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镜头推荐

富士微单超广角镜头推荐

之前OneDay介绍和推荐了一些富士X系列的微单(无反),好马配好鞍,好的相机还需要好的镜头才能发挥出全部潜力。所以本篇将简单地罗列和介绍一下富士微单能够使用的超广角镜头。

本文主要针对入门用户和一般用户在选择超广镜头时作为参考,不做太过专业的讨论,所以尽量会用比较通俗的语言。

首先,回答几个相关问题,

什么是广角镜头?什么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一般是指焦段在24-35mm的镜头,24mm、28mm、35mm是最常见的三个焦段,尤其是28mm,使用最为广泛,因为大多数的手机后置镜头都是等效28mm。

超广角镜头一般是指焦段为24mm以下的定焦或变焦镜头,焦段一般会包括14mm、16mm、18mm和20mm等等,还有更广的10mm、12mm等等,当然还有类似8mm这样的鱼眼镜头,但这个已经不属于超广角的范围了,属于比较特殊的镜头,所以不在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内。

而且,从镜头设计的角度来说,超广角镜头的设计和制造,几乎是难度最大的,所以超广角镜头的价格都不算便宜,画质好的超广角镜头则更贵。

此外,由于富士的X系列微单都是APSC画幅,所以以下要介绍的富士镜头的实际焦距都要乘上1.5的系数,比如焦距为10-24mm的镜头,实际的等效焦距是15-36mm。

为什么需要超广角镜头?

虽然常见的24mm和28mm镜头已经能拍比较广的场景了。但想要拍出恢宏大气的大场景的照片,还是需要至少20mm的超广角,尤其是对大多数的风光摄师来说,超广角镜头几乎是必备的。此外,对于超广镜头来说,每一毫米的焦距差距带来的视角差距都是巨大的,所以越广的镜头,相应的也越贵。

我们能从下图看出,10mm和18mm的视角差距是巨大的。

来自老蛙10-18镜头官方宣传照


而如果是24mm镜头的话,基本连图中黄色柱子都没法拍全,大约只能包括中间的一小块区域,大概是下图这个样子。

如何选择超广角镜头?

对于一般的非专业摄影师,以旅行拍摄为主的入门用户来说,选择镜头要参考几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1.适中的重量体积(太重太大不方面携带)

2.可用的自动对焦(手动对焦不太方便)

3.合适的价格(高端的镜头都很贵,挑选适合自己的即可)

4.方便的焦段(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变焦比定焦要方便)

5.可靠的画质(无需追求极致画质,够用就好)

6.方便安装圆形滤镜(很多超广镜头的前镜组突出,无法使用圆形滤镜)

7.有镜头防抖(暗光拍摄时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好的画质)

下面OneDay将综合以上7点,对下面要介绍和推荐的镜头,给出推荐指数,5星为最高,1星为最低。推荐指数是针对入门或者一般用户的需求给出的,所以对于专业摄影师或者摄影发烧友来说可能参考价值不大。毕竟入门用户和专业摄影师对于镜头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为了方面大家对比,文中插入了部分镜头的京东商品链接,但京东上的富士原厂镜头定价一般都偏高,所以仅供参考。


富士原厂超广角镜头


富士 XF 10-24mm F4 OIS

在富士的原厂镜头中,首推XF 10-24mm F4 OIS,等效15mm-36mm,这是富士X卡口的第一款超广角变焦,焦段覆盖15mm的超广至非常经典的36mm人文焦段,对于大多数摄影师来说,这样的焦段范围几乎覆盖了80%的拍摄需求。此镜头的重量为410克,体积不算太大,有非常不错的镜头防抖,可以安装72mm的圆形滤镜。由于是原厂镜头,自动对焦非常的迅速和安静,画质也非常不错。

从以上的这几方面来说,XF10-24mm F4 OIS几乎是最完美的选择,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6000元的售价(即使是二手,也要4500左右)),相对其他品牌的类似镜头要贵不少,尼康和佳能类似规格镜头都只要2000元左右,虽然富士XF10-24在画质上相对来说更好,也比这些镜头多了防抖,在定位上也是富士10-24更高端一点,但这个差价还是偏大了一些。放几张OneDay使用这个镜头拍的照片:

