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风神机箱装机

九州风神玄冰50 3F机箱装机

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刚刚赶上电脑普及的大潮,回想起来我是在五年级的是时候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那个时候并不懂得什么攒机之类的知识,选择的是品牌电脑。后来随着自己对电脑硬件逐渐了解,入手第二台电脑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购买零件攒机。

工作了以后对于电脑硬件就没有太多执念了,也可能是年龄的增长促使了心态上的转变,现在认为电脑是生产力工具,只要性能够用就行,一般情况下也无力折腾了。最近从朋友这边收到一台九州风神的机箱,具体的型号叫在做玄冰50 3F,九州风神也算是电脑外设圈的的名牌了,现在用的水冷就是他们家的。

之前考虑到过节回老家的时候要拉在车里,所以选了M-ATX型号的机箱。促使我更换这款机箱的原因还是希望换一个体积稍微大一些的箱子,内部的空间比较充裕,散热也会比较有保障。

玄冰50 3F的机箱体积比较大,因此外包装也不容小觑。箱体正反两面印有玄冰50机箱的线条轮廓图,左上角标记有DEEPCOOL的品牌Logo,下方印有产品型号全称。

箱体侧边分别印有技术参数和一些功能特性的介绍,有14种语言的翻译。

包装箱内有厚实的塑料泡沫填充,机箱外侧还套有一层透明塑料保护袋,能够有效地避免机箱在运输过程中刮擦磕碰。

机箱外观整体采用了偏方正的造型,硬朗刚毅也十分符合我的审美,毕竟之前那台M-ATX的箱子也是类似的风格。ATX的规格体积并不小巧,三围尺寸达到了422*210*479mm,重量为7.4KG左右。

机箱整体采用金属结构,全黑配色看上去也十分具有科技感。前面板部分采用了深色透明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隐藏在前面板上的三颗ARGB风扇,点亮主机的情况下效果会更加出色。

正面盖板与侧边衔接处设计了类似现代建筑的纹理,内有金属散热网罩,有利于前面板三个风扇的热量及时向机箱外排出。

机箱侧边跟进了主流的侧透设计,采用玻璃面板,玻璃也非常厚实,四个角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取下侧透玻璃后可以直观的看到机箱内部的结构,不得不说ATX规格的机箱内部空间还是非常充裕的。

分享一张机箱前面板风扇的特写。

拆掉机箱另一侧的金属可以看到背板与盖板之间预留有充足的空间,便于后期走线和理线。不过玄冰50 3F机箱自带的线材就比较多,除了基本的I/O面板线材外,机箱前面的三个风扇还有六根线。

机箱顶部预留有出风格栅,可以安装两个直径120mm的风扇,一般240规格的水冷可以正常装上,外侧带有金属网状磁吸网罩。

机箱顶部预留有出风格栅,可以安装两个直径120mm的风扇,一般240规格的水冷可以正常装上,外侧带有金属网状磁吸网罩。

I/O面板设计在机身顶部右前方,从前向后依次分布有电源键、USB3.0接口、两个USB2.0接口、3.5mm耳机/麦克风接口和LED灯效切换键,没有重启键就要稍显遗憾了。

机箱背部则是比较传统的排列,I/O面板开槽旁边预留有120mm风扇位。下方预留有七条PCI-E挡板,最上方的一块是可以直接拆下的,下面在是固定在机箱上的,用的时候直接掰掉就可以,七条挡板也足以满足后续PCI-E部件的扩展使用了。

接着分享一波装机过程,由于这次只更换主机箱,其他配件基本上是从之前的机子上移动过来,搬家自然要比装修容易的多。首先将主板和水冷直接从原来的机箱中取出,安装在主板上的CPU、内存条就不再插拔了,水冷冷排个风扇也一同取下。

将主板先放到机箱中,并固定好螺丝。水冷冷排最好有个小伙伴能帮忙拿着,毕竟水冷管还是有些韧性的,不太好操作。

之前的冷排是装在机箱前面的,换上玄冰50之后空间也充裕了,决定将冷排装到机箱顶部。将冷排的风扇拆下来调换一下方向,让线材绕到靠近背板的方向,后期走线也会整洁很多。

将冷排固定好的效果。

接着是安装硬盘,2.5英寸的SATA硬盘直接装到背板的托架上,为了便于走线装到靠下面的托架上,并且把上面的托架拆掉了。观察了一下机箱电源仓,考虑到一些冗余的线材也要收到电源仓中,索性就又把两个3.5英寸的硬盘托架去掉了,腾出来一个比较大的位置收纳线材。

安装电源前先将所有的线缆与电源插好,检查一遍以后再将电源放到电源仓中。需要注意的是,电源仓前方硬盘支架的位置比较靠后,靠近背板的线缆会有比较大的弯曲,在放置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避免线缆弯折损坏。

