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存储设备购买攻略

家用存储设备改造指南

在土豪坛发过一次,然后后续陆陆续续改了一下。N36、54、GEN8有的应该很多,HP的服务器确实适合各种倒腾,稳定、可塑性强。为了造福广大张大妈的信徒,陆陆续续编辑了一周,给大家带来完整的改造。(这边来骗点金币

起因还是N54L的黑裙出了点问题,LZMA && halted,

还好有点Linux基础,centos下面重新挂载了盘,然后悲催的用USB2.0挪了3T的数据出来。

然后就想把箱子整得稳妥点,利用现有的材料,就这样吧:2.5SSD+3.5*4+2.5*4

风扇什么的无所谓,反正在角落里也听不到声音,防尘网的话也算了,想起给其他物件打扫的时候一并拿出来吹一把,唯一担心的就是太热,不管了,先改造。

合计:RAID卡自己有、2.5寸SAS自己有、差笼子、SAS线,IDE一分多的线。

3.5寸硬盘的功耗80W,2.5寸硬盘的功耗40W,SAS卡的加在主板里面,一起40W,这样,原装的150W电源不够了,选个益衡250W的够了。

RAID卡看了这些,但是或多或少有点问题,兼容性、价格什么的,最后直接利旧算了,LSI1078:

硬盘笼子,本来准备上艾西达克的标准笼子

他有上2、4、6个硬盘的型号,但是由于电源有限,SAS线是需要直接接在硬盘上的,估计塞不到那么多东西,只能上架子了。

官网上有以N54L为模板的产品介绍

完全想不好6盘位的塞进去了咋个走线,4块都基本把内部塞满了。而且这个笼子不太好接SAS线,需要分开,所以,放弃了。

然后各种配件:

需要从架子上拆下来的硬盘

最简单的笼子,直接淘宝搜索硬盘笼子或者硬盘架,自己挑喜欢的吧

先拆开

然后上架

准备合体

有点密

电源

做工还是很不错的

拆原装电源:

多一个4pin的线

插卡,接线,进笼子比大小

sas卡电池准备塞在右边的空隙处

线从左边去

比线长度

接卡

接硬盘

换普通内存条

还有块多的网卡,但是进去了就不好走sas线了,放弃

这里开始狗血,居然有个是SATA线,然后IDE线也不够

来吧,最挫的凑单 ,买根线,凑个充电器套装,然后就省下快递费了,好划算

买根2.5块的SATA反转线,去@世界,堵车30分钟,停车16块

终于凑齐7件套了,召唤开始,先塞SSD,接在主板的SATA口上,位置放在硬盘笼子的下面

扎带伺候

呃,憋住笼子了,那算了,剪掉,就这么放着吧

SSD之后是3.5*4,2T的希捷

然后是硬盘笼子,边上装了螺丝的话可以很好的被卡住,但是这个笼子前面预留了风扇位置,所以会长出来一段,只能不上螺丝

推到底

绑一下sas线,扎带真是好东西 ,对比线带来说,还能固定到某一个位置

然后IDE一分三

主板接线只能直达,不能绕了

全部接完,然后接电源线,电源灯亮

开机,蓝色,绿色,齐刷刷来了,内心暗爽

显示器上也来了,RAID卡直认无压力

SAS盘全部识别,RAID5,838.1G,无压力

好了,之前也有大神晒了怎么装WHS,这次先倒腾一把WHS,黑裙不弄了。

这次确实稍微有点折腾,但是好多主要大件都是现成的,实际花费很少,就改了吧,如果有2.5SATA的话,还是上那个吧,还能上6块盘,功耗和散热都会好很多。

下面是暴力风扇、风扇、硬盘散热新改进。之前改了raid卡、硬盘啥的,然后用的时候发现,SAS盘,太烫了

,这都是还没盖盖子 ,盖上了应该可以焖鸡蛋了

然后,加风扇吧,当然是风越大越好咯 ,那就上“暴力风扇

啊?有多暴力, ,说出来吓到你,待会给看数据。

风扇到了

然后单独买的线,基本上卖风扇的店都会卖这个,接12V的那个

因为之前就把所有的电源线插满了,所以,又凑了个单,买了反转线

凑齐,开干

就放这个位置,有预留的螺丝孔位置

妹的,翻箱倒柜找不出那么长的螺丝, ,只能万能扎带救场

我绑

绑绑绑

剪掉

接线

再接

再励

OK,开机转,转一个。。。。另一个需要用东西拨一下叶片才转,找老板换一个吧。

穿过左侧孔洞

左侧尾部会师

OK,通电

按开关的一刹那,我知道,洗白!!!!!