推荐指数:4.5星




富士XF 14mm F2.8

富士XF 14mm F2.8是一个定焦镜头,全新价格5000元左右(二手在3000左右)等效21mm,不是特别广,也不是变焦镜头,不是很方便,也没有镜头防抖。优点是体积重量非常小,画质还不错。除非追求极致的便携,对于一般的用户,并不是特别推荐。

推荐指数:3星


富士 XF 8-16mm F2.8

富士 XF 8-16mm F2.8是富士最新推出的*级超广变焦镜头,是富士大三元的成员之一。等效12mm-24mm,是富士镜头中焦段最广的,画质也是*级。但这个镜头比较适合追求极致画质的专业风光摄影师或发烧友,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因为,第一,价格较高,13000元左右。第二,重量较重805克,体积相对来说也比较大。第三,前镜组较为突出,不能安装圆形滤镜。第四,无镜头防抖。第五,虽然焦段方面比定焦镜头方便,但和10-24相比,缺少可以兼顾人文摄影的35mm端。

所以,如果不追求极致的画质,对大多数人来说,10-24可能是比8-16更加合理的选择。

推荐指数:3星


富士XC 15-45mm F3.5-F4.5 OIS

富士XC 15-45mm F3.5-F4.5 OIS实际是富士现在大多数中低端机型的套机镜头,也是几乎是富士最便宜的镜头,全新的拆机镜头价格大约在800元至1000元左右。虽然是套头,但这个套头拥有所有标准套机镜头中(包括几乎所有的单反和微单套机)最广的广角,等效22.5mm,而其他的标准套机头一般只有等效24mm(佳能也有15-45套头,但是由于佳能的转换系数是1.6,所以实际上还是等效24mm),不要小看这1.5mm的差距,在广角镜头中,每1mm都有着相当大的视角差异,22.5mm会比24mm带来更加宽广的视角,这对建筑和风光摄影尤其有用。

缺点,画质一般与高端与高端镜头有一定的差距,且广角端与真正的超广镜头相比,视角上也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推荐指数:3.5星



蔡司 Touit 12mm F2.8

蔡司的Touit系列镜头,虽然是蔡司,但实际上跟蔡司与富士合作,并由富士主要负责设计生产,但这个系列的镜头都使用的是蔡司标志性的T*镀膜。 所以,可以理解为富士和蔡司强强联手的镜头。而且,由于是富士生产,蔡司Touit也是唯一能够在富士相机实现自动对焦的第三方品牌。

蔡司 Touit 12mm F2.8等效18mm,这个镜头基本上买不到全新的,二手价格大约在4000元左右。

画质不错,但毕竟是定焦镜头,使用相当于变焦不是特别方便。

推荐指数:3.5 星



以上镜头都是富士原厂或者半原厂(蔡司)的镜头,都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和自动光圈,使用相对来说比较方便,而以下介绍的镜头,主要都是第三方生产,不能实现自动对焦和自动光圈的全手动镜头,对于入门用户来说相对不是特别方便。但是由于超广角镜头的特殊性,大多数时候只要把对焦环拧到无穷远就行,稍加学习便很容易上手,所以自动对焦倒不是特别重要。


副厂超广角镜头


老蛙 9mm F2.8

老蛙是国产镜头厂商长庚光学的品牌,老蛙可以说是国产镜头中的黑科技,由于没办法做自动对焦的镜头,所以老蛙专攻对自动对焦要求相对较低的超广角镜头和微距镜头,因为这两类镜头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用手动对焦。老蛙剑走偏锋,专攻小众规格的镜头,所以有些镜头的规格甚至超越了原厂。此外,老蛙的光学设计能力处于国产镜头中的第一梯队,所以画质其实还不错,尤其是畸变控制,做的非常优秀。但和其他国产厂商一样,老蛙与日系厂商的最大差距在于镀膜,所以在炫光控制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老蛙9mm F2.8是老蛙专门为APS-C画幅微单打造的超广定焦镜头,等效全画幅13.5mm,广度仅次于富士XF 8-16mm F2.8镜头。售价为3000元左右,体积重量较小,可使用圆形滤镜。画质相对来说还不错,由于光圈为F2.8,所有相对应富士XF 10-24mm F4,更适合星空的拍摄。

