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单反/无反相机怎么选

618单反/无反相机怎么选



一、前言

近年来各家相机竞争愈演愈烈,好处就是很多性能提升价格不断走低(牙膏厂表示生意难做)。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以及上对艺术的追求(zhuangB)越来越高,数码单反也基本成为了每家都基本拥有的东西。

平时总会有不少人让我给他推荐相机,而且618这种买买买剁手的好日子自然是少不了的。

其实很多时候购买就是一个选择题,因为基本没有完美的产品,我们只能选择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产品,钱虽然花出去了,但他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陪伴在我们身边,所以舒服觉得钱花得值才是关键。

相机的选择购买也同样是选择题,所以本文主要还是结合自身感受给大家做一些指标的参考,年轻人还是得自己做选择题,而成熟的有钱人当然是全都要了。

没钱怎么办?没钱哪里来那么多什么选择障碍。

本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和深入了解所有相机,所以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如果你有什么不同意见,那你是对的,我错。

二、需要清楚的一些事

1.预算

每个人买东西都会有预算,看中就放购物车,价格只要合适其实就可以购买了,早买早享受,等等党很可能在618大型翻车现场中悲剧。

永远要相信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二分货的道理,这世界没有便宜又好用的东西,如果有,商人贩子们也会抢购把它炒高。

2.目的/需求

你有想过你拿XXXX块钱来买一台相机目的是啥不?

有为了拍照比手机清楚一些的;有为了出去旅游拍些到此一游的;有的为了出门拍照轻松一些;有为了约妹纸的;也有买器材来抚摸的......

甚至我发现很多人买相机根本就没想过要拿来干嘛,最后丢在角落吃灰发霉报废......

所以文章的前半部分我还是会问你一下,你有想过买相机来干嘛吗?

为了拍照比手机清晰很多相机都可以实现,不一定花好几万去买全幅相机和各种圈的镜头的。

为了拍到此一游的照片留念的,或者发朋友圈的,现在的手机远远要方便得多。所以不要盲目的追求机器性能加高预算而忽略自身需求。

至于想靠摄影来约妹的......我觉得你可能对约妹的方式有一定局限。zouzou提醒您:约妹的方式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3.品牌系统

要知道单反相机是没法正常拍照的,所以你的预算首先要包含镜头,而镜头通常一颗又是不太够的,所以我个人觉得一开始就可以长远的大致规划一下自己整个的镜头路线。当然喜欢折腾的人也可以通过不断二手进出镜头来体验到更多的镜头,不过这样的操作可能会有一定的亏损,另外器材水比较深,个人不太建议新手玩家轻易尝试。

机身与镜头其实都挺重要,所以在机身与镜头的资金分配就要有所平衡,不太推荐头重脚轻的操作,比如买个D850的机身配个50 1.8D数码优化都没有的镜头,或者买一台6D配上适马40art这样的镜头。机身和镜头是相辅相成的,好的机身能带来很好的摄影体验但需要好镜头去呈现,而一些好的镜头需要配有好对焦系统的机身才能带得动。全幅机身+狗头通常是打不过半幅机身+扭头,单反终究是玩镜头的,镜头也是要比机身更保值的。

另外想要照片拍好往往还需要各种各样的配件器材,甚至电脑升级换显示器,这些东西加起来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相机机身,不过好在可以后期预算中增加,果然是摄影毁一生。

当然系统主要还是各种配件和拓展性,比如某些厂家的镜头都是靠贴牌,适马、腾龙等镜头副厂新镜头都不会出相应卡口,灯和引闪之类的选择性都很少,那么这家产品的系统就很一般了,最后你的各种配件都需要花大价钱去购买原厂。

所以通常我推荐购买最成熟的C、N、S这三家的产品。

4.画幅

在预算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我一般推荐优先上全画幅(视频需求较高的除外),不仅仅是全画幅能带来较好的高感表现、宽容度等,而是通常厂家在全画幅配备更好的性能技术,关键的是全画幅135系统相对更完善些,对一些人来说没必要走一趟半幅之后又重新全幅系统。

底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没必要盲目追求画幅。


5.自身技术

我认为单反的优势在于:1.RAW格式可获得更多更大的信息,后期空间大;2.有丰富的镜头群应对各种环境;3.有丰富成熟的配件系统;4.拍摄曝光稳定可控(手机M档无法调光圈)。

往往神兵利器都是在厉害的人手里,相机也同样如此,再好的相机没有一定的技术也不过是垃圾。其实在我看来单反相机(无配件)选择自动挡JPG直出的效果可能很多时候也就比手机拍得更清楚了一些,没有了美颜、没有了智能场景、没有滤镜,很多时候出来的效果看起来都没有手机拍的好。

所以我一直提倡使用单反相机拍照的人们,使用半自动的A或者T档,或者全手动的M档,而不是万年全自动的P档。拍照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学习一点后期技术修修自己拍的照片。

另外说一下尼康RAW的保存,我仔细对比过无损压缩和未压缩情况下的两张RAW,后期空间在暴力调整的情况下肉眼看不到什么差别,所以可以放心使用无损压缩的RAW,照片大小会减小不少。


三、相机

1.机身差别

先说说我认识的一个摄友。他之前一直玩D750好好的,然后突然把D750卖掉入了D810,到手后感觉拍出来的照片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可能最直观的感受也就相机更大更重手感更好了,照片尺寸更大,电脑读取吃力,快门声音好像轻了不少。

用了一段时间甚至有点怀念D750的翻转屏和WIFI,于是琢磨着把D810再出掉,加钱上D850或者重回D750 ,但是850当时价格不降反升;750价格不友好且二手水太深,这下就尴尬了。

现在商家很多时候经常宣传像素的提升直接联系到画质上,现在连手机都一样玩着4800W 像素的套路。

通常在你没有大幅输出或精细修图的需求下,人像类2400W这样的像素级足够了,风景类的可以再高些3000W 。

比如我现在用尼康D850高像素的机器,确实可以拍到8K级尺寸的照片,但是拍出的大尺寸照片无论是对存储空间还是对电脑的要求都变得更高。另外大部分网站对大尺寸照片并不支持,基本都需要再做一次压缩处理。

而原生64ISO和所谓的低感画质通常是光线很好的情况下使用的,那差别更是肉眼难辨了。

就算是宽容度较差的佳能,宽容度差距实际上也没宣传和想象的那么大。无非就是前期拍摄的时候注意避免而已。

其实我想说的呢,在同画幅的情况下,入门全幅机和中端全幅机和旗舰机的主要差别还是在操控和摄影体验上,比较明显的就是对焦的能力,其他的都是一些小的操控或使用便捷了。本质上大多数机型都是在挤牙膏,而D850的牙膏稍微挤多了一些,各项参数都相对比较突出又没有明显短板,于是就成了爆款,仅此而已。

所以在同画幅下折腾机身升级同代相邻型号产品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佳能从6D升级到6D2,索尼从A7M3升级到RM3也基本同理,半幅相机也一样。


2.微单/无反

最近相机圈最火的应该还是全画幅无反相机了,原本索尼以轻量化便携为设计理念的半幅微单相机,然后技能树慢慢点到了另一个方向,经过几年的技术研发,却在画幅、重量、性能上找到了比较好的平衡点,所以现在商家更是打出了“未来趋势”、“取代光学单反”这样的宣传旗号。

于是我用前面的框架来简单分析一下目前微单和单反的总体形势:

微单也许一开始的设计想法是灵活便携,目前的机身确实比单反有一些优势,但是按照目前厂家的发展思路,显然会研发更加厉害的镜头为方向,最后微单就并不见得轻多少了。

无反主要的优势:

  • 1.拥有机身防抖技术,对高像素的机型手持拍摄更加友好。

  • 2.相位对焦,可以做到全屏幕的对焦范围,以及实用的眼控对焦技术,对人像追焦拍摄有比较大的优势,而且不用担心镜头跑焦。


  • 3.卡口优势,未来的镜头设计空间更大,可以设计出现单反无法达到的夸张镜头。


  • 4.曝光模拟所见即所得。


但是在我看来,目前的情况还是单反技术也达到了一定的瓶颈,牙膏不好挤钱没那么好赚了,所以换一个新的卖点来促进大家去消费。无反相机现在吸引我的也就颜控对焦,在拍人的时候构图相对方便一些。

所以我个人认为无反对于单反,不像多年前的数码对于胶片,有着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最后无反与单反究竟是同时存在还是取代,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和厂家的选择,现在下结论还言之过早。

而且购买数码产品不是投资理财,如果你现在就想要无反,花钱购买便是;或者哪天没有单反了,我同样可以花钱购买无反,并不存在过点无法上车,后悔很久的情况。

四、全幅机的个人看法

因为半幅相机、4/3相机真的太多太多产品和系列了,各种技术基本都是全幅机身的下放,所以就不进行分析和推荐了。

富士没有全画幅,但是我还是应该补充一下的,首先富士颜值不错,另外半幅并不意味着差,而且有还不错的直出效果,适合不爱后期或者不怎么会后期的人,只是富士价格也不便宜,大概就是这样。

1.关于索尼

索尼在微单领域耕耘数年,经历三代机身及黑科技加持,大幅收割市场处于霸主地位。

不过我还是劝你先看看索尼GM大师镜头的价格,如果你预算相对比较充足,又没有被镜头所束缚的话,那我肯定是推荐你选择索尼的。

推荐理由:

