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达镜头推荐

AF 35-70mm f4好吗

前言(看过篇一的请自动忽略这部分)

玩相机的应该都听过美能达,虽然这个名字已经越来越少被人提起,但是曾经也是无比辉煌的。至今豆瓣神机X700任然活跃在广大文青手中。

相机产业的发展是很残酷的,越是“良心”的企业越是无法生存。美能达和宾得曾经应该是日本相机行业最有情怀的品牌,都曾在胶片时代盛极一时。但是随着数码的兴起,也同时伴随着相机大众化,降成本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胶片时代相机镜头基本都是金属材质,做工手感那都是杠杠的。后来一些品牌开始大规模降低成本以抢占市场,其中佳能尼康做的最好,迅速崛起。

宾得和美能达相对保守,坚守情怀,不肯顺应潮流。

宾得虽然一直存在,但也渐渐沦为油漆厂,只能活跃在注重情怀与颜值的小众市场,而且还卖身给了理光,所幸的是品牌依然保留。

美能达显然更加凄惨,先是跟柯尼卡合并,后来直接退出相机市场,并把相机业务卖给了索尼。

咳咳。。。扯远了。。。

索尼收购了美能达相机业务后,先是推出了单电相机,去掉了传统单反的反光板。后来又推出了微单,将可换镜头相机的尺寸压缩到卡片机的尺寸。

著名的A7系列是索尼的全画幅微单,从此让全画幅也可以很轻便、很便宜。

但是毕竟推出时间不算太长,镜头群不是特别完善,并且相对佳能尼康等品牌,全幅镜头性价比要差些,也缺少适马等副厂的支持。

但是好在索尼微单法兰距很短,可以转接各种镜头,这就让镜头的选择余地瞬间膨胀。

但这种转接大部分又只能是手动对焦,广角镜头还好,如果是人像镜或者最主力的挂机头,手动对焦实在太过**,大多也就只能是玩玩。

但是不要忘了,索尼是收购的美能达,技术上其实是美能达的延续。甚至索尼的单电跟美能达的卡口都是通用的,美能达的自动镜头可以直接装在索尼单电上自动对焦!

可惜微单的E卡口就不通用了。

然鹅索尼大法不会让我们失望,官方推出了A卡口转E卡口的转接环,目前到了第四代--LA-EA4。就是下面这货,通过它,美能达的自动镜头也可以放到A7上用,而且对焦速度很快!

咦?好像又扯了好多。。。

回到正题!

美能达有很多自动对焦镜头,别的也不多说,其中有三支被称为“小三元”的值得重点关注。

AF ZOOM 17-35mm 1/2.8(22)-4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70-210mm 1/4(32)

所谓小三元,就是说这几支镜头素质都不错,而且价格还便宜!

恰好,这三支镜头我手头都有(真的是恰好吗?)

那我就来给大家试试这几支镜头到底表现怎么样!

------------------------------------------------------------------------------------------------------------------

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传统手动对焦(MF)相机向自动对焦(AF)相机转变的关键时刻。实际上,自动对焦技术的萌芽出现在德国,后来在美国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但是这项技术刚刚出现时,它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传统手动对焦相机厂家如康泰时,甚至在开始时忽视了自动对焦技术的发展。不过日本的许多厂家很有先见之明,它们预见AF技术一定会取代MF技术因此加紧研发。

其中最早成功的厂家是美能达(Minolta),它为了实现自动对焦技术而全面放弃了老的卡口结构,推出了一台著名的相机——α7000。作为世界上第一台成功的商用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它不但性能不错而且价格合理,在当时可以说是创世之作。1985年,在α7000发布的短短半年内它的销量就突破了50万台,从而使当年美能达照相机的销量超过了连续8年保持第一的佳能公司。自此开始,自动对焦技术竞争的大幕拉开了。

α7000配套的镜头就是"AF ZOOM 35-70mm 1/4(22)"----我们今天的主角,世界上第一支自动对焦单反镜头。

同样焦段的,美能达后来又出了一枚镜头,“AF ZOOM 35-70mm 1/3.5(22)-4.5”,经常被混淆或者拿来对比,又说好的也有说差的。我索性也买来了,一起对比看下。

------------------------------------------------------------------------------------------------------------------

关于价格

因为这枚镜头是α7000的套头,所以存量很大,价格也就比较低廉,闲鱼上基本300多就可以买到成色还不错的了。

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少打一个0,就是只要300多!简直便宜到发指!

然额还有便宜到更加丧心病狂的存在,也就是本文的配角“AF ZOOM 35-70mm 1/3.5(22)-4.5”,居然只卖100多!!!!!

100多居然能买到镜头!!居然还能自动对焦!!!