这尼玛谁受得了呀

托马斯到啦!!!

小5因为负责照相,那我负责转告,IOS的测噪软件建议:即刻逃离!

风量确实不是盖的,小风飕飕的吹这,那么盖上盖子试试


。。。。。。还是很吵,没法用了。

关机睡觉!

起床之后,重新开始选,方案:静音小风扇+散热片

于是,各种奇形怪状的散热片选花了眼,最后选了这2个

小的用在第一层的硬盘上

大的用在第二层的硬盘上

风扇,卖家描述里面看到噪音20分贝,那好,就他了,和去商场买东西一样,完全不问也不谈,买的好多东西老板旺旺都没加过,男人的消费行为

当然,延长线还是要掏钱

单个特写

好吧,这个还有螺丝相送

贴散热片

底层

上层

然后,高度刚好

那就装上呗

开机。。。。。这个开机了?真的开了?

如轻声絮语,帅,上架吧

以上。

硬件的倒腾我觉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系统和软件了。

改造很累,金币有多么

后会

展开阅读全文
618存储设备

爱国者 500GB 移动固态硬盘 (PSSD)S10 Type-c USB3.2读写同速1000MB/s小巧便携手机直连

339元

爱国者 1TB 移动固态硬盘 (PSSD)S10 Type-c USB3.2读写同速1000MB/s小巧便携手机直连

399元

Crucial X9 Pro USB3.2 移动固态硬盘 Type-C 1T

489元

百亿补贴:华为 HUAWEI AS6020 双盘位 家庭存储 NAS

3326元

捷速优 U盘大容量高速usb手指车载可插音响音乐优盘

19.9元(需用券)

百亿补贴:联想 Lenovo U盘type-c双接口手机电脑两用USB3.2高速32G

23.15元

朗科 P500 至尊PRO版 Micro-SD存储卡 64GB(USH-I、V30、U3、A1)

17元(需买2件,需用券)

极空间 ZSpace 私有云 T2 2盘位NAS存储(RK 3568、4GB)

999元

存储设备怎么买

闪存颗粒的应用,无论是U盘、硬盘,还是SD卡、TF卡等等,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很久以前,人们存储数据通常都以纸质的方式呈现,无论是照片还是数据。

现代的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存储介质可供选择。

但问题来了,面对茫茫多的存储设备品牌该如何下手,哪家的闪存颗粒才是最靠谱的,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关于闪存颗粒那点事。

虽然近年来,中国制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新国货」也成为了一句口号呼声嘹亮。

但在存储行业,国内的相关技术仍然处于劣势地位,这里分享一组数据。

2018年全球半导体芯片销售额接近4800亿美金,中国进口的芯片金额高达3100亿美金,而出口的芯片金额只有800亿美金。我国进出口芯片的逆差高达近万亿人民币。

2018年由中国自行设计、生产或代工的芯片不到400亿美元,仅占全球的8%。

中国市场存储芯片的需求已超过400亿美金,但国产自给率不到1%。

上面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存储行业的短板,也侧面反应出我国电子产业的痛点。

其实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最近看到longsys和天猫的产业带签约了。在闪存领域,想要实现存储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上的国产化,我们国家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查了一些天猫后续的战略合作内容,未来将有10家以上的国产存储品牌在天猫开店,2019年这些店的交易金额将超过3亿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交易量规模将超过5亿人民币。

