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睿游戏耳机Raw好吗

赛睿 Arctis Raw 游戏耳机体验


赛睿Arctis系列的游戏耳机名声在外,比如“我永远喜欢的FaZe Clan”银河战队用的就是大赛睿,一直没玩过,因此这次打算尝鲜入门级的Arctis Raw耳机。

发声单元

  • 钕磁铁扬声器单元

    40mm

  • 频率响应 20–22000 Hz

  • 灵敏度 98 dB

  • 阻抗 32 Ω

  • 总谐波失真 <3%

  • 音量控制 耳罩内置

麦克风

  • 频率响应 100Hz–10000Hz

  • 拾音方式 双向拾音

  • 灵敏度 -49 dB

  • 阻抗 2200 Ω

  • 位置 可拆卸的


开箱展示

包装采用Arctis新的橙色军团主题,Best Gaming Headset冠名(广告法警告 ),封面其余介绍功能和参数特点。

吸塑内盒的保护,配件提供1个麦克风和3.5mm双孔延长线。

加上延长线,最多2.8米橡胶线,线材很柔软。

Arctis Raw外观细节

Arctis Raw耳机一览,目前只有全黑配色,麦克风可拆卸。

总体保留赛睿的家族式风格,尤其是这对椭圆形的大耳罩,非常有辨识度,一看就知道出自寒冰系列。对比高端型号,Raw的外观和用料当然更简省,没有RGB灯和花里胡哨的图案装饰,也没有高质感金属材质,朴素的塑料和无灯设计,当然这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是可以预期和接受的,优点佩戴轻盈,机身只有240g。

简洁的头梁,虽然外侧部分是普通塑料,粗颗粒的磨砂观感做工,但内侧的仿真皮革和记忆海绵没有省去,佩戴体验不会受到影响。

一体式伸缩,里面的刻度有12格,可适配180cm个子的大头,要说的是Raw头梁出厂设定非常紧,夹头感强烈,需要戴上几天产生形变后才没有夹头感。

耳罩的外壳部分采用细腻磨砂做工,卖相不错,还有类肤质般的触感,耳罩整体可以向内微调十几二十度的样子,帮助贴合用户头部,水平方向则不能转动。

接口方面,依次是麦克风静音开关、音量旋钮,然后另一侧是麦克风插孔。

ClearCast麦克风

耳罩采用赛睿一贯爱用的织物耳罩,细密面料填充记忆软垫,触感ok,织物我认为是最舒服的贴耳材料,虽然外观质感不如皮革那么高大上,不过在佩戴感上其实更胜一筹,主要优点织物它透气啊,即使夏天闷热环境,依然能让耳朵和头部保持长时间干爽,皮革就太容易出汗、发闷,游戏玩家应该都深有体会。

织物耳罩,一样可拆卸。

硬件规格方面,继续沿用40mm钕磁铁单元以及ClearCast麦克风,频率响应20–22000 Hz,灵敏度98dB等,标称的参数与系列更高型号的耳机如Arctis1、3等相同,保证Raw的性能不会缩水,这点对重要,实际如何马上体验。

游戏体验

佩戴效果

翻车小镇B区包点

驱动跳过,因为是3.5mm音频接口非USB,用不了赛睿SSE3软件,直接谈谈Arctis Raw音质。游戏测试还是推出最硬核的CSGO,音色上的确和我之前用的HyperX Alpha明显不一样,更加粗犷,更加man(有兴趣看我之前的评测,Alpha音色比较锐利),低音并不浑浊,队友吐字清晰,其他如脚步、道具的声效,以及连续压枪声音也都能做到满足游戏的听音辨位性能。

一个小问题,个人习惯所致,我在摘或调整耳罩的时候,很容易触碰到音量旋钮,变成系统静音,不知其他用户有没相似情况,希望音量旋钮换个位置为佳。

对了有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放最后,Arctis Raw声场的距离感和Alpha也有很大差异,声音方位听得更近,刚用Raw的时候出现一次致命判断失误,所以我印象深刻,在inf翻车小镇最经典的B区包点,我是A区回放的CT,在香蕉道木桶位置断后,把T在棺材下包(喷泉上方)听成一箱(喷泉下方)的位置,导致没拉出去打包匪侧身,错失绝佳时机。当然啦,这是因为刚更换外设的适应期所造成,多玩几天就能适应,而非耳机问题,我在想Arctis Raw能把声音拉近的特性是否是优点呢,也期待Raw用户讨论回复一下。


小结

赛睿Arctis Raw作为系列入门选手,除了外观比较朴素,硬件规格的40mm单元、ClearCast麦克风,以及在游戏中的实际表现还是令我满意的,家境贫寒用户可一试,如果再多点外观装饰就更赞了, 不过这样也许会砸了Arctis其他老大哥的饭碗,经过本次体验,后续会试一下赛睿Arctis其他产品,回见。

