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移动硬盘推荐

SSK USB3.0移动硬盘盒怎么样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如参加张大妈家的活动获得,我会在文中点明。坚持独立的评价观点是笔者创作的基本底线,绝不会因商品来源不同而有所偏颇,请各位放心。

最近在被老板叫着收拾他的废旧电脑,被要求把这些电脑收拾一下做个备份,格式化之后还要申请报废。由于自身懒得给他折腾,把数据从电脑里拷出来到移动硬盘里面实在是太费事儿了,就干脆把硬盘拆出来完事。为了防止老板以后问我要数据,直接给他弄个硬盘盒算了,于是有了这篇晒单。

基本上所有的电脑拆下来的都是sata接口,除了一个90年代的索尼本拆出来是老式的IDE接口,其他的都是sata接口,最后挑了个相对便宜的ssk硬盘盒,一口气买了三个。

开箱:

USB 3.0接口

背面标注了一些规格参数,不怎么用看

内部包括一根数据线、硬盘盒和5颗小螺丝,整体结构十分的简单和单薄,外壳是金属的,内部框架是塑料的,十分的简陋

数据接口和驱动板

插上硬盘之后,用两个螺丝将硬盘固定

然后将硬盘推入外壳,再用另外两颗螺丝将硬盘和外壳固定,就算是改造完成了,整体步骤超级的简单

当装入硬盘之后,由于质感的增加,拿在手上手感还不错,侧边数据线接口处有个蓝色的指示灯

传输速度测试环节

速度方面中规中矩,小文件50MB/s,大文件80MB/s

写在最后

价格比较便宜,体积小便于收纳。

传输速度中规中据吧,要是当初头脑一热买个移动硬盘一个一个拷会把人逼疯,这么拆拆装装的话,一共也要不了半个小时,还是很方便的。

最后硬盘有价,数据无价,大家都要做好备份哈~

展开阅读全文
高速移动SSD硬盘评测

近期单位搬了新办公楼,从此摆脱了在领导眼皮子底下工作的状况,这样一来,闲暇的时候偷偷摸摸的搞一些娱乐活动,也不怕有人盯着了。不过,由于单位的电脑有保密要求,所以娱乐的内容不能存放在单位电脑里,只能通过移动硬盘偷偷的玩了。

本人之前已经有一块2TB的移动硬盘了,主要用于做数据仓库,虽然容量够大,但由于HDD的速度限制,玩起游戏来,还是没有SSD快,于是萌发了购买高速U盘或移动硬盘的想法。

刚开始打算直接买个高速3.0的U盘,结果去某东搜了一圈,能达到300M/s的256G U盘价格都在1000以上,而那些4、500元的,都是读取100M/s左右、写入低于100M/s的渣渣货色。


想来想去,索性一咬牙,直接买了SSD和USB3.0的移动硬盘盒子来自己组装移动SSD,由于新装修的办公室甲醛含量较高,顺便买了6公斤活性炭包


我这边黑东都是隔日到,浦科特M7VC 256G SSD和ORICO 2569S3移动硬盘盒,下面我慢慢来讲一下为啥要选这两样东西。


先看SSD,黑东479,用券459拿下,由于是作为移动硬盘用的,所以没必要买太高级的盘(SATA3.0传输速率为6Gbps、USB3.0传输速率为5Gbps,故USB3.0会限制高端SSD的性能),TLC颗粒的M7VC就足够了,反正浦科特的牌子和品质还是比较可靠的。


浦科特M7VC的外包装为红白色调,看上去很简约。


背面是一些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


附件很简单,除了盘体就是说明书和质保卡了。


金属外壳,只是这颜色让我想到了一句歌: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个艳艳。


还好背面贴纸是白色的。


标准的SATA3.0接口。


接着是USB3.0移动硬盘盒的选择。别看移动硬盘盒结构简单,但其中名堂也很多,最主要的一个是主控芯片,其次是价格和做工。经过一番查阅,得知目前性能比较给力的SATA3.0转USB3.0的芯片为ASM1153E和JMS578。从性能上来说,ASM1153E略微占优,从功能上来说,JMS578占优,因为JMS578支持Trim功能。刚开始本来打算买JMS578的产品,结果在黑东没找到,只能去某宝买,本人为了凑单用优惠券(炭包+硬盘盒),便在黑东买了ORICO的2569S3。


硬盘盒的外包装也非常简单。


背面。


附件也很简单。


说实话,这盒子看上去还行,但本人并不是很满意,因为壳子是塑料的,并不利于散热,但考虑到其45元的价格,也就忍了,元谷有一款同芯片做工更好的,然而要100多。。。。。


背面。


背面有个箭头,朝着箭头相反的方向一推,就打开了。


将M7VC装入硬盘盒。


插入电脑,先初始化。


接着就是分区了,分区软件就用分区精灵了。


这个也没啥难度,老司机都懂得,保证4K对齐就行了。


SSD的SMART信息,可以看出是0通电,这次二手东没给我二手货,值得庆幸。


简单测试一下吧,测试主机配置大致为:6600K+华硕Z170-AR,主盘为Intel S3500 480G,M7VC接SATA接口时挂从盘,操作系统为WIN10 64,磁盘驱动为系统自带,并没有装Intel的IRST驱动。

AS SSD Benchmark测试,从分数来看,USB3.0模式被SATA3.0模式完爆,不过本人只需要持续读取和4K读取够快就行,而这两个指标,USB3.0模式比起SATA3.0模式,也就稍逊一点点,属于可以忍受的损失范围。


在TxBENCH测试中,USB3.0模式下的读取速度依然跟SATA3.0模式下比较接近,ASM1153E的性能确实给力。


CrystalDiskMark测试中,USB3.0模式下的速度相对SATA3.0模式损失幅度略大,但依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


试试游戏载入速度,用秒表记录GTA5载入游戏的时间,可以看出,USB3.0模式相对SATA3.0模式也只慢了2秒,性能损失很小。


经过以上折腾和测试,证实本人的这套方案是可行的,于是在家里拷了好多游戏。。。。。谁知,游戏并没有占满SSD的空间,便又拷了一些大姐姐的视频来探索一下人体科学的奥秘。接下来就开始用了,比起机械式移动硬盘,SSD移动硬盘果然是6的飞起。

最后再总结一下这次折腾的一些经验吧:

1.选择SATA3.0转USB3.0移动硬盘盒子,芯片是关键,尽管USB3.0天生没有SATA3.0速度快,但好的转接芯片,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性能损失,目前性能最好的芯片是ASM1153E,但产品价格差异较大,大家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

2.对于SSD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其次是品牌和品质,毕竟转接到USB3.0模式,性能有损失,所以就算你用最高级的SSD,放到移动硬盘盒子里,和普通的SSD差距不会太大。

3.移动SSD硬盘相对U盘虽然体积大了点,但有大容量、高速度和价格便宜等优势,而且相比HDD移动硬盘有不怕摔的优势,非常适合恶劣环境下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