1.目前系统最完善,镜头群非常丰富。

2.对焦技术目前最好的。

3.毕竟开发了好几年,现在第三代收割市场的产品还是要比别家刚开发的要强的。

推荐机型:



A7M3:第三代产品在续航等方面有了比较好的表现,而且M3的机身价格也不算贵,普通消费者真的没有必要一味追求高像素。

A9:目前最强性能的微单机身,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优秀,最近看到2W出头的价格,真香。

另外有消息说A9II即将发布,可能将彻底消灭单反的抵抗,等等党可以再等等233333。

展望:

索尼一开始微单研发是偏向于更轻的半幅市场的,所以卡口设计比较小,且以单反镜头设计为思路的微单镜头也没有特别暴力,可能后期会乏力,但那也可能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2.关于尼康

百年尼康宣布下一个百年将由Z卡口接力,也发布了Z6/Z7的无反全画幅机型,未来尼康必将大力发展Z卡口系统,而单反可能将逐渐放缓甚至停止研发和更新。

推荐机型:

D850:像我这样的尼康老用户,被一大堆尼康镜头所束缚(qiong),最后选择的是D850,现在价格不贵的情况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很可能成为末代皇帝了,当然也一样可以好好拍照的。强大又将各方面做到了均衡,安心把D850用到废,到时候看看尼康第X代微单机型,以及微单镜头群的情况,格局在明朗些再选择也不迟。


Z6:拥有不错的视频拍摄能力,最近还更新了眼控追焦,随着价格跳水性价比突显。不过尼康无反只有一个卡槽且只能用XQD卡,选购还需注意。

不过现在要问我XQD如何,除了贵之外,我只能说真香。当然如果出SD卡或者双卡槽版本应该会大卖吧

展望:

一直以来,尼康在镜头方面基本都是被佳能压着,目前Z卡口的镜头依然相对较少,价格也不便宜,我个人更偏向持币观望等待二代产品。

如果618价格继续跳水也可以出手购买,毕竟镜头群再多你也不可能全买的,现在24-70 和超广角其实日常也够用了。

3.关于佳能

前面我就分析过了机身相关,佳能目前的机身性能是落后的,视频能力还弱一截,无论是5D4还是微单RP系列,所以在9102年月,我个人真不太推荐佳能的机身。

但是我又不得不佩服佳能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机身性能不好它可以刷低价格,这样就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了。

另外佳能非常了解国人对“黑粗长”的渴望,这种“28-70 F2","50 1.2" 镜头看得各家用户都直流口水。也不得不说佳能在镜头设计上实力雄厚。

展望:

如果未来哪天佳能开发出相对比较平衡的机身,而不是相对匆忙应战的产品,再配合佳能设计夸张的丰富镜头群,我甚至觉得有望挑战索尼的地位。不过未来的事谁说的准呢,我为何一定要为别人的未来买单。


4.关于“马徕松”联盟

松下抛下了奥林巴斯,然后和徕卡、适马组成了“马徕松联盟”,也不知道他们具体的合作情况是怎样,目前我猜想可能是松下出机身,适马把镜头接口都给换上,徕卡祭出信仰的力量......

按产品来看,单反机身三围的无反机身,“微单”做成了“巨单”,一代并没有太多黑科技加持,价格也不便宜。

让我想到网友们戏称的“徕卡的价格,适马的重量”。

当然要是三家齐心,徕卡和适马分别承包高低端市场的话,也许也会有另一片天。但目前我个人还是推荐持币观望。


5.其它

至于徕卡、宾得、索尼RX1R等这些就不想过多说明了,比较小众的产品(线),在系统方面比较弱,可玩性少且容易导致最终花费更高。

四、总结

总的来说,目前我比较推荐索尼A7M3尼康Z6这两款无反全幅相机。另外在购买渠道上,线下经销商往往有比线上更低的价格,购买只需要开票和别额外购买其他配件即可。


至于那些预算不足的,我个人可能更偏向索尼A6000系列的产品,在重量、配件和镜头价格都比较友好,一套下来的可玩性也会很高,日常使用当然是非常足够的了。喜欢相机外观颜值,又不怎么会也不想学后期的,富士系列是不错的选择,机身性能不弱,直出颜色不错,还有相关滤镜风格,只是镜头价格也不便宜。

当你不断的比较和研究相机参数、镜头,配件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渐渐成为了器材党了。现在手机的拍摄能力也在不断的进步,并不是说用了某机器你就会变厉害;微单不买单反就无法拍照;用手机就不是摄影的。用好手里的器材才是关键,自足常乐也。

所以最后,我还是会问你,你还记得买相机来干啥了吗?

本文就到此结束了,欢迎点赞和关注,也评论与我交流。

我是zouzoulong,掰掰~

小编注:本文作者@ zouzoulong 是什么值得买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微信公众号:zouzou和兔子 ,微信搜索“zouzou和兔子”


展开阅读全文
618无反相机

Panasonic 松下 S5M2 全画幅 微单相机 二代 20-60套

12978元(需用券)

Panasonic 松下 S5M2K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20-60mm F3.5-5.6 单头套机

12698元

Panasonic 松下 S5M2K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20-60mm F3.5-5.6 单头套机

12678元(需用券)

520心动礼、88VIP:Nikon 尼康 Z 6II 全画幅 微单相机 单机身

10499元(充值猫超卡价格更低)

Panasonic 松下 S5M2K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20-60mm F3.5-5.6 单头套机

12948元

Nikon 尼康 Z30 APS-C画幅 微单相机+12-28mm f/3.5-5.6 PZ VR 套机

6516.26元

SONY 索尼 Alpha 7R V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单机身

23999元

88VIP:SONY 索尼 Alpha 7R V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单机身

22989元

奥林巴斯/松下M4/3无反相机系统全攻略

小编注:文章来自#买值618#征稿活动,作为剁手届一年一度的盛事,这个618你都有哪些剁手计划呢?分享购物经验,谈谈你熟知的品牌故事,买完更是要来晒单哟!参与最新征稿活动还有机会获得价值3980元的LIFAair全智能空气净化器以及可得眼镜提供价值1980元的Prada框镜等大奖,期待您的参与哟。

前段时间不小心点开一篇微单选购攻略,作者竟然在M4/3无反系统和4/3单反系统都分不清的情况下给大家推荐相机和镜头,内心当时别提有多崩溃了。作为奥林巴斯和松下鼎力扶持的相机系统,M4/3自从推出之日起就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在国内摄影键盘侠的圈子里,佳能尼康索尼粉互相看不起,但假如M4/3出现了,所有其他品牌粉都会站出来嘲笑“小弟兰花指(小底烂画质)”。而与之相对应的,是M4/3在无反(微单)最大市场——日本市场的持续热销,自无反(微单)推出之日起,奥林巴斯和松下就长期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2015年除外)。

在最近一两年数码相机市场萎靡不振,尼康等行业巨头负债累累的时候,曾经因为财务造假丑闻造成严重亏损的奥林巴斯影像部门,在2016财年竟然盈利了。而M4/3无反占据了奥林巴斯影像近八成的销售额,是其最重要的产品线。

M4/3究竟是个怎样的系统?又该如何选购?还是一一道来吧:

一、什么是M4/3?

M4/3中文标准的读法是微型三分之四系统,也有人将其英文Micro Four-third的首字母简写为MFT,名称来源于其4:3的画幅比例。要说M4/3就不得不提其前身4/3系统。在相机数码化的进程中,各大相机厂商普遍面临大面积感光元件生产成本高良品率低、传统胶片单反镜头在数码单反上使用会造成边角画质急剧下降、数码单反大大增加了相机重量体积等问题。这时候佳能尼康等品牌选择了优先发展约全幅1/2大小的APS-C画幅作为折中方案,而奥林巴斯和柯达则提出了4/3系统的概念,感光元件面积只有全幅的1/4,不仅可以尽量的缩小相机体积重量,还能保证光线在镜头折射后尽量以垂直角度入射感光元件,大大提升边角画质。

虽然看起来奥林巴斯找到一个画质性能与体积重量的均衡点,但在十几年前数码影像技术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小面积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宽容度方面的表现差距巨大,想通过画质抗衡全画幅完全是天方夜谭。这也使得奥林巴斯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另辟蹊径。在那个时代奥林巴斯完全是黑科技的代表,推出各种大光圈镜头弥补高感光度劣势,首创超声波除尘、单反实时取景——也正是在实时取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让奥林巴斯开始考虑推出全新的系统进一步缩小体积重量。

奥林巴斯与同样加入4/3阵营的松下一拍即合,推出了M4/3系统,08年当时还是M4/3阵营小弟的松下率先推出了划时代的G1,真正开创了无反时代,只是由于那时候还没有类似产品,G1就被称为“单电”(单镜头电子取景相机的简称,以区别于单反),几年后索尼提出了“微单”的名称并大量广告宣传,从此国人接受了微单的称呼(所以某些原创说索尼是微单的开创者其实是偷换概念),但是应该叫微单还是单电依然令各方争论不休,最后官方哪个都没有用,这种系统的学名叫“无反”。

叫单电也好、叫无反也好,名称的核心就在于没有反光镜。随着实时取景技术的发展,传统单反的反光镜已经不再是必须的标配,取消反光镜可以大大缩短镜头卡口与感光元件的距离(也就是常说的法兰距),用于折射的五棱镜取消也使得机顶部分可以重新设计,这样一来无论体积还是重量相较单反都能大幅度下降。

在缩短法兰距的同时,M4/3对镜头卡口进行了缩小并增加了电子触点,这也使得4/3系统的镜头(例如奥林巴斯ZUIKO DIGITAL系列)无法直接安装在M4/3相机上,必须使用转接环,某篇原创里连两个系统都没搞清楚就推荐了4/3系统的镜头,颇有些误人子弟的味道。

不过M4/3也并不是什么都好,缩小镜头卡口带来了镜头产品线整体体积重量的瘦身,这也使得4/3引以为傲的垂直光线入射成为历史,M4/3一样要面对边缘画质下降的问题,只是由于天生画幅优势与机身后期矫正的缘故,这一问题相对其他画幅还不是特别明显。

M4/3延续了4/3开放的系统构架,所有M4/3系统相机都采用相同的机身卡口,也就是说,无论哪个品牌生产的M4/3镜头,都可以安装在任何一个品牌的M4/3机身上,虽然部分小品牌可能有兼容性问题,但奥林巴斯、松下这些主力厂商间的机身镜头都是可以通用的。这种开放性也使得M4/3阵营除了奥巴、松下、适马、腾龙这些传统厂商外,还多了大疆、小蚁、美图之类的新兴企业,M4/3的镜头群也成为当今无反厂商中最为丰富的一个。

二、M4/3的意义何在?