缺点是没有自动对焦,没有防抖,逆光拍摄时有炫光。总的来说,虽然价格比富士原厂镜头便宜,但3000元的价格国产镜头,并且没有自动对焦和防抖,还不是变焦,所以尤其是对入门来说可能并不是很方便。但是毕竟这个镜头的规格和参数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推荐指数:3.5星



森养SAMYANG 12mm F2

森养(三阳)是韩国的镜头厂商,森养12mm F2等效全画幅18mm,所以相对于前面的一些镜头,并不算特别广,价格为2500元左右。体积重量较小,能用圆形滤镜。最大的优点在于F2的大光圈,在富士X卡口的超广角镜头中光圈最大的,所以是最适合星空摄影的。画质方面虽然与富士原厂镜头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总体还算可以。可以安装圆形滤镜。

缺点也是没有自动对焦,没有防抖,也不是变焦镜头,也不算特别广,但其实对于新手来说,等效18mm的超广角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控,太广的话其实也并不好驾驭。

推荐指数:3.5星



七工匠 12mm F2.8

七工匠也是国产镜头厂商,七工匠 12mm F2.8也是等效18mm,价格是最便宜的,只要1000元不到。体积重量较小,光圈F2.8,所以也适合星空摄影。

缺点也是没有自动对焦,没有防抖,也不是变焦镜头,且由于前镜组突出,所以还不能用圆形滤镜。画质相对来说一般,尤其是光圈全开的时候,但稍微缩一缩光圈,画质会有一定提升。但不管怎样,相对于价格,其实也不能再过多的要求了,毕竟这是能买到的最便宜的富士超广角镜头了。

推荐指数:4星



总的来说各个镜头都各有特色。但综合起来说,最均衡的还是富士的XF 10-24mm F4,当然价格确实偏贵了一些,但个人认为还是值得的。如果对画质要求不是很高,只想有一个超广角镜头作为一个补充,偶尔拍一下大场景,七工匠 12mm F2.8也可以考虑,毕竟价格便宜。

最后,虽然整篇文章OneDay都试图尽量保持客观,但有些部分难免会有主观的成分,因为每个人对相机和镜头的使用、需求都不同;此外因为本文涉及的型号和相关信息较多,可能难免出现有疏漏的地方,所以如果本文有需要补充或者错误的地方,也欢迎各位值友交流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富士3支标准变焦镜头该选谁

2019年中,富士发布了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这支镜头已经是富士X系统下的第三支标准变焦镜头了。考虑到之前富士推出的两枚标准变焦镜头XF16-55mm F2.8 R LM WR与XF18-55mm F2.8-4 R LMOIS也一直颇受好评,那么我们在这三支标准镜头里该怎么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测试一下这三支镜头的画质表现,希望能给大家在选择时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把这三支镜头的规格参数给大家列一下,显然它们各有特色:

 

新镜头XF16-80mm F4 R OIS WR的变焦比最大,同时兼具不错的放大倍率,三防性能和镜头防抖都没落下;

 

XF16-55mm F2.8 R LM WR作为富士X系统的标变旗舰,恒定F2.8的大光圈只此一份;

 

而作为最早发布的XF18-55mm F2.8-4 R LM OIS具有最轻巧的体型和光学防抖功能。但它既没有三防性能,焦段范围也比较有限。

我们用来进行测试的机身当然是最新的富士X-T4了,毕竟要好马配好鞍啊!首先我们进行一下分辨率方面的测试:

测试场景

 

事实上,这三支镜头在广角端全开光圈下,中央锐度都相当出色。画面中心砖墙的细节清晰可见,可谓不相伯仲,所以我们只放出了XF18-55的截图——因为看起来真的都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XF18-55mm F2.8-4 R LM OIS是一支2012年9月,与富士X-E1一同发布的“老”镜头了。当时的机身像素只有1630万,而如今富士X-T4已经到了2620万像素了。这枚“老”镜头依然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还是比较让人欣喜的。

