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购买指南

HDMI线材购买指南

国内HDMI线材市场及其混乱,经常碰到兼容问题,比如最常见的1.4和1.3不兼容,1.4和2.0版不兼容。看到这可能会有人说这是乱讲,明明cat2后的HDMI不分版本,线是通用的。

实际上这句话并不准确,具体下面解释。


HDMI完整的线材包括接口和线缆两个部分:

接口方面,HDMI联盟定义了type A/B/C/D/E共5种规格,其中双路的B口基本没有厂商在做(仅一款产品在官网注册)不用理会,剩下的C和D口分别是mini HDMI和micro HDMI,前者摄像机可能有在用,后者常见于手机等小型移动设备(D比C要小很多),E口是车载专用口,长21.9mm,外面有防脱落的倒钩,较少见。市面上最常见的是A口,长13.9mm,包括电视、显示器、播放器、游戏主机等众多家用数码设备。

线缆部分,HDMI联盟将其分成了9类,同时又对厂家提出了一个叫做Category 的认证流程,这个流程完成后,根据其送测样品线缆的带宽值,分为Category1/2/3三个不同的认证标准,具体如下:

Cat1
Standard HDMI Cable
Standar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
Standard Automotive HDMI Cable

Cat2
High Speed HDMI Cable
High Spee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
High Speed Automotive HDMI Cable

Premium High Speed HDMI Cable
Premium High Spee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

Cat3
The Ultra High Speed HDMI Cable

 

其中Standard开头的是Cat 1,带宽不得低于2.25Gbps;High Speed是Cat2,不得低于10.2Gbps(HDMI 1.3引入),而Ultra High Speed是Cat3,它是最新的HDMI2.1标准所相匹配的新线缆带宽最高48 Gbps。除了Cat3和Premium High Speed ,Cat1和Cat2认证都分别对应三种,分别为普通版,网络版,Automotive即车载版。

要注意的是,Premium High Speed很特别,官方没说明它属于Cat2,但因为Ultra High Speed才是Cat3,那么把它就姑且放在2里面吧,或者也可以说是Cat2超,带宽18Gbps。通过该认证的设备带有一个黄色二维码标志,这也是以前所不具有的。从HDMI联盟官网所见,网络版的Premium似乎还是用的老版本的High Speed的蓝色标志,具体可见文末型号。

 

看到这里不妨试算一下,如果将9种线缆和5种接口组合后会如何?考虑到接口两边不同的情况,那么最大会出现9 * 5 * 5 = 225种组合。

实际上如前所述,B口基本不存在(HDMI官网登记仅有1款),车载的E口也很少(车载有用A口的),C口被后出的D口所取代,而即使是D口近年来也有往USB-C过度的趋势(可节省移动设备的宝贵空间)。于是,只看A口的9种就差不多了。

但HDMI联盟继续搞事,提出来一个所谓HEAC(HEC+ARC)的总线(BUS),简单来说,就是在上述基础之上又引入了HDMI 1.4标准带来的Ethernet(百兆以太网)和ARC(音频回传)。以太网和ARC是利用相位相反的信号来传输的,对于实际产品而言,这两个功能同时存在。换而言之,那些标有“with Ethernet”的网络版的线,也就同时能用ARC功能。照此理解,并不是只有Cat2的网络版可以用到ARC,Cat1的网络版也可以存在ARC。如果这些产品真要出现在世上,可能进一步干扰用户选择。

还好,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还是以Cat2和Cat2网络版为主,Cat1网络版这样的产品似乎并看不到。而即使是国际市场上标有HEAC的产品也是寥寥无几(除了如巴法洛之类的日企),就连始作俑者之一的索尼也还是把HEC和ARC分开写的。

上述已提及Cat1、Cat2、Premium等都是根据带宽来划分的,那么在购买连接线之前,我们也可以自己试算一下自己的设备所需的HDMI带宽。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辨率x刷新x色深,比如1080p下60Hz刷新,8bit色深即为:

1920 * 1080 * 60Hz * 8bit * 3(乘3是因为RGB有三个通道)

但这个数据不完整,因为基于TMDS的HDMI牵扯到时序(比如含blanking intervals),具体还要看采用何种时序标准,目前主流的有CVT-R2标准和CTA-861-G标准,前者是EDID(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扩展显示标识数据))的组成部分,后者为E-EDID(前者的扩展版)。简单来说它们会通过读取内置芯片数据兼容设备,有兴趣可自行查看标准,这里不赘述。

CTA-861-G(前身EIA/CEA-861)由CTA制定,全称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即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每年主办CES展会,成员超2200家公司。

