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Pad平板电脑怎么样

OPPO Pad平板电脑怎么样

前言:

距离我上次使用安卓平板,大概已经过去了10年。

那年的平板,还是非全贴合的电阻屏,没有键盘,不能画画,甚至还会出现触摸漂移,也让我练就了一手用指甲操控屏幕的好技术。能有个大屏幕,而且能在上面玩玩水果忍者,就已经足够让我玩的很开心。我对它很满意,它也陪伴我度过了非常多的时间。哦对了,我的初恋也多亏了这个平板。

时间来到了十年后的今天,似乎今天的人们,对于平板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希望能在上面做到电脑上能做的事情和电脑上做不到的事情,并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生产力工具”。

但,这好像并不是它诞生之处的目的。

平板——一个介于手机与电脑之间的第三块屏幕,它的出现,是为了弥补那些手机做不爽,电脑又没必要的使用场景。所谓“买前生产力”,只是吸引大家购买的亮点,“买后爱奇艺”,才是一个平板应该去做好的东西。

外观:

【比例】

拿到产品的第一眼,我最大的印象是相较于大家最熟悉的iPad来说,整个平板更窄、更长,是大家对以往平板的印象是有所不同的。但这其实不是一个大问题,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面我就完全接受了这个平板的尺寸和比例,所以如果对这个有担心的朋友们可以去线下店实际体验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能接受这种和“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比例。

【背部设计】

如果说整个外观的亮点,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OPPO Pad的背部设计。这次OPPO Pad采用了拼接的样式,上部大概1/4的部分是由O和P两个字母元素乱序排列而成的图案,给整个本来很平的背面多了一些亮点,并且这1/4部分的字母外的颜色也和剩下3/4略有不同,视觉上看上去把背面分割开了。好不好看可能大家有各自不同的喜好,但是在辨识度方面确实是非常高,一眼就能根据这个设计看出你手里的平板是OPPO的平板。

【背部视觉】

第二个就是在背部的质感上面,这个背面的给我的感觉确实很难用语言形容出来。很像之前经常在手机上的AG磨砂工艺,既有磨砂的感觉,又像光滑的平面。但是还有一点确实是AG磨砂没有的感觉,那就是亮点,就好像整个背部都浮着一层亮粉,随着光角度的不同,会产生blingbling的感觉,你要说是像银河一样闪耀那肯定是过分了,但确实会有独特的感觉在里面。

【颜色】

在颜色方面,确实很有意思,我手里拿到的是耀夜黑。

他可以是黑色,也可以是蓝色,也可以是半蓝半黑渐变色,这完全取决于光照角度,不同的角度下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并且刚才说了它的背部由于是类似拼接的设计,所以字母、字母背景、和剩下的区域这三个部分可能会显现不同的颜色,再加上blingbling的感觉,还是有点意思的。

当然背面怎么样一般自己也看不到,所以这个东西对有些朋友来讲其实无关紧要。但是有一个事情大家应该还是关心的,对于像我这样的油手外加点强迫症的朋友,真的是不想看到后面满是油污手印的样子,在这几天使用下来,背面的沾指纹的情况基本没有,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实打实的优点。

屏幕:

【比例】

由于整个平板的比例都是偏窄、偏长的,所以屏幕的比例自然也是这个样子的。

还没收到产品的时候我会担心能不能适应,会不会觉得别扭,拿到平板之后熟悉了一小段时间我就完全适应了这个比例,如果有朋友担心还是建议去线下看看实机,毕竟每个人的感受都有些许的不同。

在这个比例之下看bilibili之类的视频网站还是很爽的,大多数视频左右填满之后,上下留得黑边基本上很小,会有一种屏幕填满的感觉,但是像看电影之类的,上下黑边还是有一些的,这主要取决于视频的比例。但不管是哪一种,用起来都是没什么问题的。

