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存储卡选购

2020年相机存储卡选购

一、前言

其实SD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不少标准规范。不同速度属于各自对应的标准,只要会看标注的参数能大致明白该卡的主要信息,但我们买回后发现该卡表现经常不如宣传的那样。

所以本文将结合个人经历,简单分享一下SD卡的选购经验以及手头几张卡的实际评测。

本人相机和设备较多,自然我的存储卡不少:TF卡4张,XQD卡一张,SD卡N张。

但是大概总结自己的购买规律就是:越买越大、越买越快。

当然价格也是关键,之前觉得东芝性价比高、后来闪迪上了海淘好车,现在需要高速卡,金士顿同类卡里便宜还送UHS-II读卡器,就各种买买买了......

PS:这里是拿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存储卡,不是晒家当,不要盲目攀比。

二、存储卡的分类

市面上主流的存储卡,我将它们按体积从小到大分为:Micro SD卡、SD卡、XQD/CFexpress 卡、CF卡(Compact Flas)。

Micro SD卡

俗称为TF卡,因为体积比较小所以常用在运动相机、无人机、行车记录仪、手机等小型设备。Micro SD卡可以加上SD卡套作为SD卡用,速度可能受卡套影响,另外稳定性可能会差些。

SD卡

是主流相机用得最多的存储卡,绝大多数相机、笔记本、拓展坞都兼容或支持,只有少数对速度要求更高的相机以及同时是单卡槽相机不支持。但是随着数码摄影摄像进入4000万以上像素、4K录制几乎标配的年代,SD卡开始变得不太够用了。

但是像我有D850、XT4、X100V 这些机器,为了高速连拍、高码率视频的通用性我还是会选择上高速SD卡。

XQD/cfexpress卡

XQD卡能提供比SD卡更高的速度以及耐久度,只是价格门槛较高。XQD是索尼的标准,cfexpress貌似是行业标准,两种卡外形和尺寸一致,后者相当于是前者的升级版。不过读卡器并不能混用,目前一些CFexpress卡可以兼容XQD卡支持的相机,应该作为XQD卡使用。

比如尼康D850就用XQD卡来解决SD卡写入速度的瓶颈,虽然卡很贵但也没有办法。XQD卡速度虽然快,但是通用性和易用性都不太友好,目前支持XQD机器很少且需要专门读卡器,所以我平时不太爱用。

索尼这个XQD读卡器我是花了400+买的(现在国产有川宇),目前都没跑出标注的400MB/S的峰值速度;相比之下金士顿这个卡还自带原厂高速UHS-II读卡器,比较良心。


XQD卡的速度其实已经足够大多数情况使用,未来不一定会淘汰;不过目前出现了超高速的cfexpress卡,应该是未来应对高速连拍以及8K拍摄的主要解决方案。

CF卡(Compact Flas卡)

由于体积较大,在主流行的超薄数码相机大多放弃了CF卡。抗温一般、技术过时等问题,逐渐会被淘汰。

个人感受是过去佳能相机用CF卡较多,自己相机的购买经历是宾得-尼康-尼康+大疆-富士,恰巧从来没有购买过CF卡。

三、SD卡主要参数与建议

由于SD卡是目前市场是最主流的存储卡,也是自己手头数量比较多的卡,所以本文也主要介绍SD卡,其他卡可以作为类比或参考。

1.品牌&价格

其实目前一线品牌比如索尼、闪迪、金士顿、东芝、三星等,对于主流卡产品来说技术差异其实并不大(也许最高速度技术有差),SD卡产品通常都有一定级别的防水、抗震、耐温,而品牌选购我个人更看重该产品的保固政策,比如保固年限长短大概分为3年、5年、10年、终身,还有像存储卡只换不修等服务,不过保固政策基本只决定卡的最大寿命,并不保护数据安全。存储卡有价而数据无价,双卡拍摄回家及时多备份才是王道。

京东上大概看了一下,SD卡闪迪、金士顿是终身保,东芝、索尼是5年保;TF卡闪迪、三星基本10年、东芝5年,金士顿旧款2年,新款终身。

所以主流SD卡的选购其实主要还是看价格和售后,而普通速度的卡通常也不会用超过十年,于是我以前是在速度差不多的情况下主流卡哪个便宜买哪个,但SD卡假货很多注意购买渠道。

