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耳机1000XM3怎么样

索尼WH-1000XM3无线降噪耳机

索尼打造了索尼1000X系列非凡的新一代无线头戴降噪耳机——WH-1000XM3,首先,在垫子和头带周围有大量的毛绒缓冲,以及更大的包耳空间,佩戴更加舒适。其次,它更轻了,相较WH-1000XM2轻了20g,头戴耳机,耳机与头部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缝隙,最难能可贵的是,1000XM3在折叠时实际上更加紧凑,携带也更便携。在佩戴及外形上实现诸多改进的WH-1000XM3,内部构造及做工到底如何呢,跟着我爱音频网的拆解来实景探秘。

一、索尼WH-1000XM3无线降噪耳机开箱

索尼WH-1000XM3包装正面,左上角有索尼的Logo,还有产品的型号和名称:WH-1000XM3无线降噪立体声耳机,右侧是耳机的效果图,展示的是耳机的侧面造型。底面有Hi-Res AUDIO高解析度音频、30h续航、蓝牙标准、无线连接、噪音消除标识。背景是白色,正面总体比较简洁清爽。

包装背面,有耳机的相关操作图示及文字说明,还有各种产品功能及特性图标及其它文字。

耳机收纳盒外观特写。

耳机收纳盒金属拉链头特写。

耳机放置于收纳盒形态特写。

耳机附赠了一条3.5mm至3.5mm音频连接线。

附赠的飞机转接头特写。

飞机转接头温馨提示:请不要插入电源插座。(PS:许多人常把飞机音频转接头误认作电源插头,而由此引发过许多危险。)