------------------------------------------------------------------------------------------------------------------

外观

先来张合影。左边f4,右边f3.5-4.5,外观差别挺大的,体积也有明显差别。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

对焦

对焦速度参照上一篇的AF17-35,差不多的,反正比我的FE50 1.8快很多。

------------------------------------------------------------------------------------------------------------------

锐度

以下图片排列顺序如下:

35mm端

35mm中心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35mm边角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在35mm端,中心锐度f3.5-4.5略好于f4,差别比较细微,两者其实表现都不错,光圈全开也比较锐。

边角锐度在f8以上光圈,f3.5-4.5明显弱于f4,在f8以下则f3.5-4.5略好于f4。

50mm端


50mm中心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插播一则FE50 1.8对比▼

50mm边角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插播一则FE50 1.8对比▼

在50mm端,中心锐度f4全面胜过f3.5-4.5,尤其是在大光圈段。相比FE50 1.8,35-70 f4还是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遥远。

边角锐度 f4同样全面胜过f3.5-4.5,且大光圈段优势较为明显。相比FE50 1.8,35-70 f4同样有一定差距,差距跟中心锐度差距差不多。

70mm端

70mm中心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70mm边角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70mm端,中心锐度两者表现基本一致。

边角锐度,f4依然全面胜过f3.5-4.5。

------------------------------------------------------------------------------------------------------------------

焦外

由于采用对焦到最近对焦距离,而f4对焦距离又特别远,所以它的虚化相对不明显。

35mm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50mm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70mm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35mm端f4的虚化很弱,f3.5-4.5则不是很圆,甚至在光圈全开时有点旋转焦外的感觉了。50mm和70mm,两者的虚化观感也都比较一般。

------------------------------------------------------------------------------------------------------------------

眩光

50mm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理论上新的镜头涂层技术更先进,抗眩光能力更好。实际上,出得早的f4抗眩光实在较差,并且色彩偏差也比较严重,尤其是在逆光拍人像的时候,皮肤颜色很难看。

但是没想到的是,相对较新的f3.5-4.5抗眩光居然比f4更差。。。。简直不忍直视!

------------------------------------------------------------------------------------------------------------------

色彩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f4的色彩还算油润,相比70-210 f4还是有差距。

f3.5-4.5则要差些,仅比17-35略好些。

------------------------------------------------------------------------------------------------------------------

近摄

f4最近对焦距离居然长达100cm,也真是醉了。。。

f3.5-4.5还好,50cm。

35mm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50mm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70mm AF ZOOM 35-70mm 1/4(22)▲ AF ZOOM 35-70mm 1/3.5(22)-4.5▼

好在AF ZOOM 35-70mm 1/4(22)有个70mm端的小微距,以弥补最近对焦的缺陷。用微距拍对焦距离就很近了。

------------------------------------------------------------------------------------------------------------------

总结

  1. 体积方面f3.5-4.5更大却更轻,f4做工要显然好于f3.5-4.5。

  2. 对焦速度,这两枚镜头都不用担心,都要好于FE50 1.8。

  3. 锐度方面f4好于f3.5-4.5。f4的锐度不算很好,但考虑价位那还是很超值。

  4. 虚化的观感,两者都不是很好。

  5. f4抗眩光较差,属于“见光死”类型。然而f3.5-4.5却还要更差!

  6. f4的色彩还算油润,f3.5-4.5较差,仅比17-35稍好。

  7. f4 100cm的对焦距离是硬伤,好在70mm端有小微距,算是有些弥补。f3.5-4.5则中规中矩。


考虑到300左右的价格,AF ZOOM 35-70mm 1/4(22)还是非常超值的,毕竟作为全画幅的镜头,还带微距,锐度色彩也还不错,对于预算有限或者这个焦段玩的不多的朋友来说非常值得入手。

AF ZOOM 35-70mm 1/3.5(22)-4.5虽然价格巨低,但是素质上面跟AF ZOOM 35-70mm 1/4(22)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对于镜头这种东西,一两百价差就能买到素质有明显提升的,我觉得那还是多花一两百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35-70mm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焦段,尤其作为挂机来说。如果有24mm广角就爽了,哪怕28mm那也很不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美能达MD ROKKOR 50mm/f1.7体验

虽然618已经过去了,但是之前写的这篇相机选购指南依然还是可以作为大家购买相机时的参考,这里贴出来继续骗一波打赏

机身攻略写完了,还是开始慢慢写我这段时间折腾过的镜头


入手之前还忐忑的觉得今年入大法A7m2是49年入国军,但是随着A9的发布,使得年内大法推出A7m3的可能性几乎消失,而且A9目前的售价充满了信仰,常人实在是无福消受