2.SD卡迭代&器材支持

随着技术的进步,SD卡由一代UHS发展出了二代UHS-II,二代技术是通过加入第二排引脚信号来提升速度,并充分与现有一代SD保持兼容。

购买存储卡切记不要脱离相机的规格支持,早些年相机相机只支持UHS-I,买UHS-II也是浪费;买了UHS-II的卡,没有配适的读卡器,读取体验也会下降。

之前我买过雷克沙 1000X据说为假UHS-II卡,当年为此买了好几个读卡器,最后都没法实现理论的150MB/S的速度,我当年这种操作即蠢又没意义,后来雷克沙据说已经成了国产,本文不过多进行评价。

3.容量大小

容量其实还是要看个人用途和设备,我以前相机2000W像素32GB就够了,后来4000W像素64GB都有些不够,使用无人机之后发现还是128GB比较稳妥,用了高码率录制之后感觉256GB也可以......

SDXC相对于SDHC是更新的标准,SDHC 最大支持32GB容量,SDXC 最大支持2TB(2048GB)容量。

出于对数据的安全考虑,如果是双卡的情况下64+64通常比128要稳妥,但通常建议还是有一张稍大容量的主卡,可以128+64这样的搭配,能够让你无忧无虑拍摄很长时间。

4.读取速度/写入速度

对于存储卡本身速度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速度标准,也是直接影响拍摄体验的参数,但同时也是各卡主要差距与猫腻宣传并存的核心所在:

SD卡速度分为读取速度和写入速度,由于照片是由相机缓存然后写入SD卡中,然后电脑再读取SD卡数据拷贝至硬盘中。所以写入速度基本决定了SD卡的主要性能表现,而读取速度大多只影响数据传输。

从最初的class2-10发展到如今,几乎所有SD卡都达到了class10,再到U1、U3标准规定SD卡必须达到这样的写入速度,现在还出现了V30、60、90视频速度等级对应写入速度,感觉这些标准也在随SD卡的发展变化出现,不过这规定的都是速度的下限,是必须能达到这样的速度才能标上的。

但是现实中商家为了宣传效果,往往都会在SD卡面写上自家实验室跑出的最高理论速度。

为了跑出最高速度商家自然创造出最优于出现理论速度上限,现实基本都要打一定折扣的,比如闪迪这张SD卡实际就是90MB/S老款换壳,只有闪迪的某款读卡器才能实现170的连续读取速度,而写入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在拍摄体验上没有什么明显差别。

通常读取速度比写入速度要高,所以就算是理论的最大写入速度,很多厂家都不会将它标在卡上或在宣传页面写出来,通常只有一个没有太多意义的最大读取速度。

甚至同系列SD卡,不同容量的速度也可能不太一样。

如果在宣传页面都看不到写入速度宣传,说明写入速度可能没什么优势甚至是劣势,可能意味着它是张低速卡/慢速卡。在高速连拍下可能会出现按下快门无法继续拍照和回看照片的情况,在高质量视频拍摄会出现强制中断录制或写入错误等。

所以在SD卡速度选购时,一定要注意上面U和V这两个写入标准,具体数值只能按照下限的速度标准或评测来参考判断。

个人存储卡我建议与容量相似,至少有一张高速卡:主卡RAW副卡jpg写入,至少能解锁你相机的高速连拍、高码率录制,虽然你可能不是很常用。

SD卡除了写入速度经常不标注之外,相机与SD卡的缓存大小和清理缓存时间一般也不会详细说明,但这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差异,下面在实际评测中将会涉及。

三、详细评测

就我目前使用而言,我之前的慢卡和32G的小卡我现在基本不会再用,特别是体验过XQD卡的高速之后,买卡基本都是从120G、90MB/S起考虑了。

XT3、XT4的视频最大码率达到了400Mbps,不过400Mbps的b是小写的,1B=8b,400Mbps码率视频并非每秒400MB大小而是50MB大小,高码率视频录制通常选择V60、V90的SD卡就可以了,不过这样的视频1分钟就占用约3GB容量,同时对容量也是巨大的压力。

