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反相机选购

无反相机购买建议

大家好鸭,我是佛系老司机!

我是2018年双十一购入GX85,当时的价格是3098元,送25mmf1.7镜头、额外一块电池、SD卡、原厂包,算是超值了。而今天它的价格并没有很大的跌幅,520告白季促销价2998元,赠品少了块很重要的原装电池,需要单独购买,感觉反而贵了?!相信618会有令人惊喜的清仓价。

△2018年双11 GX85的入手价

前不久我去杭州西湖玩,逛解百的时候意外遇见了松下体验店,大部分主流的松下相机和镜头都有,由于疫情期间没啥人,于是我尽情把玩了S1、G9、G95、GH5s等机器。接下来就谈谈我使用GX85近两年的体验,以及这次把玩后的直观感受——性能参数这类网上也能获取的信息不作为重点,重点是上手感受,希望对你购买松下相机,尤其是在GX85/GX9/G95/G9这几台之间犹豫的人有帮助。

△五一长假后的西湖依然热闹,我只带了一颗非常实用的松下14-140mm二代镜头,广角端画质虽然不佳,但起码能拍到。

声明:本人非器材党,体验来自实际使用和创作过程,所以本文不讨论各机型的画质。本文全部照片均为GX85拍摄,有些和主题无关,权当缓解您的视觉疲劳吧。由于当天是意外发现这家店,把玩时没想到要写文章,很遗憾没拍照。

S1的体验

△S1 来自松下官网 下同

我对S1心仪已久,所以首先拿起的是S1……这家伙确实太重了!瞬间所有幻想化作泡影,满脑子只剩下“我绝不会把它带出门”的想法!

虽然我早就知道它很重,但只有当你真的握住后,才会知道这个重量对你有多大的影响,每个人肯定是不一样。所以我不想讨论它的手感、功能、工艺之类的,我知道它真的不适合我,也不适合想轻松拍照的人。

还是老老实实看看M4/3的机型吧,毕竟M4/3的初衷就是“便携”。

△这就是我平时拍照的全部家当了,一个松下原厂小包,可以装一大一小两个镜头和GX85机身。

G95的体验

G95个头已经不算小,但重量只是比我的GX85或GX9稍重一些,因此便携性仍然不错。手柄的人体工程学非常好,我拿在手里非常扎实和舒适。快门重新设计过,震动更小,声音更小,而且有质感,很有拍照的冲动。

由于它属于G85的升级版,所以功能和性能上其实和G85/GX85/GX9没有很大区别,虽然CMOS从1600W像素升级到了2030像素,但我看了其他人的评测,说提升并不十分明显。

△朋友圈里不少人喜欢我这张照片,原因应该是前期构图和后期调色,和COMS像素的高低没有多少关系。

G9的体验

放下G95后马上拿起G9,明显变重了,但可以接受。快门的声音显得更加清脆,有点像以前我用过的单反,声音单薄而且比较大,不算悦耳。肩屏和模式转盘锁等专业功能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没啥用,不过G9就是照着单反去设计的,估计单反用户使用起来会很熟悉,而且也比同等个头的单反轻一些。我最看重的是G9更强大的视频拍摄性能:最高4K60帧全像素读取,以及HLG色彩模式。这两个功能恰恰是G95没有的——虽然松下给G9的定位是专业摄影师,而G95是业余摄影爱好者,但我觉得这两个功能和专业与否无关,而是成本原因。

△西湖等待出发的游船。

值得一提的是,G95和G9的显示屏非常细腻,要比我的GX85清晰很多,色彩更加丰富,主观感受和在我的iphone上看照片一样。其实,GX85上直接看照片还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没有和G95/G9对比的时候,但有时GX85上看着还挺清晰的照片,导入到iphone或iMac后发现还是拍糊了。另外,G95和G9都支持充电宝供电,可以边充边录,这可是很多人的大爱!

购买参考建议

G95/G9之间

△G95


△G9

如果你是“直出党”,Vlog以记录生活为主,并不靠摄影摄像赚工资,或者自媒体初期想低成本拍摄较高画质的短视频,那么G95更轻的重量、绝佳的手感、简单的操作体验、更低的价格都非常值得你考虑。另外,它也自带V-log L、CineD、CineV视频模式,后期调色空间也比较大。

如果你是靠摄影摄像吃饭,或者是想认真学习视频调色,那么比G95贵了一倍价格的G9也许更适合。尤其在G9升级到最新固件后,新增了4K 30P 4:2:2的10bit内录,及4K 60P 4:2:2 10bit外录,正经跨入了专业级别,抢了不少GH5系的风头。