存在即合理,更不要提已经在无反市场站稳脚跟的M4/3。前段时间一条“松下裁撤相机业务”的媒体误读瞬间令键盘侠们高潮,他们高呼小底烂画质穷途末路的口号,不知从何处来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作为一个全画幅与M4/3双修、也算摸过不少相机的器材党,老实说我对现在M4/3的画质还是不够满意,出远门旅游全画幅依然是我的首选,但这并不能说明M4/3就一无是处注定灭亡。

M4/3最让人关注的焦点莫过于其画幅,在目前可换镜头相机中受众最广的三个画幅(全画幅、APS-C、M4/3)中,M4/3是最小的,综合画质对比也是最没有优势的,而M4/3与APS-C相机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价格差距,于是也会衍生为对M4/3相机、镜头是否价格虚高的讨论,这同时掩盖了M4/3系统的优点:丰富的镜头群、便携的重量体积、以及在防抖对焦视频领域的优势……事实到底如何?还是逐一来看吧:

【画幅/画质】

首先先来看争议的核心问题——画幅画质。摄影圈有句俗话“底大一级压死人”,假如你是个摄影小白以后也没什么再投资的需求,就为了拍个到此一游照也不那么在意重量体积,那就买你能负担的起的最贵的底最大的相机即可,佳能索尼尼康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这篇文章也不用继续往下看了。

就如同光圈以1.4倍(√2)递增一样,画幅也有一个大约1.4倍的递增关系,说白了就是全幅成本太高,那索性感光元件面积对半砍,于是有了APS-C,再对半有了M4/3,之后依次是1寸、2/3、1/2.3……

但由于种种原因,画幅大小并不是严格按照1.4的比例变化的,例如APS-C画幅,佳能的CMOS就相对小一点,转换系数为1.6,而尼康索尼宾得等则略大些转换系数为1.5。于是这样一来,计算面积你会发现,虽然全画幅是M4/3面积的3.84倍,但佳能APS-C只有M4/3的1.48倍,尼康APS-C是M4/3的1.66倍,其实并没有形成倍数关系。这个“小底”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那么小,与APS-C之间的差距也并没有那么大。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习惯的,那就是M4/3的4:3比例会让不少人不习惯,采用截幅的3:2比例会损失像素也会损失感光面积。

但感光元件的面积大小依然影响了M4/3的像素数量。如果按照像素密度进行计算,2000万像素的M4/3已经相当于7680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像素密度过高、像素难以提升势必会影响高感光度和宽容度的表现。

口说无凭,我们来看一下DXO的评分。对于DXO的测试结果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其单项测试数据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选取去年推出的奥林巴斯、尼康、索尼的非全幅旗舰机型(一次只能对比三个),你会发现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标准感光度

信噪比

动态范围

色深

色彩范围

为了展现最直观实力几个具体数据都选择了屏幕而非打印数据,2400万像素的索尼A6500会有适当优势,但即便如此,除了在动态范围上有稍明显的差距外,奥林巴斯E-M1m2在其他数据上并没有太落下风。

再来对比佳能,由于佳能7D2已经三年没有更新,这次把80D放在一起对比,无论是总分还是单项测试,奥林巴斯E-M1m2不仅不落下风甚至还各项领先。所以小底真的烂画质吗?小底画质真的对摄影产生决定性影响吗?我看未必

那“小底烂画质”到底有没有来源的依据呢?确实也有。索尼A6000是2014年上半年发布的产品,奥林巴斯E-M1是2013年下半年的产品,时间相差不是太久,我们对比一下会发现,两者在各单项上确实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直到2016年下半年发布的E-M1m2才算是基本接近,也就是说,M4/3与APS-C业界领先画质大约有两年一代的差距——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松下的传感器研究实力不够强,另一方面索尼要优先保证自家产品的技术优势,所以想要喧宾夺主自然是不大可能。不过传感器终究只是一个方面,要不索尼尼康DXO评分那么高,怎么佳能是业界老大呢?

M4/3感光元件相对较差的动态范围使得影像后期的余地不大,不像全画幅随便拉拉曲线一样可以游刃有余。较高的像素密度使得M4/3在控制色散(例如紫边等)时有着先天的劣势,在长曝光时也不太容易获得十分纯净的画质。此外为了获得相对较好的高ISO表现,M4/3相机大都有虚标ISO的现象(这也几乎是目前相机业界的通病),其ISO100的表现其实与ISO200一致的。解决这些问题,M4/3依然任重道远。

写了这么多或许有人要问,你干嘛不和全幅单反微单比画质,对于这个我想说,不用比,只要是同时代的机型,M4/3肯定输。M4/3在设计之初就注定了对手不是全幅,而是APS-C,奥林巴斯、松下的旗舰产品就定位、价格等也是对标佳能尼康的APS-C旗舰,假如你志在买一个全幅相机,就不要考虑M4/3了。

【重量/体积】

相机究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假如只靠感光元件来分胜负,那除索尼A7r2以外的相机就不用卖了……不对,是中画幅大画幅以下的相机就不用卖了 在画质方面没有领先优势,就需要再其他方面补回来,首当其冲的就是体积重量,尤其是镜头体积重量。拿几个品牌的主打产品搭配长焦镜头进行对比,从左到右依次是奥林巴斯E-M1m2搭配40-150/2.8pro,尼康D500搭配70-200/2.8 VR II,索尼A6500搭配70-200/2.8G,想必单看下图就已经能感受到巨大的差别了吧。

即便是为了补偿M4/3画质让一档光圈,让E-M1m2搭配40-150/2.8pro与佳能80D、索尼A6500搭配自家70-200/4进行对比,体积的差别依然可以一眼看出。再看重量,从左到右依次为1334克、1293克、1490克,虽然索尼略微有优势,但单纯镜头对比的话奥林巴斯轻了80克,更别提等效焦距奥林巴斯是80-300,而索尼只是105-300。

得益于2X的转换倍率,M4/3在长焦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其实在其他镜头领域,同规格下M4/3依然有着体积重量优势。例如标准变焦镜头,由于索尼E口半幅镜头没有类似规格的产品,只好用16-70/4对比,奥林巴斯则由PEN-F搭配12-40/2.8pro,富士则是X-E2s搭配16-55/2.8,这差距同样很直观。

【防抖】

尽管得益于画幅的关系,M4/3做大镜头光圈相对容易,但无限制的增大光圈会使得M4/3又走上当年4/3系统的老路,不仅镜头过大价格也会过高,M4/3的优势就会损耗殆尽。那如何进一步降低感光度避免画质劣势呢?降低快门速度会是个很好的选择,于是无论奥林巴斯还是松下都十分注重防抖系统的开发。

最初奥林巴斯开发机身防抖、松下开发镜头防抖,多少有些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奥林巴斯由传统的三轴防抖进化为五轴防抖,而松下则从初代的MEGA O.I.S升级为POWER O.I.S。但随着奥林巴斯五轴防抖的巨大成功,所有安装在奥巴机身上的镜头都可以享受到强大的防抖功能,哪怕是拍摄视频也同样有效,作为队友的松下自然坐不住了,自GX8开始在自家产品中加入机身防抖,从而实现镜头机身协作防抖的DUAL I.S。自GX85开始,松下正式将机身防抖升级为五轴防抖,并自G85开始再次升级为第二代DUAL I.S,搭配松下防抖镜头可实现5档快门补偿,并在视频拍摄时可用,已经与其他品牌的最先进水平相当。

然而发明了五轴防抖黑科技的奥林巴斯自然不满足于现状,鉴于长焦镜头机身防抖效果略差的情况,奥林巴斯又在新近推出的长焦镜头里搭配了镜头防抖。这样一来,已经实现了机身5.5档防抖的E-M1m2搭配新推出的12-100/4pro防抖镜头可以实现最强的6.5档防抖,这已经是在目前陀螺仪科技条件下能实现的最高级别防抖,相对于目前佳能尼康主流的4档防抖,有2.5档的优势。

【对焦】

早在4/3单反时代,奥林巴斯就因为在中低端单反中配备全十字对焦点而备受赞誉,到了M4/3时代,奥林巴斯、松下在无反对焦领域则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虽然有索尼、富士等厂商一直迎头追赶,却也依然能够保证自己的优势,这其中松下又是M4/3阵营对焦领域的引领者。