CVT-R2由VESA制定,脱胎于CRT显示器的CVT标准,后来又推出了针对LCD显示器的R2版本,即现在的CVT-R2。

这两个标准的时序方式存有差异,带宽的计算也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CVT-R2比861要小)。CTA的861主要为电视所采用(其中就包括了HDMI联盟),而VESA的CVT-R2主要用在显示器。早期的一些显卡因为TMDS采用了外部芯片,显卡驱动面板里甚至还能对其进行更改:

 

题外话,不光老黄的N卡用过矽映的TMDS芯片,ATI(现AMD)也曾采购过。

 

既然861的有现成的PDF可查,所以这里就按861来计算了(VESA那边的CVT-R2虽然也是免费标准,但是需要注册麻烦。wiki上的数据是用CVT-R2参数来算的,比本文的会小一些)。

根据CTA 861的标准可查,1080p和2160p在60Hz刷新下对应的数据分别是280/45、560/90,需要把这部分也各自并入原始的横纵分辨率,而TMDS传输时有2bit的校验数据含在10bit的包内,需要排除这部分损耗,所以最终:

(1920+280) * (1080+45) * 8 bit * 60Hz * 10/8 * 3 = 4.455Gbps

(3840+560) * (2160+90) * 10bit * 60Hz * 10/8 * 3= 22.27Gbps

显然,4K 10bit的带宽已经超过了2.0的18G上限,RGB下无法满足。

另一种常见的计算带宽方式,2bit的校验数据不代入公式,而是在总带宽排除损耗部分时将其代入。

比如HDMI 2.0 18Gbps的数据带宽实际为18Gbps * 8bit / 10bit = 14.4Gbps

那么此时,(3840+560)* (2160+90) * 10bit * 60Hz * 3= 17.82Gbps

所以14.4G<17.82g,不满足4K60Hz 10bit RGB。

这两种计算方法殊途同归。因为HDMI2.1不再采用TMDS而是改用FRL,带宽损耗降低(从10bit-2bit/10bit,改为了18bit-2bit/18bit),所以采用第二种方式整合表格时更为方便。

根据上述两种方式计算,8bit RGB444的4K60算下来是17.82Gbps/14.256Gbps,刚好满足2.0的18 Gbps /14.4 Gbps标准,所以如果没有HDR的情况,也还是可以用8bit来达到RGB。但索尼等制定的4K蓝光即UHD BD标准里,蓝光电影几乎全含有HDR,而10bit是其要求,只能另谋其他出路。

解决的方式除了换用2.1版本的设备,还可以改用YCbCr420和422格式(一种抽样压缩格式,可压缩体积),将上述算出的带宽分别除2和1.5,这样下来就能轻松满足带宽。如索尼的PS4 Pro游戏主机,当其开启4K HDR时,就会自动改用420取代RGB 444,说到底就是因为HDMI 2.0协议带宽不足。

 

接下来回到开头的地方,为什么说“Cat2(即含HDMI 1.3、High Speed在内)后的线材不分版本”这句话有问题(这里姑且不论2.1)。

首先,PremiumHigh Speed认证和High Speed两种认证还是存有差异的,虽然后者现在有很多产品都宣传自己能够达到18/14.4Gbps的带宽。官方对此解释为Premium会在检测带宽的同时,增加EMI(电磁干扰)的检测,避免其他设备因为HDMI产生问题(比如干扰家庭影院所用的无线音箱等),而High Speed没有此项。毕竟消费者不是ATC,不可能自己搞测试。通过官方认证测试的Premium产品基本都比后者要贵,前者甚至还有通过改用银等传输效率更高材料的产品。

其次High Speed标准版和Premium High Speed标准版均未含有网络特性,也就是说没有ARC,如果要用ARC回传其他设备的音频,那么网络版的认证就不可缺,不能买标准版的产品。

最后,常见的国产厂商并不按HDMI官方的认证标准出牌,他们有自己的套路。

HDMI联盟的7家创始公司内,国内目前能买到索尼和飞利浦这两家的线材。作为创始成员的这两家还是比较规矩的采用了官方标准来标识产品,包装位置标注是Standard(Cat1)还是High Speed(Cat2),或者Premium High Speed。但即便是飞利浦,大多产品未提及ARC,哪怕是那些标注了网络认证的型号,产品介绍配图也有诸多错误,这种乱象放其他厂商身上也并不罕见。