说回我自己,考虑到GX85和G95在性能上的差异并不是十分大——或者说同样的东西拍出来效果差异不大,所以从升级的角度来讲,我会选择继续观望G9的价格走势。

至于专业视频拍摄领域的GH5系列,我还是个小学生,就不妄加评论了。


△插一段我用GX85拍的Vlog,并使用了破解后的Cinelike-D色彩模式,入门级相机的视频码率还是比较低,后期调色的空间不是很够。

GX85/GX9/G85之间

△G85

都2020年了,松下的GX85在天猫松下影像旗舰店仍然排在销量榜首(京东自营无货)。

△GX9

△G85

G85比较老了,官方渠道无货,就不发链接了。

如果你在意的是价格和手感,以拍摄简单的Vlog比较多,那么可以重点看看选老款G85,作为G95的前任,G85灵活的翻转屏和看上去就比较专业的外形都不错。

如果你看中的是外观小巧和更好的性能,那么选GX9,它的CMOS和防抖技术都要比GX85新,能够提供更好的画质和稳定性。

如果你看中的是外观小巧和价格,那么GX85无疑是最佳选择,性能上的差距你很可能感受不出来(因人而异)。

总结:我为什么玩M4/3

松下是无反相机的发明者,让普通人能够更轻松地享受到摄影的乐趣,虽然画质不如全画幅或残幅,但小底带来了更好的防抖性能,让我无需使用三脚架和稳定器,就能拍出稳定的视频画面,甚至无需减光镜和脚架,大白天手持就能拍出丝滑的溪流。

△快门优先 快门速度:1/5s 光圈:f/22 iSO:100 手持

摆脱多于配件的束缚后,我能更加专注在“拍什么”和“怎么拍”。相机变轻便以后,出门可以毫不犹豫地带上,认真拍照的机会也更多。总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初选择M4/3是为了轻便,画质和高感都不是核心需求。

△25mmf1.7光圈全开,拍个城市夜景还是足够了,GX85开启一代的机身五轴防抖功能,手持拍摄成功率也挺高。光圈优先 快门速度:0.4s 光圈:f/1.7 iSO:100 手持

△这张是相机放在垃圾桶上拍的,降低快门速度,获得更好的画质。光圈优先 快门速度:1/2s 光圈:f/1.7 iSO:100

最后再发几张照片:

△GX85机身和镜头都很小巧,攻击性小,很适合街拍。当然,西湖边的松鼠早已对各种长枪短炮见怪不怪了。

△步行街上的灯笼。

△手持拍摄,防抖功能很重要,这样才能拍出清晰的画面(上传后压缩边模糊了)——开始数毛……

GX85配廉价的25mm f1.7镜头拍摄,后期扩大了画面。

本人水平有限,不过很多都简单后期调色过,别说我骗你买啊,哈哈。

关于相机我还写过一些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仅供参考:

最后还望大家点个赞、收个藏、打个赏、加关注~ 原创不易~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我是「佛系老司机」,原汽车行业从业者,专注用车养车和摄影数码的原创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无反相机怎么买

大家好!2018年双十一我入手了心仪已久的松下GX85无反相机,也写过一篇介绍文章。而本篇是我使用无反相机4个月后的一些感悟,同时也给打算入手相机的初学者们一些建议,希望你们不要在摄影的路上跑偏、花冤枉钱。如果你是摄影老司机,也欢迎阅后点评指教,我也是摄影小学生,请关爱师弟,支持同门。

刚拿到相机那阵,在公园随手一拍很惊艳,无后期。

注:本文中的照片均为我用GX85拍摄的照片。

我第一次接触摄影是在2008年,当时在一家网站做汽车编辑,主要使用的是佳能400D,用途是拍车、发布会或车展现场。摄影只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部分,只要构图到位+主体清晰+曝光准确=“能看”就行。后来也没深入学习,直到最近几个月,所以严格意义上我还是初学者,只不过有些基本功罢了。

手机与相机的区别有多大

手机是尽可能帮你拍出漂亮的照片,相机是需要你去思考和驾驭的。

网上有不少高手用苹果或华为手机与无反或卡片相机做对比,来证明手机与相机的距离正在缩短,但我认为,手机摄影恰恰因为简单、方便,让大家觉得摄影是件很简单的事,从而失去挑战和学习的意愿。而那些用手机拍出大片的人,其实都是驾驭相机的老手。