【观感】

如果说我在拿到产品之前对屏幕有什么担心的话,第一个是屏幕比例,第二个就是屏幕观感了。

整个屏幕的观感还是挺细腻的,不会有我之前担心的偏色又或者是颗粒的现象出现,这也是我对这个产品好印象的主要来源之一。

【刷新率】

如果说现在的屏幕有什么必备的素质,那么刷新率一定算一个。这个屏幕也支持120Hz的刷新率,高刷新率所带来的顺滑的视觉感受是非高刷屏幕无可比拟的,这点我相信用过高刷的朋友们都可以感受的到,尤其是用完120Hz之后再回头看60Hz的屏幕,你会感觉整个屏幕会有明显的卡顿。所以在OPPO Pad的这块屏幕上,98%的时间你都可以感受到这个屏幕给你带来的高刷的流畅感。

但是高刷新率所带来流畅画面的同时,也会让你对掉帧或者卡顿变得格外敏感。

不知道是不是系统优化的原因,在我使用的这段时间里,会有出现过渡动画掉帧或者卡顿的现象,出现的概率并不高,并且出现的地方也比较固定,大都是出现在下拉通知栏或者返回桌面的时候,会相比流畅的感受多了一些卡顿,好在概率低,而且达不到特别影响心情的地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对于这个高刷屏幕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扬声器】

这个四扬声器其实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就我的使用体验来看,看电影所带来的立体声效果还是明显的,也是我身边用单侧扬声器平板的朋友一耳朵就可以听出来的差距,要说震撼肯定是没有,但是及格绝对没问题。

软件、系统体验:

由于这几天绝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横屏模式下使用这个产品,那我就来讲讲在横屏模式之下的使用体验。

【解锁】

首先解锁,由于并没有配备指纹解锁,所以人脸解锁是我现在的首选。(就算是配备了指纹解锁大概率也是和电源键放在一起,在平板上使用指纹解锁并不是一个特别舒服的方式,所以人脸解锁完全可以接受)人脸解锁的速度不像是很多手机那种秒开,大概会有半秒左右的识别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也算不上等待,就是会短暂停留在锁屏界面。

【软件适配】

现在支持平行视窗的软件有下图这几个,基本上算是常用软件。

像微博、淘宝、京东、爱奇艺等都是可以支持平行视窗的。

但是,微信虽然也出现在这个支持平行视窗的应用列表中,但微信的平行视窗我更愿意称它是横屏全屏版。它并不会出现左右两个窗口来显示不同的内容,整体的逻辑其实和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微信是很像的,都是一整个屏幕来显示,只不过在比例方面来适应了一下横屏的这种情况,整体还是可以用的,只不过不能一边显示聊天,一边显示朋友圈。(现在微信支持手机、电脑、平板同时登录,现在微信更新了,已经可以平行视窗了,但是朋友圈不行。)

虽然大部分都支持横屏使用,还有些直接不支持横屏模式的app,如果你执意要横屏状态下使用它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我把它们分为两类。

【应用分屏】

第一类,不可以横屏使用,但可以先打开应用分屏,然后再打开这个app,就可以在分屏模式下使用了。

OPPO的分屏手势是目前最符合直觉的操作,只需要两指在屏幕中间下滑就可以激活,这也是为什么可以变相暂时解决有些没有适配横屏模式app的方法,因为这个打开分屏模式的方法相对操作成本较低,所以作为在这些应用适配横屏模式之前还是可以当缓兵之计的,当然,这里也希望能早日赶紧完成适配才是最好的方法。

【浮窗功能】

但是有些应用可能不支持分屏模式,比如说小红书,上面第一种方法就对它起不到作用了。如果要在横屏模式之下使用的话就要用到浮窗模式了,浮窗模式激活方式有三种。

1、 上滑应用拖动到浮窗按钮处

2、 侧边栏直接打开应用浮窗

3、 四指捏合直接打开浮窗

在这几种方法当中,我最推荐的其实还是第二种,因为剩下两种方法需要在打开应用之后使用,在应用打开的过程中,屏幕由横屏转换为竖屏,然后再用上滑或者四指捏合激活浮窗模式,继而再变成横屏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横屏——竖屏——横屏的变化,比较影响体验。