三四个月过去了,目前A7m2的价格也比我买的时候又便宜了300,淘宝上早已进入了8000以内,这次618京东也开了一次7998的车,卓美也有7999+祖传10运费的车,这也使得A7m2仍然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全幅机器之一

不过大法系统原生镜头的售价相对较贵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好在A7系列一直有着万能数码后背的称号,所以我买回来之前就想着大玩特玩一把转接了

目前已经折腾完了佳能自动头的转接,买了三个环并且写了三篇原创之后还是选定了最贵的metabones,也希望我的经验能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然而转接佳能自动头只是万能数码后背转接玩法的一个小小起点,几乎可以转接所有卡口镜头的特性和峰值对焦对手动对焦易用性和速度的大幅提升,让各路古老的手动镜头都因为大法而复活了,甚至带动了一波老头价格的上涨

不过即使是价格已经涨过一波了,老手动镜头相对于同规格的现代镜头来说仍然非常有价格优势,而且素质不一定比新镜头差多少,所以我终于是一头陷入了转接手动老头的深坑之中

目前有转接价值的手动老头不少,保有量比较大而且价格比较便宜的主要有佳能的FD口,美能达的MC/MD口,奥林巴斯的OM口和尼康的AI口,除了这四家常见的之外,还有很多徕卡M口和其他L39/M42的老镜头可以玩。不过从价格和入手难易度来说,还是更推荐常见的这四家老头

所以我入手了一支美能达MD ROKKOR 50mm/f1.7来作为我手动老头的第一站 这个镜头的特点就是非常非常的便宜,一般来说连转接环一起也就200-300之间,视成色而定,淘宝闲鱼都有很多可供挑选。与此同时CN两家的50定焦入门痰盂都在600以上,大法家的痰盂甚至冲到了一千五六百,所以入手一颗来完善焦段还是非常有性价比的

这颗镜头虽然便宜,但是做工绝不含糊,除了对焦环和光圈环是塑胶制之外,其余部分采用了全金属原件,耐用性和质量都非常有保障,光学结构方面和目前各家的50mm定焦入门镜头一样,都是双高斯,所以光学素质上的差距也不会特别大,更不用说遍布镜身的各种焦距和光圈数字刻度真的是非常迷人

下面就开始展示


镜头展示

买到的这颗镜头成色还不错,镜片和镀膜的状态都非常好。不过前后盖都不是原装的了,毕竟将近40年的老头了

镜头周围一圈的铭文

根据网上能找到的资料显示这是一颗79年开卖的中期MD镜头

因为是手动镜头,所以菊花处没有任何的电子触点

和现代镜头的镀膜主要以蓝绿色为主不同,老镜头的镀膜都会是一些迷人的颜色,这颗50 1.7前后镜片的紫红色镀膜真的是非常漂亮

光圈也是纯手动调节,从最大的1.7到最小的16

闷骚的小红点和镜身上的各种数字

对焦方式是外对焦,镜筒会伸缩,金属的光泽和质感好棒好棒的

光圈叶片数量是六片,而且我收到的这颗头的光圈状态非常好,没有漏油之类的情况


转接环展示

因为不涉及到自动对焦的电子结构,所以转接环的结构相当简单,只是单纯的一截金属桶补足了法兰距而已。这里的红点是对应镜头上的红点用来安装

旁边还有一个镜头释放按钮

菊花处也有一个定位红点,安装至机身时使用

这个环整体做工还不错,而且内部会有消光用的条纹

和镜头合体之后就是这样,还挺协调

镜头本体因为大部分都是金属结构,重量不算轻,达到了169g

加上全金属的转接环之后达到了245g,半斤的分量拿到手里沉甸甸的

镜头和佳能的stm小痰盂相比还是要小巧一些

都装上转接环之后还是美能达更小巧

小痰盂是1.8的光圈,而美能达是1.7,所以光圈全开时的镜片大小是美能达要稍微大一圈


画质测试

复古归复古,好看归好看,镜头还是要靠画质来说话

光圈从1.7到16一共11档可调,拍摄下面这样一个场景

首先是中心画质,各光圈的成像质量对比如下

可以看到全开1.7和全收16的画质都有些磕碜,不过从f4开始画质就已经可以接受了,在f5和f5.6的时候达到最佳画质,此后一直到f11都处于比较优秀的水平

然后是边角画质,各光圈的成像质量对比如下

和中心画质的结论差不多,全开画质依然是比较惨,最佳光圈基本上在f4-f11这个范围内

另外1.7全开的情况下还有比较明显的暗角,用gif动图演示

总体来说这颗镜头的1.7光圈基本只是夜拍暗光环境下一个救急的选择,这个光圈下的实际成像发虚,100%放大基本属于不能看的水平,日常拍摄还是收两档光圈到f4开始用比较好,能得到还算不错的画质