相机获取的光线要比手机多许多,因此光影效果更丰富,细节更清晰。此图无后期。

另外,手机摄像头的性能再强大,个数再多,也很难超越一台普通的无反相机,这是硬件层面难以逾越的,除非感光元件和软件算法方面出现技术飞跃。

明确你购买相机的“目的”

明确,再明确。

一开始我给自己定的预算是1万以内,从卡片机、长焦、无反、单反设置运动相机都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双十一前我打住了,重新明确自己为什么要买一台相机:

· 目的一、主要用于日常学习摄影。
· 目的二、其次用于写原创拍摄产品。
· 目的三、再其次用于出游记录。

学习了前景拍摄手法,逮到机会就实践。

目的一直接把索尼黑卡、佳能G7X这类不可换镜头的卡片机(一点也不便宜)放弃了。目的二确实也有一定必要,因为我拍摄的大多是室内静物,虽然手机也能凑合,但在细节处理、虚化效果、噪点控制等方面绝对没有相机好。目的三看上去好像手机也能满足,但因为有目的一在先,所以出游拍照更像是学习摄影后的一场实战,自然想要换把好枪。总之,如果没有目的一,其实我可以不需要相机;换言之,如果你不想深入学习摄影,那么手机足以满足你的需求,并且建议你不要看下去了,而是去看我另一篇文章:

最终我明确了需求:我需要的是一台入门级、可换镜头、便携的无反相机。选项包括:松下GX85、奥林巴斯EM-10markII、富士X-T100、索尼6300。而我给大家诚恳的建议是:

· 假如你是为了靠摄影赚钱(商业拍摄),那么可以直接考虑高端无反或单反相机。
· 假如你是为了拍VLOG,那么GoPro、佳能G7X这类VLOG神机应该更合适。
· 假如你只是为了记录旅途之行的,那么索尼黑卡绝对不会给你的旅途增加任何负担,还能拍出比手机强得多的“大片”。

接下来聊几个选择相机的关键问题,这些是你首先要考虑清楚并作出明确决定的。

无反相机的优缺点

我和很多从玩单反转到玩无反的人一样,原因特别朴实:单反太重,不想带出门。如果你是摄影初学者,体积小重量轻但画质同样好的无反相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你也要知道无反相机目前的缺点:

1、因为电池更小且耗电更多,大多数无反相机的续航能力不如单反,长时间拍摄至少要多备一块电池。
2、由于各厂商发展微单的时间都不太长,所以镜头和各种配件不是十分丰富,扩展性远不如单反。有些厂商还会顾及自家无反与单反的“内部冲突”,所以一些单反上的新功能并不下放到自家的无反相机上,例如佳能。
3、你可以通过转接环兼容单反相机的镜头,但很有可能导致镜头某些功能失灵,镜头参数发生变化,最好是机身、转接头、镜头都是同厂的。
4、还有一个尴尬的认知问题:不论是朋友或客户,他们很可能只知道单反相机才是专业的,个头越大越牛(单反界大致如此),因此鄙视你的小无反,虽然很多无反比同级别单反还贵。
5、有些无反无论从个头还是价格上都已接近或超过单反相机,会让人很纠结。索尼似乎就是希望通过无反相机去吃对手的单反市场,它还给自己的无反相机起了个新的统称——微单,导致不少人把所有无反相机都叫成微单,就像人们看见越野车就叫吉普车一样。

其实,以上这些对于初学者都不是大问题,知道就行了。

M43与APS-C画幅的选择

这两个其实是指相机内感光元件(俗称“底”)的尺寸类型,M43属于“小底”,但小有小的好处:镜像距离缩短近50%,镜头外圈直径也减小了6mm,这样整个机身就会更加小巧便携。当然,劣势也很明显:感光面积减少,暗光环境画质不如APS-C,像素个数也会相对更少。结合我的主要目的来看,M43可以接受,但其实对APS-C念念不忘。直到后来又看到一个摄影大师的试验,同镜头参数、同等距离近景拍摄情况下,M43与APS-C得到的画面大小相差很小,注意,这里的画面是指你肉眼看到的画面范围,而不是指像素个数。因此我最终放弃了富士和索尼的APS-C阵营,重点关注穿一条裤子走两条路的松下和奥林巴斯。当然,M43机身和镜头的价格更低也是初学者非常值得考虑的。

城市里很难拍到大场景,例如这个宅子,深藏与弄堂,拍不完整,所以就只能通过巧构图来解决。并且后期还做了镜头校正和调色。

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商业摄影师,或者你就是喜欢拍气势滂沱的风景或追求看清模特皮肤上的每个毛孔,那么APS-C甚至全画幅才是你的菜,干脆一步到位,免得经历一次“灭门惨案”(卖掉旧相机时不得不卖掉所有配套的镜头)。

