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硬盘盒评测

麦沃K35274D硬盘盒评测

大家好,我是波导终结者。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轻NAS,但是有朋友担心数据的隐秘性,毕竟国内的网络环境确实比较难令人放心。不过,如果要从理论上来看的话,任何NAS只要通网,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不管概率大小。如果要追求绝对的数据隐秘安全,完全走本地传输的DAS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做硬盘盒的品牌也不少,名气更大但是负面评价更多的某牌我也考虑过,最终PASS还是因为群里的一个小伙伴被坏了盘。最终挑了麦沃这款K35274的4盘位硬盘盒。

现在2.5寸的盘都是叠瓦了,所以硬盘盒我就直接上只支持3.5的。4盘位支持RAID0、RAID1、RAID5也就差不多够了,后面盘配齐了,四盘RAID5应该算是比较实惠的方案。

包装内的保护还是做得比较到位,两边的泡沫都很厚。数码设备保护好点总是没错。

配件方面,电源,说明书,USB-A口转Type-C和双头Type-C数据线各一条,还有一包螺丝和小螺丝刀。

变压器是8字口输入,DC12V输出,6.5A的电流。

既然叫硬盘盒,那当然就是个盒,四四方方的外形,最上方还有个挺大的提手。外壳部分全部是阳极氧化金属的,非常坚固。

硬盘盒配备了两个风扇,可以由右下角的开关切换高低档风量,或者关闭。接口方面采用Type-C,至少保证传输速度的瓶颈不会在硬盘盒这边。另外还提供一个HDMI接口,还是比较少见的。

硬盘的安装方面,也很简单,我觉得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拧螺丝上了哈哈。拉出硬盘盒,里面有两个板子,每个上面可以挂2块3.5英寸的硬盘。

电路板的接口是同向的,所以同一组的两块硬盘会是一块底朝天,一块面朝天,安装的时候可不要弄反了~

机械硬盘怕摔怕晃,硬盘盒给了很多的固定螺丝,再加上底座四块缓冲垫脚,最大限度保证盒内硬盘的稳固。

硬盘盒的LED指示灯设计也比较巧妙,外壳标注了四个硬盘的编号,而实际上灯是内盒电路板上的,透过外壳的缕空显示出来。这样一来也确定了安装方向,不用写明正反面也不会装反。

实际硬盘工作和读写的时候,这里会亮起好看的蓝光。

值得一提的是,K35274D支持硬Raid,也就是由硬盘盒来组Raid。有的其他盒子是靠WIN7以上的系统,用存储池来做软Raid。两者售价上有点区别。

麦沃这款盒子支持RAID0、1、3、5、10,以及Clone、LARGE(JBOD)等模式。对于家用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Raid5,但是我手头一时没有这么多盘,就只能先试试Raid0和Raid1了。

先来看一下单盘的速度,这里用的是朋友那边借来的酷狼,几乎全新,他本来就想弄NAS但是又不会弄,我先拿来玩玩。怂恿他整4块12T的失败哈哈。

目前机械硬盘的速度封顶也就差不多200M每秒,加上其他损耗,190多已经挺快的了。

再来试试两块盘组Raid0的性能。第二块盘是我放家里闲置N久的蓝盘,有一些坏道,所以组了之后速度虽然有所上升,但跟1+1=2还是有一定差距。单独跑这块蓝盘惨不忍睹,就不放出来了,这里只是试一下硬盘盒的Raid效果。

硬Raid的好处自不用多说,可以节省系统资源,而且换别的电脑上也可以直接用。

相对的,Raid1提供最好的数据安全性,代价就是占用至少一半的存储空间(因为会以更低容量的那块盘为准)。实际上去年我囤了个西数元素12T,一直想等新低再囤几块,由于疫情影响没等到。这几天看到有14T的好价,真纠结,组吧,14T只能当12T用,或者12T的继续沉睡着?算了不管了,有了硬盘盒,盘再慢慢说吧。

