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动铁耳机300好不好

索尼 XBA-300AP 三单元动铁耳机 开箱及换线感受

追加修改(2016-07-01 19:24:09):
勘误,“更换升级线后变化确实很大,解析变化并不是很大”-变更为“更换升级线后除了解析力其他方面变化确实很大”

前言

2012年开始索尼推出了XBA动铁耳塞系列,从XBA-1到XBA-4,对应1到4单元都是自家的动铁单元,但是毕竟索尼刚刚涉入动铁耳机,新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很快索尼发现不对劲就推出了圈铁系列,并重新定义了h.ear系列,从不尽如人意的h3到逐渐好评变多的A3、A2,以及旗舰圈铁Z5,大家都意外索尼忘了他的高端动铁耳机,直到IFA 2015,低调的发布了一款三单元动铁耳塞---XBA-300AP。

官网链接

伪开箱


国行可以凭借条码在官网再延保一年,一共两年。

可怜小小的耳机包。

XBA-A2的配件清单。

XBA-300的配件清单,对比下,这才是“环保”啊

自带的耳麦线感觉很细,还好是可换线设计,“L”型耳塞可直插,可绕耳,

三腹肌”单元排列,黄铜导管清晰可见,比A系列的U盘造型小巧多了

自带滤网防尘防耳屎。。。

上手听感

参数如下

功率处理容量 100 mW (IEC*)

阻抗 1 kHz 时16 Ω

灵敏度 101dB/mW

频响范围 5 Hz - 40000 Hz

低阻高敏,可以认为是针对随身设备设计的,在身边播放器有HM650+炮卡,F805N,以及手机S7E。

先说说听感啊,换线前最突出的感受就是齿音严重啊,梁阿姨本来就很多齿音,但是!! 你会发现齿音是爆炸级的(不过煲过了50H后有所减弱,但还是很严重),低频就动铁来讲,确实下沉不错,但是并没有拳拳到肉的量,高中频的延展还是不错,人声音染有点铁味了倒是。

换升级线

M12SM1单端升级线

L型插头,外表有尼龙包裹。


请注意换线时只需要扯,不要转!不要转!不要转!

换线后听感

更换升级线后变化确实很大,解析变化并不是很大
低频,量变厚,下沉稍微减弱一些,但是并不影响变得更有质感,耐听了许多
中频,层次感也有了,人声更加突出了,
高频,我的天哪 ,齿音没有了,之前清亮的感受变弱了其,他方面倒是没啥提升,但是这就足够了

总结:解析力很好,通透,这是一条铁味的动铁塞,换线前偏人声(齿音严重)、中上盘,换线后适合流行,人声更毒,另外建议哥套换C套(对应T200系列)低频量又多了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索尼动铁耳机对比评测

前些时间入手了索尼的Z1R,但是发现手里的黑砖一顿推不动,虽说之前嚷嚷着退烧不买了,但还是觉得Z1R拿在手上听流行纯浪费,又忍不住剁手了墨菊,其实我本人还是蛮有索尼情节的,从当时的n3ap、zx300a,再到黑砖,陆陆续续也买了3件了,毫不夸张的说,近些年来除了M7没听过,几乎把索尼的东西玩了个遍。

这次入手墨菊之后,也下定了决心,随身上不再投入额外的钱了去折腾了,虽然不能说这套墨菊+Z1R的组合算是随身的*级,但是也能挤进随声系统前5%的范畴。至于再往上提升,发烧的钱都能在家组套像样的音响了。退烧之际,回顾一下自己玩了这么多器材的体验,好给自己留个念想,也算是一篇简单的毕业论文了。

最初对发烧的印象:头戴小钢炮 AKG K420

每个人都有个青松岁月,我也不例外,当时想想自己还没这么走火入魔,也没想成日后在随声听上要花个5、6万,如果真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我应该到现在用着airpods在听歌,家里的书橱里也这么多横七竖八的砖头和耳塞。