下面具体说说一些购机前经常遇到的纠结

看上去很美的4K高清视频

几乎所有无反相机都有视频拍摄功能,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4K功能。4K其实是很奢侈的功能,但由于各种宣传,大家总觉得如果连4K都没有就太落伍了。起初我也深陷在4K的迷雾中,我深入了解后总结如下:

1、绝大部分视频网站不支持4K视频上传,手机上更是看不出4K与1080P的区别。
2、4K视频对相机储存卡有较高要求,SD卡的视频写入速率等级必须是V30及以上的,这种卡比普通的大约要贵一倍,而且4K后期剪辑对电脑性能要求较高,有时剪辑或导出视频时可能会很慢甚至导致剪辑软件崩溃。
3、很多相机的4K视频都会对画面进行剪裁,或者部分功能受到限制,例如防抖功能无法开启,无法拍升格慢动作等。

当然4K也有好处,因为像素高,所以可以将固定镜头拍摄的画面通过后期变为运动镜头画面。

我用GX85在窗台拍老房子的 视频


视频中因为是定焦镜头,所以用了数码变焦功能,导致一些画面像素较低。

想拍“升格”的冲动

与4K相比,大家更喜闻乐道的是“升格”——也就是“慢动作”。索尼6300可以拍出每秒120帧画面,通过后期可以得到连续性非常连贯漂亮的慢动作。但由于我的目的中,并不以拍摄视频为主,所以最终放弃了6300,并告诫自己,摄像要比摄影复杂得多,先把照片拍好,再玩视频。

不过GX85有4K功能,算是福利了。而且还是功能比较全的4K功能,不像富士X-T100,4K下只支持每秒15帧,拍出来卡的不行,只能用来做4K拍照,其实就是4K连拍,挺鸡肋的。

机身防抖功能有必要吗?

我觉得要综合来看这个问题,例如6300不带机身防抖,但它的对焦速度和快门速度都比其他几款快很多,所以光线只要不太暗,并不会因为手抖而拍糊。另外,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合开启防抖功能的,比如在“摇拍”运动中的物体时,你的镜头要盯着物体一起移动,这时就要关闭防抖(或水平防抖)功能。再有,防抖功能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一个好的摄影师少不了一双“铁臂”!

这张照片是快门速度降低后静止拍摄的,如果镜头跟着电动车走,就变成了“摇拍”。

防抖功能在拍摄视频时更有价值。对于摄影初学者而言,防抖并不是必要的,有则更好。另外,各家防抖功能还是有差距的。

到底买定焦还是变焦?

作为初学者,我还是更建议用定焦,定焦镜头更容易训练出构图的感觉。

世界上先有的定焦镜头,后来才有的变焦镜头。定焦虽然限制了取景范围,但却锻炼出你对现实景物的构图判断,知道自己该站在什么距离上。以后当你拥有变焦镜头后,会更加得心应手。很多摄影大牛都特别喜欢定焦镜头,那是伴随他们成长的好兄弟。

定焦+大光圈的镜头特别适合拍人像,原图的木头纹理十分清晰。

至于哪种定焦好,据说50mm等效焦距是最适合初学者训练的。很巧,GX85送的就是这个等效焦距的定焦镜头,我的所有样张都来自这个千元级的入门定焦镜头。

简单来说,M43系统的镜头,如果焦距写的是25㎜,那么它的等效焦距就要乘以2,即50㎜;索尼的APS-C系统的镜头要乘以1.5,佳能的APS-C是乘以1.3;全画幅的乘以1,相当于镜头焦距就是等效焦距。

接下来再说几个不太重要,但可能会左右你最终选择的问题

相机的外形设计

不少人买相机是因为相机外形设计得好看,尤其是复古外形,最典型的就是奥林巴斯和富士。捎带给我的GX85+海大偏光滤镜露个脸。

颜值当然重要,它能激发你拍照的欲望,多拍才是初学者最需要做的事情。不过,你还需要注意有些设计虽然好看,但实用性却差了一些,比如奥林巴斯EM系列高耸的军舰头对它的便携性多少有一点影响。另外,机身颜色与镜头颜色的搭配也是你要提前考虑的,如果搭配不好,那是非常别扭的。例如我的银色顶盖的GX85与原厂银色的镜头也不是同一种银色,乍一看还好(如图),仔细看还是会别扭,最保险的方案是“全套黑”。

液晶屏的翻转问题

如果你是用来拍VLOG或者自拍更多,那么能够180°翻转到前面的屏幕是必须的,否则翻转屏的使用频率其实比你想象的低得多。我之前就非常喜欢富士X-T100那个无死角的翻转屏,而我真正用GX85开始摄影后才发现,我几乎很少会用到翻转功能,除非是贴地仰拍,或者举高俯拍,但这两种情况很少发生。

如此低角度的拍摄,翻折屏是很好用的,绝大部分机型都有最基本的上下翻转屏。

另外,翻转屏也很适合拍视频时使用,可以避免长时间扭曲身体。因此,摄影初学者也不必太纠结翻转屏的旋转角度是否足够多,能上下翻基本就足够了。

取景器有没有必要?

