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各大商城对比,发现国产品牌的家用温温度计,主要在这两款上(也许个人见识有限,欢迎批评指正)。一是华盛昌的产品,以下面这款为代表(以下称H):
¥58
去购买
(买的时候49元,而且是长期稳定价格;现在是39元了,这价格变化真是那个啥)
二是美德时的产品,号称通过计量认证的产品(以下称M):
上述两款产品价格存在一定价格差异(现在的价格差异小了,是因为前者从49到99了,逆袭啊),实际精度和效果到底怎样呢?我买入后进行了对比试验。
上述两个产品的介绍请大家自行看链接,反正从参数来说是差不多的。
本次测试由正常状态开始:
地点一:卧室,实际温度未知,H与M的温度差异0.1,温度差异0%,左一的机械式做参考,好像挺精确。
地点二:书房。实际温度明显高于卧室,摆好后看两个产品的温度上升过程。
H的灵敏度相当好,温度上升比较快,M属于稳定上升阶段。最后温度湿度定格:温度差异0(30.2-30.2),温度差异1%(74%-75%),不相上下啊。
有人一定会觉得没事做 这样的测试是有多无聊啊。是的,后面我就继续:打开空调(格力),温度设定28度,看看他们的变化。
H:29.2/54% 《》 M:29.4/55%
最后的稳定状态:H:27.8/53% 《》 M:27.9/54%
温度差异0.1,湿度差异1%。感觉这个过程要是用EXCEL的曲线画出来,可能会更加直观一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中,H的刷新次数明显会多一些,就是对于环境变化更加敏感。
当大家以为这个无聊的测试终于可以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以测试大家的忍耐程度。我把两个产品入进冰箱了。
当然,只是放进冷藏箱,如果放进冷冻,我觉得是不是会把产品直接报废了?测试的时间不长,大家可以看到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最大的时候温度差异可以达到2度,也算是挺大的了。个人直觉是H正常反应,M迟顿了。
把产品从冰箱拿出来,这是有个数字是可以提前知道的:温度一定会上升到99%。为什么?因为传感器上面一定会凝结水汽。果然,不过还是存在一个过程。
温度在回升,慢慢接近实际的室温。
十分钟左右,湿度开始恢复正常,因为凝结的水汽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最后回到稳定的状态:H:30.7/74% 《》 M:30.4/77%
温度差异0.3,湿度差异3%。感觉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感谢大家耐心观赏这次的测试,当时应该把所有时间的数据记录下来,做一个曲线图的。由于本来非专业人士,也没有借来专业的温度湿度设备进行校准,望大家谅解。
总结:
H属于小巧精干型,反应灵敏,值得入手(如果是49元);
M属于成熟稳定型,虽然反应迟顿一点,也有计量认证,是好产品。可是这个大小,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会觉得大了,大了!
这里也只是做一个简单测试,大家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