附赠的是一条USB-A to USB Type-C充电线。

耳机外观外侧特写。

耳机外观内侧特写。

耳机头梁转轴特写。

耳机金属头梁伸缩杆特写。

耳机头梁软垫最厚处与一元硬币直径相当。

金属头梁内侧文字信息特写:索尼公司无线降噪立体声耳机,马来西亚制造,型号:WH-1000XM3,DIGITAL NC(数字噪音消除),充电电压直流5V⎓。

右耳机耳罩软垫特写。

耳罩软垫的纵深与一元硬币直径相当。

右耳机底部USB Type-C充电接口特写,旁边是充电指示灯。

耳机降噪麦克风开孔特写。

耳机支架处藏有开放式的开孔,用于平衡振膜内外侧压力。

左耳机耳罩软垫特写。

左耳机底部3.5mm音频输入接口特写。

左耳机底部电源按钮,指示灯,降噪/环境音按钮特写。

左耳机背盖两个麦克风开孔特写(实有三个由于角度问题拍摄不到)。

左耳机背盖NFC标识特写。

我爱音频网采用POWER-Z KM001C对索尼WH-1000XM3无线降噪耳机进行有线充电测试,充电电压:5.169V,充电电流:1.231A。

二、索尼WH-1000XM3无线降噪耳机拆解

我们首先将耳机背盖与耳罩软垫分离。

耳罩软垫及耳罩布罩边缘使用硬塑料支撑固定。

扬声器出音方向与布罩之间有黑色海绵作为缓冲层,同时具备滤掉杂音及调音作用。

耳机的扬声器单元与背板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放置。

背盖内部侧面一览。

扬声器40mm驱动单元特写,配备的是液晶高分子(LCP)振膜。

振膜上方是一个反馈降噪麦克风。

耳机三体结构一览,耳机外壳结构,耳机耳罩软垫,黑色海绵。

我们开拆耳机耳罩内部,先分离内部的黑色固定盖板。盖板下方有多块小型副板。

右耳机耳罩内部充电小板特写。

充电小板丝印047A 9F47输入保护IC,提供过压和过流保护功能,电路板沉金。

左耳机音频接口小板特写。

左耳机内部按键结构区域特写,按键结构被黑色塑料加固。

按键小板从左至右依次为降噪/环境音微动开关、LED指示灯、电源微动开关。

按键结构特写。

我们接着分离右耳机背盖。

右耳机背盖内部特写。

右耳机背盖内壁触摸FPC特写。

右耳机背盖内侧壁的降噪麦克风开孔特写。

背盖外侧有一圈密封胶圈。

锂电池位于右耳机内部,表面有黑色海绵作为缓冲层。

右耳机降噪麦克风特写。

电池线材使用插座连接至众多数据线的副板上。

电池外侧贴有温控电阻,电池温度异常立刻断电。

耳机锂聚合物电池正面特写,中国制造,型号:LIS1662HNPC,标称电压:3.7V,额定容量:1100mAh,制造商:索尼公司。

电池禁止投入火中,分解,短路。

村田制造。电池尺寸6.3X40X38mm,近似正方形。


电池组保护板做工精细,一体化锂电池保护芯片点胶固定,配合可恢复保险丝进一步确保安全。

我们接着分拆耳机的中层结构。

耳机扬声器单元特写。

右耳机月牙形PCB正面特写。

右耳机月牙形PCB背面特写。

TI BQ27421 电量监测芯片,用于监测电池电量,其内置采样电阻和稳压器,体积小巧使用方便。

TI BQ27421详细资料。

丝印S7 Ac 三洋TPG系列10V 47微法钽电容。

MPS MP2625,2A开关式单节锂电池充电器,内置路径管理。

MPS MP2625详细资料。

Rohm BD11600NUX 模拟开关,切换USB模式。

Rohm BD11600NUX详细资料。

Atmel爱特梅尔ATSAMD21J17A-U微控制器,台湾制造。

我们开拆左耳机。

NFC贴片有两条线连接到主板上,切换不同的模式。


NFC模块上丝印90030 JAPAN J470D1 IC,来自日本。

三颗通话硅麦通过一条软排线固定在左耳机外壳内部下方边缘处。三颗硅麦协同工作实现通话降噪。

镭刻K563 1512硅麦,值得一提的是排线采用了屏蔽设计。 。

左耳机主板正面特写。

左耳机主板背面特写。

板载的蓝牙天线,白色的是LTCC带通滤波器。

两颗滤波钽电容,100μF 6V。

两颗LDO。

索尼 CXD90050 。此颗正是索尼研发的HD降噪处理器QN1,采用了32位音频信号处理技术,QN1内集成的数模转换器和模拟功率放大器使耳机实现出色的信噪比和低失真带来出色的音质表现。

两颗丝印2L9080E17FF 两颗存储器IC。

芯片外围元件。

STM32L071CZT6 低功耗单片机,用于控制耳机功能。

STM32L071CZT6详细资料

丝印603-3959-1904是苹果认证芯片。


丝印2L908 0E17FF 存储器IC。

Cirrus Logic CS47L15 低功耗智能音频编解码器。

Cirrus Logic CS47L15 低功耗智能音频编解码器CS47L15 是一颗成本优化的低功耗智能音频编码解码器,内置均衡器和DSP,并且可以响应语音操作。其集成24位编解码器,并且支持多麦克风输入,内置采样率转换和耳机驱动器。

Cirrus Logic CS47L15 详细信息。

Cirrus Logic CS48L10是一颗超低功耗语音和音频DSP从系统,CS48L10可为设计者增强,提升,差异化其产品,还可降低主处理器负荷。

Q64存储器。

镭刻1LT KS气压传感器。

高通Qualcomm CSR8675。CSR8675是一款集成ANC功能的蓝牙音频系统旗舰级芯片,可提供高质量的无线音频性能,并支持高度差异化的优质无线音频产品的开发。集成了双模式蓝牙,aptX,aptX HD,主动降噪和Qualcomm TrueWireless等特性。

高通CSR8675的特性,区块图示和规格。

索尼WH-1000XM3无线降噪耳机拆解全家福。

我爱音频网总结:

索尼WH-1000XM3外观延续了上代的设计,整体内敛稳重,重量和舒适性都有显著提升,细节打磨也更出色。内部搭载了7麦克风系统,左耳机5个麦克风,右耳机2个麦克风,并且搭载索尼自家的降噪芯片QN1,带来上乘的降噪水平。

内部元件集成度高,同时内置一块大电池,高度集成及大电池为WH-1000XM3带来了轻便和长续航,内部结构合理,做工优秀,在重要部位都有海绵作为缓冲层,重要元件也有加固,同时胶圈的使用也提升了连接的紧密性。

内部搭载了一颗高通CSR8675蓝牙音频SoC,这是高通几年前的芯片,仅仅支持蓝牙4.2,这不免是该耳机最大的遗憾。不过好在WH-1000XM3支持Hi-Res高解析度音频,内置40mm驱动单元,配备LCP振膜,让WH-1000XM3的音质成为长项,也让我们能够对它不支持蓝牙5.0从而在无线连接上处于劣势而给予一些体谅。

本问提及的商品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索尼WH-1000XM3耳机评测

作为早已把兴趣从玩各种旗舰耳机看别人玩水电火电放到了找到自己喜欢的日常听音设备上的我,也曾经认为降噪蓝牙耳机太毁音质而迟迟没有接触,但是自从要经常坐飞机而入了1000X1代后,除了录音监听需求,就再没怎么碰过自己音质更好的几个有线耳机了,Bose全系我也都用过不短时间,但是依然最爱大法,这次十几个小时的旅途,专门把1000X放在门口怕忘了带,无独有偶,时间匆忙提着行李就出门了,到了机场才发现什么都带了,最重要的1000X却扔家里了,虽然包里还有一副无线小耳塞应急,但是还是懊悔不已,只好忍受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轰鸣。