因为无反相机体积小,所以大都用电子取景器替代光学取景器,也就是说,你在取景器内看到的还是一个电子屏幕。与光学取景器相比,电子取景器会有与实际画面尺寸不符、显示延迟、色差等各种小问题。假如这些都不是问题,你要的就是在强光下能够看清画面,那么取景器还是有必要的。

专业摄影师都喜欢通过取景器取景,减少环境干扰,但从表情就能看出翻折屏的好处。

但我不得不说,我的GX85自带的取景器,真的极少被用到,首先是因为我戴眼镜,隔着眼镜看画面就更小了,并导致漏光。其次是,很多角度很难通过取景器取景,趴在地上也许是对摄影艺术的虔诚,但我宁愿打开翻折屏来取景。另外,相机屏幕的亮度也值得关注,如果亮度足够,阳光下也一样不需要取景器。

机身材质

从成本上来说,三防机身应该是最好的,其次是金属机身,然后是塑料机身。我就得材质真的没有设计重要,这里的设计是指造型对手感的影响,比如,6300的手柄很大,握持感很稳,但GX85手柄短,握持感就会差一些。材质上,6300是金属,GX85是塑料,但两者的触感没多大差别,因为GX85的塑料机身外面有软质橡胶涂层,增加手感的同时还防滑。至于三防,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机的周边

SD卡尽量选读写速度快的,例如“U3”等级的,不仅能拍4K,关键是在电脑上读取真的很快很爽,尤其在开启RAW格式功能时。



本文所有照片都用了偏光镜,所以高光、反光抑制比较好,整体画面更有质感。

滤镜是为了保护镜头或针对特殊场景拍摄特殊效果而用,这个“烧”起来也是很可怕的,建议新手不要着急买,或者买个偏光(PL)镜,既能起到保护作用,使用场景也比较多,关键还不贵。我因为要拍车和商品,为了减少反光就买了个海大的PL镜。

三脚架就更没啥必要了,除非你痴迷夜景。稳定器也是偏专业的设备,初学者不必多想,不宜分心。我买了个八爪鱼脚架,使用频率很高,但却是为了看在手机上看电视剧,而没怎么用在相机上,也从没有带出去过。再小,出门也是个累赘。

我的相机包是买GX85赠送的原厂包,大小合适、结实耐用,挺好。 肩带也没有额外去买,原厂的足以。这些东西不值得买很贵的很花哨的,很容易让人分心。

最后说下电池,买GX85居然还送了一块原厂电池,本来我就打算买的,因为无反相机续航普遍短,副厂电池真的要看运气了。买一块原厂,或买两块副厂,可能对新手来说更合适。

总结

摄影器材始终无法替代你敏锐的眼睛,无法替代你迈出家门的腿,所以千万不要被器材所累,不要被参数牵着跑。有钱就买好的,没钱就买适合的,重要的是去拍、去学、去感受。等你发现手头的器材已经无法满足你境界的提升时,再升级也不迟。

无论如何,不要忘记你为什么要买一台相机。

再来几张街拍:

后期加了几笔


也是后期加了几笔


早上玻璃上的露珠


展开阅读全文
无反相机

奥林巴斯 奥之心OM-1 Mark II/OM1二代微单无反相机 数码相机 高画质 8.5档五轴防抖 OM-1 Mark II单机身

13499元(需用券)

移动端、京东百亿补贴:佳能 EOS R6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单机身

10653元

松下 Panasonic S5M2/S5二代 全画幅微单相机 L卡口

15798元

松下 Panasonic S5M2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20-60mm F3.5-5.6 单头套机

12198元

索尼 SONY Alpha 7C II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单机身

20499元

尼康 Zf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单机身

12399元

尼康 z50二代 新手入门级微单相机 半画幅高清摄影摄像拍照 直播美颜自vlog z502 Z50II

6459元(需用券)

索尼 SONY Alpha 7C II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单机身

115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