元件,运动时会有不错的表现。A360功能更加全面,消息提醒、彩色触摸屏和光学心率计都给配上了。

3.全能款

有不少同学想买的一步到位的手环,指的应该就是对应第三阶段的全能款,虽然永远都无法一步到位,但这种手环在功能上比较强悍,玩个1年半载的也不会轻易落伍。这里推荐的是Microsoft Band 2、Gear Fit 2和Garmin vivoactive HR,微软手环2代今年3月增加汉字支持解决了阻挡国内用户购买它的一大阻碍。Gear Fit 2有着较高的硬件配置和合理的价格。vivoactive HR侧重于运动场景,内置多种运动项目,还有Connect IQ智能平台进行扩展。


四.结语

虽然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都是腕上智能穿戴设备,但两者的定位还是有所不同的,手表屏幕更大性能更强,手环更加小巧更加时尚,如何选择还是看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如果各位同学感兴趣的话,我就再写写2016什么智能手表值得买,那个可挖掘的内容更丰富哟~


小编注:六月最值得关注的节日是什么?对于剁手星人来说,当然是一年一度的618大促了。在上半年里长出的一片草原,终于到了拔掉的时刻。本期征稿邀请大家互相种草618值得买好物,您可以是专业的:欢迎各路行家发烧友深度剖析对比品牌产品线,帮助小白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一款;也可以是热心的:只要您认真分享,全面展示手中好物,就可以给大家最棒的参考。用心分享还有机会获得美队定制vivo xplay5 旗舰版智能手机,快快动笔吧!

小编注:此篇文章作者是什么值得买首席生活家,这是一群乐于分享高品质生活经验的人。欢迎大家申请成为生活家,你可以进入生活家申请页面,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自我介绍,标出个人擅长的领域进行申请。成为生活家,你可以拥有专属勋章、站内活动优先等权利。生活家中表现优异的用户还将有机会申请成为『首席生活家』,还会拥有版权保护、扶持推广等VIP特权。

展开阅读全文
618智能手环

HUAWEI 华为 手环9 标准版 智能手环 氟橡胶表带

234元(需用券)

HUAWEI 华为 手环9 NFC版 智能手环 柠檬黄 氟橡胶表带

254元(需用券)

HUAWEI 华为 手环 8华为手环智能手环快充长续航 戴着轻睡得香 8.9mm轻薄机身 翡冷翠

180元(需用券)

希普拓 无创测血糖智能手环表测血压心率体温睡眠监测心电图分析gt3老人计步运动手环腕表 黑色

450元(需用券)

Redmi 红米 智能手环2(心率、血氧、女性健康、睡眠)

129元

HUAWEI 华为 手环9 NFC版 智能手环 拂晓粉 氟橡胶表带

274元(需用券)

HONOR 荣耀 手环9 曜石黑

179元(需用券)

百亿补贴:dido 智能手环血压血糖心电评估多功能心率运动跑步远程老年人Y3S

149元

智能手环对比测评

这是一个拼命挣钱又用钱养病的时代,某公司之前也经常传出过劳死的新闻,而近期影响最大的就是李开复老师被检查出来患癌症的消息。在这种消息的影响下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各种App和健康设备也火热了起来,就连iPhone5s也内置了类似功能。可见这个市场是有多大,市场越大产品越多,消费者也越容易搞不清自己应该买什么。

现在最火的应该是智能手环了,虽然价格不菲,但是由于携带轻便而且还可以作为个性化的饰品,依旧受到各种追捧和模仿。而健康类App虽然是免费的,但是手机毕竟不方便24小时放在身边。

现在很多厂商都出了智能手环类的商品,其中以Fitbit FlexJawbone Up2最为耀眼,Nike的Fuelband凭借时尚的外形也有一定的用户群,除了这些比较火的还有跳票中的山寨Up--百度咕咚手环。这些产品的外观不同,但是功能有一定的相似性,哪个更好就是人们经常要问的问题了。在之前写跑步连载的过程中简单的提到过Fuelband,也有同学经常问我应该买哪个,当时我的观点是:这些就是一个高端计步器,不如买块心率表来的划算。就在这个月有幸拿到了当下最火的三款手环亲身体验了一段时间,现在交出一篇横向评测算是给之前询问的网友一个交代,也希望能给正在中毒手环的同学们一个指导。