但是侧边栏就可以在不更改横屏的基础上直接打开app的浮窗。暂时不用的时候也可以将app拖到旁边,app会自动隐藏,需要的时候从侧边栏一拉就行。整体使用感觉还可以,但还是那句话,这只是延缓现在一些app还没适配的现状,最好的方法还是希望早日适配。

浮窗功能除了是可以解决某些应用不可以在横屏模式使用的方法之外,还有几个非常适合它的使用场景,主要就是为了减少应用之间的来回跳转,提升体验感。

1、跨应用分享文件

2、小窗速记、计算器

3、边看视频边发微信

跨应用分享文件,是可以也可以比较方便的不用在各个应用之间跳转来跳转去就可以分享文件还是挺好用的小功能。

小窗速记和计算器,也可以在你看到某些内容,需要速记或者计算的时候,不打断当前思路的前提之下完成。

说到这个我就想起了我本科时候有一门课有很多计算的工作,当时我们就是拿着计算器或者拿着手机在算,一边看需要计算的内容一边在计算器输入,这么多行的数字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串行了,导致我们当时需要两个人来完成这个工作,一个人对照着数字表,另外一个人来计算,用来确保不会串行导致前面的计算都白算了。

这个计算器作为浮窗可以直接进行计算,不光可以调节大小,还可以调节透明度。而且OPPO Pad的浮窗模式只能打开一个,但计算器不算在这个范围里面,也就是说可以打开一个应用浮窗,同时打开计算器浮窗。

但是这个计算器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浮窗模式之下不能进行科学计算,也就意味着只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如果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运算稍微有一点复杂的话,那么浮窗计算器就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只能用分屏来计算器才可以进行科学计算。

输入体验:

我找了几个使用过平板的朋友来体验这款产品的时候,发现它们对这个产品最感兴趣的地方在这个键盘,我问了他们原因。

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他们的平板都是在横屏模式下使用的,使用过程中一切都还好,但直到需要输入的时候,是真的麻烦,不管是一体的还是分体的,这确实也是我日常使用平板时候的一大问题,以至于我很少在平板上使用微信这种需要大批量输入文字的软件,wps就更别提了,也就是搜索视频的时候可能输入几个关键词,忍一忍也就过去了。那么OPPO这个输入体验怎么样呢?

【屏幕键盘】

我先直接给结论,虽然想比之前来说有改进,但还是不行。虽然OPPO在一上来就已经在输入法上给你默认了分体键盘,不管是9键还是26键,但是我和朋友在实际体验的过程当中(也有可能是我手太笨的原因),在这么一块大屏幕上输入,哪怕已经做了分体键盘,体积和手机的键盘基本一致,但由于只能单侧单手输入,使用起来还是会感觉到不便。

如果之前对平板输入没有问题的朋友们来讲,这个也是没有问题的,完全是属于个人差异,如果在这个体验的情况之下,微信能不能用?能用,但是我也不会在平板上登录,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折磨了。

【笔】

对笔有期待的朋友们可能要失望了,倒不是说笔有很大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个人。我不爱记笔记,也不会画画,对于我来说这支笔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用处。但是我还是找到了我的朋友,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一些基本的疑惑。

我:“你觉得这两支笔有什么区别?”

她:“这支笔整体的质感不如我那一只,我那一只感觉更像一个实心的笔,这个感觉稍微有点空,在握持的手感上来说不如我的那一只。”

我:“你觉得这个笔的延迟大吗?”

她:“没什么感觉,好像和我的那个感觉差不多,。”

我:“你觉得这支笔写起来的感觉怎么样?”

她:“在写的感觉上,我的那个平板贴了类纸膜,写起来会有磨砂的感觉,你这个没有贴膜就会感觉有点滑。这支笔如果用力太轻会有写不上的情况,需要稍微带一点力度,其它的就没什么了。”

我:“你用笔用的多吗?”