真正对存储卡写入速度挑战的其实是RAW高速连拍,尼康D850一张未压缩RAW90MB、富士XT3一张未压缩RAW50MB,他们在高速连拍下自然会遇到瓶颈。

下面我将对索尼XQD卡、金士顿V90红卡、东芝白卡、闪迪至尊卡进行实际评测。

先简单给几张高速卡进行理论测速度,相机连拍只看第一行连续读取和写入数据:

不过由于测试环境/条件的关系,这些数据不一定就代表卡在相机上的速度,重点还是来看看实拍测试:

1.D850 RAW连拍


如果视频看不出区别的话,其实可以看看PR里面的音轨,每个点基本代表了一次快门的声音,所以第一段越长说明全速连拍张数越多,后面减速之后点越密集说明连拍速度越快。

测试1结果

索尼:D850还是没有加手柄的状态,XQD卡都无法彻底释放连拍,可见D850需要新卡槽是必须的,连拍时间和速度都是SD卡无法提供的。可见XQD卡其实却是有存在的意义,只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大而已。

金士顿:已经是最快的SD卡之一了,但表现只能接近于XQD卡,高速连拍过后依然能保持较高速度连拍且不会被中断;

东芝:表现还可以,不过高速连拍之后只能慢速拍摄,最后拍摄停止;

闪迪:表现最差,高速连拍之后需要中断很久,而且很快无法继续拍摄。

2.富士XT3 RAW连拍

由于富士XT3不支持XQD卡,所以XQD卡不能再作为参考。


测试2结果

金士顿:XT3RAW照片小的缘故,连拍速度更快、满速持续时间更长,降速后拍摄不会停下来;

东芝:高速连拍应该是我手指没摁紧的关系断了一下,不过总体表现和测试1基本一致,降速后不会停止拍摄;

闪迪:第一轮连拍都没有达到XT3的最高速,后面减速和卡顿也是几个里表现最差的。

最终可以看出电脑测出的写入速度并不一定代表实际表现:XQD卡速度确实快,最快的金士顿SD卡比较接近XQD卡的体验,东芝的白卡反而比闪迪的至尊卡要好,这与写入速度、缓存大小以及清除缓存速度有关,所以在实际拍摄中如果遇到经常卡顿不畅的时候先看看相机的存储卡支持规格,再看看你的卡是不是慢速卡。

一张好的SD卡的好处不仅是连拍速度、稳定、持续性,还有照片回看、数据拷贝等,具体我就不一一测试了。而金士顿是目前市面上最快速度少有256g容量的SD卡,高速度、大容量也是我为XT4机器4K60帧高码率视频以及老婆平时连拍小猫咪做准备。

另外,256GB的容量甚至对于老的笔记本电脑都是相当不错的扩充。

四、具体个人选购建议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个人存储卡使用后的购买建议(未出现在评测中的卡套用相关标准即可):

TF卡:直接买三星U3红卡就行,闪迪U1卡写入速度比较慢,U3卡又比三星贵。自己哪怕switch都用的这个高写入速度的卡,出门万一忘记带卡的时候还能用switch的卡拿来凑数。不过这个卡新包装有SD卡套,老款没有。

XQD/CFexpress卡:XQD卡其实基本已经够用,有钱买CFexpress卡的话,高速连拍可持续时间会更长。

V30(SD卡):虽然闪迪写入以及缓存表现都不够好,日常使用基本是足够了。但如果价格像上次那样海淘的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如果按日常价格购买的话,我之前一直推荐东芝白卡,价格优惠的时候我有回购。日常连拍和4K视频录制表现比较好,高码率可能有些危险,还有这卡质保只有3年。

V60:目前在理论上V60的速度已经足够应付高码率的视频拍摄,但达到这样标准的卡基本都属于UHS-II卡,这类卡与读卡器预算都相对变高。我没有这个标准的SD卡,所以不进行推荐。

V90:下一个时代UHS-II和V90应该会成为主流,不过SD卡目前速度瓶颈应该在300MB/s,自己目前没有能力把各家V90卡各品牌多买几张再详细测一测,但是手上用的金士顿红卡性价比是比较高的,实际表现也是比较优秀和稳定。

近期佳能继续透露EOS R5的拍摄参数,相信不久将会在各厂家中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各家都陆续会发力8K以及4K120帧,同时对存储卡(qianbao)又会有船新的挑战。

小编注:本文作者@ zouzoulong 是什么值得买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微信公众号:zouzou和兔子 ,微信搜索“zouzou和兔子”

