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K50至尊版和iQOO Neo7哪个好

Redmi K50至尊版和iQOO Neo7哪个好

2000~3000元价位,很有实力的2款机型iQOO Neo7和Redmi K50至尊版,应该是很多“发烧友”的福利,性价比极高的手机,它们拥有超高的性能配置,那么2款高端性能手机如何选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性能体验大比拼

一款搭载天玑9000+处理器,一款搭载骁龙8+处理器,这2款处理器性能都是很高,性能跑分在伯仲之间,无论是安兔兔还是鲁大师,或者是GeekBench,跑分都是相差不大,主要是两颗芯片的配置也差不多,CPU都是3.2GHz的Cortex-X2超大核。

性能方面,3000元内选择无论哪款处理器,都是非常值得的,至于散热方面,两款手机都是配备不错的散热系统,iQOO Neo7采用4013mm²大面积VC均热板;Redmi K50至尊版的VC散热面积为3725mm²,加上其它12层散热系统,整机散热达到30000mm²面积,从散热情况来看,Redmi K50至尊版配置更高一些。

两款手机都给出的官方的游戏测试,K50至尊版150分钟《王者荣耀》游戏,平均帧率达到118.3fps,最高温度为45.2℃;iQOO Neo7加入独立显示芯片Pro+,高帧稳定功耗低,稳定高帧,还要更低功耗,120分钟《王者荣耀》游戏,平均帧率约为118.94fps。两款手机的官方游戏帧率相差不大,性能体验伯仲之间。

续航、屏幕和影像配置对比

续航配置方面,2款手机都是搭载5000mAh大电池,加上120W超级闪充。

屏幕方面,两款手机方向不同,K50至尊版扶持国产屏幕,采用天马和华星光电屏幕,iQOO Neo7的屏幕是三星E5材质屏幕,都有120Hz高刷,两款屏幕都有各自的优势,K50至尊版屏幕分辨率高一些,1.5K分辨率显示更加高清、细腻,因为带来更大像素密度,而且支持1920Hz高频PWM调光,屏幕更加护眼。

iQOO Neo7的屏幕为1080P分辨率,主要优势是钻石排列显示体验更好,而且峰值亮度达到1500nit,它的调校很好,色彩还原度更高,不过没有DC调光,也没有高频PWM调光,屏幕护眼会比K50至尊版差一些。

影像方面,K50至尊版采用1亿像素主摄,1/1.67英寸大底,支持OIS光学防抖,配置还是挺高的。而iQOO Neo7的主摄优势更大一些,采用定制IMX766V,支持OIS光学防抖,1/1.56英寸大底,配置会高一些。

总结

其实2款手机的性能都很强,性价比极高,无论入手哪款都很划算,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

Redmi K50至尊版的价格稍微便宜一些,在某平台百亿补贴,8GB+256GB版已经跌至2399元,这个价位就特别划算了,具有极致性价比,如果是小米6“钉子户”,完全可以考虑更换手机。K50至尊版的优势是性能、屏幕护眼和分辨率更高,综合配置也更加全面。

iQOO Neo7的价格稍微贵一些,12+256GB版定价是2999元,要贵300元,主摄索尼IMX766V和独立显示芯片Pro+更有优势,入手也是很划算,毕竟该品牌与《王者荣耀》KPL合作,游戏优化肯定更出色一些,只是贵了300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了。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手机值得买? 篇四:都是真香机!到底是选择Redmi K50至尊版?还是选择iQOO Neo7?答案来了

虽然现在年轻人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低,但还是禁不住手机厂商的诱惑。

今天一款高颜值机型,明天一款性价比机型,想着办法掏空年轻人的口袋。

手机厂商那种誓死都要将年轻人口袋掏空的精神,小M都不得不服。

当然,手机厂商也聪明的很,人家不会去找你要,也不会去你手里抢。

而是推出‘真香机’,用真诚心甘情愿把你的口袋掏空,最后还要换来一句‘真香’。

比如此前发布的Redmi K50至尊版,降价1000元以后,年轻人真香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再比如刚发布不久的iQOO Neo7,凭借着强劲的硬件,合理的定价,也挑起了年轻人换机的欲望。

本来两款互不相干的手机,却因为这句‘真香’碰撞到了一起,很多网友想知道,这两款手机哪一个更香?

既然大家有呼声,小M肯定就要有回应,今天就从硬件层面说说两款手机哪一款更香!