她:“上学期比较多一些,因为上学期还要上课,所以会用它来做一些笔记,虽然我也不看,但就是有这个习惯。”

我:“如果现在让你买这个平板,你是会单买平板,还是带只笔或者带个键盘。”

她:“如果预算够的话会都买,如果只能选一个可能先买笔。”

【键盘】

感谢上个嘉宾的参与,键盘这个部分就不用参考其他人的意见了,在这段体验的时间里面,我有90%的时间都是在用这个键盘,先说结论:这个键盘并不能给一个特别高的分数,但是如果我买这个平板我一定会配这个键盘。

在拿到这个键盘的时候,我有两点疑惑。

  1. 这是个充电的蓝牙键盘,使用起来不会麻烦吗?

  2. 为什么键盘上写的是雷柏的名字,不是原厂的键盘能好用吗?

其实并不会。

先说充电

这个键盘从我开始使用到现在差不多也有快十天的时间了,从到手没有充过一次电,宣传中说可以用一个月不充电,我们就算给它打个折扣,续航时间算20天,其实也是一个不用每天担心的程度,并不会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并且充电速度和功耗都还挺出色的。

当然也会有缺点,第一个就是没有办法看现在键盘的剩余电量,没法做一个预估。

第二个就是这个键盘因为是充电的,所以重量上来讲肯定会比触点链接的键盘重一些,毕竟里面还是要放电池的。l

再说蓝牙

作为一个蓝牙键盘,最担心的问题其实就是每次都重新连接,这个键盘在我使用的这段时间里面,只有合盖再打开才会重新连接,连接的速度大概不到两秒左右,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速度。

如果日常生活中,你不合盖,那么这个键盘是会一直连接着平板的,随用随有,这一点也是挺好的。

键盘好用的点

这个键盘的使用手感还是可以的,键程也不会偏短,回馈也比较明确。

支持快捷键操作,并且不止一套快捷键,基本上常用的功能都可以在键盘上操作,尽可能减少手指触碰屏幕的可能。

键盘和平板磁吸在一起,当你断开磁吸的时候,键盘默认你不用键盘了,会自动断开蓝牙,防止键盘误触,整个逻辑非常对,而且很聪明,再次磁吸的时候会自动连接蓝牙,不需要进行什么手动操作,用起来确实很无感。

键盘不好用的点

平板固定的角度单一,日常使用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能多几个角度就更好了。

虽然和平板的联动逻辑很聪明,但是有一些逻辑我实在不能理解。

比如在我们按大小写键的时候,它会自动变成英文模式并且空一格,再次按大写键会改为拼音模式并自动空一格,但是你在大写模式下想输入小写字母,直接按shift是没有反应的,必须先要换回拼音模式然后再shift换为小写英文模式。

再就有一些bug存在,比如有时候逗号或者句号突然打不出来,需要切换一下中英文模式然后就恢复正常了。

有时候连打经常会漏掉一些按键,集中在i和o两个字母上,比如我打hui,或者guo,连打速度快一点i和o经常会识别不到,打出来可能是hu和gu。并且这个几率还挺大的,大概10次里面会有两三次类似的情况。

键盘材质比较容易打油,像我这样的油手基本上是必会打油。

为什么要配这个键盘

这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在我问身边人的时候,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是配笔,但我前面也说了,笔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并且键盘蓝牙和充电的事情我觉得没问题,常用的快捷键也都存在,会有一些bug有点烦人,但是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关键是这个键盘会解决我在平板上一直困扰我的输入问题,很多时候我面临着一个大屏幕,看的更爽但是输入不爽的时候,我就只能把它当做一个显示器,看看视频,刷刷社区,主要是把重点放在了“看”上面。有了这个键盘之后,我可以在平板上使用微信,我可以在社区回复留言,甚至可以在wps写写稿子。

有些人说这也算生产力吗?不,这不算,我也从来没想让它成为一个什么生产力工具。那种事情交给电脑,更大的屏幕,还有键盘和鼠标,还有各种专业的软件和工具,多窗口更自由。