鉴于这三款手环的广告遍地都是,本篇评测不会疯狂截图一一介绍整的跟个说明书一样,只写干货,想看“说明书”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一搜一个准。

上图就是这三款手环的包装了,至于哪个是哪个不用我指了吧~除Fitbit之外的两款都是要根据尺码选购的。

一. 外观

手环除了所谓的健康助手的功能之外,还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尤其是现在是一个追求个性和时尚的时代,那么产品的外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比如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妹子要买吉他,于是咨询专业人士blabla给她讲了很多品牌,材质和选购注意事项,最后妹子去吉他店高价买了一把粉色的回来,问她为什么买这把,答曰:我最喜欢粉色啦……

Flex:

包括两种尺寸的腕带,感应器,USB充电线,USB无线接收器。正因为这款不需要选尺码,所以附送了两个腕带,而且采用类似手表的卡扣设计,基本可以适应所有人的手腕。

功能主体外观十分迷你,只有大约半个小拇指大,其尾部有接口触点,顶部有5个单色LED指示灯,使用时需要将其插入腕带中,充电时则需要插入充电线卡槽中。腕带部分为软硅胶材质。

UP2:

包括手环,USB充电线。其围度大小是固定的,变胖了没法戴,变瘦了会晃。

手环为一体化设计,中间粗两端细,一端为耳机插口用于传输数据和充电,平时用盖子保护,另一端为按钮,通过不同的按下操作实现不同功能,在按钮的附近有彩色LED用于表示当前状态。手环材质相比Flex要硬,外侧有锯齿装饰。

Fuelband:

包括手环,两个长度扩展“砖”,起砖器,USB延长线(未拍摄)。手环可往大有限度调整。

同样是一体化设计,这款为半透明外壳,正面有按钮和彩色LED阵列,伸展后在一端有USB插口用于充电和同步数据。整体材质比UP2更硬。

总结:从外观上来看Fuelband无疑是最炫的,Flex清爽简约,UP2活泼时尚。


二. 配件丰富度

一个产品的配件丰富度可以从某个角度体现厂商的良心值和贴心度,厂商帮你想的越多,用户就越省心,当然如果厂商想得多但是不附送,而是需要你另外掏钱高价购买的话,我们只能默默在它破碎的节操上再补上几脚了。

Flex:

PC无线接收器照顾到了手头的手机或平板不支持蓝牙4.0的用户;两种尺寸的腕带而且每条腕带也都能调节大小的设计相当人性化,买一个全家都能用有木有!即使你从100斤涨到200斤也依然不离不弃有木有!!

UP2:

只有一条充电线,连备用的数据口保护盖也没有。

Fuelband:

长度扩展砖还是比较用心的。对了,这货有外观稍酷成本较低的充电底座,但是要另买,再见不送……

总结:Flex的配件是最丰富的,虽然数量也不是很多,但是很用心。


三. 舒适度

舒适度会影响用户的心情,但不一定影响用户的决策,就像普通版杜蕾斯和冈本003一样都能用,虽然你更喜欢后者,但是可能买的最多的还是前者。

Flex:

腕带的软硅胶材质贴肤感十分优秀,处于手腕内侧的部分很薄,在操作鼠标的时候不会出现硌手腕的现象。其重量也是最轻的,没有明显的负重感。

UP2:

虽然较硬但是触感也不错。不过由于整体较厚,而且有棱角,容易出现硌手腕的现象。

Fuelband:

整体材质是这三款里面最硬的,而且内侧的硅胶部分只覆盖了不到1/3的面积,所以触感不如前两款。由于比UP2薄,且边缘为平滑过渡设计,所以硌手腕的感觉比UP2要好一些。但是如果你的手腕和手环尺寸没有很好的贴合的话那么硌手腕的感觉可能会来自手腕两侧。

总结:从舒适度来看Flex > UP2 > Fuelband。


四. 耐用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买的东西用了很久都像新的一样,当然曾经iPod 极易磨损的后壳被官方解释为“每个iPod的划痕都是独一无二,都是专属的艺术品”,对于这种流氓的观点我表示无语……