众所周知,由于相机结构的缘故(省却了反光板,对焦模块集成在感光元件中),无反相机自诞生只日其就选择使用反差式对焦,其原理是通过前后移动对焦镜组检测成像的对比度,当反差最大时表明已经合焦。也就是说反差式对焦成功,镜组要向前向后对比过才能确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风箱”,而单反采用的相位式对焦,由于相位检测模块可以判断出对焦镜组要向哪个方向移动,所以省却了前后拉风箱的时间,对焦步骤更简单更快。

那如何让反差式对焦做到和相位式对焦一样快的速度呢?松下一来将对焦系统的刷新率提高到240FPS,反应更快;二来引入了DFD散焦测距技术,通过对未合焦的两张照片进行计算就可以算出对焦镜组移动的方向。通过这两项改进松下产品的单次自动对焦水准已经不输于中高端单反产品,而且反差式对焦还有不易跑焦、弱光对焦影响小的优势。

但是,以上这些仅限于AF-S单次自动对焦上,假如使用AF-C连续自动对焦,无论反差式对焦还是DFD技术都要持续进行大量计算,M4/3整体实力比起高端单反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时候,在对焦领域紧跟松下却又迟迟无法超越的奥林巴斯,则打算弯道超车玩起了混合式对焦,在其旗舰产品中引入了相位对焦。E-M1m2在追焦领域的实力已经可以与中高端单反产品掰一掰手腕,表现值得肯定。但对于大部分中低端产品,AF-C功能依然羸弱。所以在体育摄影、打鸟等细分领域上,M4/3并不强势——而且由于M4/3更多依靠防抖来降低快门速度弥补画质不足,但防抖对于提升快门速度是没有丝毫用处的,在弱光条件下进行体育摄影、打鸟等反倒成了劣势,这也是为什么M4/3在长焦端有优势却并没有多少体育摄影师会选择的缘故。

【视频】

如果要在相机界选择“不务正业”的典范,那松下的GH系列务必是会榜上有名。作为松下的旗舰机型,GH系列在视频上的巨大光芒甚至掩盖了其拍照旗舰的地位。在摄像领域耕耘多年的松下对其全系列无反相机都搭配了还不错的视频拍摄能力,而GH系列则成为低成本视频制作的利器。相对而言,奥林巴斯的视频拍摄效果略差,但胜在视频拍摄的同时可使用五轴防抖(松下最新款5+2防抖也可录像时防抖),实用性大增。

三、关于M4/3的那些误解

1、光圈到底要不要等效?

每次一说到M4/3的镜头,例如徕卡25/1.4,总有人会不屑的留言:一个等效50/2.8的垃圾还卖那么贵,佳能小痰盂500块钱搞定光圈大多了云云。光圈究竟控制了什么?除了景深(虚化),最关键的还是通光量。我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很多人对虚化如此的情有独钟,从而选择性忽视通光量。以25/1.4为例,它的等效焦距是50mm,但它的景深还是相当于全画幅的25mm、F1.4,关键是通光量依然是F1.4光圈的水平,这才能有效降低安全快门和感光度。再说景深也并非越浅越好,对于长焦、微距以及风景题材来说,虚化太过反倒不是一件好事。

2、小底凭什么卖的比全幅贵?

自从索尼A7把全画幅价格拉低到七千元价位后,似乎所有超过7K的非全幅相机都会被质疑,M4/3这种“小底”相机自然首当其冲。固然M4/3的价格尤其是镜头不算便宜,但纵观现在的相机市场似乎也没有哪家是良心厂商。前面我也说过,奥林巴斯松下旗舰对标的是佳能尼康的APS-C旗舰,你对比价格就会发现它们的定价其实很相像。决定相机优劣的并不是只有一块底,关键在于整个系统的配合。

3、M4/3机身为什么这么大?

这个问题出现始于两件事情,一是索尼推出NEX时主打超薄机身,一是松下也顺势推出当时最小的微单机型GM-1,于是很多人就说,M4/3就应该走GM-1这种小型化路线,越小越好,类似单反外观的产品就不要推了。

但说这些话的人,大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机身你可以尽量做小,但镜头由于光学科技的瓶颈,一直无法在体积重量上有所突破,于是头重脚轻便成为了普遍现象,机身过分的小型化导致握持手感变差,使得GM1这类小型无反除了少数定焦和饼干变焦外都不是太协调。你觉得下面三种搭配哪种会比较和谐?

即便是M4/3最大的相机,其实也没有佳能入门级的“塑料拖鞋”800D大,但在手感上可以大大提升。所以机身并不是无限制的小就最好,保证手感其实更重要。

4、松下要倒台M4/3要垮了吗?

前段时间松下宣布将相机业务与其他部门整合,被国内媒体误读为松下裁撤相机业务,键盘侠们欢呼雀跃说了这么多年的“M4/3要倒”终于要实现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松下拥有日本最大的非球面镜片加工厂,众多镜头厂商都依赖松下供货,固然现在松下亏损严重,但假如真倒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又有什么可高兴的呢?对于拥有大热产品GH系列的松下,相机业务产品线或许会收缩,但彻底退出应该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毕竟看看三星、尼康、理光亏损的年报,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而M4/3联盟的另一个领头羊奥林巴斯,则走出财务作假危机的阴霾,反倒开始盈利了。而且相对相机业务来说,奥林巴斯在医用内窥镜领域的霸主地位,才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四、M4/3机身怎么选

虽然M4/3系统联盟成员很多,但生产机身的厂商并不是太多,虽然其中也有小蚁、美图、大疆(航拍机)这些国内厂商参与其中,但最值得购买的自然还是奥林巴斯和松下。

奥林巴斯的产品线分为类单反造型的OM-D系列和更为小巧的PEN系列。

OM-D系列机型全部由E-M开头,其中E-M1是旗舰款(注重全面高性能与最佳画质)、E-M5为中端款(主打画质)、E-M10为入门款(简化版小巧便宜),三款产品都已经推出了两代。E-M10也即将迎来第三代更新。

PEN系列同样有三条产品线,分为中高端E-P/PEN-F、中低端EPL、入门级E-PM,后面的编号对应了代数。PEN系列现在的现状是低端产品更新速率快,但却没有本质的技术革新,而中高端的E-P系列迟迟没有新品,类似于PEN系列旗舰的PEN-F却又价格高高在上。

松下的产品线相对更加简单,GH系列为旗舰款,也被誉为视频神器;G系列为精简版的GH,是类单反造型的主打款;GX系列为便携造型的高端款,这一代细分为高端款的GX8和中端款的GX85(国外叫GX80);GF系列主打入门级和女性用户;GM系列主打机身小型化,但迟迟没有新品发布。

【M4/3选购要点】

在谈到具体产品选购前,不妨先来纵观一下M4/3的这几代产品。M4/3自发布到现在,共经历了1200万、1600万、2000万像素三个时代,但这三代之间,又有许多历史渊源。自4/3时代的LiveMOS开始,奥林巴斯与松下一直使用松下生产的感光元件,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M4/3初期的1200万像素机型。但在这时,奥林巴斯已经不太满足于松下感光元件的技术实力与研发速度,有意转向索尼。而此时爆发的财务作假危机也让索尼趁机入股奥林巴斯,两家公司开始了蜜月期,于是1600万像素时代,出现了索尼、松下芯片混用的局面。而在2000万像素时代,索尼和松下同样拿出了自家的CMOS产品,但由于日本地震导致的产能问题,M4/3迟迟没有全面进入2000万像素时代,于是市面上依旧是1600万、2000万像素机型共存的局面。

那问题就来了,三代产品在成像上究竟差多少?选取奥林巴斯三代产品的旗舰,你会发现差距真的很大。尤其是第二代的1600W芯片,相对第一代松下1200万芯片,在动态范围、色深和高感光度上都有大幅度提升,而第三代与第二代之间,动态范围提升有限,色深有一定提升,但高感光度方面则是十分明显的提升。

于是在价格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像素高的产品,毕竟在M4/3的领域里,像素越高画质越好目前还是适用的。

再来看使用同一代芯片的机型。下面奥林巴斯的这8款机型,发布日期跨越了三年,像素同为1600万像素(E-M1稍有区别,据说是松下芯),然后你会发现它们无论是色深、动态范围还是高感差距都不大,也就是说基本只是处理器升级带来的细微差别。

也就是说,假如你已经有了M4/3机型,如果不是其他某项功能非要不可,单纯为了提升画质换同像素的机型是不可取也是不明智的。

除了感光元件的因素,买新不买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来源于M4/3存在的“机震”问题。早中期机型由于机械前帘导致的快门震动,会与机器自带的防抖产生共振,从而影响防抖效果,这个问题无论奥林巴斯还是松下都存在,老款奥林巴斯相机还特地因此更新了相机固件缓解这一问题。新款M4/3相机通过采用电子前帘、浮动式快门等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不少相机还专门将其作为产品优势进行注明。