此外,硬盘盒还支持HDMI输出功能,最大可以支持4K的分辨率。但由于受线材限制,只能放在显示器或者电视附近用。平时拷一些电影进去,电脑做事占用(比如渲染视频)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了。

噪音方面的话,开大档的风量,跟风扇差不多声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硬盘也并不是发热非常严重的部件,再加上外壳是金属材质,散热还算挺好的,开个低档也就差不多了,兼顾静音和散热。

总的来说,作为直接存储设备,麦沃这款硬盘盒的功能和性能都算不错,外观和做工也挺好。但相对的,为了某些朋友口中的“绝对安全”而只采用USB进行数据传输,也就必然会受到线材的制约,而且其他设备访问起来也不方便。

依我所见,NAS或者轻NAS可以作为家庭娱乐中心来使用,存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数据。而这种硬盘盒可以让担忧隐私安全的朋友彻底放心使用,适合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更高的使用场景,两者可以互补。这阵子我得蹲蹲硬盘,搞视频创作各种素材和源文件都是几百G上T的在占用,真的得搬到盒子里了。

感谢观看,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和赞再走呗,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优越者3.5寸移动硬盘盒评测

写在前面

把家里台式机电脑卖掉后,留下了一块存有资料的3.5寸机械硬盘。为了能够将这块3.5寸的机械硬盘利用起来,我打算买一个移动硬盘盒组成移动硬盘。我在网上搜索移动硬盘盒的时候,发现不少移动硬盘盒毁掉移动硬盘的案例。我当时就有些犹豫,考虑是否真的要买个移动硬盘盒还是使用其他方案。后来,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需求,我用移动硬盘盒装上硬盘之后,应该只是当做移动硬盘,不会长期挂在电脑上使用。所以,这样子应该会大大降低硬盘盒毁掉硬盘的概率吧。如果选择比硬盘盒靠谱稳定的安置硬盘的方案,肯定价格要贵上不少,而且用在我这块3.5寸1TB的机械硬盘显得有些不值得。综合考虑,我还是老老实实地买个移动硬盘盒吧。

购物经历

我们都知道机械硬盘分为2.5寸和3.5寸两种规格。所以,机械硬盘的移动硬盘盒也可以大致分为2.5寸和3.5寸两种规格。当然,大部分3.5寸的移动硬盘盒都是支持2.5寸硬盘的。

2.5寸的机械硬盘采用低功耗设计,马达和电路板都只需要用5V电压供电。所以,大部分电脑的USB3.0接口就能为其提供稳定工作的电压和电流,无需额外电源。而3.5寸的机械硬盘磁盘马达转速更高,所需要的功率也大,需要采用12V电源给马达供电,电路板则依然需要5V供电。因此,3.5寸的机械硬盘无法完全依靠USB3.0接口供电,需要外接12V的电源。

这就造成采用相同主控的移动硬盘盒,3.5寸的移动硬盘盒比2.5寸的要贵上许多。从成本方面考虑,3.5寸移动硬盘盒多出的电源和额外的电路设计,无疑是价格增高的主因。但是,这数倍的差价让我还是觉得有点难以接受。更要命的是,一个3.5寸的机械硬盘再套上一个硬盘盒,就已经是一块砖了。还要再拖上个电源,基本可以认为,3.5寸的移动硬盘的便携性只局限于家中使用了。没办法,还不是自己当初贪便宜选择了3.5寸的机械硬盘,劣势在此时凸显出来了。

即使知道有种种不便,但是还是要忍受一下,移动硬盘盒是非买不可了。移动硬盘盒最重要的元件就是其主控芯片了。通过这个主控芯片,就可以将机械硬盘的SATA总线协议桥接为USB总线协议,这样我们的电脑就能通过USB接口读取移动硬盘盒中SATA接口硬盘的数据了。比较常见的主控芯片,比如智微科技的JMS578和祥硕科技的ASM1153E,都有着不错的传输性能和稳定性。具体关于移动硬盘盒的更多知识,可以参考科技方法派的这篇文章:点我

