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理由
一直以来想体验一下降噪耳机的魅力,众所周知Bose的QuietComfort系列是降噪耳机领域里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奈何囊中羞涩,张大妈上推荐了好几次也没舍得下手,一方面是固然有价格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体验过相关产品,鉴于听人说会有头晕的感觉 所以一直不敢贸然尝试。直到在张大妈家的资讯板块看到了这条消息:
299元?! 还可以啊,以前也体验过小米耳机,不是很能适应入耳式耳机,虽然隔音效果要好些,但塞着耳朵还是有点难受。这次小米为了迎合去掉3.5mm耳机接口的小米6的发布,适时推出了这款Type-C版的耳机,还带有降噪功能,一直不敢说苹果去掉耳机插口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主流市场的反应却都是积极跟进的。此次小米在最新旗舰上也跟随苹果的步伐,短期内势必会造成一些阵痛与不便,但小米的反应还是很快的,除了包装内附带转接头,这次发布的Type-C接口耳机也是弥补接口不一致带来的问题。冲着这价格和想体验降噪的想法,就决定入了!
购买过程
说是5月23日早上十点多平台首发,包括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天猫、京东和苏宁,事实上我前一天晚上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只有天猫能找到购买页面(苏宁没有试),其他都没有找到相关产品 也是醉了。到了23号早上,我在京东的小米官方旗舰店里能找到产品页面,但点进去显示的是“该商品已下柜” 什么鬼?!在小米商城APP里能找到产品,而且还没到10点(大概9点50左右)就可以下单购买了 ,看来以后要抢小米还得认准自家的渠道啊。不过我还是没有在小米商城下单,10点后,京东页面开放,可以正式购买了,还能叠加299-70的券,这里放上一个本站链接:
这样价格就做到了279,付款的时候我使用了浦发信用卡结账,还能再减10块 ,就这样269元入手小米新品耳机~
不得不说京东物流就是厉害,上午10点下单,下午4点半就收到啦~正式进入开箱体验环节~
外观展示
小米系列产品近年来逐渐开始摒弃了牛皮纸盒的简约式包装,渐渐转向了苹果式白色主题的包装方式。与以往小米耳机的包装不同,此次并不是单纯的透明塑料盒能看到耳机本体,而是采取了纸盒包装的方式。说实话还是喜欢以前的包装,不过小米也在尝试慢慢摆脱自己廉价的标签吧,希望从包装上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采用抽屉式的开启方式,一推开映入眼帘便是的产品本体。还是放在塑料透明的盒子里。
单独把盒子拿出来看,与前几代小米耳机的包装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绕线器是黑色的了。
把盒子打开来看,可以看到里面附赠有三对替换耳塞,可以应对不同耳道大小。
绕线器的背面挂着一个标签,对降噪功能的开启做了说明。
有人也许注意到了,白色包装盒是长方形的,而耳机本体的塑料透明包装盒是正方形的,那盒子的下半部分又隐藏着什么呢?