虽然不容易,但至少现在释出着好的信号。业界联合、同整生态,假以时日,闪存行业很可能会进入新一轮的国产化浪潮。

扯远了,我们先来聊一聊闪存颗粒的全球五大厂。

闪存颗粒五大原厂

随着NAND闪存颗粒的技术突飞猛进,几大超大规模的专业闪存颗粒制造商逐渐站稳脚跟。这些能够直接切割晶圆和分离出NAND闪存颗粒的厂商,一般称之为闪存颗粒原厂。

英特尔(Intel)

作为半导体霸主的Intel,在早期自产自研的闪存颗粒,基本都是用于自家产品,几乎很少外卖。

在2006年,Intel与镁光联合成立了IM Flash Technologies公司,共同生产NAND闪存,从最初的72nm的闪存一直延续到今天的3D Xpoint内存颗粒。

但Intel与镁光目前已经分道扬镳,镁光公司收购IM Flash Technologies中Intel持有的剩余股份。其中原因过于复杂,这里不再展开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两家公司对闪存产品的定位和市场有一些分歧。而分手的代价,是镁光必须向Intel支付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1.2亿),包括承担后者10亿美元(截止当年11月29日)的债务。

镁光

镁光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978年,1981年成立自有晶圆制造厂。

2006年,和Intel联合成立了上面说到的IM Flash Technologies公司。根据相关资料显示,IMFT生产的晶元,49%销售给Intel,另外51%则归镁光。

2007年3月21日首次在中国西安建厂,主要生产DRAM和NAND快闪存储器。

2012年,镁光收购了日本尔必达闪存颗粒制造商,从而取代海力士,成为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闪存颗粒生产厂商

镁光颗粒,目前主要用于自有品牌以及子品牌英睿达等。

三星

作为韩国最大规模的企业,三星涉猎领域众多,半导体可谓是三星帝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1983年,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在日本东京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在此后的10个月内,三星电子即推出了64KDRAM。1992年率先开发成功64MDRAM,1994年和1996年连续开发成功256M和1GDRAM。强大的研发技术和大量的半导体专利技术,让三星在闪存的市场占有率方面遥遥领先。

由于三星闪存颗粒性能强大,早前是固态厂商、内存厂商等争相采购的对象。但近年来三星逐步转向自由品牌使用+OEM物料供应,戴尔、惠普、联想这种整机厂,一年可能有几千万根的采购规模,小厂家目前基本买不到三星颗粒。国内厂商来说,我唯一知道的是江波龙仍然和三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前几年还自己投资了封测厂。与其说是供货商与客户的关系,现在更像是一种策略合作。

东芝

韩国有三星,日本有东芝。东芝是日本最大的闪存颗粒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1875年开创至今,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

80年代东芝和NEC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半导体制造商,到了90年代,东芝已经成长为世界排名前五的新片场,2008年东芝排名第三,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

相比于其他厂家,很多厂商更愿意使用东芝的的闪存颗粒。因为和其他厂家不同,只有东芝乐意向外输出优质的原厂颗粒,而不是优质自用,品质略差的外销。加上百年积淀的严格品控,成了很多主流厂商的首选颗粒供应商,比如闪迪、金士顿。

海力士

海力士的前身是韩国另一家半导体企业现代内存,1996年在韩国上市,1999年收购了LG半导体。

在2001年更名为海力士半导体,从现代集团剥离。2012年被韩国SK集团宣布收购海力士21.05%的股份,正式更名为SK hynix。intel旗下多款产品采用了海力士颗粒,国内一些新兴的品牌也有在使用。

但很多人会问三星和海力士哪个好,这个没办法给出准确评价。但我个人的印象里,海力士一直是以打性价比著称,稳定性方面就见仁见智了。在某鱼上,海力士的拆机颗粒也要比其他几个原厂便宜。