Flex:

上面分析过软硅胶材质的优点是舒适性好,但是耐用性就要差不少了,使用很短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明显的磨损痕迹,采用硬塑料的主体部分则要好不少。

UP2:

从外观上看,其耐用性还是不错的,只是江湖上有“3个月必挂”的传说……

Fuelband:

磨砂处理过橡胶材质配合塑料同样使他的外观不容易出现磨损,只是接缝和开口比较多,容易藏污纳垢。

总结:只考虑外观的耐用性的话,UP2最好,Flex最差。


五. 使用便捷性

智能手环的定位是随身健康助手,先不说这个名头是不是唬人,既然是随身助手,起码应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对于查看数据应该是越方便越好。而且易穿脱也能体现出便捷性。

Flex:

蓝牙4.0使它可以随时和移动设备进行数据同步,如果把附送的蓝牙适配器一直插在电脑上也可以实现随时同步。采用轻触敲击方式来查看状态(2次)和切换状态(5次),并配合简单方便。LED可以显示训练完成进度,比较直观,当完成目标后还会有振动提示。

在佩戴方面,由于采用类似手表的卡扣设计来固定,所以戴上的时候稍显麻烦。

UP2:

采用耳机插孔来进行数据同步,无法实时查看数据。按钮单击或长按或多次按下来查看或切换功能,同样方便。LED只是显示状态,无法查看训练完成进度。

佩戴或取下时只需掰开套上或掰开拽下,比较方便。

Fuelband:

采用蓝牙同步,也支持USB进行数据传输。使用按钮来进行查看数据统计结果,完成目标后会有GOAL的字样跑马灯显示在LED阵列上。

穿脱过程和UP2类似,只需掰开套上、对准卡槽扣紧,或者按下解锁按钮掰开取下。

总结:从实时监控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Fuelband最佳,UP2最差。从穿脱便利性来看UP2最佳,Flex最差。


六. 外观扩展性

开头说过,手环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装饰,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开始戴手环后反而显得一点没有个性了,这时就要考虑如何改变其外观。就像现在卖的最火的就是各种印花的手机壳,这么大的市场和暴利使得苹果都看不下去了,马上推出了可以换壳的5c,一个后壳卖200多块钱~因为丫知道追求个性的用户对价格不太敏感。这里的外观扩展性指的是用户购买后进行的改造,而不是商家推出的定制版或者限量版。

Flex:

凭借小巧的主体,其整个腕带部分是可以更换的,而且软硅胶材质成本十分低廉,第三方厂商推出各种定制化腕带的门槛很低,而且售价也不会很高,甚至可以突破腕带的限制,做成项链、胸带之类的,可以说其个性化发挥空间很高。

UP2:

一体化设计的缺点就是没什么发挥的空间,不过插口保护盖可以做做文章,比如来个撞色,或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盖子上也是不错的选择。

Fuelband:

和UP2一样,能发挥的也就是那个长度扩展砖了,换个色,印个ID啥的……

总结:Flex的个性化发挥空间很大,另外两个则很小。


七. 功能扩展性

一物多用什么的最给力了,作为一个数据统计器,如果能像GPS心率表一样把数据导出并上传到各大网站或软件中进行专业分析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Flex:

开放API,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而且再次由于其小巧的体积,个人觉得可以开发不同外观的“马甲”佩戴在更多的地方实现更多的功能。

UP2:

在软件中提供了很多支持共享数据的APP。

Fuelband:

没有开放API,据说即将上市的升级版会开放。

总结:扩展性Flex和UP2差不多,Fuelband基本没有扩展空间。


八. 功能

对外观党党员之外的消费者来说,功能是他们选购时最看重的因素。当前的智能手环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各种商品的功能都比较类似,倘若某款具有某种特色功能则会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现在比较受关注的无痛闹钟功能。

Flex:

1) 运动消耗量:主要通过计算步数来计算运动距离和卡路里消耗。

2) 食物摄入量:需要手动输入吃了哪些食物,喝了多少水。

3) 睡眠记录:切换到睡眠模式后会通过睡眠过程中肢体的活动程度来判断有效睡眠时间。

4) 无痛闹钟:其实这就是一个利用振动器实现的闹钟,只需设置好叫醒时间,到点就通过有规律的震动叫醒使用者。

5) 数据添加:可以手动添加运动和睡眠记录信息。

UP2:

1) 运动消耗量:同样主要通过计算步数来计算运动距离和卡路里消耗。

2) 食物摄入量:需要手动输入吃了哪些食物,喝了多少水。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输入,不过国内产品的条码基本没有数据支持。

3) 睡眠记录:切换到睡眠模式后会通过睡眠过程中肢体的活动程度来判断有效睡眠时间。相比Flex,它还能分析出深度睡眠和轻度睡眠的时间,至于数据科学与否无法判断。

4) 无痛闹钟:和Flex一样通过震动叫醒,但是频率和强度稍有不同。但是这里设定的时间并不是叫醒时间,而是所谓起床时间T,还可以设定一个提前量t,当到达T-t时开始震动,在介绍中说该功能会在小于等于那个提前量的时间内智能判断合适的叫醒时间,但是我碰到的情况都是准时T-t时震动。也许手环从我这里收集到的数据不够吧。

5) 数据添加:可以手动添加运动和睡眠记录信息。

6) 空闲提醒:可以设定一个时间长度t,当静止时间达到t时会震动提醒用户,对经常坐办公室的同学比较有帮助。

7) 秒表:鉴于这个功能不是很常用,而且UP2并不支持实时查看数据,所以比较鸡肋。

8) 小憩:可以设定一个休息时间,到点会震动叫醒。这个还是很实用的,有的时候累了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小睡一会儿。介绍中说也可以不设定时间,手环会智能判断你所需要的休息时间,到点后会叫醒。

Fuelband:

1) 运动消耗量:同样主要通过计算步数来计算运动距离和卡路里消耗。Nike提出了Fuel的概念,用这个来量化各项运动的消耗情况,不管是跑步还是打球,最后可以统计为Fuel值,据官网的介绍,这个是与卡路里不同的,因为进行同样的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会根据年龄、性别和体重不同,Fuel则不会考虑这些因素,只会统计运动情况,这样就可以和别人进行pk净运动量。算是一种新的玩法吧。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商榷。

2) 时钟:这是和上面两款不同的一个功能,更方便在运动的时候进行计时。

3) 光线感应:自带了光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调整LED阵列的亮度,比较贴心。

总结:从功能上来看UP2更胜一筹,Fuelband则更适合运动时使用。

UP2的空闲提醒和小憩功能十分实用,虽然闹钟是按照T-t设计的,如果你醒了以后发现还没到点又睡过去了就杯具了,所以还是把t设为0比较好,或者再加个闹钟准点响闹。

而无痛闹钟其实并不是有多无痛,毕竟现在手机闹钟的渐响功能也很温柔,这个无痛应该是让身边的人不被吵到的“无痛”吧,如果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的话Flex相比UP2在震动效果上更温柔一些,个人更偏好Flex的震动频率。


九. 软件设计

除了Fuelband,其他手环都需要借助PC或者移动设备进行数据查看和同步,那么软件设计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这里我们从iOS,Android,PC(网页)端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介绍。

Flex:

具有iOS,Android和网页版,是三个手环中提供的支持查看方式最全面,数据分析最丰富的。

iOS版功能很全面,可以进行各种设置,查看睡眠,查看卡路里消耗,并可以点击每个时间段查看详细消耗情况。

相比iOS版,android版则土的掉渣,看不到睡眠记录,图标不可查看详细分析,设置功能也有所缺失。一个字:糙!

下面是网页版,其实想像上面一样把图拼接一下并稍微做小一些的,怎奈分析页面实在是华丽,实在不忍心压缩,那么就全部奉上吧!