一些用户口碑和稳定性更好的移动硬盘盒,比如元谷存储巴士、世特力,因为价格上没有优势,甚至超过了硬盘本身的价格,我只能选择放弃。至于某睿科的产品,在我最开始的时候,确实被其颜值打动了。但是后来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其产品的用户口碑并不好,因此不在考虑范围内。最后,本着便宜又够用的购买原则,我选择了优越者Y-1094BK这款搭载了ASM1153E主控的硬盘盒。

在优越者的天猫官方店铺里,3.5寸的移动硬盘盒一共有两种型号,Y-1094BK和Y-3035。根据官方的介绍,这两款移动硬盘盒都采用ASM1153E作为主控。两者的区别在于Y-1094BK是头部铝合金边框,Y-3035是全身ABS塑料外盒。在价格上,两个型号差个30元。难道一个铝合金边框就值30元?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数码之家网友的拆解,发现Y-3035的电路板有缩水现象,而Y-1094BK并没有缩水。详情可以参考这里:点我。看来这才是这两款产品价格有所区别的真相吧。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选择了Y-1094BK。

开箱晒物

为了获得更好的物流体验,这款硬盘盒我最终购买于优越者京东自营旗舰店,在价格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产品到货后,外包装给人一种很廉价的感觉。包装的外观设计水平感觉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这时就不得不夸一下某睿科了,至少人家美工活出众。下面给几张图让大家感受下。

包装里除了硬盘盒,还包括电源、数据线、说明书、保修卡等配件。

前文已经介绍过了,3.5寸的移动硬盘盒必须要外接独立的电源适配器的,而2.5寸的就可以直接用USB接口供电。优越者Y-1094BK附带的这款电源适配器输出是12V-2A,电源接口是圆口。根据产品介绍,这款电源适配器支持过压过流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热保护。对于3.5寸的移动硬盘盒来说,质量过硬的电源适配器是其稳定运行的关键。

随产品附带的数据线是USB Type B接口的,长度约为1.2m。虽然没有采用当下主流的USB Type C接口,一方面应该是出于成本考虑。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这种USB Type B接口插到硬盘盒上,感觉会更为稳固一些。对于使用移动硬盘盒组装的移动硬盘,拥有一个稳定的运行环境,才能降低故障率,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主角,这款优越者Y-1094BK移动硬盘盒。从尺寸上来说,为了能够承载3.5寸的机械硬盘,这款硬盘盒当然有着不小的体积,其三围分别是181mm x 116mm x 33mm。

Y-1094BK只有头部是铝合金材质的,其余的外壳都是ABS塑料材质的。其实我个人并不认为头部使用的这点铝合金材质,能够给硬盘盒整体带来更好的抗震耐摔的性能。硬盘头部的上面两侧分别是蓝色的电源指示灯和绿色的硬盘读写指示灯。硬盘头部的正面则分布着电源开关按键、圆头电源插孔以及USB Type B接口。硬盘盒的底部分布着不少镂空的缝隙,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轻轻按下并下滑,就可以轻松取下硬盘盒的后盖。硬盘盒里面并没有太多内容,可见的只有上部的一排SATA接口和硬盘电源接口。这个硬盘盒除了支持3.5寸的机械硬盘,还支持同样接口的2.5寸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只不过2.5寸的硬盘太小了,放进去显得很不和谐。随产品还附赠了几块用于防震的海绵,但是产品说明书和产品介绍里面都没有告知这几块海绵到底要粘在何处。我就直接粘在硬盘盒后盖上了。

产品的外观目前基本上已经看完了,是时候再看一下其内在了。那么,让我们拆起来。

萌新拆解

这款硬盘盒拆起来还算简单,只需要一个拆机薄片以及一把小螺丝刀即可。首先,我们取下硬盘盒后盖,用拆机薄片取下接口前面板。前面板是通过卡扣固定在硬盘盒上的,并没有螺丝固定。