国内

相比这几大原厂,国内也频频传出要做国产颗粒的新闻。比如紫光和长江,但目前一直是跳票的状态,并没有大规模开售。

而且紫光的P100硬盘,网传基本可以确定是采用了英特尔的颗粒。这里点到即止就不多说了,还是希望国产加油。

图源网络

模组厂

半导体产业包含多个部分,最上游是IC设计与硅晶圆制造,IC设计又包括了规格指定、逻辑设计、电路布局、软件模拟、光罩制作等多个流程。接下来还有IC制造、IC封测过程。IC设计与IC制造是我们平时所称的“原厂”所做的主要工作。

什么叫模组厂?简单说就是不参与内存晶圆制造过程,但参与了IC封测和模组生产的厂家,即为模组厂。

篇幅有限,这里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说一下。

金士顿

很多人误以为金士顿也属于原厂,其实金士顿自己是不生产颗粒的。

金士顿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芳泉谷。

金士顿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内存模组厂,主要是通过向东芝购买颗粒,由群联协助分装成产品。

闪迪

严格意义上来说,闪迪现在已经不算原厂了,或者可以叫「伪原厂」。主要分摊东芝产能,直接在东芝生产。

15年9月,先是紫光向西数投资38亿美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西数宣布以190亿美元收购闪迪全部已发行的股份。资料显示,闪迪被西数收购之后,西数占股50%以上,紫光占股40%+。

群联

群联一直是金士顿重要的合作伙伴,金士顿还是群联的大股东。自2012年开始提供金士顿PATA、SATA、及PCIe等十几款SSD控制芯片解决方案,累计至17年,供应给金士顿的SSD控制芯片总量超过1800万颗。

颗粒同样来自东芝,大部分产线供给给金士顿和其他小部分品牌。

江波龙

作为国内模组厂的生力军,江波龙近年来比较轰动的时间是在17年9月收购了雷克沙,和FORESEE一起作为企业双品牌战略。雷克沙也作为独立品牌运营,总部设立在美国硅谷圣何塞。

从去年开始雷克沙全线产品也逐渐恢复,而且自打被江波龙收购,国内市场发力还是很明显的,推新的速度也比较快。现在的产品下线主打性价比,比如我买的1667x和667x、SL100Pro等都是很香的产品。

江波龙的主力颗粒来自三星和镁光,这两个原厂也都和江波龙有着较深的渊源。而且自打雷克沙被江波龙收购之后,国内市场发力还是比较明显的。

生产

纵观目前闪存行业的大厂,基本都是全球化工厂生产,台湾、韩国、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等。

比如镁光的新加坡工厂,镁光此前在新加坡已有两座闪存工厂,分别名为Fab 10N、Fab 10X,而新工厂将是三期工程,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计划2019年年中前后完工,2019年第四季度投产。

三星在韩国京畿道平泽市的工厂

三星此前在平泽市已有一座大型工厂,2017年年中开始量产64层堆叠NAND闪存颗粒,也可以用来生产DRAM内存颗粒。工厂初步投资15.6万亿韩元,预计到2021年总投资可达30万亿韩元,

以及东芝联手西数在日本岩手县(Iwate prefecture)奠基的BiCS 3D闪存工厂,计划2019年末竣工。

该工厂将成为东芝最大的闪存工厂,产能届时也会是最高。该工厂有着更大面积的无尘车间,还进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高级别的抗震保护。

当然无论在哪里建厂,只希望不再出幺蛾子,相关产品的价格不要再坐过山车。

品牌究竟怎么选

原厂的闪存颗粒,可以看做是放心的保证。如果你没有特别的品牌情节,原厂及大模组厂的品牌都可以放心的购入。

除了原厂(东芝、三星)以外,金士顿、闪迪、雷克沙,基本都差不多,相对有原厂和模组厂支持的优势,所以是货源最稳定,最充足、质量最后保证的一类品牌;剩余的品牌都是从模组厂直接贴牌。