XF18-55mmF2.8-4 R LM OIS广角端F2.8中央100%截图

 

我们再来看看边缘画质:

 

新镜头XF16-80mm F4 R OIS WR从F4到F11各级光圈下的边缘画质并没有太大变化,“全开光圈就是最佳分辨率”也比较符合它大变焦镜头的定位;

 

另外两支镜头在缩小光圈后边缘画质都会有较明显的提升,这与我们的预期基本符合。其中,XF16-55mmF2.8 R LM WR可能是由于像场不够平整所以在画面边缘上有轻微的“重影”现象;而相对最老的XF18-55mmF2.8-4 R LM OIS却在收缩光圈到F11后显示出了三者中最佳的边缘画质!不过,必须注意这枚镜头的广角端是18mm而非其他两支镜头的16mm,这多少会让它的画质占了一点“便宜”。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广角端光圈F11边缘

XF16-55mmF2.8 R LM WR光圈F11边缘

 

XF18-55mmF2.8-4 R LM OIS光圈F11边缘

 

接下来我们又分别测试了23mm,35mm以及55mm三个焦段的画质。这三支镜头在全开光圈中央锐度,小光圈下的整体锐度都有着出色的表现,都是非常的优秀。所以我们就主要来看看全开光圈下的边缘锐度。

 

23mm端的光圈全开边缘画质: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开始展示其优于其他两支镜头的分辨率表现了,不过优势并没有特别明显。而在缩小光圈后,三支镜头的边缘画质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达到优秀水平。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23mm,F4边缘

 

XF16-55mmF2.8 R LM WR,23mm,F2.8边缘

 

XF18-55mmF2.8-4 R LM OIS,23mm,F3.2边缘

 

而到了35mm焦段,三支镜头的锐度的表现依然拉不开差距:

 

XF16-55mmF2.8 R LM WR的全开边缘画质似乎略逊一筹,但只要把光圈缩小到F4后细节就完成了反杀——旗舰镜头毕竟是旗舰镜头!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35mm,F4边缘

 

XF16-55mmF2.8 R LM WR,35mm,F2.8边缘

 

XF18-55mmF2.8-4 R LM OIS,35mm,F3.6边缘

 

到了55mm端: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在边缘分辨率方面的优势开始显露;XF16-55mm F2.8 R LM WR在缩小一档光圈到F4时毫不逊色于新镜头的表现;而口径仅有58mm的XF18-55mm F2.8-4 R LM OIS已不复广角端的强势,光圈全开画质有些偏软了。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55mm,F4边缘

XF16-55mmF2.8 R LM WR,55mm,F2.8边缘

 

XF18-55mmF2.8-4 R LM OIS,55mm,F4边缘

 

我们必须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三支镜头在缩小2档光圈后,即使是画面的最边缘,分辨率都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因此,在日常风光拍摄中,这三支镜头的表现都能令人放心。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新镜头XF16-80mm F4 R OIS WR在最长焦80mm时的画质——毕竟大部分考虑新镜头XF16-80mm F4 R OIS WR的人,都是为了取得55-80mm这段既可以拍人,又可以拍特写的中等长度焦距的。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80mm,F4

 

光圈F4,中央画面100%截图

 

光圈F8,右上角窗户100%截图

 

不难看出,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的80mm焦段画质非常扎实,实用度非常高!所以,用这支全新的标变镜头来拍摄人像应该效果不错。

 

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静物拍摄的比重也是相当的大,所以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这三支镜头的近摄效果:

 

在我们文章开头的表格中我们能够看到,新镜头XF16-80mm F4 R OIS WR在这三支镜头中具备最好的放大倍率,有一定的微距能力,这是它的独有优势。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近摄样张

 

XF16-55mmF2.8 R LM WR近摄样张

XF18-55mmF2.8-4 R LM OIS近摄样张

 

当然,或许你会说平时拍摄产品图可能不需要动用如此大的放大倍率,所以我们也同时测试了下近摄与焦外的对比。

 