就品牌而言,虽然奥林巴斯和松下同属一个阵营镜头通用,但因为差异化竞争的缘故,主点的科技树各不相同。奥林巴斯主打目前相机业界最强的五轴机身防抖,此外还拥有高精细摄影、多种内置滤镜、相位对焦(E-M1 mark II)等多种特色功能,机身设计复古,成像色彩相对浓郁,更是因为对蓝色的绝佳呈现被称为“奥林巴斯蓝”;松下全系列在摄像功能上都遥遥领先于奥林巴斯,更是由此延伸出4K/6K摄影、先拍照后对焦等功能,DFD技术保证自己在无反业界最强的反差对焦能力,机身做工和操控都略胜一筹。虽然两家厂商同一代感光元件的表现相差不多,但由于本品牌机身对于本品牌镜头会进行一定优化,所以除了功能上的差异外,想拥有怎样的镜头群对于机身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而至于是选择类单反的OM-D、GH、G系列还是更便携的PEN、GX之类,关键还是在于镜头群的选择。在如今两个系统双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人选择M4/3就是为了作为备机,这时候你是想把M4/3作为日常的便携机还是双机双镜的出游配置对于选择就很重要。说起系统双修,个人认为隔一个画幅进行双修会比较容易互补两个画幅的优缺点,更适合双机双镜搭配,比如全画幅搭M4/3、中画幅搭APS-C、APS-C搭1寸等等,例如我平时旅游的组合,全幅配广角M4/3搭长焦,这样从16mm到300mm的焦段配置能够应付旅游中绝大多数场景了,在画质和重量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均衡。

现在不少厂商诸如富士、尼康等也在走这样的路线(当然尼康1已经要彻底倒了),不过厂商们主要可不是为了互补,而是为了减少同品牌之间的竞争。由于中间隔了一个画幅,M4/3与全画幅之间的可替代性其实不是太强,所以你的全画幅是单反还是微单对你M4/3的选择其实没啥太关键的影响,反正已经那么重了,选择镜头反而更重要。而假如你是个APS-C相机用户,那选择M4/3时可考虑与现有相机互补,比如强调对焦、体积便携、外观等等,镜头也可以根据不同品牌间的优劣进行选择。

说了那么多,还是看具体机型吧:

1、时尚女性用户

奥林巴斯E-PL8 / 松下GF9

奥林巴斯和松下常年能在日本无反市场占据领先位置,离不开女性用户的鼎力支持,而E-PL、GF两个系列也一直为女性用户主打。当年也正是奥林巴斯,开创了可换镜头相机的滤镜时代,受到诸多摄影小白的欢迎。如今触摸翻转屏、WIFI连接等都已经是这类产品标配,其实也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拍的需要。其实这个档次的相机,功能、画质、价格都是其次,关键就在于谁的外观质感更好,所以看着哪个顺眼就买哪个吧。之所以只给了两星,是因为这类相机最大的敌人,是手机。

2、中端家用

虽然并非M4/3最便宜的机型,但个人认为,假如不是特别追求外观,还是从这个级别开始选择会更好。由于奥林巴斯曾经的性价比机型E-P5目前已经基本退市,目前在这个级别可选的产品不多,相对来说比较推荐的还是下面两款产品:

奥林巴斯E-M10 MarkII

作为OM-D系列的入门款产品,E-M10 MarkII是奥林巴斯拥有EVF电子取景器最便宜的机型。虽然是入门级产品,但第二代的E-M10将上一代的三轴防抖升级为4档的五轴防抖,EVF也升级对标更高级别机型,使得产品的实用性大增。从2015年发布至今已经快两年时间,网传今年夏季E-M10将迎来第三代产品。除了基本板上钉钉的4K视频外,盛传第三代E-M10将成为奥林巴斯首款采用2000万像素的中低端M4/3产品。假如能够在像素上有进一步提升,新一代E-M10或许又会成为今年同级别无反产品的网红机型。

松下GX85

自GX7时代松下开创了全新的GX专业系列以与走时尚路线的GF系列区分,GX8更是把M4/3的像素推高到2000万并在松下机身中首次搭载了机身防抖。但GX8更多是以一种旁轴造型旗舰的身份出现,无论是价格、画质、防抖乃至体积上,都不是特别令人满意,所以在这里也就不再推荐。而松下也顺势推出了精简版的GX85(国外叫GX80),虽然感光元件用回了万年不变的1600万像素,但新搭载的五轴双I.S.已经可以提供4档防抖(GX8只有3.5档)。GX85的276万像素电子取景器、4K视频及4K照片、对焦能力、机身操控要略好于奥林巴斯同级别的E-M10 MarkII,但奥林巴斯拥有更好的防抖效果(GX85需搭配松下防抖镜头才能达到4档效果)、更好的色彩——这些其实也是奥林巴斯与松下一直以来相互之间的优势对比,松下强于视频、操控、对焦,奥林巴斯强于防抖、色彩。

3、中端进阶

这一级别的机器已经是面向发烧友级别,虽然并非各家旗舰,但基本是各家旗舰产品适当阉割一定功能的次旗舰产品。由于价格相对旗舰低了不少,对于不需要某些旗舰特定功能的值友来说,这一档次产品会是更好的选择。

松下G85 / 奥林巴斯E-M5 MarkII

一方面,G85搭载了最新的5+2轴双效防抖(5档)、防尘防溅金属机身、无低通滤镜设计来跟随旗舰产品GH5,一方面又使用1600万像素CMOS刻意保持与旗舰的距离。横向对比来看,G85在机身性能上则是完全对标奥林巴斯E-M5 MarkII,索性就把两款机型放在一起说好了。双方仅有的显著差别就是,G85可以拍摄4K视频,以及松下拿手的4K照片、先拍照后对焦等(需要特定镜头配合),而E-M5 MarkII则搭配了奥林巴斯拿手的高精细摄影功能(通过传感器位移拍摄8张照片合成4000万像素,需要三脚架配合)。为了保证能够和G85竞争,E-M5 MarkII在固件升级时还进一步优化了防抖能力(搭配奥林巴斯防抖镜头时可以实现最高6档防抖能力)、增加4K延时摄影(不过还是没办法拍4K视频)等——两家厂商在这一档次的竞争中堪称白热化。

虽然在握持手感上G85略胜一筹,但奥林巴斯在外观上自然更讨巧,而且两家厂商给两款产品都设计了竖拍手柄,想增强手感都不是难事。至于如何选,最关键的在于你更偏重于谁家的镜头、更在意4K还是高像素模式。

松下GH4

说到G85总是要说起上一代松下旗舰GH4,这两款产品目前已经价格相差不多。相机界一直有“买新不买旧”的说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G85都会是更好的选择,推荐购买GH4的只有一类人:钟爱于视频拍摄但预算不够的用户。单就视频拍摄一项,GH4依然有着过人的实力。


奥林巴斯PEN-F

其实差点就不打算推荐PEN-F了,但PEN-F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作为奥林巴斯第一款2000万像素机型、唯一内置取景器的类旁轴无反,PEN-F自发布起就人气颇高——它那复古的外观实在是太亮骚了。出色的外观做工、堪用的画质、出色的防抖对焦以及快门时滞、高像素模式加持,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备机之选。当时还是满心期待着半年一年后价格腰斩入手,但由于日本地震、日元暴涨的影响,去年的剧情大家也是知道的——别说降价,没涨太多就算谢天谢地了。如今PEN-F单机身行货依然维持在7500左右(水货大约便宜一千多),这样的价格买个索尼A7套机都足够了——而且PEN-F搭配的多种专业设置和便捷操控在性能参数表上是看不到的,在同价位对比中更是体现不出优势。随着奥巴松下新款旗舰的发布,两家第一代2000万像素机型(PEN-F和GX8)与旗舰之间的画质差距还是略微明显,也使得PEN-F的地位略显尴尬。

但之所以又不得不推荐它,是因为PEN-F依旧是目前类旁轴造型M4/3相机的画质功能最强机,而这样的体积,正是许多M4/3潜在用户所在意的。今年各相机品牌纷纷提价,功能更强大的两款旗舰机价格更是遥遥在上。但是否值得为这多出的400万像素+专业操控付出近一倍的价差,真的是件关乎情怀的事情。


4、旗舰机型

在次旗舰领域打的不可开交的奥林巴斯松下,把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同样延伸的旗舰机上。同样升级为2000万像素,近乎相同的国内定价和上市时间,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互相针对。至于环境密封金属机身、1/8000秒机械快门、20万次快门寿命、双卡槽设计等等旗舰级产品标配性能两家都有配备,这里就不再详述,在区别上,松下GH5配备了更优秀的取景器(368万像素)和更好的液晶屏(3.2寸162万像素),更是具有4K 60p / 4:2:2 10bit 4K 30p无时长限制的专业级摄像能力,这也是GH5最大的杀器。向来摄像都不是强项的奥林巴斯自然把重点放在了摄影能力上,60张/秒的恐怖连拍能力(即便自动对焦曝光情况下也有18张/秒)、121点相位检测+对比度混合对焦(不仅相位对焦能力M4/3只此一家,其对焦点覆盖了近80%的画面区域也足以比肩各家*级产品),使得E-M1 mark II在M4/3原本不擅长的体育、打鸟等领域也可以拥有一席之地,再加上逆天的最高6.5档五轴防抖(等效200mm焦距手持2秒快门可用,4秒也有一定成功率,广角端甚至可以挑战8秒手持),使得M4/3曾经大打折扣的长焦优势真的变的实用起来。不过,最令人期待的手持高像素模式,依然没有到来。

于是到了旗舰阶段倒也好选了许多,假如你偏重摄像,就选择GH5,假如偏重摄影,就选择E-M1 mark II。这两款产品的价格注定了它们的受众不可能太广。GH系列在摄像领域的口碑已经累积多年,已经几乎算得上是摄像界的性价比机型了,而新款E-M1则更像是奥林巴斯在向整个摄影业界宣示自己的实力,看着很让人心动,但真让人掏这一万多块钱,又不得不去对比A7r2,去思考那么强劲的性能真的需要吗。