展开阅读全文
存储卡选购秘诀

前言:

市面上存储卡种类众多,价格差异巨大。到底如何才能拒绝忽悠选择到适合自己使用的存储卡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今天二狗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存储卡,进而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存储卡产品。

常见存储卡介绍:

存储卡市场发展多年,目前市面上常见存储卡主要包括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和MicroSD卡(原名TF,Trans-flash Card )两类。

前者规格为24mmx32mmx2.1mm,后者规格为15mmx 11mmx 1mm。由于两种卡在大小上存在明显差别,一般习惯上将SD卡称为大卡,将TF卡称为小卡。小卡通过专用适配器可以转换成大卡进行使用。

除了常见的大卡、小卡外,市面上还能见到CF卡、QDA卡等存储卡。这些存储卡使用范围较小,这里就不做介绍。

存储卡基础知识:

存储卡除了按照种类划分为大小卡外,一般还可以容量和速度进行划分。

1)存储卡按容量分类:

SD:早期版本现在已经基本停用,最大容量2GB。

SDHC:技术很成熟的种类,容量为4GB-32GB。

SDXC:目前市场存储卡的主流,容量为64GB-2TB。

SDUC:新推出的版本,容量为2TB-128TB。

2)存储卡按速度分类:

Class等级标准:

早期存储卡速度等级使用Class等级来标识,包含C2,C4,C6,C10多种规格。Class等级越高传输速度越快,现在比较常见的都是速度最快的Class 10级别,简称C10。速度更低的C6、C4、C2的存储卡早已退出市场。

UHS 等级标准:

UHS(Ultra High Speed)超高速等级为全新的总线模式,目前有UHS-I、UHS-II、UHS-III三种版本。实现UHS标准传输速度需要设备支持,高版本向下兼容低版本,不支持该标准可以兼容降速为普通存储卡使用。日常使用U1(最低写入速度10M/S)和U3(最低写入速度30M/S)的等级标识最低写入速度。UHS-I卡的最大读取速度为104M/S,而UHS-II卡的最大读取速度为312M/S。UHS-III卡的最大读取达到了624M/S。

VSC等级标准:

VSC(Video Speed Class)视频速度等级,包含V6、V10、V30、V60、V90多种规格。4K视频的拍摄需求增大后,SD协会针对视频拍摄应用制定的视频速度等级,以识别字母V加上最低写入速度值的数字构成标识。比如拍摄4K视频的存储卡必须要达到V30,要求稍高的4K视频必须达到V60。

PS:存储卡包装一般标明的都是读取速度,等级标准都是最低写入速度。读取速度一般都是快于写入速度的,大家注意区分。

应用等级表现标准:

不少TF卡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卡片表示有A1/A2,这个代表什么意思啦?大文件连续读写时很容易掉速,应用等级表现就是规定在各种因素造成的掉速情况下能够保持的最低速度。目前只有A1和A2两个等级,他们的最低写入速度都是10M/S,不过在随机读取最低速度和随机写入最低速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存储卡总线频率:

SD卡为了对抗QDA卡等竞品,新推出了SD Express标准,最高985M/S的速度极大的提升了存储卡的性能。新标准下的存储卡性能确实很强悍,但是目前主流还是以UHS-I、UHS-I为主,日常使用已经足够,新的标准对普通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3)了解存储卡上标准的图标参数:

有了上面的知识储备,我们就可以轻松读懂存储卡上的参数内容。以上图存储卡为例:

品牌与系列:SANDISK(闪迪) Extreme PRO系列

读取速度:170M/S

容量分类:SDXC存储卡

视频速度等级:V30,即最低写入速度30M/S

UHS模式:支持UHS-I模式

Class等级:C10,最低写入速度10M/S

超高速等级:U3, 支持UHS模式时,最低写入速度30M/S

简单来说,上面这张卡是一张256G的SD卡,普通模式下最低写入速度10M/S。UHS模式下最低写入速度30M/S,最高读取速度170M/S。

存储卡选购指南:

刚才已经介绍了存储卡的基础知识,那么我们选购的时候应该从那几个维度来进行挑选啦?高售价的产品肯定能满足需求,但是作为普通用户往往需要性价比,选购存储卡需要从容量、品牌、性能和保修四个维度进行考量。