以我自己来说,手边设备常年存在的品牌就是三星、雷克沙、闪迪、西数,还有一块平时放着看的莱斯。

每个人都有对闪存品牌的看法以及玄学,我也不能免俗。比如我从来不会用金士顿,NAS的硬盘我也从来不会用西数,只买希捷。

当然任何品牌都可能有翻车的情况,但就我自身情况而言,翻过车的就是金士顿、西数、金士顿和希捷。

比如下边这种情况,救都救不回来这种。所以如果针对拍照来说,索尼A7这种双卡设计是最后的一道保证。

所以大家购买产品的时候,也要进一步了解一下该产品采用的是什么闪存颗粒。即使是原厂颗粒,也会有原片、白片、黑片之分。

一个晶圆经过检测,取下了合格的 die,然后封装成固态硬盘中的闪存颗粒,这种我们称为原片,那么剩下不合格的 die,我们就叫做黑片。原片的价格是非常高的,而黑片作为报废品,价格就非常低,一般不良厂商收购黑片都是成吨计算。

白片就是封装后的原片中再检测到有瑕疵的颗粒,然后淘汰下来的垃圾,正品的 NAND 中是不能有白片的。

简单来说白片和黑片,就是不满足原厂标准淘汰下来的边角料。所以说,黑片与白片其实都是芯片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黑片是在原料阶段就被淘汰的部分,白片则是成品后再检测不合格的瑕疵品。从质量上说,黑片 NAND 是很糟糕的,因为原厂就已经给其判了死刑,只是下游厂将其缩减容量后卖出,也就是阉割,但质量还是很差,购买这种颗粒也等同于赌博。

总结和未来展望

前面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也带大家了解了原厂和模组厂的一些相关情况信息。

总体来看,现在行业还是资源性行业。而这些原厂,谁与原厂关系近,货源最充足有保障;所以目前来看,还是以这三大模组厂的产品是最为先进的。

用中国的俗语来说,原厂很多时候也是看人下菜碟的。所以还是那句话,最优的选择,除了原厂以外,金士顿、闪迪、雷克沙这些和原厂有着良好合作的厂家仍然是最靠谱的选择。

国内来看,中国企业目前没有人能做国产颗粒,真的要国产,就要等紫光和长江存储了。但现在的情况,可能并不如预期那么顺利。大规模量产上市,可能还需要些时日。

根据天猫的产业带行为,近年来也在加快品牌导入、强化品牌宣传,加速中国存储品牌跻身国际市场。

初步估计闪存行业可能将会进入继屏幕行业后,进入新一轮的国产化浪潮,可能有新一轮“京东方”的品牌产生。

这一天,也许并不遥远。

型号推荐

因为型号众多,这里只挑几个很值得推荐的来说一下,618期间可以重点关注下价格。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推荐,也欢迎在评论里大家来交流一下。

SD卡

闪迪至尊超极速

这个系列一直是我比较推荐的,也很早就买了,虽然中间坏过一次损失了数据,但由于终身质保,整体依然是值得推荐的。

SanDisk(闪迪)旗下的Extreme系列,不论是存储卡还是SSD等都是最高阶的。这款Pro至尊超极速SD卡规格为UHS-U3级别,读取170MB/S,写入90MB/s,支持4K超高清及高速连拍。

这里推荐的都是128G,也是根据我自身使用习惯来说的。如果你没有大容量需求,64G会更便宜一些。

闪迪 至尊极速版

至尊极速的普通版,读速150MB/s,写入70MB/s。这款如果活动价会更便宜一些,正常售价的话,差价30其实不如买Pro版。

雷克沙 1667x

雷克沙这张1667X,应该算是之前1000X的升级版本。读取速度由之前150MB/s提升到250MB/s,写入速度维持上代的90MB/s,十年质保。

UHS-II,相比闪迪的UHS-I要高一个规格,同时向下兼容UHS-I。HS-II的写入可能没有比UHS-I的速度高很多,读取却快了非常多。但我们要知道写入是间隔的,读取却是一次性完成的。

小文件的拷贝快个几十秒感知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你外出旅行,拷贝128G满张卡的话,尤其是4K视频,也很容易就能把128G拍满。这时候UHS-II和I的速度差异就会非常明显了,完成时间差异也会变得很可观。