那么看看其他国产厂商如何。虽然厂商们都交着每年1万刀的会费(专利使用费按件另算),却很少会在包装上注明是cat几或者High Speed等认证,最多只是告诉你版本号。实际上,早在2012年,HDMI联盟就已禁止在包装上注明HDMI的版本了,但是国内厂商各有各的想法,并没有照此跟进。

比如这几个京东卖的比较好的爆款,虽然同在产品名上写上4K、HDMI 2.0等字样,但实际上到底支持不支持2.0的18Gbps带宽来满足4K60,则需要要看它的长度。然而这个提示,出现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消费者很容易忽视,下单前一定要认清自己买的是几米的:

 

胜为,同型号长度5米内的支持4K60,5米外的不行。
 

 


山泽,同型号长度3米内的支持4K60,3米外的不行。
 

 

长度确实会对信号进行衰减,过长的话肯定会达不到标准带宽从而降低标准也是情有可原。目前一些较长的高级线材会采用诸如功率放大等方案来改善信号,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很多。但无论再怎么说,全都弄成一个型号也太乱了。山泽的包装上下只有一个毫无关系的CCTV3,HDMI认证也是提都未提。


综上所述,不能仅看到HighSpeed或者标明18Gbps带宽就买,很有可能就会碰上18Gbps因长度或者认证问题其实并不达标,也有可能因为不含ARC而无法满足你的音频回传需求。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选购,简单来说还是要首选认证产品,其次再考虑非认证的,按自己的需求进一步细分,

 

需求4320P 100Hz、2160P 120Hz、2160P 60Hz RGB444,HDMI 2.1:
仅贝尔金等个别厂商有此规格,总体上目前HDMI2.1设备及线材很少,需待市场铺货。

需求2160P 60Hz、HDMI 2.0、HDR、3D的,优先选PremiumHigh Speed认证:

比如飞利浦的SWL6122A/93
 

 


飞利浦SWL6122E/93,比22A的认证标志上多个网络,有可能就是上面提过的Premium High Spee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如果是,那便可支持ARC
 

 

需求1080p 60Hz/1080p120Hz/1440p 60 Hz/2160p 30Hz,3D的,优先选有High Speed认证的:

比如索尼的High SpeedHDMI Cable with Ethernet,明确了ARC的支持
 

 


游戏玩家所用的高刷新的屏幕,比如1080p 144Hz、180Hz或以上的,这种一般都是显示器(电视一般最高只有120Hz,861目前更是完全没有对应的标准),线材一般推荐用DP,如果非要用HDMI,首选高带宽的,因为10bit下Cat2即High Speed的带宽也满足不了144Hz 1080p,只能选择HDMI 2.0,需要18Gbps带宽的连接线。如果是1440p的240Hz或更高刷新8bit/10bit显示器,2.0也救不了你,只能DP1.3或者HDMI 2.1(现有显示器产品应该还未具备)。

音频方面再做一点补充。需要用播放器播放SACD或者Dolby TrueHD、DTS Master HD这两个1.3版本后出现的无损格式,则只要播放器能够解码,那么线材就没问题,但需要注意播放器的最大分辨率,以及是否也有ARC等需求(音频往往和视频的需求同时出现,HDMI官网单说音频随便用并不严谨)。


最后,如果碰上没有这些认证标识的线材,那么首先要看长度对应的HDMI版本问题;其次要跟商家客服沟通好如18Gbps带宽、ARC、3D这些上述的特性支持与否;还要确保不要买地摊上的伪劣产品,这些产品不但达不到标称带宽,还因为引脚设计问题,很可能在插拔过程中烧毁端口。


展开阅读全文
常见的线材和接口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线材,特别是长辈在使用一些电器或设备时,经常搞不懂需要什么线,另外随着各种数码设备的增多,家里屯的线材越来越多,有时候觉得是一种浪费,搞清楚了这些接口后,可能不需要购买一条新的线,买一个转接头就可以把线给利用起来了,何乐不为呢。

首先放一个我做的总体图吧。这里是列举了现在常用的一些线和接口,比较陈旧的或专业领域的不做介绍。有表述不正确的还请大家指出。

常用

音频线和接口

3.5mm(AUX)

就是常见的手机/音响上的耳机接口。尽管现在很多手机已经取消了这个接口,但基本上耳机还是以这个接口为主流。在音响上看到AUX这个口的时候,对应的就是3.5mm线了

两道杠的是耳机,3/4道杠是耳机+麦克风

aux输入

6.35mm

这个接口多用在专业的音频设备上。常见的场景有,吉他,麦克风和音响的连接线。

吉他线

XLR

也叫卡侬口。一般用在麦克风上,因为有卡扣设计,所以也用在音响设备之间的连接,不会容易断开。

卡侬线


卡侬口

S/PDIF(同轴)