1代2359入手,不久就跳水到1500左右,不过还是很满意。

其实索尼的每一代产品我都很关注,毕竟是从小一路陪伴过来的品牌,1000X一代可以说是我买过最值的一副耳机,不论是音质、续航、降噪性能还是操控我都非常满意,稍稍的遗憾就是佩戴不尽人意,一两个小时还行,时间长了耳朵有点痛,还有就是风大时候的风噪比较明显,不过即便是1代,我也认为它是可以正面硬杠bose旗舰的产品,几个朋友都跟我一起买了1代。2代推出的时候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快充和更长续航弥补了1代的一些短板,但是相比起来变化不大,这期间我安利了几个朋友买了二代,价格和之前差不多,也是需要降噪耳机的朋友的好选择,3代的出现,让我心里着实痒痒了一番,更好的降噪,更长的续航,更舒适的佩戴让这代产品提升巨大,像完美更迈进了一部,但是因为我的1代还在服役,实在是说服不了自己再买个类似产品,在忽悠了几个朋友买了3并让我把玩了几次后,虽然爱不释手,但迟迟没有拔掉心里的草。

十几个小时飞机后到了悉尼,机场免税店399澳币的1000XM3大牌子不停的挠的我心里痒痒,但还是忍住了,在澳洲的期间问朋友借了副QC25,其实qc25也不错,但是开了降噪后自动给音乐的高频加了补偿,反倒让声音变得不伦不类了,只能修改音乐eq弥补,总是怪怪的,朋友同意回程让我带上qc25回去,本来也就想这么凑合了,但是命里或许就不能少这一副1000XM3。。。

399的价格其实已经算好价了,按照目前汇率不到1900人民币,国内拿不到这个价格吧。

旅程结束再次回到悉尼机场,虽然嘴上说着不想看,身体还是很诚实的跑到了JB Hi-Fi(澳洲的大牌电子产品销售商)的柜台,看到了459澳币的售价悬着的心落下了,比来的时候还贵,可以死心回家了。 刚要离开的时候,店员小哥过来跟我聊天了,说了一大堆XM3的特性,说他认为这是目前最强的降噪耳机,我也表示同意,但是我说上次记得是399的价格,现在涨价了,小哥说优惠促销不定时会搞,我们又聊了一会,小哥在不经意的时候突然说,这样吧,我给你问问老板能不能给你打折,也不知道是不是销售技巧,不一会小哥回来了,说379给我,比我之前看到的399还要低,我也没多想,立刻同意了,就这样抱着小三登机了。

JB Hi-Fi,除了电子产品,还有游戏和CD可以买,不过机场的只有电子产品。

BOSE和SONY两家挨着,有点K记和M记的感觉,针锋相对。

459的1000XM3,我都没想到还能打折的,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他主动给我折扣了。

其他款

抱得美人归。379澳币,加上我卡有刷卡返现活动,折合人民币1650左右。

说来也有意思,去程的飞机虽然没有降噪耳机,但是一路平安无事,旁边的韩国情侣也都很礼貌,尽量不打扰别人,一路很惬意,回来的时候旁边本来是空的,起飞后正庆幸的时候,一家姥姥带着一两岁的熊孩子过来了,把三个座位铺成了小床,被子不时的扇到我的脸上,还忍受了一路孩子的脚踢和最大声ipad的游戏,再一次证明了这次的购物是多么的明智。

扯远了,这一路11小时的飞机,1000XM3让我体会到了相对于1代的完全进化,新的QN1降噪处理器的加入,让3代的降噪性能又上了一个台阶,打开后基本在飞机上听不到任何噪音了,如果再播放音乐,即使在马达轰鸣的飞机上,你也可以沉浸在一个人的音乐中,旁边的熊孩子叫喊也几乎听不到了,这是相对于1代最大的提升,而且3代在气压平衡上也做得更好,内置的气压感应模块在开启降噪优化后可以自动匹配最合适的气压情况,佩戴更加轻松,而且背景的沙沙声底噪也几乎听不到了,完美。

新的QN1芯片也将之前的DSEE HX和S-MASTER HX也整合进了其中,一个芯片实现所有,除了更强大的降噪性能,也支持32 位音频信号处理以及 DAC 数码模拟信号转换的功能。

佩戴上,得益于255克更轻的重量,更厚的耳垫以及优化过的头梁设计,1000XM3的佩戴确实比1代更舒服一些,我觉得被动隔音和包裹感也更好了,我一直戴了11个小时,虽然最后耳朵也开始疼了,但是这是我在1代上不能坚持下来的,认真地说起来,佩戴这点上Bose qc35确实做得更好,qc35II的佩戴确实更加轻盈舒适,也是下一代1000X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但是比起Sony自家之前的产品,已经是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了。