答案揭晓:是一个布袋和……这是什么东东?另一套耳塞?卖个关子后面说。
接下来看看细节和做工:
首先是接头,这个耳机的亮点之一无疑就是这个Type-C的借口啦,接口材质为哑光金属质感,比较短小 ,不像一般Type-C数据连接线那样长,总体来说做工还是比较扎实,插拔起来感觉较紧(当然这与手机的接口的松紧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然后是耳机主体部分,可以看出小米降噪耳机的本体还是比较大的,应该包含不少元器件。据官方解剖图来看里面包含有圈铁声学架构,虽然不懂是什么东西但感觉还是高大上的。
接下来就是降噪耳机最重要的部分——数字降噪控制盒了,小米降噪耳机由于不需要单独供电,因此控制盒非常小巧,比一般的耳机线控器件大不了多少。控制盒上面三个按键分别对应的是音量+、播放/暂停和音量-,侧边的拨动开关则是降噪开关,蓝灯亮起就表示已经开始主动降噪啦。控制盒表面材质和接头一样是哑光金属质感,但塑料感稍强。按钮的手感还行,不过三个同样的圆形按钮在盲操作的时候有误触的风险。从侧面看控制盒的做工还有待加强,左侧第一个按钮有点偏了。
至于线材,从接头到控制盒部分是类编织的线材设计,好处是抗拉、耐用且不易缠绕,从控制盒到耳机部分是橡胶的TPE材质,比较柔软亲肤。
最后放上一个具体参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小米降噪耳机是TiinLab设计的。
使用感受
由于刚到手开箱不久,而且又属于耳机小白,简单谈谈自己的个人体验,不懂之处请多多指教,还望轻喷。
刚戴上感觉不错,没有以往入耳式耳机给我的堵塞之感,比较轻盈,耳朵没有负担,插入手机之后(我用的是华为P10,没错,就是那个用来检验人品的机器,我中得是二等奖 ),刚插入Type-C接口发现,居!然!不!识!别!难道小米降噪耳机只能支持小米手机?!于是把网易云音乐打开,随便播放了首歌曲(最近在单曲循环GALA的雪白透亮),终于耳机里听到了声音 ,但是还是不敢怠慢,只能听个声那又与普通耳机有什么区别,关键是降噪功能啊,于是小心翼翼的拨动了降噪开关……嗯?好像感觉不明显?难道不支持? 于是本着好学的精神参考了值友的一个检验方法:
在有一定背景声的地方插上耳机,但不要播放音乐,此时戴上耳机,再打开降噪开关,比较打开后的区别,如果能感受到背景声有明显的降低则是可以开启主动降噪功能。
试验了一下,果然有效果,我的拙劣的表达方式可能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就是那种能明显感觉到背景声音变小,但又不是把耳朵捂住的那种感觉,能体会到公路的车流声音被屏蔽了。但是说话声和其它比较尖锐的声音还是能比较明显的听见的。总体来说感觉还不错,至少不用把声音调大才能听见音乐了。
至于降噪效果,由于并没有体验过高端Bose的QC系列耳机可作对比,因此也不知道是好是坏,至少降噪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而且从价格的角度也不能强求两者相对比嘛~另外由于木耳,就不敢妄谈音质了,就姑且信了那个小金标吧~
来谈谈兼容性的问题,根据官方的兼容性列表,支持近年新出的Type-C接口的小米手机,其他Type-C接口手机不保证能正常使用,所以用华为的我也算是冒险吃螃蟹了,还好是可以支持的,包括降噪功能和按键功能,对于P10来说都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在接入手机的时候,会显示正在为已连接设备充电,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靠手机的电量来支持降噪功能的嘛,实测开启降噪功能对手机电量影响不大。
最后解答一下刚才卖得那个关子,那是个气囊耳套,据说明书说可以用来降低线材摩擦产生的噪音和增加运动时佩戴的舒适性。感觉还是挺高大上的,具体试用之后感觉就是个支架,起到了固定的作用。
总结
惯例到了总结部分,总体来说个人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以较低的价格体验了降噪功能,尤其是Type-C接口提供供电以减小降噪控制盒大小的设计还是很便利的,值得入手尝试。
优点:
价格便宜(废话)
主动降噪效果不错,音质尚可
创新的供电方式,较小的控制盒(至于听歌和充电冲突这种玄学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可以以较小音量听歌,保护听力(还是废话,降噪耳机不都这样,不过这确实是打动我的一点)
缺点:
做工有待加强;
兼容性问题不确定,有可能不能支持;
耳套与耳机本体的连接有点松,有丢失的风险。
1.25m的线材稍稍有点长(个人感觉)
购买建议
对于没有尝试过降噪耳机的童鞋来说,小米降噪耳机是一个不错的低门槛入门选择。对于那些有着较高的降噪需求和追求音质的人来说,还是直接一步到位上QC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