这个接口在现在的电视上比较普遍了。但是因为很多电视本身已经内置音响了,所以很少人用到,不过如果你想获得更好的音响效果,就要用这个线连接到外置音响。

S/PDIF线

Optical(光纤)

这个接口在一些电视机和一些专业音响上也会出现,比如小编家的乐视TV和哈曼卡顿音响,就是用这个线连接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成本的原因,这个线和接口用的越来越少了。比较多使用的是3.5mm和S/PDIF(同轴)。

光纤线

视频线和接口

VGA

这个口已经算比较古老的,如果你家还有用到这个接口,那这个设备应该有点历史了。因为只能传输模拟信号,所以这个接口逐渐淘汰了。一般接口辨识是蓝色。

VGA线

VGA口

DVI

DVI线出现在VGA之后,属于过渡的标准,里面有数字传输,也有模拟传输,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一般接口辨识是白色。

DVI线

HDMI

HDMI线应该是现在用的最多的视频连接线。但是也有不同的大小。大家购买的时候要注意大小。用的最多的就是 标准的HDMI接口。HDMI口同时可以传输音频信号。

不同的HDMI口

DP

DP接口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多数用在电脑和显示器的连接上。DP也有两个不同的大小,大家选购的时候要注意。当然DP也有不同的版本,比如DP1.3,DP1.4,在这也不展开说了。

左边是mini DP,右边是标准DP

手机接口和连接线

Mini USB和Micro USB

把这哥俩放一起主要是很多人分不清,mini是比较厚一点,micro比较薄一点,宽一点。mini usb也算比较老旧的了,新的数码产品几乎不会使用这个接口,应该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Micro USB目前设备还是很多的。各种小型的设备几乎都用这个接口和线。小编家里就有一盒子的micro usb线。


Type-C

Type-c最早出现下手机上应该是乐视的手机,随后各大厂商跟进,在旗舰机上也都使用了Type-c接口,甚至不惜阉割了音频接口。现在甚至千元机入门机也开始用上Type-c了。Type-c将是未来很多年主流的一个接口。

type-c

Lightning

苹果专属接口。苹果卖数据线和授权估计都赚了不少钱。不过随着用户呼声越来越大,说不定下一代iPhone也采用Type-c接口了。毕竟现在的iPad pro,macbook也都采用了Type-c接口。

电脑

电脑基本上就是USB口,加上前面介绍的音频和视频接口。USB口也分了几个不同的类型。

Type-A

最常用的数据线插口,应该男女老少都认识。

Type-B

比较少见,一般用在打印机,3.5英寸硬盘盒上

Type-C

前面介绍过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电脑的Type-c有标明是全功能Type-c,才可以通过一个接口进行视频传输,接口扩展,充电等功能。

Thunderbolt(雷电)

很多人以为这是苹果专属接口,其实不是。Thunderbolt技术由英特尔在2009年设计完成,Thunderbolt 可以说是苹果与英特尔(Intel)的合作产物,由Intel主导开发,通过和苹果的技术合作推向市场。

雷电口和Mini DP口是一样的。(雷电3已经使用Type-C接口了)

雷电口也有不同的版本标准,大家大概了解一下就好。


以上把常用的接口和线材都介绍完了,如果有不正确或者不完善的欢迎大家提出来。大家了解了各种接口和线材后,如果有需要购买线材的时候,先看看有没有转接头,可以把原来的线材利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线缆

KSRGB 可思未来 DB9免焊接头RS232/485/422串口头免焊 9针接线端子COM口转接头母头单个装(含小螺丝刀)

8.9元

UGREEN 绿联 dp转hdmi连接线4k高清显示器屏电视笔记本电脑显卡接口转换器

79元

百亿补贴:acer 宏碁 vga线电脑显示器连接线台式主机和高清投影仪笔记本视频线

13.9元

UGREEN 绿联 dvi转hdmi转接头显示器屏高清连接线电脑显卡外接口转换器头

15.9元

UGREEN 绿联 typec转hdmi手机电脑电视机同屏转换连接线typec转DP显示器投

59元

UGREEN 绿联 hdmi转vga转换器hami转接口vja视频线转接头高清连接线

49元

UGREEN 绿联 hdmi转dp线hdmi2.0转dp1.2电脑显示器连接线4k60hz高清转接线

149元

UGREEN 绿联 hdmi2.0高清线合金4k超清便携细软hdmi线电脑显示器屏连接线

2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