我那个学生时代里,Linkin Park正当红的时期,09年变形金刚主题曲,《New Divide》主唱查斯特·贝宁顿还意气风发,乐队也正值上升时期,配上变形金刚的大场面,这首主题曲显得更燃,也更带感。

一度手里的小白,显示不出那种气势,尤其在听过电影院的那种大场面之后,对于买的AKG 420,声音有些久远了,反正还听着蛮舒服的,谈不上震撼人心,但一度听的人很激动。买完之后,其实还想买个ipod当个随声听的,不过一直到大学毕业,也没有买。后来出来工作了,再想买的时候,这东西已经停产了。

毕业之后,发现戴着头戴耳机,显得十分格格不入,另外耳塞套子也开始有了脱胶的毛病,又重新用回三星的原装耳机。


发烧的门槛:铁三角im70和 索尼的A15

那时候刚毕业不久,步入社会什么也不太懂,跨专业找的工作,每天学习的工作量巨大,一度几天拉到了快崩溃的边缘,为了工作心态不爆炸,买了真正的发烧领路人,铁三角的IM70。如同配色一样,im70的声音也更加鲜艳和具有张力,也蛮适合听周董的音乐。那段朝7晚7的工作时光,也对亏了这条塞子的陪伴。

播放器,其实当时更想买艾利和的AK70,配色确实漂亮,价格太贵,搞了台索尼的A15听的,当时音质上,还是秒杀了我用的三星S4,当时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按键机用不习惯。到现在电池寿命急剧下降,放仓库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到现在电池寿命急剧下降,放仓库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动感的人声西装套:索尼n3ap zx300a

其实没想到索尼的N3Ap能火这么4年之后,发布的时候应该是2016年,我算是第一批入手N3AP的那帮人。当时的价格还卖2000多头,现在已经跌成一半的价格了。

N3ap属于那种偏动感的塞子,最合适的是爵士音乐,动感的声音蛮适合给人带来十足的工作动力。但如果期望N3拿来听那种高解析的人声,不是很适合,N3AP还是更喜欢听歌动次打次的氛围,还有比较带感的流行人声,再拿来回溯《林肯乐队》,有种当时和朋友,重聚电影院,接近听现场的四周环绕,那种震撼的效果。

对于发烧其实还是蛮克制,按照当时经济能力完全能买的起金砖,想想还是有点后悔,一步到位的,也可以省下了ZX300A和黑砖的钱。

ZX300A算是N3AP的标配了,没什么好说的,质量很强悍,摔了次数已经记不清了,但基本上外观看不出什么磕碰。搭配n3ap,我一贯喜欢把人声和高频增益提升一些,来缓和长时间听歌过程中,闷糊的声音调音风格。而ZX300A的缺点也很鲜明,推力不大,所以到现在为止,单端口基本上看不出使用的痕迹,更习惯性的搭配上一根4.4的W13N平衡线去听歌。

纯人声典范:舒尔846 + 黑砖

真的发现听的音乐和人的年龄增长是有很大的联系了,以前20出头那会就喜欢听一些动次打次的音乐,一旦心有所属之后,听的音乐也逐渐的安静下来了。就喜欢听一些安静的轻音乐,还有纯粹的流行人声。

舒尔846也是即N3AP的动次动词之后,入手的舒缓的人声塞子。

作为一款比n3ap还要保鲜期长的塞子,称了这么多年实数不易,不过确实要夸夸这塞子的声音还是有些东西的。人声位置相对还算靠前, 所以听一些原本就很甜人声的时候,会给你一种贴耳的即时感。而男声的表现恰到适中,给与演唱者饱满的声线。对于原本那种极度富有感情的人声,比如老一辈的谭咏麟、张学友的歌声真能让人带入到音乐之中。

低频虽是在动铁中算是比较好的,但是846的弊端还是说不适合听摇滚,还是欠缺下潜的力度上,也至于鼓声的敲击感是比较小的。

其实配846更好听应该是暖声的金砖,只不过当时私藏的私房钱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买这么贵的播放器,只好入手黑砖。好在我平时更多听的还是朴树和赵雷的民谣。

