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微距镜头怎么样

富士 微距镜头怎么样

前言

我是一个电脑数码爱好者,在张大妈这里发了一些原创跟评测后,慢慢的觉得拍产品照片时手里的相机镜头不够用了。电子产品很多都是小物件,手里没有微距镜头往往拍不清楚细节,比如数据线接口、电路板原件一类的特写。我手上的富士X-A2目前用着还可以,短时间没有更换的计划,就计划入个富士原厂微距镜头专门拍细节,帮朋友拍网店照片时也能用到。可惜富士原厂微距镜头只有一款XF60mmF2.4 R Macro,全新的价格常年在3400左右,想来想去都觉有点肉疼下不去手

于是转向闲鱼,发现二手的也不便宜,要2000左右,成色还很一般,这件事就被搁置下来。直到公司放假那天闲着没事浏览闲鱼发现了一个成色不错的镜头,2300的价格还是有点贵,好在包装配件齐全,问了问卖家感觉靠谱就拍了下来。说道这里我感觉自己的摄影热情完全是被张大妈撩起来的,同样在大妈的诱惑下买了相机的请为我点赞。。。

我本来只是想简单晒晒镜头挣点金币,搜索了下发现大妈这目前还没有人晒过这个镜头,竟然还能混个#本站首晒# ,干脆升级写成伪开箱好了(幸亏有包装)。

开箱与外观

镜头到手后发现包装还算新,卖家保存的不错。富士镜头包装盒是一贯的黑底白字,比较简洁

为了避免开箱图占太多篇幅,我把开箱过程做成了动图

富士这款镜头定位不低,镜身还有单独的盒子,做工不错,盒盖是磁吸的,里面还有厚厚的海绵防震,有这个都不用买专门的收纳盒了。

配件一样不少,卖家应该是个细心的人,从这样的人手里收镜头才放心。

镜身通体黑色,金属材质,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对焦环比较宽大,阻尼合适,比较顺畅。光圈环略窄,阻尼偏轻,有段落感,步进值为1/3档。

原产地为日本,质量似乎又多了一层保障。其实人们纠结器材产地是有原因的,就拿最近上市的X-A3和X-A10来说吧,发布这么长时间了还始终没有现货。网上消息说是因为富士的马来西亚工厂品控出了问题,这两款相机的翻转屏有瑕疵,富士把商家的库存都悄悄地内部召回了。

镜片完美,非常通透,仔细检查才发现了一粒灰尘。

放在手里给大家参考下镜头尺寸

遮光罩实际上是两部分组成的,卡扣部分是塑料的,遮光筒是金属的,很有分量。内部没有植绒,但是刻了螺纹来消光。

看看上机效果,X-A2搭配这个镜头显得机身小了很多,整体效果还说得过去。

装上遮光罩就有点霸气侧漏了

遮光罩可以反扣,方便携带。

XF60mmF2.4 R Macro是外对焦结构,对焦距离越近,前镜组伸出越多,时间长了必然会进灰,用的时候要注意保护。

镜头规格和使用感受

镜头介绍直接搬运官网的吧

这是一款中焦镜头,尽管外观小巧,却拥有F2.4的明亮光圈。第7片镜片使用玻璃模制非球面镜片,可防止像面弯曲;第6片镜片使用ED(超低色散)玻璃镜片,抑制色差。该镜头兼具优秀的虚化效果及高清晰度成像功能,非常适合在肖像摄影中使用。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26.7cm,微距摄影时最大可使用0.5倍的拍摄倍率。

使用感受方面先说说对焦,富士无反相机的缺点不多,镜头对焦慢是其中一个。XF60mmF2.4 R Macro也不例外,自动对焦声音大且会拉风箱,速度跟手上的35 F2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前面说过这个镜头是移动前镜组对焦,自动对焦行程大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镜头带着机身一起震一下,第一次用整个人都被震了一下 。摸过的镜头不多,这么大的震动还是第一次体验。XF60mmF2.4 R Macro手动对焦手感不错,相当实用,配合峰值对焦可以非常精准的对焦到想要的位置。操作时对焦距离越近对焦行程越长,距离越远对焦行程越短。

微距镜头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放大倍率。XF60mmF2.4 R Macro最大放大倍率为0.5倍,跟佳能尼康的60微1:1的放大倍率还是有些差距,但是拍摄平常的小物件或者静物已经完全够用了。下面上一张群众喜闻乐见的人民币照片看看它能拍到多精细,直出未裁剪。

下面是100%放大后的样子,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拍不到细节啦

成像方面,我发现在最近对焦距离小光圈拍摄的情况下这个镜头的成像质量有点下降(但是可用),拍出来的照片看上去似乎有一层光晕,跟拍照时有炫光似的,大光圈拍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倒是不影响我的使用,平时很少在那么近的距离拍照,一是不需要那么大的放大倍率,而30cm左右的拍摄距离打光也很麻烦。

下面这个照片是近距离 F11 光圈拍的,直出未裁剪,画质一般,像是蒙了一层雾。我猜测这个现象可能是距离太近景深浅,焦外成像质量不好造成的。

下面的照片是近距离 F2.4 光圈拍的,直出未裁剪,景深很浅,但是比上面那个通透一些。

总的来说XF60mmF2.4 R Macro满足了我的使用需求,拍一些小物件的局部特写再也不是问题,照片不需要100%放大就能得到足够的细节。

其他方面自身水平有限就不多做评价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索其他专业评测。

样片

本人拍照水平渣渣,但是晒单从来少不了样片,一是觉得一切晒器材不上样片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二是因为我脸皮厚 不过这大冬天我还真不知道拍些啥,随便上几张让大家笑话了