音质上,在我非常熟悉的1000X的调音上,这代耳机还是有一些改变的,主要体现在低音上,应该是调整过的40mm 驱动单元(据称1AM2同款)及QN1芯片带来的特性,不过我觉得低音有点过足了,而且更多是量上的提高,让所有音乐都多了一份厚重感,这种改变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3代整体的声音素质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的,细节上也稍稍有所加强,得益于SONY当家的DSEE HX和S-Master HX数字功放,其实这个耳机生来就是为了蓝牙模式使用的,在电源开启后的音质算得上上乘,而有线模式除非上很好的前端设备,否则普通设备我感觉是不如有源模式的,明显音色感觉暗淡一些,力量感也不足,所以有线模式更多是救场使用,在家玩前端还是换别的好有线耳机吧。

1000XM3的响应曲线,和听感一致,低频和中高频突出,中频略有凹陷,也算是听重型音乐的料。

回国后迫不及待的再次把玩了一番,与1代全靠机身按钮调节不同,从2代开始,耳机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很多细微的调节,可玩性更高。

这里基本就是app的所有内容了,可以调节降噪与环境音比例,声音位置控制,环绕效果,设置均衡(带sony闻名的clear basts调节),控制歌曲,连接质量选择(SBC/APTX/LDAC等等,我手机目前只能支持到APTX HD,等下一版更新到LDAC吧),DSEE HX功能,NC/AMBIENT按钮功能切换(可以设置为呼出语音助手),以及自动断电时间,5分钟-3小时可选。

打开app就提示可以升级耳机固件了,目前是2.0版本。

打开蓝牙,升级到4.1.1,升级大概20多分钟,直接把我耳机电池从100%干到0%了,有人说升级后降噪能力不如以前了,目前我没感觉出来。

升级后还可以选择语音提示种类,还多了可以取消语音提示的选项。

有了app,更详细的电量显示,连接模式(sbc还是ldac、aptx),降噪等级都一目了然,比之前的1代更加直观,升级也更加方便,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最后再来看看和1代的对比,目前1代还在家里躺着拿不到,不过凭着我和1000XM1近两年朝夕相处的日子,还是能感觉到许多不同。

1代盒子大不少,而且型号也从MDR-1000X变成了WH-1000X M3

三代的特性标识少了不少,也是因为QN1芯片的加入,将以前的很多看家本领都整合进来了,续航从20H延长到30H,还多了快充功能,多了语音助手的控制功能。

内包装盒3代比1代更加简洁,附件倒没什么变化。

配件上因为TYPE C口的加入,线换成了TYPE C连接线,但是长度巨短,而且可以看到3.5mm音频线的质量也缩水了。左为1代配件,右为3代配件。

盒子我还是喜欢1代的仿皮质感,三代变成了布包的感觉,感觉档次没1代高。

不过三代这次黑金的色彩搭配我很喜欢

便携包内部的组合倒没太大变化

三代金色的字体感觉更有**

1代左右两边的标志是不一样的,除了型号,还有wireless的logo,3代左右一致为型号。

两次都为马来西亚制造

按键也是这次较大改变的地方,从3个按键变为两个,整合了环境声和降噪的按键,还能设置为呼出语音助手,而且按键的手感也从一代的薄片变成了圆润的立体按键,减少按键数量应该也是为了盲操更加方便而设计,不会经常按错了。

按键特写,一长一短,比1代三个更容易分清。

A35还是那个A35,耳机却已不同。

这一次的头梁也改进了设计,更加厚实了,不过我觉得还是有点紧。

耳罩部分也做了加厚处理,不过感觉和我朋友日本买的有点不同,他那个更轻,这个问题也出现在一代上,我的行货1代和澳洲买的1代耳罩材质也有不同,应该是批次问题。

最后说下右耳面板的触控功能,和一代大同小异,不过感觉反应更灵敏了,划动时比1代的反应延迟小不少,但是还是有容易划错方向的问题,而且暂停还是很难找到那个点,加一点导航辅助会不会好点?这次的面板部分材质也和1代有所不同,将皮质触感换成了塑料质感,我还是喜欢1代的质感。

还有一些朋友关心的多设备连接问题,依旧继承了sony耳机的老样子,如果想让其他设备出声,就必须断掉一个,不过优化过的3麦克风阵列让通话更加清晰,如果经常打电话的话这次的通话声音质量比1代也有提高。

回来躺在屋里细细聆听1000XM3里传出的音乐,竟还是听出了许多以往没注意到的细节,让人感到惊喜,而加强的降噪性能让我可以更加沉浸在仔细的世界中,忘掉周遭的嘈杂,气压监测也比1代更好的避免了耳朵不舒服的感觉,快充和更长的续航让旅途没有焦虑,这一代的提升确实是明显的,也让我觉得钱没有白花,我的1000XM1可以老老实实的躺在家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