最后一步将水冷散热器的控制器与电源连接,并将风扇的控制线连接到控制器上。

背板理线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朋友都忽略了这一步,将线缆理顺并固定到背板上,一方面背板看起来比较整洁,也比较容易扣上这边的金属盖板;另一方面避免线材成团弯折,不至于损坏线材。

插上显卡之后就可以测试开机了,老司机装机还是比较稳妥的,通电成功点亮。

九州风神玄冰50 3F机箱最大的亮点就是机箱透明前面板和里面的三个RGB风扇了,开机之后果然非常漂亮,我个人虽然对光污染没有太多的执念,不过身边的一位朋友却非常钟情。通过机箱顶部的LED按键还可以调节风扇灯光的颜色和闪烁效果。

搭配水冷冷头和风扇的灯效,从内而外闪烁着多种颜色,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实现前面板灯光和水冷灯光的同步,后续有时间的话再研究一下和各位分享。

噪音方面在电脑正常待机工作的情况下使用分贝仪放置在玻璃侧透面板旁边,实测噪音为44.9分贝,环境噪音为35.7分贝,两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

再分享一组待机状态下鲁大师检测温度的状态,现在已经到了三伏天,北方室内的温度在26度左右,综合看来散热表现还算出色。

这次更换机箱之后,大概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懒得再折腾这台机子了。选择机箱和选择其它零部件是一样的道理,就那这款九州风神玄冰50 3F来说,外观设计刚毅优雅,金属框架双玻璃面板用料扎实,超大内部空间最大兼容E-ATX加大型主板,标配三个ARGB灯效风扇等。

不过在装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设计上的不足之处,比如背板穿线孔没有设计橡皮胶垫,穿线容易弯折;3.5英寸硬盘支架有些靠后,会影响到电源线缆等,也希望九州风神在后续的产品中加以完善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九州风神玄冰50机箱评测

要说九州风神,总能想起前些年的玄冰400,简直是性价比的典范,由于该产品的独特性价比,所以给人的感觉其他产品也非常具有性价比,以至于在购买装机外设的时候总要对比下这个品牌的产品。最近,就发现了一款官方新上架的一款九州风神玄冰50的机箱,并且还自带3个CF120 CARGB,上网一搜,哇,光三个ARGB风扇就200多,而机箱的价格也才300多一点,这是在打着卖机箱的名义在卖风扇吗?正好想要给电脑换个风扇,加50块钱就能换个ATX的机箱,果断入了。

在经过了长达一天的长途跋涉的运输过程,终于收到了机箱,然后翻了翻自己所有的配件,本次装机决定进行更换这四项内容,九州风神玄冰50机箱+安钛克NE550+九州风神玄冰400双刃,为什么说是四项,因为九州风神玄冰50机箱还附赠了三把风扇啊。


九州风神(DEEPCOOL)玄冰50


九州风神玄冰50机箱属于中塔机箱,所以外观上看起来是比较大的,尺寸是442*210*479MM,正面和左侧面均是采用的钢化玻璃,通透的钢化玻璃可以很好的展现机箱的内部美,尤其是使用了各种等效加持之后,那种随着呼吸节奏所变换颜色的氛围,简直是RGB党的福音。

虽然前面部分采用的是钢化玻璃,但是肯定要设置散热的,散热位置被隐藏在了前面板两侧,有两排格栅用来进风。

机箱顶部设计了磁吸式防尘网,这种磁吸式防尘网的好处是能够隔绝掉大部分的灰尘,而且由于其磁吸的属性,比较容易清洁,直接湿纸巾或者拿下来吹风机吹干净就好。顶部支持最大280的水冷,或者两个140的风扇,并且向下兼容,可以用来作为进风或者出风端。

在机箱顶部,发现了一枚九州风神的类似水印logo,显得特别低调,稍微倾斜一下视角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了。

机箱的IO口也同样被设置在了顶部的偏右侧位置,开关操作的时候比较方便。IO接口分别是一个电源开关、1个USB3.0,2个USB2.0和音频麦克风接口,没有重启按键,多了一个灯光控制按键,用来对风扇灯光进行调控。

左侧玻璃侧板为短螺丝设计,在机箱上面有螺柱,通过螺柱将侧板固定位置,然后使用侧板螺丝拧紧,防止脱落。

机箱右侧板为钢板,钢板的厚度有2-3毫米,拆装的时候还是能够感觉到非常有分量的。之前拆过朋友的一个杂牌机箱,那侧板的厚度,只能用铁皮来形容,一掰就弯的感觉,所以在此奉劝大家一句,买东西还是要买大品牌靠谱的。