读卡器电路板 F5.6

公园 F2.8

路灯 F2.4

路人 F2.4 ,下面这张照片和上面的路灯一样都是最大光圈拍的,焦内锐利,焦外虚化效果一般,打算专门拿这个镜头拍人像的同学还是放弃吧,买富士XF卡口人像镜头要么加钱上56 1.2,要么等3000左右价位的50 2.0上市也行。

庙会 F2.4

小编注:为了感谢诸位值友的首晒热情,响应大家的呼声,该活动分裂出了门槛较低的子活动#本站首晒#!欢迎大家来分享本站还没晒过的好物,为值友提供更多购物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富士能 XF80mm微距镜头使用感受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富士新推出XF80mm F2.8微距的体验分享文,其中嘈点不断:

究竟会不会翻盘?本篇(二部曲之完结篇)将为您做一个妥善的描述

好了,第二部赶在春节前出来了,这张图是不是让你觉得80微好大好粗?恩,就是这么大这么粗。

废话少说,我们直接开搞!

机身:XT20、镜头:XF 80mm F2.8macro

镜头设置:F2.8全开、对焦限制器设定在“0.5m-无穷远”档、OIS打开

机身设置:AF-C对焦模式、人脸识别关闭、区域对焦(中央、面积大)、CH档连拍、机械快门、快门速度高于1/500s

拍摄方式:双手手持,半按快门,绿框出现,被摄物被机身识别后(1s左右),全按下快门行程开始连拍,直到机身卡壳缓顿。


和之前一样,横向追踪的把戏就不要再玩了,Z轴对向追踪走起。

每一张都是F2.8、1/750s的快门速度。

这种较慢速度的对向移动,负荷不是很大,但是每张的对焦精度也只能算介于清晰与模糊之间的轻微模糊,堪堪够用,没有太清晰的也没有虚到不能用的。

总的来说,表现并非亮眼,这就让我对更严苛的测试有担忧了......

emmmmm~~~这就有点迷了,对于对向速度远大于自行车的助动车来说,XT20配合80微的表现既没有变得更好,却也没有变得更差,是新镜头与老机身固件适应匹配的关系么?

话说回来,80微是富士的第一支消费级前后双镜组对焦模块镜头,会不会目前还没有匹配完美,这个就要留待更新的镜头、机身固件发布来揭晓了...

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个结果不算亮眼(相比官网对于对焦系统的着力描写),但也完全可以接受。

指望80微能拥有1655红标、50-140红标镜头追焦性能的同学,可以死心了。

常规光照情况下使用微距镜头,一般我都是用中/小面积的点对焦方式,依照需求的不同来安排焦点位置,很多时候相机在周边位置的对焦精度与镜头在周边区域的解析度会很重要。

通过这组照片,相信大家能够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

1. XT-20配合80微时,周边对焦点的精度可用

2. 80微在全开光圈下,周边区域的解析度完全可用

3. 80微的光学防抖可以保证近摄工况下在1/60s快门速度下静物出片

但有一些感受是照片无法传达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1. 在室内光线较差的环境下,XT20因为传感器敏感度较弱,会有较为频繁的迷焦现象,需要将对焦区域调大来改善,如果需要精确对焦,某些情况就只有AF对焦后再微调对焦环来执行。

2. 环境施展不开无法架设脚架只能手持近摄时,光学防抖异常有用,80微的近摄门槛在我的实战经验累积下,得出1/8s为一个门槛,低于这个速度,出片率会直线下降,因此我将安全快门设置为1/60s保证一定的凝固力与出片率。

3. 在我的实战经验下,觉得对焦距离限制器对于近摄没有太大的帮助,“Full”档与“0.5m-无限”远档并没有可察觉的速度差距。

4. 由于近摄景深浅,加上之前在第一篇中说过80微有“赖床2秒”的习惯,所以连拍一组之后再检视清晰度是较为高效的方法。

5. 80微是一枚高解析的镜头,尤其是中心30%区域,由于传感器的上限无法喂饱,因此如果不是为了景深,完全可以放心全开光圈拍摄,和收一档相比只有轻微的反差区别。

更多的近、中距离表现会在下面多多放送以便参考,请大家接好,图有些多。

还是那句话,只要机身伺候好了80微,没有什么偏差,那么中、近景的表现,除了犀利就是犀利,唯一的天花板就是传感器了。

关于80微最后的章节就是对于这枚镜头自己想说的一些看法:

贵么? 真的贵。

买么? 除了买,还能怎样?!

作为手持近摄爱好者,我还有别的选么?

按照官方的宣传攻势,我以为是一个对焦犀利,防抖靠谱,画质细腻的全方位无死角镜头。

让后,然后就挨锤了呀,先是重量、体积、然后是售价,再然后是遮光罩以及赖床习性,最后一击是焦外表现。

这镜头黑点多么?

真不少。

可能这就是富士的任性吧,对于这种任性,能撒钱的我,也是一种任性(脑残)......

之前在18-55的文章里说过,如果留下将来要留下最后一枚镜头就是它,现在我要食言了,我爱微距镜。80微出来了,这个位置就让它了。

毕竟一起玩耍时,感受太有趣了。

对了差点忘了说,还有一个不舍得80微的原因,就是它能给小崽子们拍肖像照。

全暗环境下左手拿灯,右手拍摄,也就它了(哦哦哦,手好酸)

好了,关于80微的体验分享二部曲就到这里全部结束了,这也是年前的最后一篇关于镜头的文章。

咱们下回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