1)容量选择:

根据我们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购买存储卡的大小。一般来说主要考虑视频拍摄和照片拍摄两种场景。一般选择主流的4K视频拍摄,128G的卡也能轻松拍摄近3小时,日常使用完全能满足需求。静态照片单张按照30M计算,128G的存储卡可以存储照片4267张。

考虑到主控芯片成本和颗粒价格的因素,目前主流的SD卡中64G/128G性价比较高。如果经常需要拍摄4K视频,建议购买128G的存储卡。如果主要用于照片拍摄,建议购买64G的存储卡足够。

2)性能选择:

针对存储卡来说,最重要的规格参数就是读取速度和写入速度两大指标。

以上图为例,同是128G的索尼存储卡,读写速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价格。

速度方面,日常拍摄对存储卡性能要求较高的就是高质量视频。抛开特殊要求不提,基本上能做到读取速度200M/S,写入速度90M/S就能满足绝大部分需求, 4K视频拍摄、高质量照片连拍都能从容应对。当然不差钱或者应对更加专业需求,建议直接上读写都能到250M/S的存储卡。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视频标准对存储卡的需求,简单来说考虑战未来或者预算充足的话可以直接上性能较好的产品,但是考虑使用的平衡性和性价比的话,了解下面的信息还是很有必要的。

录制1080P全高清的视频,建议选择标有C10、U3、V30的存储卡;

录制4K超高清视频的需求,建议选择标有C10、U3、V60的存储卡;

PS:部分4K性能较强的产品由于采用了更高的码率,在速度需求上会有更高要求。购买这类产品建议提前了解拍摄设备的需求,再进行选择。

如果是用于安防等特殊场景,读写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存储卡的稳定性、耐热耐湿性能更加重要,可以考虑在这些方面做过优化的存储卡产品。比如上图的这款东芝产品,针对安防场景中可能面对的的高温、低温和雨水等场景都进行了优化。

3)品牌选择:

SD卡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各家的产品区别不算太大,基于定位原因不同是品牌、颗粒、主控芯片的产品价格有所不同。大厂在品控和质保上往往有更好的控制力,选择市面上大品牌的SD卡相对来说更放心。

我自己的经验来看闪迪、索尼、东芝和三星都算比较靠谱的品牌,兼顾性价比的话也可以考虑下雷克沙、金士顿等品牌。售价相对低廉的小品牌不做推荐,价差不算大,但是存储卡损坏造成宝贵数据丢失就得不偿失咯。

4)保修与渠道选择:

存储卡根据使用性质不同保修内容也不同。同一品牌普通内存卡10年保修,而专用的内存卡可能只有3年保修。同时代理商和厂家的保修时间也往往不同。相同条件下建议选择保修时间更长的产品。

存储卡行业有大量假卡和翻新卡存在,数据无价,建议线上购买的话尽量选择京东、天猫这类平台。

存储卡知识Q&A:

Q:我想要的存储空间是256G,是选择一张256G的卡还是两张128G的卡?

A:一般情况推荐选择两张128G的卡。原因有两个,首先两张128G卡的价格一般会比一张256G卡的价格便宜,其实拍摄中最怕就是数据丢失,一张256G卡数据掉了就是所有内容,两张128G卡可以分摊风险,数据总会保留一部分。

Q:日常主要拍摄照片为主,使用TF卡+卡套会不会比直接插SD性能差?

A:卡套只是提供了一个金手指的转接电路,并不影响其速度传输。使用正规厂家生产品同时符合转换规格的卡套速度是不受影响的。

Q:行车记录仪选存储卡怎么选?

A: 行车记录仪存储卡对速度要求不高,但是对稳定性和场景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建议选择保修时间长,同时针对高温高湿环境有优化的存储卡。

Q:为什么我的UHS-1存储卡在数据拷贝中达不到标称的速度,数值差异巨大?

A:UHS-1存储卡需要配合支持UHS-1的读卡器等相应设备才能达到对应的传输速度,设别到不支持UHS-1数据传输会进行降速处理。选购读卡器时候注意查看支持的传输标准,一般只强调USB3.0就是普通的读卡器,售价便宜但是传输速度慢。

左边的川宇读卡器售价不到20元,普通USB3.0性能,右边的川宇读卡器售价59元,USB3.1支持UHS-2。很显然,符合UHS-2卡需要配合支持相应标准的读卡器才能发挥正常的读写性能,具体选择怎样的读卡器还是看自身需求。

Q:部分品牌的存储卡上出现的类似633X的参数代表什么意思?