然后,将铝合金头部边框抽出来。

接着,将硬盘盒底部的六颗小螺丝卸下来,并将底部连同主控电路板取下来。

最后,卸下主控电路板上的三颗螺丝,整个硬盘盒就被我们拆的七零八落了。

那么,我们就重点看一下这块最关键的主控电路板。很遗憾的是,我虽然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上学的时候也学过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相关课程。但是我却并没有最终成为一个硬件工程师。所以这块电路板的电路是否合理,是否偷工减料,我本人是不太懂的。我只能通过我的直观感受,结合一些网络上的信息,简要且不专业地分析一下这块电路板了。

这块电路板是绿色的,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很廉价的感觉。我个人更喜欢黑色的PCB板。正面电路板看起来比较整洁,但是做工感觉挺一般的。

电路板的背面看起来就更不堪了,那些白色的残留物是什么东西?我们也可以看到ASM1153E主控芯片焊接在背面电路板上。

之前也有提到过,优越者还有一款电路规格缩水的3.5寸移动硬盘盒,型号为Y-3035。懂电路的同学可以结合这个拆解Y-3035的帖子:点我,和本文中的拆解图做对比,就能发现其中差异。详细分析这块电路板不是我的专业范畴,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使用体验

当然,仅仅通过产品外观和拆解,是无法全面反映这块硬盘盒的优劣的。本章节,我将通过实际使用,来体验下这块硬盘盒究竟如何。首先,将我遗留下来的1TB希捷机械硬盘装到硬盘盒中,插上电源,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按下开关,使用体验正式开始。

硬盘被识别为本地硬盘,而不是移动磁盘,但是可以卸载弹出。接着使用CrystalDiskInfo看一下硬盘的信息。我的这块硬盘已经使用了3577个小时了,也算挺久了。硬盘的传输模式是SATA/600,也就是SATA3接口。

接着,使用CrystalDiskMark测试一下这块硬盘的性能,结果如下。

然后,再使用ATTODiskBenchmark测试硬盘的性能,结果如下。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为什么CrystalDiskMark跑出来的成绩偏低呢?当然软件测试只是一方面,具体还是要通过拷贝文件来看看硬盘的读写速度能有多少。

我的测试方法是将文件从电脑的固态硬盘和移动硬盘之间来回拷贝,固态硬盘的速率比较高,不会成为性能的瓶颈。首先拷贝一个10G左右的单个大文件,传输速度如下。无论是读取还是写入,速度都稳定在167MB/S左右,几乎没有波动。

接着,拷贝一些单个文件在10-20MB的总容量为8GB的音乐文件,传输速度如下。写入速度大约在110MB/S以上,读取速度大约在130MB/S左右,传输过程中速度略有波动。

通过测试,基本上硬盘的传输速度符合预期,移动硬盘盒使得机械硬盘本身的性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此外,这款硬盘支持休眠,一定时间内没有操作就可以进入休眠模式

测评总结

这款优越者Y-1094BK移动硬盘盒虽然从产品包装,到内部拆解,看起来都不算很精致。但是凭借着优秀呢主控芯片ASM1153E,其性能还算合格。足够容纳3.5寸机械硬盘的庞大体积,以及必须外接电源,使得这种3.5寸移动硬盘盒的便携性大大折扣。另一方面,由于接口统一,且内部空间充足,使得3.5寸的移动硬盘盒不进能够用于3.5寸机械硬盘,对于同样是SATA接口的2.5寸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都有着较好的兼容性。

当然,无论是便携性,传输性能,兼容性,都不比上稳定性重要。毕竟,硬盘中的数据才是最为宝贵的东西。然而,稳定性的好坏必须通过长期使用才能见分晓,短期之内也只能看看性能了。希望这个移动硬盘盒能够成为我的硬盘很好地归宿,而不是坟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