五、M4/3镜头选择

由于感光元件相对较小,M4/3在镜头体积重量上有着先天的优势,2X的转换系数也让其有着天生的长焦优势。为了配合更低的感光度获得更好的画质,M4/3镜头普遍在光圈上比其他品牌同级别产品要大,而且往往最大光圈或是稍收一档就可以获得最佳分辨率,大光圈使用效果好。

作为目前镜头群最丰富的无反系统,M4/3用户也算是有着幸福的烦恼。最初奥林巴斯和松下还多少有些焦段互补的意思,但随着镜头群日益完善,双方渐渐有些针锋相对的苗头。由于M4/3镜头相当一部分需要靠机身矫正诸如畸变、紫边、暗角等问题,虽然不同品牌的机身镜头搭配起来也可以有一些矫正效果,但终究还是自家机身最了解自家镜头。此外由于DFD对焦技术、镜头机身防抖协作、电动变焦等功能都需要同品牌机身镜头配合,所以通常来说,假如没有特别偏好,奥林巴斯机身推荐奥林巴斯镜头,松下推荐松下镜头。

不过在推荐具体镜头之前,还是要先说一个问题,就是M4/3时代,4/3镜头还有没买的必要。

在4/3单反系统时代,奥林巴斯为了弥补高感成像的不足,推出过许多大光圈堆料头,比如14-35/2、35-100/2之类。这些镜头显示了奥林巴斯在光学领域的实力,但也把4/3镜头引入越大越重越贵的怪圈,一个等效28-70的镜头竟然有900克,怎么想都觉得有点胳膊酸。

由于镜头卡口不同,奥林巴斯和松下都推出过4/3镜头转接M4/3机身的转接环,部分镜头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对于当年保有量较大口碑较好的诸如12-60/2.8-4等镜头的用户来说,也算是个再利用的解决办法,E-M1在2013年推出,算是对老4/3用户有了最后的交代。但时至今日,4/3镜头已经全面停产,新的PRO系列镜头也做到了焦段全覆盖,又大又重还要转接环的4/3镜头已经完全没有了再购入的必要,然而就这样有些文章还推荐给大家,也是无语。

虽然目前4/3单反镜头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能见到新品,但依然要强调,M.ZUIKO DIGITAL开头的镜头是M4/3无反系统专用,前面没有M开头,系列名为“ZUIKO DIGITAL”的是4/3单反镜头,千万不要买错了。

正如佳能有红圈,尼康有金圈,索尼有蔡司、GM一样,M4/3也有自己的镜头分级体系。奥林巴斯的M.ZUIKO DIGITAL镜头共有三个级别,依次为M.ZUIKO PRO(*级镜头系列)、M.ZUIKO PREMIUM(中高端定焦系列)、M.ZUIKO(普通镜头)。

松下的体系则相对比较简单,虽然也推出了大三元镜头,命名为LUMIX G X(比普通镜头多一个X),但松下并没有将其单独分类,而只是将其徕卡镜头(大都由腾龙等设计松下制造)单独列出。最近一两年松下也对自己的镜头群外观进行了调整,徕卡镜头(LEICA DG)在镜身标示焦距时会采用暗金色数字,而松下镜头(LUMIX G)无论是否含有X都用白色标示。不过由于老款镜头目前还在使用金色的标示,区分起来还是有点混乱。

目前两个品牌在镜头设计上也愈发有着自身的明显印记:奥林巴斯又在走当年4/3的老路,更加注重大变焦比、大光圈(或恒定光圈)与更多功能(自带微距或环境密封),为了实现更优秀的边角画质、更好的全开光圈画质和色散改善,不惜堆料;而松下则更加在意镜头小型化和视频方面的应用,其镜头相对奥林巴斯更加注重中心锐度(分辨率),而对于影响镜头小型化的诸如边角画质(无论分辨率还是紫边等)、是否恒定光圈等就没那么在意。于是往往在同类镜头比较时,最小最轻中心画质最锐的都是松下,而焦距最广光圈最大边角画质最好的往往是奥林巴斯。

虽然奥林巴斯在镜头参数和细节上往往会略胜一筹,但松下依然有着自己的决胜法宝——价格跳水。一旦半年或一年后松下镜头迅速降价拉开与奥林巴斯的价位,那两者不大的画质差距往往就会被价格差距所掩盖了。

还是按具体焦段来依次推荐吧:

1、中短定焦镜头

M4/3之所以能受到很多人青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小巧的定焦镜头群,搭配小巧的机身可以成为很好的扫街随身机。很多人认为M4/3类单反造型相机没有出路,也是因为定焦党们并不看好。奥林巴斯与松下以及适马确实也提供了颇为丰富的定焦镜头选择,从等效16mm-600mm焦段都有涉及,而且主要集中在等效16-90mm的焦段。

说起M4/3最受欢迎的定焦镜头,就不得不说一个经典的选择题,是选松下20/1.7还是徕卡15/1.7+25/1.4。35和50焦段作为最经典的定焦镜头焦段,基本是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接触定焦镜头的启蒙焦段。M4/3在14-30mm区间(等效28-60mm)推出过多达16款定焦产品,并且还在不断的丰富中,这其中也不乏奥林巴斯25/1.2这样的高价牛头与松下25/1.7这类素质还不错的入门定焦。由于画幅的优势,M4/3的定焦可以在小体积中做到更大的光圈,例如和索尼35/2.8相比,松下15/1.7光圈大了一档半体积却更小巧。

对大多数进阶爱好者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松下的三款镜头:

LEICA DG SUMMILUX 15mm / F1.7 ASPH.

LUMIX G 20mm F1.7 Ⅱ ASPH.


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

这三款镜头价位都在2000元上下,且外观小巧重量也不大,M4/3玩家基本是人手一支或几支。这里面20/1.7是最早一批M4/3镜头之一,当年作为松下经典产品GF1的套机镜头发售,因为小巧的饼干头造型和颇为不错的锐度迅速火爆起来。后来松下陆续推出了25/1.4和15/1.7,并对20/1.7进行了升级(解决对焦犹豫噪音大的问题,但锐度略有损失),于是这三款等效30、40、50毫米焦距的产品该如何选择就成为一个问题。三款镜头中,20/1.7最便宜、体积重量最小,但等效40mm的视角也是三个中最难掌握的——拍风景全身人像不够广,拍静物半身人像又有点短,而且虽然锐度不错但色彩有些干涩。个人觉得如果不想在这个焦段投入太多或者追求极致便携可以考虑20/1.7,否则还是先上15/1.7,之后再补充25/1.4更好。

顺便再放一张奥林巴斯25/1.2的图,410克的重量比上面三个镜头加起来都重,镜头结构中堆满了花花绿绿的特殊镜片,再对比上面的几个镜头,就足以看出奥林巴斯在堆料这条不归路上走了多远……

虽然M4/3最热门的定焦镜头更多偏重于中焦段,但也并不意味着广角定焦没有好镜头,无论是奥巴8/1.8还是松下徕卡12/1.4,都提供了强悍的大光圈广角性能。受限于感光元件大小和宽容度,M4/3在大广角风景拍摄上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在星空摄影上,M4/3反倒靠着自己强大的防抖能力上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奥林巴斯最新的五轴防抖相机搭配8/1.8Pro鱼眼镜头仅依靠手持就可以获得相当绚丽的夜景效果。假如你是十分在意体积便携的星空党,这也算是个另辟蹊径的解决方案。

2、中长定焦镜头

虽然堆料这种事是奥林巴斯常做的,但松下一旦堆起料来也十分疯狂,等效85mm经典人像焦距的LEICA DG NOCTICRON 42.5mm F1.2 ASPH.POWER O.I.S,同样达到了四百多克的重量,六千多的售价在M4/3定焦中也算是价值不菲,当然就成像而言这也是松下镜皇之一,拥有代表松下的*级画质。

相对来说这个焦段竞争最激烈的还是松下42.5/1.7、奥林巴斯45/1.8与适马30/1.4这三款两千元级别镜头,这其中松下42.5/1.7在与奥巴45/1.8的竞争中素质略好一点, 而适马则焦段略为特别且体积重量较大。不过这个焦段除了人像之外使用频率并不是太高,假如人像拍的多不如一步到位上42.5/1.2这类的牛头,假如用的不多,使用包含这个焦段的变焦牛头会是个更有效的替代方案,除非你更在意定焦所带来的重量体积优势。


在42.5mm以远的焦距,M4/3只有奥林巴斯推出了2款镜头,但这两款镜头也堪称是M4/3长焦的精髓所在——由于等效焦距的优势,75/1.8和300/4能够达到全画幅150、600mm焦距镜头所无法企及的便携重量体积和大光圈。其中75/1.8可以在满足人像摄影的同时兼顾舞台场景拍摄的需求,与42.5/1.2同样都可以实现“空气切割机”的效果。 而且其仅300克的重量、比较便携的体积也令其实用性大增。至于不足,出于价格的因素,75/1.8的成像比起几个镜皇级别的产品还是略有一点差距(奥林巴斯也没把它归入PRO系列),而且遮光罩要另购。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等效150焦距的定焦,你是否有这么高的需求。