而这个平板,就是我用来“爱奇艺”的途径,每天看看电影、打打游戏、逛逛社区、并且在这之上还解决了一直以来输入难得问题,我现在不单单看的爽,输入的也爽,对于喜欢笔的朋友,可以随时随地的绘画、记录,这不就是平板存在的最大意义吗。

总结:

由于我已经很久没有用过安卓平板,对于安卓平板现在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我对OPPO的印象还停留在R9那个时代,所以高价低配,就是我对OPPO的感觉,再加上这是OPPO的第一款平板,我自然没有对它抱有什么期待。但在这段时间的实际使用体验当中,我的观点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真正上手之后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好看、高刷、细腻、直观的手势操作、实用的小功能、四扬声器更好的看“爱奇艺”,这就是作为一个平板的使命。

如果你买平板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力”,那真还是算了,放过它,也放过自己。生产力最好的工具一直就在你面前,就是那台电脑,如果你真的想要一个平板来去创造“生产力”的话,那么“对不起,我不想成为它。”

作者声明本文存在利益相关性,请大家尊重作者及分享的内容,友善沟通,理性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OPPO Pad平板值得入手吗?OPPO Pad测评

“OPPO Pad,熟练得不像新选手。”这是我对它最大的感受。

与手机不同,平板玩的就是系统,它决定了一款产品成熟与否。或许是有了之前Find N的经验,ColorOS针对OPPO Pad的优化相当成熟,甚至还做到OPPO旗舰手机都没能做到的事。其完成度之高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否真的是OPPO的首款平板。

但就像升学考试一般,OPPO Pad同样面临着安卓平板的老问题:能做什么?

生产力真的不是伪命题

谈平板总离不开所谓的生产力,但这次我们谈谈更为具体的,比如学习。

学习离不开笔记,所以如果你有了OPPO Pad,我建议再配一支OPPO Pencil,因为在记笔记这件事上,手写的效率要高于键盘。

关于这支笔,先说好的地方。

OPPO Pencil的手写感顺滑,轻轻下笔就可以在平板书写笔记,书写不费劲,笔迹的粗细同样会随着力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这支手写笔的延迟为17.5ms,虽然对于正常书写而言,这种级别的延迟已经难以感知,但就延迟数值本身而言还是有降低的空间,更低的延迟不仅适用于书写,对于绘画、绘图也更为有利。

另外,双击OPPO Pencil笔身可切换橡皮、书写工具,显示颜色盘等,切换成功率很高。手写笔本身的续航还不错,一般用完之后随手吸附在平板上,基本不会出现缺电的现象。

不足在于橡皮的切换有些违反直觉,正常的姿势应该是笔尖书写,笔的尾部默认为橡皮,这也符合铅笔的使用逻辑。

如果是在2年前,我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如今已经是2022年,友商的手写笔都到第二代了,如果还沿用老逻辑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OPPO Pad本身则为笔记提供了很好的记录平台,近乎11英寸的大屏足以记录足够多的笔记,加上120Hz刷新率和240Hz触控采样率,书写更为顺滑。但从书写的角度来说,在平板上写字还是过于滑溜了,有需要的话建议贴一张类纸膜,书写会更有感觉。

那么如何用OPPO Pad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打开网课软件后,双指下滑即可开启分屏,然后选择习惯使用的笔记软件即可,将平板转到竖屏模式下,做到屏幕上半部分是网课,下半部分屏幕用于笔记。

因为横屏状态下记笔记,姿势别扭而且容易误触,竖屏不仅可以规避这一问题,并且竖屏下的平板其实更符合过去翻书,翻笔记的习惯。OPPO Pad上下分屏的比例同样可以随意调节。

关于记笔记,我推荐使用OPPO Pad内置的“云记”App,纸张模板选择深灰色的宽格纸,笔迹粗细选择0.5mm,有时相比一张白纸更有学习氛围。让人不禁想起高中时代的青春时光,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