东芝 EXCERIA Pro

东芝的这张EP,是我一直想买的一张卡。读速270MB/s,写入260/MB/s。和雷克沙1667x一样的UHS-II规格,达到了V90的视频标准。

但缺点就是太贵了,一直也没怎么降价,618我也会重点关注这张卡。而东芝的其他SD卡,比如高速版、极速版,相比之下不如在闪迪和雷克沙里选择。

TF卡

三星 EVO Plus

UHS-3规格,Class10速度等级,读速100MB/s,写入90MB/s,支持4K UHD视频是,十年质保。

这张卡我买的256G,之前主要用在大疆的OSMO POCKET上。

闪迪 至尊极速

读取160MB/s,写入90MB/s,终身质保同时附送SD卡适配器。

雷克沙 667x

在被江波龙收购后,雷克沙最近的新品都是很具性价比的。比如这张667x首发89,日常109.9的售价,读取100MB/s,写入90MB/s。我之前评测里也和三星的EVO+红卡做了对比,雷克沙这款速度要更快一些。

而且由于搭载了Write Boost读写技术,通过主控芯片对原有的硬件框架进行重构,优化了读写效率。简单说就是在高速读写的时候也可以保持高稳定性。

U盘

闪迪CZ880

这是我最推荐的一款U盘,之前没抢到Bug价的我还想再哭一会。

看齐固态的性能,读取420MB/s,写入380MB/s。同时铝质外壳的做工也很棒,也是我现在的主力U盘。

闪迪CZ800

规格比CZ880略低一些,读取200MB/s,写入150MB/s。但常规售价和CZ880仅有60元的差价,比如直接一步到位上880。

闪迪 DDC2 Type-C双接口

现在越来越多的笔记本都逐渐砍掉了常规的USB接口,只留一个USB-C。因为我不想每次都揣着转接器,所以618我也准备再买一个闪迪这款双接口的。

但这款性能非常一般,标称读取150MB/s,写入速度厂家含糊其辞,客服也表示不知道。查了一下,大概只有30MB/s的写入速度...如果不是双接口刚需,建议不要考虑这款。

金士顿 HyperX

U盘算是金士顿的主战场之一,在线下非常厉害。但产品性能方面,和闪迪的差距比较大,畅销产品主要集中在写入10MB/s的走量品类。

这款Hyper是金士顿的电竞产品线,读取350MB/s,写入180MB/s。但64G都要335元的售价,加上这个很迷的设计,似乎没有理由不买闪迪的CZ880。

移动/固态硬盘

闪迪UItra 3D至尊高速

这款也是大妈上的明星产品了,采用单芯大容量的64层3D TLC颗粒,全系列采用SATA 2.5英寸规格,搭载Marvell 88SS1074主控和SanDisk BiCS 64层3D TLC颗粒。

读取560MB/s,写入530MB/s,4K随机读写分别为95000 IOPS、84000 IOPS。

很多人纠结这款和MX500系列,销量口碑来看都是闪迪这款更好。

英睿达 MX500

MX500系列SATA 2.5英寸版提供250GB、500GB、1TB和2TB四种规格,采用第二代Micron 3D NAND技术,选用64层堆叠3D TLC颗粒,通过CMOS Under the Array/CUA架构将空间尽可能压缩,让单颗粒容量更大。

读取560MB/s,写入510MB/s,4K随机读写分别为95K IOPS和 90K IOPS。

作为移动级市场,这两年也逐步转向了固态化。更高的读写速度,更小巧的体积,都让移动固态硬盘有了用武之地。

三星 T5

T5这个圆滑的外形设计挺好看,重量只有51g。

采用了3D MLC,但写入速度没有标出,只写了传输速度540MB/s,网上查了一下T5的写入大概在480MB/s左右。

雷克沙 SL100 Pro

外形也是很耐看的设计,重量约70g。

虽然是3D TLC颗粒,单读取速度950MB/s,写入速度900MB/s可以说是炸裂了,价格也并不贵。


OK,这期基本就是这样了。

上面这些型号,大家在618期间都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拜了个拜...

小编注:本文作者@善生的善生 是什么值得买首席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微博:善生的善生,微博地址(http://weibo.com/sunhaoyuan7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