为什么从硬件层面说?因为小M知道,永远劝不动一个用IOS的用户,去换一款安卓机,即便安卓机再好。

外观方面

老规矩看人先看脸,谈产品先谈外观,还是那句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由于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审美不同,所以小M说外观不说颜值,只说影响手感的三围与材质。

三围与材质看似与手机不相关的参数,有的时候却能影响到手机的颜值。

机身过重影响手感美观,机身过厚同样影响体验,谁都喜欢轻薄的机身因为拿在手中很舒服。

机身的材质用料高端,手机质感好,拿在手中也舒服,而且颜值也会高。

Redmi K50至尊版采用了塑料中框+玻璃机身,重202g,厚度为8.6mm;iQOO Neo7同样是塑料中框,但是机身材质却是素皮与玻璃两种,其中玻璃版本的几何黑,重202g,厚8.5mm,其余版本重197g,厚8.85mm。

通过材质、重量、厚度三个维度来看,两款手机的差距并不大,虽然有0.01mm与5g的差距,但是用户感知,真心不强。

而且玻璃版本的几何黑在重量上与Redmi K50至尊版保持一致,都是202g;而素皮版本的iQOO Neo7比K50至尊版又厚一点点。

不过,iQOO Neo7的素皮版本肯定是加分项,除了能体现高级,可选性也更多一些。

屏幕方面

屏幕作为手机的三大件之一,早已成为了用户购机的主要参考标准,毕竟好的屏幕不仅能够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而且还能决定着操控感的好与坏。

Redmi K50至尊版正面覆盖了一块6.67英寸的OLED直屏,支持120Hz高刷,并有12bit色深与1920Hz高频PWM加持,ppi为446,分辨率为2712*1220,所以Redmi的这块屏幕被称之为1.5K屏。

iQOO Neo7同样是OLED直屏,屏幕尺寸达到了6.78英寸,拥有120Hz高刷,支持1670万色类DC调光,ppi为398,分辨率为2400*1080,屏幕材质为三星E5。

通过屏幕素质来看,明显Redmi K50至尊版占有优势,无论是色彩、像素密度,还是分辨率都要高出iQOO Neo7一筹。

不过,iQOO Neo7虽然屏幕素质低,但是屏幕材质却是加分项,因为这款手机是三星E5,而Redmi K50至尊版是国产华星和天马混用,这里必须夸一下国产屏幕:棒棒哒!

影像方面

手机的影像方面可谓两款手机的分水岭,这两款手机在影像方面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因此对两款手机比较纠结的用户,可以重点参考影像方面。

Redmi K50至尊版配备了20MP前置单摄,后置采用三摄方案,分别为108MP主摄+8MP广角+2MP微距的组合,后置主摄为三星S5KHM6,支持OIS光学防抖。

iQOO Neo7前置16MP单摄,后置50MP主摄+8MP广角+2MP微距的组合,其中主摄为索尼IMX766V定制传感器,OIS光学防抖同样没有缺席。

影像方面不同于其它硬件,好的影像手机硬件只是支撑,调校才是王道。

看似Redmi K50至尊版的影像参数更高,但是实际上iQOO Neo7的影像效果更好,而且vivo在影像的调校上一直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深得厂妹村花的厚爱。

虽然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小M偏袒iQOO Neo7,但是小M不会跟你犟,线下体验一番便能知真晓。

性能方面

性能作为手机的核心部位,这是用户最爱比较的地方之一,手机有没有性价比也是从处理器上的体现最明显。

Redmi K50至尊版与iQOO Neo7采用了不同的处理器方案,前者使用了骁龙8+ Gen1处理器,后者使用了天玑9000+处理器,相同点是两颗处理器都是旗舰芯。

虽然都是旗舰处理器,而且也都是目前顶级。

不过,两款处理器还是有差距,天玑9000+的CPU更强,骁龙8+ Gen1的GPU更强,简单点理解,天玑9000+更适合打游戏,骁龙8+ Gen1更倾向于影像。

不知道是为了补足天玑9000+处理器GPU方面的短板,还是想让手机更强大,iQOO Neo7还加入了独显芯片Pro+,无疑这是该机的加分项。

独显芯片不仅能够缓解处理器的GPU压力,还能起到降低功耗的作用,因此性能上iQOO Neo7更强势。

续航方面

续航方面,也是用户考量一款手机优秀与否的标准,好的手机不仅要电池容量高,还要充电功率高,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年轻人的快节奏生活。

Redmi K50至尊版与iQOO Neo7均内置了5000mAh大电池,而且两款手机都支持120W有线快充,不同的是K50至尊版有自研澎湃P1快充芯片加持,iQOO Neo7采用双电芯设计。

但是不管怎么说Redmi K50至尊版与iQOO Neo7在续航方面都算是平局,毕竟容量与快充功率都一致。

细节方面

在说说Redmi K50至尊版与iQOO Neo7的细节差异,两款手机都支持立体声双扬、NFC、红外、X轴线性马达,K50至尊版有4种配色,iQOO Neo7有3种配色,K50至尊版的颜色可选性更丰富。

两款手机的售价,Redmi K50至尊版12+256GB售价2999元;iQOO Neo7同版本首销同样售价2999元,价格相差不大,依旧是平手。

总结

通过两款手机配置来看,确实很难选择,毕竟两款手机都有超高的性价比。不过,Redmi K50至尊版胜在屏幕优秀,而iQOO Neo7胜在影像优秀。如果对屏幕要求较高选择Redmi,对影像要求较高选择iQOO。另外,MIUI与OriginOS Ocean也有很大不同,因此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对颜值的喜欢,与系统的喜欢,进行选择。那么,你会选择哪款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