相对而言,受到光圈和焦距的限制XF18-55mm F2.8-4 R LM OIS不仅在虚化上稍逊一筹,并且在X-A7的logo处还出现了轻微的色散;而新镜头XF16-80mm F4 R OIS WR的焦外光斑也没有全程都有F2.8大光圈的XF16-55mm F2.8 R LM WR那么浑圆;所以,XF16-55mm F2.8 R LM WR作为旗舰镜头在焦外虚化方面还是很有一手的!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80mm,F4

 

XF16-55mmF2.8 R LM WR,55mm,F2.8

 

XF18-55mmF2.8-4 R LM OIS,55mm,F4

 

除了焦外之外,呼吸效应也是视频用户非常关心的。在我的测试中发现,三支镜头对呼吸效应都控制的相当好,看来富士在电影变焦镜头领域的底蕴还是相当深厚的。

 

最后我们进行一个抗眩光与星芒的测试: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是三支镜头中抗眩光表现最好的,但星芒效果和XF16-55mm F2.8 R LM WR比起来,不够“尖”与“细”;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16mm,F4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16mm,F22

 

XF16-55mmF2.8 R LM WR在抗眩光方面效果相对一般,但这种特性或许在某些人像摄影场合反而会有特别“玄学”意外风味。这支旗舰定位的镜头在星芒方面有着最好的效果,光圈收缩到F11时就有明显星芒,而F22时达到最佳。

XF16-55mmF2.8 R LM WR,16mm,F2.8

 

XF16-55mmF2.8 R LM WR,16mm,F22

 

“老”镜头XF18-55mmF2.8-4 R LM OIS的抗眩光和XF16-55mm F2.8 R LM WR差不多,但画面对比度略有降低且星芒不太明显。毕竟这是一支定位相对入门的便携镜头,我们不能要求太多。

XF18-55mmF2.8-4 R LM OIS,18mm,F2.8

 

XF18-55mmF2.8-4 R LM OIS,18mm,F16

 

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

 

新镜头XF16-80mmF4 R OIS WR作为三支镜头中最新的一款,拥有适中的体型和最广的焦段覆盖范围,画质也相当出色。同时,它的抗眩光和星芒效果也相当的理想。作为新一代的标准变焦镜头,无论把它安装在任何一部富士机身上都具备6档的镜头防抖性能,通用性极强!再加上它拥有恒定F4光圈以及良好的抗呼吸效应,对视频用户也相当友好,特别适合作为我们这种“懒人”的万用挂机镜头使用。如果你是喜欢拍摄V-Log的视频用户,这枚镜头完全可以做到“静照/视频”兼顾;

 

XF16-55mmF2.8 R LM WR作为富士X系统的标准变焦旗舰镜头,恒定F2.8的光圈加上三支镜头中最出色的做工,光圈环转动的手感都要明显好于另外两支镜头。虽然在广角端边缘画质未能拿到冠军,但其画面中央锐度和焦外表现都是三支镜头中的佼佼者!由于如今富士X-T4拥有了机身防抖,补足了这支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的最大软肋。如果你是一个职业摄影师,我觉得没有理由不选这支镜头;

 

而年代最古老的XF18-55mmF2.8-4 R LM OIS的表现也符合它长久以来的优良口碑。作为三支镜头中广角表现最佳(真意外啊)、体积最小的镜头,它对于一些追求便携的用户来说完全是甜品级的存在!不过考虑到这支头既不是恒定光圈,也没有三防性能,所以如果遇到比较严苛的拍摄环境(比如淋雨等)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考虑到它极为出色的性价比,该镜头其实适用面非常广泛——大多数富士X系列用户都可以把它作为“入门必备”镜头来选用!

 

 

以上就是我们对这三支富士标准变焦镜头的简短横评。这三支镜头的确都称得上优秀,但又各有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支镜头无论新老,竟然都能在当下找到各自合适的目标用户,这一点在业内也是比较罕见的。所以,如何选择大家心里应该都有了结果了吧?

我们有激情、有理性,有让你表达心声的渠道。

我们期望能一直在影像道路上引领你、陪伴你、跟随你,

并深深以你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