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有位兄台发了一篇关于120相机的经验:
120相机玩的不多,但是突然想起来自己收的一台120双反,于是趁着周末拿出来清清灰,晒一晒。
那是2009年的一个午后,我当时刚上班没多久,拿着4000/月的工资,那天刚好去太平洋电脑城办事儿,办完事儿之后准备小溜达一下,刚走到电梯间,突然看到对面有一家老相机专卖店,于是鬼使神差的走进去了,那家店好货还真不少,但是每一台基本都是我一个月工资的翻倍或再翻倍,这时候突然看到这台海鸥。
之所以这么扎眼,是因为那一圈圈的土豪金啊,我天朝人使用土豪金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我问老板:这款是海鸥的什么型号啊?
老板正在拼命忽悠一个大哥买莱卡的M3,眼都没撇我一眼:“4A,澳门回归纪念版”。
把玩了一会儿,还是真不错,“多少钱?”
“2800”。
“哦”。
放下相机,我慢慢的走出去了。
按下按钮,下楼。
等下到一楼,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脑袋像不受控制似的,又按了上楼。
“您给我装一下吧,我收了”。
这时候老板空闲下来了,热情了很多,给我说了半天这相机如何如何,还送了我两卷120胶卷。
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把这玩意搬回家了。
然后就是收起来积灰,照了一卷,没洗出什么东西来,另外一卷一直放在机器里面,刚才才给取出来。
颇具时代特色的盒子,上面还印着澳门的莲花:
盒子侧面:
打开盒子,它就静静的躺在里面:
除了相机,就是一条背带,还有一个收藏证书和一本说明书:
很久没见到这么有时代感的说明书了:
相机正面,基本上所有的突出件和标志都是金色。
侧面,大的按钮是调焦的。
后背:
另一侧:卷片轴和张数指示。
顶部,取景器的所在。
菊部:片仓开关和三脚架接口。
再看看正面,左下角金色按钮就快门,右下角带小红点的拨杆是自拍设定。
摘下镜头盖看看,之所以叫双反,就是双镜头反光相机,上面的镜头是用来取景的,通过一个棱镜折射到取景器,按下快门后,下面的镜头进行曝光。单反则是单镜头反光相机,是通过举升下降反光板达到用一个镜头又取景又曝光的目的的。
打开腰平取景器看看:
腰平取景器是指这个要从上往下看,相机正好和腰(也可以是胸)齐平,这样就能看到取景镜头反射的影像了:
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取景器中间的裂像屏,看着取景器,调节调焦钮,裂像平衡了之后按下快门,咔擦,成了。
看看老式的片仓是什么样子:
里面装的就是这个玩意:
写完之后手贱了一下,去马云网搜了搜,哇擦,价格暴涨啊
但是估计也是有价无市吧。其实这个东西,要说有没有收藏价值,我觉得算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据说是限量500台,每一台都有一个自己的收藏码,但是指着这个换车换房,那就甭想了,老老实实去买彩票都比琢磨这个实际的多。
刚开始也很奇怪自己当时为什么要收这么一台机器,后来琢磨明白了,是情怀
我出生之后,为了给我留下小时候的一点一滴,我老爷子攒了差不多2个月工资,买了一个海鸥的单反,这台单反一直陪伴我到2004年,那年我家才正式步入现代化,换了当时齁贵的索尼大法T1。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去海边,我老爹用这台相机给我照了光屁股照;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相当解放军,每年过年都要照一张军装照;
我还记得我2岁的时候我妈给我织了一件毛大衣,我一直传到5岁,从每年的照片里面都可以看到我那件毛大衣一点一点的变短,从齐脚面变成了毛坎肩;
我还记得我5岁的时候要自己点生日蜡烛,结果被火柴燎了手,痛的涕泪聚下,但是吃到蛋糕的那一刻,我又得意的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破涕为笑,全然不顾鼻涕还挂在嘴边;
我还记得当年玩乐队,那时候没有什么录像机,就是用这台单反留下我们青春的每一个身影;
说到这可能有点伤感,我从小到大的照片都整整齐齐的保存在相册里,每年回家都会不经意的发现这些老旧的相册,和老爸老妈一起坐下来看,回忆当时那些温暖但是又有趣的时光。
现在我们拍照方便多了,手机一掏,单反一举,啪嚓就是一张,可是这一张张照片里面蕴含的感情,和当时120一卷的12张,135一卷的36张相比,可能真的还是有一些差距。
这可能就是我收这个相机最重要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