作为目前M4/3焦距最长的定焦镜头(变焦还有个更长的徕卡100-400), 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0 IS PRO自发布之日起就是自带光环的——M4/3最贵镜头、奥林巴斯首支防抖镜头、PRO系列首支定焦镜头。其自带的4档镜头防抖搭配奥林巴斯最新机身产品可以实现6档防抖的惊人实力,而等效600mm的却只有1270克的轻量三防镜身可谓是野生动物拍摄的利器。只是无奈无反天生不足的跟焦能力,使得这款镜头自推出后挺长时间有些无处施展的感觉。直到这次E-M1 mark II的发布让追焦真正可用且达到中高级单反的能力,也使得这样的轻量化打鸟组合真正可用起来。



3、微距镜头

除了上面这些普通定焦镜头外,奥林巴斯和松下还有等效60、90、120mm焦距的微距镜头。说起来M4/3在微距摄影中也有一定优势,一来由于景深相较全画幅大,拍摄微距时不需要缩太多光圈,此外由于与全画幅有2倍的焦距转换系数,在微距领域的放大倍率同样有两倍的转换系数(但其实对拍摄者来说并没有多少感官上的差距)。但由于M4/3镜头普遍最近对焦距离较近,放大倍率上有着不小的优势,目前M4/3带微距功能的变焦镜头不少,虽然达不到1:1的放大倍率,但应付日常使用也已足够,假如不是使用微距的机会不是特别多,倒也不需要多花这个钱购入。 而假如一定需要的话,奥林巴斯这个1.25倍放大倍率(等效全画幅2.5倍)且十分小巧微距会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由于没有镜头防抖,松下没有机身防抖的相机使用时略显不便。


4、广角、标准变焦镜头

虽然很多人说小型定焦头是M4/3的精髓,但个人还是颇为青睐M4/3那些不那么大的变焦,在加入更大光圈、更大变焦比的同时还能保证不错的体积重量,对于旅游出行或者家庭日用来说,这样的变焦其实更加实用。

在上面的定焦推荐中我也提到,由于宽容度和等效焦距上的劣势,M4/3并不太擅长拍摄广角风景,虽然在星野拍摄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但终究是相对小众的用法,而且M4/3广角牛头动辄六七千的价位放到全画幅镜头领域也可以买到不错的广角头了。再延伸到广角变焦头方面,这样的差距依然存在。

另外M4/3引以为傲的镜头体积重量在广角镜头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先来对比A7R2搭配16-35/4与PEN-F搭配M4/3经典广角松下7-14/4,虽然体积重量M4/3占优(1.1公斤与0.7公斤的区别)、焦段更广(等效14mm),但相对于A7r2在广角风景的画质优势来说,M4/3的这点优势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

假如再用奥林巴斯PRO系列的7-14/2.8、松下徕卡的8-18/2.8-4与A7r2、富士X-E2s搭配广角镜头进行对比,会发现虽然在焦段、光圈上M4/3更胜一筹,但无论体积重量还是价格上与其他品牌广角相比已经没有多大优势。

虽然如此,但毕竟广角变焦也是大三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说标准变焦头的同时顺便提一下吧。虽然M4/3颇有特色的是这类电动变焦饼干头,松下在刚推出时甚至将其归入其高端的X系列,奥林巴斯更是把厚度做到极致的2.25厘米,但这些镜头毕竟是作为入门级产品套机镜头出现的,对于改善画质来说并没有多少帮助。

说起M4/3变焦头,就不得不提及其最*级的三个系列:奥林巴斯PRO系列、松下X系列及徕卡DG VARIO-ELMARIT 2.8-4系列,这三个系列都有代表目前M4/3最*级的2.8大光圈镜头。其中松下X系列是M4/3最早的大三元产品线,其追求的是体积重量上的极致小巧和中心的锐利画质,而奥林巴斯PRO系列则延续了它一贯的堆料特色,而徕卡DG VARIO-ELMARIT 2.8-4系列则更倾向于在画质、焦距与体积重量之间取得平衡。于是你会看到这样的对比(由于松下X系列没有推出广角头,所以使用7-14/4代替),从左到右依次为松下X、徕卡、奥巴PRO:

三者在体积上的差别可谓是相当明显,这也使得虽然三个系列画质有一定差别,但也没有哪款可以全面领先。一个颇为特别的现象是,不同于其他品牌大三元标准变焦头只能单独购买,M4/3的这三款2.8光圈镜头都是作为旗舰机套头出现的:12-40是E-M1系列的套头,12-35是GH4及以前产品的套头,徕卡12-60则是最新款GH5的套头。

松下12-35/2.8和奥林巴斯12-40/2.8经常会被人拿来进行比较,也是大家纠结比较多的两款镜头。虽然松下在体积、重量、价格上有优势、奥林巴斯胜在焦段和微距,但两款镜头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不足以对选择起到决定性作用。12-35胜在更加优秀的中心锐度,而12=40在全开光圈和边缘分辨率上更有优势。至于怎么选,还是哪家机身用哪家头吧。

目前12-35进化到了第二代,但仅是为了在防抖对焦上更好的搭配新款机身,并改进镜头镀膜,在外观和镜头结构上并无变化。

由于目前徕卡DG VARIO-ELMARIT 2.8-4系列才刚刚上市,广角镜8-18刚发布、长焦镜50-200还未发布,目前还没有试用过,但依然可以从一些产品细节上看到一些微妙:12-60/2.8-4的规格最早是由奥林巴斯在4/3系统中实现的,也成为4/3最著名的变焦万金油。其核心思想就是大变焦比、牺牲恒定光圈换取更轻便的重量体积,十分适合旅游使用,而松下徕卡12-60/2.8-4显然也继承了这一思想。虽然最大光圈是2.8,但徕卡DG VARIO-ELMARIT 2.8-4系列只有在广角

—也就是说镜头整个焦段光圈更接近F4而非F2.8,这一系列更适合被看做是光圈变大的小三元而非大三元。这种定位上的差距同样也反映在价格上,徕卡12-60/2.8-4虽然有徕卡标加身又多出近一倍焦距,但其定价也只是和松下12-35/2.8相同。

而在广角镜头的混战中,徕卡8-18/2.8-4在镜头素质上已经可以做到接近奥林巴斯7-14/2.8的水准,虽然奥林巴斯胜在更广的广角和更大的光圈,但徕卡8-18无论在焦段的常用性还是可安装滤镜上都显得更加易用,一旦上市一段时间出现价格跳水,完全可以成为新的性价比之选。

说起奥巴松下这三个系列的混战,就不得不提起一个惊艳的搅局者——奥林巴斯12-100/4 PRO。等效24-200mm焦距、F4恒定光圈、五百多克还算可以承受的重量,配合机身可实现最高6.5档的变态防抖能力,这样的技术规格是很多人“一镜走天下”的终极目标,奥林巴斯最终在去年把它变成了现实。

得益于M4/3在镜头小型化的天然优势,12-100/4虽然变焦比达到了八倍多,依然保持了恒定光圈和颇为不错的画质,最关键的是561克的重量假如放在单反镜头中都能算到轻量级中,旅游只需要带一个镜头,背包负担减少许多。


等效24-200的焦段想找一个同级别对手确实颇为不易,素质较高的恒定光圈大变焦产品,大都选择24-120范围内的焦距,而能够达到200mm焦段的,大都是等效28-300这样焦段(只有腾龙等少数APS-C产品做到了等效24-450的焦段),不仅广角不够广、光圈不恒定,而且普遍镜头素质一般。所以只好用12-100/4与索尼佳能两个等效24-105/4的镜头进行对比:

或许上图的对比还不是那么反差巨大,当与两款70-200/4进行对比时,差距就颇为明显了,而且一支12-100不仅省却了带两支镜头的重量体积,还少了换镜头这个颇为浪费时间精力的环节。

12-100/4最出色的表现在于其广角端,其广角画质不仅在超越了M4/3两支大三元,甚至还可以与定焦一决高下。不过随着焦距的增加,在中焦段12-100/4与大三元互有胜负,到了长焦端,则不如35-100、40-150两支大三元长焦,只能算是表现不错。但对于一个大变焦比产品,想在全焦段都保持超高水准自然是不现实的,好在12-100/4的焦外表现还算令人满意。再加上其0.3倍放大倍率、15cm的最近对焦距离,临时用来拍拍微距也算堪用。归纳起来,这就是一款为旅游而生的镜头。

5、长焦变焦镜头

上文也提到过,长焦是M4/3最有优势的焦段,不过在早期,M4/3的长焦镜头更偏重于焦段的布局和追求小型化,光圈不大好镜头也不多,但胜在价格便宜,千八百块的长焦头比比皆是。最近几年奥林巴斯和松下都加大了在高素质长焦头上的投入,不仅大三元长焦镜相继发布,也开始更多布局等效200mm以上的镜头。

目前M4/3共有两支大三元长焦镜头,松下35-100/2.8与奥林巴斯40-150/2.8,它们也延续了松下X系列和奥林巴斯PRO系列的特色,一个十分注重体积,一个则以堆料为主,而且由于奥巴的焦距更长,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样迥异的体积差。