机箱的背部布局和大多数机箱差不多,电源采用下置式,背部可以放置一个120的水冷或者风冷,拥有7条的PCIE扩展槽,最上面的第一条是可重复使用挡板。其它几条在安装显卡之前需要掰断。

底部电源位置设置开孔可以用来散热,另一侧有硬盘仓固定螺丝,并且可以微调硬盘仓的前后位置,给电源线多留一些空间。

前置玻璃面板拆装比较简单,取下来后就可以看到已经标配的3把ARGB风扇,从型号上看是CF120C,采用了乳白色9扇叶设计。风扇朝外安装,在保证进风的同时也能很好的展示灯效,这三把风扇是支持与主板神光同步的,机箱也为风扇配备了控制器。这样就能通过主板或控制器制造出色彩绚丽的灯光了。

机箱最大支持E-ATX主板,向下兼容,主板安装板比较厚实,是一整块钢板压制而成,从图中可以看到,内部空间还是很大的。

九州风神玄冰50机箱最大支持2块3.5寸和4块2.5寸共6块硬盘,3.5硬盘舱在底部,通过硬盘托架进行安装,2.5的硬盘有两个快捷安装和两个正常安装,最大支持6块硬盘的总量对于拥有很多块闲置硬盘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

除轧带,螺丝外,该款机箱还配备了的两根线。一个是一拖5的风扇hub线,另一个是灯光转接线。

在IO口的下面配备了风扇神光控制器,我的主板不支持神光同步,所以就需要用到这个控制器,通过官方带的风扇hub线连接,用来控制风扇的多种色彩调节。

机箱的电源仓采用了开窗设置,可以用来展示电源的侧面,也可以加个灯板增加RGB光效。


九州风神(DEEPCOOL)玄冰400双刃


作为九州风神玄冰400的升级迭代版,玄冰400双刃可以说是既继承了玄冰400的高的性价比,同时也为“滴血认亲400”更名。

玄冰400双刃采用的是4热管散热器,56片等间距鳍片,提供了更多热量交换面积,加上双PWM调节双风扇设计,能够拥有更好的散热体验。

当时选购其的主要原因还有它支持的平台,能够对主流平台完好的兼容性,包括Intel的LAG1151/1150/1155/1136和AMD的AM4/AM3+/AM3/AM2+/AM2/FM2+/FM2/FM1,拥有这样多的平台支持,在以后换电脑或者换平台,都可以用得上了。

玄冰400双刃的散热效果也是杠杠的,使用CTT热管设计,让纯铜热管直接与CPU接触,辅以散热硅脂,能够稳稳的压住超到4.0的2600,散热实力非常出众。


安钛克 Antec NE550金牌全模组


当时选择购买安钛克NE550这样的电源主要是看重了以下几点,金牌认证,官方质保,日系电容。

电源的+12v的最大输出电流为45A,总瓦数为550W,日常使用550w的电源绝对是够用的了,而在转化率方面,有80plus认证的金牌,转化率还是相当高的。

全日系电容让输出更稳定,也更耐用,可能大多数人都太注意电源,100的电源和500的电源都能达到能开机使用的目的,但是并不是这么回事,多数的主板,cpu的问题都是因为电源供电原因导致的,所以选择一款好的电源就是给主机增加一层保证。

全模组的电源对于走线来说绝对是一种完美的解。安钛克NE550共提供了线材种类为5种,共计7条,可以在安装的过程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线材进行安装。

安钛克NE500Gold电源对于目前的中高端配置的电脑是够用的,主要还是用料扎实,拥有风扇低负载自动启停、全模组设计,采用LLC+DC-DC方案等都是这款电源的亮点,并且5年的质保对于图省心的我来说又是个犯懒的理由。


装机及使用


对于风道的构建我选择了前进后出式,能完美的将前面三个ARGB风扇用上,虽然后面没有安装风扇,但是以玄冰400双刃的双风扇能力,应该也是够用的。

由于我使用的MATX的B450M主板,安装完成后整个机箱显得非常整洁,而且透过左侧,还可以看到电源的开窗位置,把安钛克的NE550字样正好露出来,可惜是个反的。

安装完成,开机试试,前面三个ARGB风扇亮起,显示器亮起,开机正常,完美。

前置三个风扇可以有多种颜色进行切换,通过前面板通透的玻璃,让绚丽的色彩能够更好的展现。


总结


从个人观点出发,九州风神玄冰X50机箱的用料厚实,不论是钢化玻璃板还是侧面钢板,都能个人厚实的感觉,支持最大E-ATX的规格,让机箱拥有更好的兼容性。最最关键的是送的三把ARGB风扇,对于喜欢光污染的小伙伴来说,绝对是一个亮点,即使是不怎么喜欢光污染的朋友看到送了三把风扇,也会给人具有很高性价比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