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依次购买了4000多元的硬盘+盒,分别是:
IQUNIX Bonni+C2000PRO 1T ;
MAIWO K1687NVMe +C2000PRO 2T;
Acasis 雷电3硬盘盒(40Gbps)+SN750 1T;
IQUNIX Bonni与MAIWO K1687NVMe 这两款USB 3.1 GEN2的硬盘盒分别采用jms583和asm2362主控,由于都搭载着相同型号的硬盘,虽然容量不同,但都基本跑到了峰值速率,姑且认为没有什么性能差距吧,但是温度还是很大差异。
IQUNIX Bonni简单测个速:
MAIWO K1687简单测个速
本来想买个温枪给大家测测,无奈疫情当前,不仅测人体的涨价了,测物体的也大涨了,所以以下全是人体直观感受。首先黑色这款无论是体积和散热面积都明显大于铝厂,黑色这款长时间使用后,感受就是热,并且有点过热了,铝厂这款,讲道理就不是热了,是正八经的烫,有时候放在桌子上不小心胳膊碰到了,绝对会烫疼你。当然铝厂的做工质感还是没得说的,就是这个背面感觉设计的有点敷衍,扣压式的安装方式也确实不太好设计,一开始没有觉得这种设计是个优点,直到我拿到了黑色这款,这款抽拉式的安装方式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散热条厚 一点点都不行,稍微厚一点,安装的时候都会在内部挤成一个蛋,然后你不得不拔出来,清洁一下硬盘。在废掉我两个散热条后,终于凑凑活活的安上了,如果有下次,我绝对不买这种抽拉式安装的硬盘盒。
雷电三这款体积最大,好像所有雷电三的硬盘盒体积都不小,自带散热条好评,做工还可以,不如铝厂,搭配sn750测速还是能够明显超越前边两款。温度控制的还可以,跟黑色那款处于同一水平。电脑内部读写速度也不过如此,这套雷电三的组合不失为廉价的mac扩容方案,1T存储官网都要卖到3200RMB,咱这一套到手1600搞定立省一半。但是这款硬盘盒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支持USB 3.1 gen2 ,只能往雷电口上怼,在当前我周围基本上也只有我自己有雷电口的设备,所以也只能自己扩容用了,分享数据算是没戏了。
雷电三测个速:
这几天折腾完之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到底需要不需要一块雷电3的硬盘盒,你的人生真的差那几分几秒等待么,毕竟支持最大的存储才2TB,你想拖更长的时间,容量他也不允许啊。
所以我就在想:
如果你需要和别人分享大量的数据,并且他的电脑也有雷电三接口;
如果你需要扩容自己的硬盘存储,并且需要超过10Gbps速率的传输需求(不知道把FCPX资源库拖到移动硬盘里进行编辑算不算);
如果预算足够,能够接受更贵的硬盘盒和硬盘;
那么雷电三还是很适合你的。
否则的话,我觉得,usb 3.1 gen2 就够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花了将近4000元买了这么一堆东西呢?都不是刚需,微博上看见iqunix发布硬盘盒了吧,这么好看你不买一个,加上手头确实没有高速硬盘盒,于是就下单了,又斥资800多元买了个海康C2000PRO搭配,虽然涨价了,以前都是699,就当支持民族企业了。然后没过两天就被民族企业piapia打脸,拼多多开车1299的2T C2000PRO,回头看看自己800多买的1T的,再看看这个,不买是人?经过漫长的等待硬盘到手,总得配个盒吧。于是在雷电三和USB 3.1 GEN2 之间,纠结了半天,考虑到雷电三的盒要贵400块,而且海康也跑不满速率,就没选择雷电三。就当我以为从此要过上平静的生活的时候,雷电三硬盘盒搞活动了,只要389,立省200+,这不买个能说的过去么,一阵操作下单后,发现这不配个SN750能对得起这个盒吗。于是又下单了一个1T的sn750。
所以,消费要理性,认真生活,好好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