其他照骗供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赛睿 Arctis Raw 游戏耳机体验


赛睿Arctis系列的游戏耳机名声在外,比如“我永远喜欢的FaZe Clan”银河战队用的就是大赛睿,一直没玩过,因此这次打算尝鲜入门级的Arctis Raw耳机。

发声单元

  • 钕磁铁扬声器单元

    40mm

  • 频率响应 20–22000 Hz

  • 灵敏度 98 dB

  • 阻抗 32 Ω

  • 总谐波失真 <3%

  • 音量控制 耳罩内置

麦克风

  • 频率响应 100Hz–10000Hz

  • 拾音方式 双向拾音

  • 灵敏度 -49 dB

  • 阻抗 2200 Ω

  • 位置 可拆卸的


开箱展示

包装采用Arctis新的橙色军团主题,Best Gaming Headset冠名(广告法警告 ),封面其余介绍功能和参数特点。

吸塑内盒的保护,配件提供1个麦克风和3.5mm双孔延长线。

加上延长线,最多2.8米橡胶线,线材很柔软。

Arctis Raw外观细节

Arctis Raw耳机一览,目前只有全黑配色,麦克风可拆卸。

总体保留赛睿的家族式风格,尤其是这对椭圆形的大耳罩,非常有辨识度,一看就知道出自寒冰系列。对比高端型号,Raw的外观和用料当然更简省,没有RGB灯和花里胡哨的图案装饰,也没有高质感金属材质,朴素的塑料和无灯设计,当然这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是可以预期和接受的,优点佩戴轻盈,机身只有240g。

简洁的头梁,虽然外侧部分是普通塑料,粗颗粒的磨砂观感做工,但内侧的仿真皮革和记忆海绵没有省去,佩戴体验不会受到影响。

一体式伸缩,里面的刻度有12格,可适配180cm个子的大头,要说的是Raw头梁出厂设定非常紧,夹头感强烈,需要戴上几天产生形变后才没有夹头感。

耳罩的外壳部分采用细腻磨砂做工,卖相不错,还有类肤质般的触感,耳罩整体可以向内微调十几二十度的样子,帮助贴合用户头部,水平方向则不能转动。

接口方面,依次是麦克风静音开关、音量旋钮,然后另一侧是麦克风插孔。

ClearCast麦克风

耳罩采用赛睿一贯爱用的织物耳罩,细密面料填充记忆软垫,触感ok,织物我认为是最舒服的贴耳材料,虽然外观质感不如皮革那么高大上,不过在佩戴感上其实更胜一筹,主要优点织物它透气啊,即使夏天闷热环境,依然能让耳朵和头部保持长时间干爽,皮革就太容易出汗、发闷,游戏玩家应该都深有体会。

织物耳罩,一样可拆卸。

硬件规格方面,继续沿用40mm钕磁铁单元以及ClearCast麦克风,频率响应20–22000 Hz,灵敏度98dB等,标称的参数与系列更高型号的耳机如Arctis1、3等相同,保证Raw的性能不会缩水,这点对重要,实际如何马上体验。

游戏体验

佩戴效果

翻车小镇B区包点

驱动跳过,因为是3.5mm音频接口非USB,用不了赛睿SSE3软件,直接谈谈Arctis Raw音质。游戏测试还是推出最硬核的CSGO,音色上的确和我之前用的HyperX Alpha明显不一样,更加粗犷,更加man(有兴趣看我之前的评测,Alpha音色比较锐利),低音并不浑浊,队友吐字清晰,其他如脚步、道具的声效,以及连续压枪声音也都能做到满足游戏的听音辨位性能。

一个小问题,个人习惯所致,我在摘或调整耳罩的时候,很容易触碰到音量旋钮,变成系统静音,不知其他用户有没相似情况,希望音量旋钮换个位置为佳。

对了有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放最后,Arctis Raw声场的距离感和Alpha也有很大差异,声音方位听得更近,刚用Raw的时候出现一次致命判断失误,所以我印象深刻,在inf翻车小镇最经典的B区包点,我是A区回放的CT,在香蕉道木桶位置断后,把T在棺材下包(喷泉上方)听成一箱(喷泉下方)的位置,导致没拉出去打包匪侧身,错失绝佳时机。当然啦,这是因为刚更换外设的适应期所造成,多玩几天就能适应,而非耳机问题,我在想Arctis Raw能把声音拉近的特性是否是优点呢,也期待Raw用户讨论回复一下。


小结

赛睿Arctis Raw作为系列入门选手,除了外观比较朴素,硬件规格的40mm单元、ClearCast麦克风,以及在游戏中的实际表现还是令我满意的,家境贫寒用户可一试,如果再多点外观装饰就更赞了, 不过这样也许会砸了Arctis其他老大哥的饭碗,经过本次体验,后续会试一下赛睿Arctis其他产品,回见。

其他照骗供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