虽然如此,但与索尼的70-200/2.8相比,即使奥林巴斯都显得小巧许多。

因为两者在重量体积、焦距、价格上的差距太大,所以还是比较好选择的。当然就整体素质而言,个人十分推崇奥林巴斯的40-150/2.8,不仅因为它是目前奥林巴斯画质最好、对焦最快的变焦镜头,还因为它比普通70-200焦段的镜头长出100mm,更加适合旅游使用。假如你只想拥有一款M4/3长焦镜头,那非它莫属。如果平时对于中长焦的定焦镜头需求不高,40-150pro也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替代者,毕竟长焦端等效300/2.8想要虚化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此外40-150颇为实用的伸缩式金属遮光罩,不使用时可以缩至镜身处节约体积,完全不需要取下来。再也不用担心遮光罩忘带放家里了。

40-150有搭配MC-14增距镜和不搭配两种套装。安装MC-14后焦距增大1.4倍,等效为112-420/4,大约是佳能大白的焦段。这个焦段更适合野生动物、大自然的拍摄,但MC-14只支持两款长焦镜头使用,而且增距镜多少对画质会有些影响。关键还是看个人需求,由于目前M4/3除了E-M1 mark II外的机型普遍追焦能力一般,并不太适合体育、动物摄影,假如上增距镜是为了这个,那多少要考虑一下。个人认为不妨先不买增距镜,等有需求时再买,其实也没贵太多钱。



松下的35-100/2.8自发布之日起就是世界最小最轻的大三元长焦镜头,其重量只有360克,还不到40-150/2.8的一半。如果你对长焦的需求没那么高,又希望相机包里随时有个高素质的长焦以备不时之需,那35-100/2.8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对于松下中低端产品用户来说,40-150/2.8没有镜头防抖,使用起来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也是松下的优势之一。35-100中心锐度表现颇为不错,但焦外普遍反映不是太好看,也是其没有40-150/2.8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12-35一样,35-100/2.8也在今年年初推出第二代,两代镜头在外观尺寸、光学结构等方面都十分相像,第二代重量轻了3克,主要改进了防抖系统以配合最新的5+2防抖,更新了镜头镀膜,此外就差异不大。由于目前一代(四千元级)和二代(五千元级)有一千多元的价差,假如用不到最新的防抖不妨考虑第一代。


或许松下也发现单凭一个35-100/2.8无法与奥林巴斯抗衡,于是最新的徕卡DG VARIO-ELMARIT 2.8-4系列也计划推出50-100/2.8-4,这样的焦段设计也算是颇有针对性——友军的奥林巴斯40-150/2.8加增距镜后相当于112-420/4,徕卡新镜在光圈上更有优势,而与其他厂商同焦段4.5-5.6的光圈更是有着一档到一档半的优势。就如同12-60是奥林巴斯4/3时代热门镜头一样,同时代奥林巴斯推出的50-200/2.8-3.5也颇受欢迎,如今松下把这个焦段同样复刻到了M4/3系统,不知奥林巴斯作何感想。然而自从展出概念版产品后新50-100/2.8-4就没了动静,不知何时何价能真正与大家见面,就模型来看这个体积还是颇有竞争力的。

虽然50-200/2.8-4还未发布,但松下徕卡在远摄变焦领域已经有了一款镜头,那就是100-400/4-6.3。这款等效200-800mm焦距的产品不仅是M4/3焦距最长的产品(奥林巴斯300/4用上1.4倍增距镜才能与之抗衡),也是目前M4/3最贵的变焦镜头。


虽然985克的重量、仅比奥巴40-150/2.8大一小圈的体积在同级别中颇为便携,虽然100-300乃至350mm端画质都算不错,虽然防抖效果应付大部分情况下的手持拍摄没有问题,虽然有着颇为独特的镜头锁定机构、遮光罩和脚架环……但不得不说,与其他品牌甚至全画幅的100-400mm镜头相比,近万元的徕卡100-400并没有多少价格优势,再加上M4/3大部分机身并不擅长的追焦能力,在“打鸟”这个领域来说徕卡100-400并不算突出。那徕卡100-400是否值得买呢?假如你喜欢在动物园拍拍动物、拍拍飞机或是静止的飞鸟,或是想尝试十分不同的风景焦段(用超过400mm焦距拍风景绝对是种十分独特的体验),那徕卡100-400如此轻量化的镜身就足以成为你选购它的理由;但假如你对这些都不是特别感兴趣,那小心它会成为躺在你防潮箱里最久的那个——毕竟别人广角能搞定的事情你得退个几十米才行。

六、M4/3配件

虽然说起来相机配件中最大头的应该是闪光灯, 奥林巴斯也推出过GN58的FL-900R这类高端货,但在如今几百元国产闪光灯大行其道的时代,多少有些落寞。而且由于M4/3机身镜头都相对小巧,本来搭配闪光灯就有些头重脚轻,再加上其白天作为随身机、晚上拍照靠防抖的特性,闪光灯买了大部分情况都是吃灰,这里就不做推荐了。

M4/3配件中最绕不过去的还是电池。由于微单本来就电池小耗电快,M4/3又大都不能用充电宝充电,于是出门多备几块电池很重要。虽然M4/3最近几年推出的产品电池通用性还算可以,但由于品胜等老牌厂商并没有涉足M4/3,想要保证最佳品质依然要购买原装电池。松下的电池价格还算可以接受,但奥林巴斯那块千年不变的BLN-1高达450元的价格真心让人难以下手。淘宝上充斥的几十元原装电池自然是假的,曾经有过的两百元左右水货后来也销声匿迹。飞毛腿虽然也算老牌厂商但质量真心堪忧,倒是现在卖的比较火的JJC倒是还算堪用,当然和原装的还是没法比,但也算值这个价格了。

M4/3比较特别的一个支出在于遮光罩,不少饼干镜头为了保证体积小巧并没有设计遮光罩(部分电动镜头可另配自动开合镜头盖),甚至少部分中高端镜头诸如75/1.8不知为何也要另购。好在这些在万能的淘宝都能搞定,价格比起原装的便宜不少。稍稍令人欣慰的是不少饼干头的滤镜尺寸是通用的,一个遮光罩就能搞定几个镜头。

同样由于镜头小巧的缘故,许多M4/3镜头都是使用诸如46mm这样比较小口径的滤镜,而B+W等品牌这种小口径产品在国内不仅难找而且价格贵,如果有购买需求不妨去美国亚马逊海淘。当然,低价镜头滤镜还是能不装就不装了。

随着各种长焦镜头的陆续推出,玩家对于相机握持手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淘宝上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手柄可供选择,无论是适合类旁轴的L型手柄还是适合类单反的竖排手柄。曾经奥林巴斯和松下也为类旁轴造型相机推出过电子取景器,不仅显示效果更好,也能为握持更重镜头时提供更好支撑,但随着GX8、PEN-F等高端相机陆续内置取景器,这类产品也愈发难觅踪影。

如果一定要问M4/3有什么特色配件,那非奥林巴斯潜水装备莫属。虽然目前针对奥林巴斯、索尼相机的第三方防水壳有不少,但要论起官方出品的潜水配件,在三防相机领域颇有心得的奥林巴斯可谓是当仁不让。奥林巴斯为其从入门级到旗舰款的M4/3相机几乎都配备了专用防水壳,使用防水壳后可在水下60米内拍摄。只是其价格高昂不说,还主要在日本市场销售国内较难购买,再加上各种专用附件,想拍张精彩的水下照片投入可是相当不菲。


七、M4/3购买渠道

虽然在日本市场卖的火热,但在中国大陆,无论是奥林巴斯还是松下在广告宣传上都显得不够给力,尤其是松下,国内市场做的之差在一二线相机厂商中无出其右,不仅定价高,营销做得也差。在M4/3相机诞生初期,奥林巴斯由于全球联保且包含中文菜单的缘故,水货在国内相当吃香;而松下由于日本本土售价远低于国行,尽管日本本土版机型只有日语(可刷机成英文菜单但不能刷中文),但消费者依然抵挡不住巨大的价差选择水货。再加上M4/3(尤其是松下)无论相机还是镜头上市半年一年左右就会价格大幅度跳水,时常出现“腰斩价”,所以很多人都会等待半价时购入。

几年时间过去,索尼微单在国内大获成功,或许也让奥林巴斯和松下更加重视大陆市场。尽管奥林巴斯取消了全球联保、松下可以通过刷机在水货上实现中文菜单——但奥林巴斯和松下的国内售价已经不像当年那么离谱,行货也渐渐有了性价比。

一年多前为占领澳洲市场,奥林巴斯曾经在澳大利亚进行过低价+补贴的超值促销,当时的价格确实颇为诱人。但除了这种有点“赔本赚吆喝”意思的促销外,由于近些年日元、港币汇率的上涨,大陆售价与香港、日本等的差距已经愈发缩小,国行不仅多出保修还时常有送相机包送手柄等活动,除非有特别大折扣的特价,否则已经没有海淘的必要。

奥林巴斯、松下等M4/3相机镜头可以在京东等电商购买,奥林巴斯也有自己的官方商城,偶尔也会有不错的好价出现(尤其是一些配件),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淘宝价格更优。奥林巴斯有一些官方授权经销商在淘宝有开店,相对价格也不算贵,但松下则要略混乱些,购买时需仔细甄别。


展望未来,虽然松下的有机传感器不知何时可以商用,但其2020年之前将M4/3带入8K时代的豪言壮语还是让人对下一代超过3300万的像素有所想象。而对于奥林巴斯,惊人的防抖能否再逆天些,让我们真正告别三脚架并用上手持高像素模式,值得期待。当然在这之前,2000万像素机型能否在M4/3全系列普及才是当务之急,还是先期待一下即将到来的E-M10 mark III 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