主页第一屏,仪表盘数据展示,简约直观!看到右下角的Premium了么?一会儿介绍~

Log标签下可以看到各项数据统计,以睡眠统计为例,可以添加睡眠数据,可以查看某天的睡眠详细分析,右侧有30天的睡眠情况统计。

设置界面可以改变睡眠记录的敏感性以及设置手环戴在哪只手上。因为Fitbit推出了很多类似的产品,所以这里还可以添加新的设备。看到页面右上角的View Profile了吗?点一下你会看到下面的华丽报表。

这里主要是汇总各项数据给出一个报表。

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Premium么?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数据分析,并且与众多Fitbit用户上传的数据进行比较,看起来十分过瘾。不过这是收费的,一年50刀,可以有限的试用7天。

UP2:

支持iOS和Android版,没有网页版。

不得不说UP2的APP完成度相当高,而且iOS和Android版的功能以及界面几乎一模一样。其界面美观、动画流畅、功能完善、操作顺手。这里可以查看到运动和睡眠的数据,甚至用时间线表示出历史数据的统计结果。而且这是三个手环中唯一一个提供官方中文版APP的。可以说对国内用户十分方便,不过即使换成英文界面也是足可以秒另外两款手环的。

Fuelband:

支持iOS和PC版。

界面很简单,第一屏就是当前运动统计,剩下的没什么好介绍的了。如果你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右面那个妖怪就会伴随着一段巨(hen)华(wu)丽(liao)的动画跑出来。

PC端只是一个设置工具。

网页比较美观,有一些动画的元素。功能也还仅限于运动报告,不过可以在“地点”选项卡中看到全世界使用Fuelband的用户锻炼情况,还是有点意思的。

总结:移动版APP体验UP2完虐另外两个。在线分析Flex最强。Fuelband的社交信息共享比较有意思。


十. 兼容性

买个东西回来不能用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不过不得不承认如果你有苹果家的设备基本不会碰到这个问题,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iPhone,你总不能让我们都用iPad同步吧,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iPad,所以兼容性会严重影响用户的选择。

Flex:

只支持带有蓝牙4.0功能的iOS或Android移动设备,PC可以借助附送的适配器连接。本人的屌丝手机不支持蓝牙4.0,只好用iPad来进行数据同步并用手机再从服务器接回来。注意,如果移动设备没有连接网络即使配对成功也无法完成数据同步,所以用平板进行同步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UP2:

iOS几乎全线支持,Android只支持安装了4.0以上系统的设备。不过本人的屌丝手机虽然是4.0.3的系统,还是无法识别,同事的小米2手机也无法识别。只好继续用iPad做数据中转……

不过UP2进行数据同步并不是必需网络连接,任何设置修改可以直接离线完成,这一点对只有平板才支持该设备的用户来说比较方便。

Fuelband:

只支持iOS设备和PC。Android手机虽然可以搜索到该设备,但是没有APP也是白搭。同步运动数据也不必需网络连接

总结:要说兼容性最好的只能是Flex了,毕竟还附送了个适配器,几乎每个人都能用起来,对于Android设备也是有限度的支持。而UP2则局限性比较大。不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所有的手机都可以支持Flex和UP2了,那个时候Fuelband的局限性就出来了,哦,那个时候估计Fuelband2已经上市了吧……建议大家在买之前最好先实际测试一下自己的移动设备是否支持该款手环。


十一. 续航

在电池技术没有取得革命性突破之前,电子设备的续航是个大问题,尤其是随身设备,你总不能给手环还准备个移动电源吧……我就不说某厂商最近新发布的智能手表外观不咋地续航还不到一天,真想看到有铁杆粉丝每天按时回家乖乖给手表充电的景象……

测试环境:

Flex:开启一个闹钟,偶尔查看一下状态。

Up2:开启半小时空闲提醒,一个闹钟。

Fuelband:不算频繁的查看一下运动状态或时间。

在上述设置下,将三个手环同时戴在右手上,发现Flex和Up2的续航时间差不多,在我的测试中UP2的续航略长一点,由于评测时间关系无法给出定论,不过两者续航时间都超过了一周,还是很不错的。而Fuelband只有5天。

总结:续航时间Flex和UP2都能达到一周以上,而Fuelband也许是LED矩阵太过耗电的原因,续航相对短了不少,不过都还算可以接受。


十二. 准确性

作为一个数据收集器,最重要的是统计的准确性。由于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判断数据正确与否,我就从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1) 步数统计:

将三个手环同时戴在右手腕上(我是右撇子),用标准的姿势走100步来观察三个手环的统计结果,都不太稳定,有的时候UP2准,另外两个偏少,而有的时候另外两个准,其他的偏少。不过假设不会有多算的情况出现,那么经过一天的统计可以对比出下面的结果。

其中Flex为5036步,UP2为5025步,Fuelband为4431步。前两者误差较小,后者误差达到10%,虽然Fuelband使用的是三轴陀螺仪,但是在外国友人的某篇评测中也提到了它的步数统计有误差,该友人还提到了Nike曾经更新过Fuelband的固件针对此问题有过改善。不知道手头这货这是改过还是没改过……

2) 卡路里消耗:

这三款手环均有卡路里统计功能,我无法判断哪个更加准确,但是我知道人在睡觉等静止状态的时候同样有热量消耗,不管数值是否准确,起码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于是把三款手环静止放置在桌面上,除了Fuelband都切换到睡眠模式。于是有了如下结果:

Flex:

可以看出flex认为这是一个完整的睡眠,而且在睡眠过程中每15分钟计算了17卡的消耗。

UP2:

左图可以看出它并没有睡眠的热量消耗统计报告,而且中间还有一段空白,莫非它发现这个家伙睡觉竟然不翻身莫非已经挂了?于是也就懒得继续统计了……而且我对UP2的深度睡眠和轻度睡眠的判断方法和统计结果表示怀疑,因为左图就无法得到解释,为什么静置在桌面上还会有半小时的轻度睡眠甚至清醒时间还有8分钟。

右图看到的是只走了1370步的一天热量消耗统计,右下角显示休息时卡路里燃烧了0卡。我表示不能接受……

Fuelband:

这个忘了截图,我只能口头告诉大家,只要不运动,卡路里消耗就是0!


3) 睡眠监控:

Flex使用Restless表示浅睡眠,UP2则用柱状高低来表示深浅睡眠。从同一天的睡眠情况来看,Flex的清醒时间,浅睡眠时间比UP2统计出来的要少很多,而且更合理。而且我自认为睡眠质量很高,但是UP2说我每次深度睡眠也只有4小时左右,实在是接受不能……

总结:在没有实际标准来衡量哪个更准确的前提下,从结果中分析,我更愿意相信Flex提供的数据。


十三. 结语


经过半个多月的体验,个人感觉智能手环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弱智”的阶段,说好听点是一个随身记录员,说难听点就是一个高级计步器。当然说的有些偏激,不过既然将产品定位于健康助理,那么所要做的就不只是单纯的记录数据和简单的分析,用户最需要的是对其行为的实时分析、纠正和指导。如果我某天睡眠质量不好,应该告诉我应该适度增强锻炼,少摄取咖啡因,提早上床休息之类的。而且从功能上来说也不是很全面,只是记录步伐并不够,高度计也是需要的,还有心率和体温的测算也十分重要,如果能分析当前空气质量和天气的话,给出运动预警和增添衣物提示则会更加贴心。虽然这些功能看起来挺复杂,其实借助网络都可以实现数据抓取,而且部分功能已经有产品在做了,比如Garmin Forerunner 620

一方面是功能上的欠缺,一方面是准确性的提高,比如上面提到的UP2的睡眠分析,和Fuelband的步数统计,当然我不能说它们是错的,但是既然数据不同那么总有一个是错的。作为一个花重金请来的健康助理如果犯错的话则是不可原谅的。

所以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觉得可以再等等,既然手环如此火热而且又十分暴利,肯定会有无数厂商来抢这块蛋糕的,我觉得再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类似产品才能达到基本成熟,那个时候也许才是真正值得考虑买哪个手环的时候。

我相信说到这里还是有人会问这三个手环哪个最值得买。我的观点是,如果你看重易用性,那么就买UP2,美观的APP和空闲提醒等功能会让你用起来很舒服。如果你只是运动的时候用,那么就Fuelband吧,可以计时也能实时查看运动量。而我个人更喜欢Flex,它有可定制的外观和舒适的佩戴感受,而且数据统计我也觉得更加可信,只是APP太丑,外国码农价格再高也得请啊,市场丢了就啥都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