除此之外,打开息屏速记功能,让平板在息屏、黑屏状态下使用手写笔点击屏幕,即可快速打开备忘录App记录。

除了学习,OPPO Pad其实还能应对一部分轻办公需求。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尽量用OPPO Pad写文章,你现在看到的这段文字就是用这款平板敲出来的。虽然我的工作常态是平日朝九晚五,但总有突发新闻需要跟进,如果这时候手边没有笔记本电脑,场面多少有点尴尬。

这段时间我会带着OPPO Pad+键盘+笔出去。这一套装备重量在887g左右。相比笔记本电脑,这一套装备还是要便捷许多,其性能足以应对轻量的文字工作。值得注意的是,OPPO Pad内置的浏览器可访问电脑版页面,我不用担心网页的兼容性问题。

在使用时,我同样可以使用双指下滑开启分屏,一边是Office,一边是网页、微博、知乎等用于查询资料和文献,不需要反复切换后台任务,提升工作效率。当然,套上键盘后,提供的不只是打字功能。

OPPO Pad套上键盘后,使用逻辑就和笔记本电脑有些相似了。翻开亮屏,闭合息屏,连接键盘后,便可激活快捷键功能,按住FN+上方数字键就能启对应功能,例如需要截图时,按住FN+9即可。

蓝牙键盘本身耗电量非常小,即便一天能够连续使用4小时,也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续航时间。不过键盘本身键程较短,回弹有力,手指长时间使用敲打容易酸疼,但是应应急足够了。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我不会跟你说“OPPO Pad能成为你的工作学习主力之一”这样的话。但是对于一些轻量的任务,比如记笔记、上网课、码码字、写写随笔、画几个涂鸦,它绝对可以胜任,加上ColorOS针对大屏、分屏所做的优化,确实可以让学习和工作效率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平板凭什么不能当玩具?

可见,OPPO Pad加上键盘和手写笔之后,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力。如果没有配件,大可将其当做一部纯粹的娱乐工具。

OPPO Pad正面搭载了一块10.95英寸屏幕,分辨率为2560*1600,达到2K级别,显示效果清晰,支持120Hz刷新率和240Hz触控采样率。

虽然使用的是LCD屏幕,但屏幕边缘没有发黑,屏幕视野干净,这点值得点赞。这块LCD屏幕通过了低蓝光认证并且无频闪。仅就这点而言,这块屏幕甚至强于OPPO自家旗舰手机的屏幕。

在性能上,OPPO Pad搭载了一颗高通骁龙870,相比自家旗舰,这次的性能策略相当积极。

为了更加贴合实际游戏体验,《原神》部分的测试包括正常跑图、战斗、副本、场景切换等,并开启最高画质+60帧模式。

OPPO Pad连续运行《原神》26分钟,平均帧数为49.6帧,仅战斗和场景切换时会出现一定范围的帧数波动,脱离战斗后,帧数逐步回到60帧。游戏内渲染分辨率为1728*1080,测试后没有出现将分辨率的情况,在如此高的渲染分辨率下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帧数,性能释放之强可见一斑。

在游戏运行过程中,OPPO Pad这颗骁龙870可以跑满3.19GHz的大核主频,基本能够保持80%以上的利用率,性能释放激进,中核和小核同理,利用率可达50%以上。

这种满频运行的状态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所以OPPO Pad虽然使用的是骁龙870,但实际游戏表现却可以媲美旗舰水准。

OPPO Pad游戏内截图

由于OPPO Pad本身内部加了多层石墨+硅胶散热,在近半小时的《原神》测试中,平板的温升不明显。

《王者荣耀》开启最高画质和帧数,OPPO Pad平均帧数59.9帧,帧数方差0.6,帧数稳定,帧数曲线基本可以保持一条直线,游戏运行平稳。

《和平精英》的游戏表现与《王者荣耀》类似,OPPO Pad的平均帧数59.9帧,帧数方差仅0.2,游戏稳定流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游戏成绩均是在均衡模式下得出,仅开启游戏内的“极限稳帧”和“电竞模式”,如果在设置-电源-高级设置中开启“高性能模式”,游戏表现还能再抬高一个层级。