A:这是一种早期的速度标识方式,目前已较少有厂家使用。1X=150KB/S,多少X就是多少倍的意思。比如上图所示的存储卡速度为:633X=633 * 150KB/S/1000 ≈ 95M/S。

Q:如何区分UHS-1和UHS-2的存储卡?

方法一:直接看商品正面标识部分,会直接标识出存储卡类型。

方法二:查看商品的金手指,如果只有一排金手指即是UHS-1存储卡,有两排为UHS-2以上的存储卡。

Q:读取速度与写入速度到底谁更重要?

A:一般厂家会在卡面标识速度,R(read)代表读取速度,W(write)代表写入速度。如果只有一个速度那就读取速度,一般来说读取速度会比写入速度快。

一般来说,连续拍摄照片或者高质量视频拍摄的时候,对存储卡写入速度要求较高。使用Switch等游戏机的时候往往对存储卡读取速度要求较高。根据自己需求,合理选择存储卡十分必要。

推荐产品:

读卡器产品推荐:

价格便宜,支持USB3.0,对性能要求不高的话可以考虑这款读卡器。

对速度有要求可以考虑这款川宇产品,支持UHS-2,59元的售价也较为合理。

TF卡产品推荐:

三星橙卡读取100M/S,写入90M/S,4K视频拍摄、音视频存储、一般摄影需求都能较好的满足。

闪迪至尊急速卡,读取160M/S,写入90M/S,优秀的读取速度适合游戏玩家使用。

东芝推出针对行车记录和安防需求的专用存储卡,读写参数并不优秀,但是针对特定场景的稳定性进行了优化。

读取100M/S,写入70M/S,随机附带卡套,售价相对低廉,适合配合Switch、音乐播放器的扩展卡使用。

SD卡产品推荐:

索尼高端卡,读取300M/S,写入 299M/S,高速连拍、4K视频拍摄,可靠耐用。唯一的不错就是售价偏高,高端玩家可以考虑。

Sandisk的UHS-II存储卡,读取300M/S,写入 260M/S,不过未标志视频等级。终身质保算是亮点吧,售价也较为合理。

E系列定位不高,不过读取270M/S,写入 120M/S的速度应对多数拍摄够用。支持V60视频等级,支持IP57。对稳定性要求较高,性能要求不苛刻的话可以考虑这款。

整体性能和索尼E系列相当,不过售价便宜不少。读取250M/S,写入 120M/S,支持V60视频等级。不过购买需要注意版本,雷克沙1667X系列有写入速度90M/S的版本,购买注意区分。

存储卡选购要点小结:

话不多说先上干货,不想通读全文的话可以直接看选购要点。

1)优先选择实力较强的大品牌,比如闪迪、索尼、东芝、三星等,其次高性价比的雷克沙、金士顿也可以考虑,小品牌不建议购买;

2)日常拍摄以静态照片为主,同时对大卡小卡都有需求场景,可以考虑购买小卡+卡套的组合;

3)有4K视频拍摄需求,至少要选择V30标准的存储卡,有条件的话选择V60或者V90的存储卡;

4)预算相对充分的情况下,建议选择读取速度200M/S,写入速度90M/S的存储卡,能够满足4K视频拍摄、静态照片连拍等多种需求;

5)有视频拍摄需求建议选择128G或以上容量存储卡,非视频拍摄建议选择64G或以上容量存储卡;

6)注意区分存储卡的读取速度和写入速度,厂商一般会标识读取速度,不过很多存储卡写入速度不够理想,厂商往往不会在产品上进行明显标识。

7)高速卡需要匹配对应的读卡器,好马配好鞍,否则存储卡的性能会受制于读卡器性能;

8)连续读写要求较高的话,建议直接购买A2标识的存储卡产品;

9)安防、行车记录等特殊用卡场景中稳定性比速度更重要,可以优先考虑这类场景有优化的存储卡产品;

10)数据无价,在自己承受范围内尽量选择高质量存储卡,同时尽量在正规平台购买。

希望大家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存储卡,就写到这里咯,我是二狗,我们下次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