因为光圈叶片是偶数的六片,所以这颗镜头的星芒就是六条射线,最小光圈f16下的星芒还不错

全开f1.7的状态下当然是没有星芒的,但是惊奇的是仅仅将光圈环拨动一格收到f/2.8的时候就已经有星芒出现了

所以这颗头对于星芒爱好者来说倒也是一个比较别致的选择

接下来是焦外测试,全开f1.7的情况下光斑还算是圆形,不过口径蚀现象很明显,画面中心稍微出去一点的光斑都已经是椭圆形了

拨一格光圈之后(f2.8)光斑就变成了很特别的六边形,还是拜六片光圈所赐,看习惯了圆形光斑再看这样的真的是很奇特的感觉

下面一张动图看看各光圈的焦外光斑变化

畸变的话,因为是标准焦段,所以控制的还算不错,后期能在lightroom里用镜头预设来矫正当然是最好,不矫正的话其实也没有太大问题


解毒样片

解毒样片自然是要有的,从整体风格上来看这颗镜头的色彩比较平淡,符合网上对于美能达镜头的大体评价,想要得到精彩的画面可能还是要靠比较重口味的后期才行

不过锐度真的是可以了,收到f4之后的表现就完全没问题,f5.6应该更好一点

100%放大如下

焦外的话如果背景不是特别杂乱的话其实还凑合

但是背景一旦很杂乱的话就崩掉了,二线性明显的不能更明显了

因为镀膜技术的关系,这颗镜头的炫光还是比较严重的,不过这种紫红色的光斑有些时候用好了反而会让画面更有味道


彩蛋——和50art的对比

之前因为申请了适马的试用活动得以体验了50art


所以趁机也将这颗200多的手动头和50art做了一下不严谨的对比,大家也可以看看在价格相差达到20倍的情况下,手动老头有没有一战的能力

首先当然还是画质测试,拍摄场景如下

以下的对比都是相同光圈,50art在左,美能达在右

f1.7,50art毫无疑问的吊打

f2.8,依然吊打

f3.5,继续吊打

f4,之前三档光圈美能达这颗头的画面都比较模糊,从这一档开始终于感觉像近视眼戴上了眼镜,稍微有一些好转了

f5,美能达继续在缩小差距

f5.6,两者的锐度表现几乎一致了,至少从对于砖面的表现上看不出太大的差别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单从中心画质看,美能达的这颗老头其实在光圈收到5.6的时候就已经和50art很接近了,当然大光圈下的吊打还是足以说明这些年技术的进步,价格差距也摆在那,没有办法。日常应用的话不得不说美能达这颗头的画质表现真的是性价比超群

而都收到最小光圈f16之后,又回到了50art吊打的局面,毕竟堆料黑科技不是白来的

不过上面这组对比除了画面锐度的差别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成像效果的区别,50art的成像更接近肉眼所见,而美能达这种画面偏暗的风格大概只能解释为老头的成像特色了,对于好这一口的人来说倒挺好的

美能达的清淡色彩也在和50art的对比中显露无遗,类似的场景,50art的表现是这样的

而美能达是这样的,锐度姑且不谈,对比度和饱和度都是远远不如50art的

另一组对比,50art

美能达

当然目前后期滤镜这么方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的差别可能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但是直出党的话还是要注意一下转接镜头的成像风格是否适合自己

另外一张图,50art

美能达

同样是直出,这个场景最终呈现的效果差距就有一点大了,但是考虑到两者4000的差价,也不能要求美能达做的更多了,而且锐度方面其实两者相差不算太大,看100%截图


总结

通过上面的画质测试和与50art的对比,应该说美能达这颗200多的手动镜头绝对是值回票价,甚至有点物超所值。在将光圈缩到5.6之后的锐度表现已经和现代镜头相差无几,而且还有非常有特色的星芒和焦外光斑的表现。不过可惜的是1.7的大光圈真的可以说只是一个摆设,画质表现实在是有些不忍直视,除了暗光环境和追求虚化的场景之外,几乎不具有可用性

至于手动对焦的速度,在有了峰值对焦之后真的不算特别大的问题,而精度方面可以在峰值对焦之后继续放大对焦,也能得到比较完美的表现。更不用说有些情况下慢慢的扭转对焦环来拍摄一张照片,会让人更觉得是在正儿八经的拍照,这种类似仪式感的感觉能让人在按快门之前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我觉得这反而是手动镜头所能提供的最宝贵的体验

另外,手动老头基本都是全金属制成,闲暇时也是不错的抚摸对象

那么这次的分享就是这样,希望大家都能淘到自己喜欢的手动老镜头,我们下次再见,泄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