另外,由于有足够大的屏幕和足够强的性能,在这款平板上剪一些小视频也是极好的。

不过在OPPO Pad这个机身尺寸下,游戏操控感一般,容易出现误操作。如果有游戏方面的强需求,其实连接手柄,再通过游戏映射软件,将游戏内的按键、轮盘等映射到手柄,这样游戏体验会好很多。

另外,OPPO Pad本身内置8360mAh大电池,并支持33W SuperVOOC超级闪充。有一说一,这个充电功率对于超大电量的平板来说有点小了,即便是在息屏状态下充电,完全充满也需要116分钟。

关于平板,生产力是一个已经讲烂讲腻的话题,换个思路讲,为什么不能将平板视作一个纯粹的娱乐工具?这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事,恐怕只是看起来不够“高端”。

回到产品本身,OPPO Pad虽然本身定位不是游戏和电竞,但是实际游戏表现相当不错,芯片性能调教难得激进一回,实际游戏表现足以与许多旗舰手机相媲美。加上四扬声器和10.95英寸大屏,OPPO Pad在看视频、看直播、听音乐等时的影音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学着使用ColorOS For Pad

近两年国产手机系统变化很大,例如ColorOS 12在视觉风格和动效方面表现出色,快捷的手势、细腻的过渡动画效果搭配高刷新率成为了优秀体验的基石。

尽管OPPO Pad使用的是ColorOS For Pad,但本质上依然是ColorOS 12,上述优点自然通通继承,甚至表现得更好。

OPPO Pad运行现在大部分主流应用,例如QQ、Bilibili、京东、淘宝等都可以保持120Hz高刷新率,即便是二级、三级页面同样如此,近乎全局的高刷覆盖使其高刷体验并不亚于自家旗舰。显然随着电池的增大,OPPO的调校敢放开手脚,更加偏向于性能。

针对大屏,ColorOS也做了一些改变进行适配,例如平行视窗,四指捏合开启小窗,双指下滑开启分屏,通过符合直觉的快捷手势+大屏逻辑启动对应功能。初次上手时会有一点点学习门槛,习惯之后就是一套非常高效的操作逻辑。

对于尚未适配平行视窗的APP,会在屏幕两侧留下一个方向指示键,按需调整APP界面向哪个方向靠拢。不过这毕竟是临时的过渡措施,希望OPPO尽可能多地适配APP。

另外,虽然有些APP适配了平行视窗,例如bilibili,在单独显示时,左右两侧会空出一大块区域,而且这部分也不能用于滑动APP,相当于浪费了两个控制区域。

所以ColorOS For Pad仍有优化的空间,但作为OPPO针对平板优化的第一款系统却也足够优秀,至少常用APP都进行了适配。不过,在整个ColorOS For Pad中,这个名为“哔哩哔哩HD”的APP倒是意外地让人感兴趣。

因为HD应用本是为平板优化,但是大多已停止更新,功能简陋落后。但是这个“哔哩哔哩HD”是一个预置APP,这在今天的平板是非常少见了。这款APP的布局根据OPPO Pad进行了重新定制,操作逻辑也完全依托于平板,相比常规版本的哔哩哔哩有更为自由舒适的使用体验。

我想,在做平板这件事上,OPPO的想法应该不仅仅是占一个坑,而是有意将其做大做强,形成一个大屏APP制作规范,做到不同屏幕尺寸的生态适配,推着安卓平板生态向前一步。

OPPO Pad作为OPPO第一款平板电脑产品,虽仍有提升空间,但是自身硬件、系统、外设适配完成度相当高,加上精致的外观设计,丝毫感觉不出新人的青涩感,反而有几分老辣。

在这款平板上,我看到OPPO开始着手重塑大屏生态,虽然目前只是少数几个预置APP,至少也是一个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