黑砖声音很干净,哪怕我之后上了墨菊,还是觉得黑砖的声音更纯粹一些,相比入门的ZX300A而言,黑砖在平衡口的推力,人声的解析,乐器的声音细节,还是分离度上都做到了明显的升级。因此搭配黑砖下,我也用846听听日系的小编制,比如《星座》,那些节奏干净编制音乐,歌手的声音纯粹加上空灵,也让846的声音显得尤为耐听和动人。

846的另一个重要头疼元素就是线材,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原线太不争气。蜕皮掉色,当时还是未婚妻,不太喜欢我玩hifi的原因,也大半有这根846原线的初印象。

自从工资上缴没收之后,没钱折腾更好的塞子,只能不断的把舒尔846玩的更透彻。这份线材发烧指南也是在当时资金极度稀缺的时候,靠着白嫖蹭听总结得出的经验。

上面应该是总结到位了,但还是要好心提醒各位几点:

毫不夸张的说,紫晶的线的声音其实声音表现最为鲜明的一款,但绝不是值得购买的。一手的价格太过昂贵了。

目前手里保留了两条升级线,一条泽丰的武藤,最初玩846时候别人推荐的,因为是我的第一条线材,哪怕线材变色的严重,还放在手上。声音调音上比较适合女生,对于三角铁这样的弦乐表现会更柔亮。

还有一根jaben W90线,大概是去年这个时候买的,佩戴上是最诚合心意的,基本感受不到重量,无论是在线材的柔软和以及克制听诊器的效果上都是不错。还有对于声场的提升也可以,听着比原来更宽松,还是对于声音的糊味改善也有。包括在价格上,舒适度 和音质提升的综合性比较好的一款。

随身大动态古典音乐:Z1R+墨菊

Z1R对于那些耳朵比较小的人,谨慎购买,给我夫人用,一度戴不上,哪怕用上了最小的海绵套子,为此还和我吵了一架。

虽然定义Z1R是个古典塞子,Z1R的塞子上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索尼一贯的流行调音风格,直推的时候,除了明显推不开产生的糊味之外,也不会显得声音发薄,声音发次的表现。不会出恶声,还是挺不错的

对于前端搭配选择上,前些年对比黑砖和金砖时候,虽说当时对于金砖的印象还蛮好的,不过打心里还是有些慌,相比黑砖,金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两者之前跨度非常大的声音调味,一个肃静凝练,一个温润似火,但是推力两者差的倍数,不是很大,当时用的音茶乐的枫听的,声音上没太多惊艳的样子。

索尼自带4.4的设定,艾利和的机器也不再我的考虑,选择推力数值更大的墨菊作为搭配的前端设备墨菊,不辜负所望,墨菊平衡的加持下,Z1R之前偏向绵软的听感,配上墨菊的大推力,把之前一度想听的《命运交响曲》,也做到气势感恢弘,se846和黑砖下总感觉有气无力,Z1R和墨菊可以把音乐高潮(瞬态)的即时感,像是瀑布一下,垂直起落感觉,很刺激。

分离度上的表现也好,尤其对于《野蜂飞舞》、《克罗地亚狂想曲》那种节奏快的音乐,处理的比较好,基本上确保了各种乐器声音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参差的感觉。但细细听,发现高潮部分,还是会显得拖沓一些。这应该是随身发烧上一道逾越不了的鸿沟了。

结语:

如果没什么意味的话,随身不会烧下去了,差不多墨菊+Z1R已经到了顶了。

至于发烧的下一步,应该是烧音响了,可惜房子空间已经被一家三口占的几乎不剩下什么空地了,还是努力奋斗先换个房子吧。书桌上也有个早些年买的T1大耳,但是工作原因,也很少听。经常在外边跑,还是随声系统对我来的更实在一些,那这套846和黑砖来说,听的次数已经算是值会票价了。

没想写太长的,但又是洋洋洒洒的写了3000多个字了。 也算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