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机箱推荐

安钛克全新Flux电竞机箱评测

这次装机为了性价比,依然是AMD Yes!

纠结过3600+B550还是27X+X470,目前2者预算相差不大,前者多了PCI4*4,内存控制优秀,后者么是去年旗舰组合。后来还是觉得8核16线程更香一些。配置最终决定选择27x+470+5700的组合。2000系列的CPU功耗较大,这枚2700X的TDP达到了105W,所以预计电源方面需要650W,最后考虑散热和性能优先,选择了安钛克DF600 FLUX驱逐者机箱和NE650金牌全组模电源的组合,机电预算控制在了1000元内。

这款DF600 FLUX驱逐者机箱的外形相当锐利霸气,机身线条棱角分明,隶属于安钛克的暗黑系列,规格上支持EATX主板,硬盘装载量也十分强大,最多可以支持3个HDD+3个SSD或者5个SSD,主打强力散热,是安钛克FLUX平台下的第一款机箱,FLUX是Flow Luxury的缩写,寓意机箱内配置散热性能强大的风流。貌似FLUX后续还有更高端的P系列会发布。

这款机箱最好玩的地方在于机箱内的风道结构被设计师重新设计,尤其是电源仓顶部增加的2枚反向风扇,专门为公版涡轮风扇显卡提供了独立的进风。双360水冷支持以及多达9枚风扇的配置,在装机时可以随意组合,可玩性也非常强。

虽然是全新FLUX平台的首款机箱,但是DF600 FLUX驱逐者的首发价格还是非常亲民的,尤其是随机配件也相当厚道。机箱预装了3枚ARGB流光风扇,一枚普通12cm风扇,一枚特殊的反向12cm风扇,标配一块神光控制板和风扇HUB,性价比方面十分的突出。

NE650电源隶属于安钛克ECO系列,使用LLC+DC-DC方案,全日系电容,标配14cm静音风扇,800转速,工作噪音小于23db,主打静音和稳定性,通过80PLUS金牌认证。全组模接口完全没有缩水,提供3组SATA/IDE和4组CPU/PCI-E,扩展能力一流,全扁平线的设计走线的时候也格外的友好。

机箱的电源仓有天窗设计,安装后,在正面可以看到NE650独特的绿色标签。

开箱

包装使用了环保硬板纸,正面是产品结构展示,机箱具体型号是DF600 FLUX,并且可以看到这款机箱属于安钛克的暗黑系列。

包装内部使用了海绵泡沫托架和防尘袋,保护十分到位。

机箱具体尺寸为467 x 220 x 486 mm,裸机箱净重7.4公斤,前面板设计个性,采用了茶色有机玻璃材质,进风槽面积很大,硬朗线条,造型立体,符合安钛克暗黑系列的一贯设计风格。

前面板的底部有个隐藏式把手设计,所以不用工具就能轻松拆卸面板。随机标配了3枚ARGB流光风扇,支持神光同步。

前面板使用了框架式的结构,有机玻璃挡板的造型凹凸有致,在面板底部隐藏了安钛克的LOGO。

从机箱内部看,可以发现前置3风扇后面配置了全尺寸的防尘网。

防尘网使用了磁吸设计,软金属材质,可以快速拆卸,也支持水洗。

机箱顶部是两段式布局,一侧设置了I/O面板,另一测测试预留了360水冷安装位。

I/O面板,包含了电源开关,LED开关,指示灯,USB3.0和音频,麦克风接口等常用接口。

同样使用了磁吸安装方式,软金属材质的防尘网。

机箱底部有4个支架,抬高机身,提供了进风空间和立体感,电源位置设置了一块抽拉式防尘网。

机箱右侧挡板下方设计了大面积的散热栅格。

取下侧面板可以发现,面板内部同样使用了磁吸式的防尘网。

背部看,电源下置,标配7个PCI槽,支持ATX规格。

标配了一个12CM标准散热风扇,4Pin供电,支持PWM调速。

电源仓这里是FLUX最大的特点,可以看到电源仓顶部布置了240宽度的蜂窝散热孔。

随机附送了一把逆向12mm风扇,同样支持PWM自动调速。

对比机箱后置风扇可以发现,2者的扇叶是完全相反的。

机箱背板支持多个硬盘挂装位置。

电源仓前半部也有个独立的硬盘盒。

硬盘盒支持免工具安装,但是如果需要上第二个3.5HDD硬盘的话,需要锁在硬盘盒的上方。

从官方宣传图来看,这款机箱的硬盘挂载能力相当的强,5个SSD,或者3个HDD和3个SSD的组合令人惊讶。

好了,差不多彻底拆解了机箱,先上一个全家福。从数量众多的防尘网配件来看,这款FLUX平台的被动散热已经开发到了极致,前后,上下,4面通风,又都有层层防护。

机箱架结构简单明了,背板开孔巨大,大型散热器底座也不用担心。底部电源仓独立分隔,电源侧边开了天窗,可以对电源进行展示。

机箱背板空间设计也十分简洁。

随机配置了神光控制板并提供了5组ARGB风扇的HUB扩展功能,可以看到控制板有数据线连接到了机箱实体LED按键上。

机箱的数据线方面也非常的特别,全部使用了扁平线的设计,不仅安装时更为轻松,后期离线更为方便。

背板走线空间差不多预留一节大拇指的的空间,相当的充裕。

机箱框架也全部使用了卷边工艺,不割收的同时还增加了机箱整体强度。

底板位置上也可以看到大量卷边设计,做工相当优秀。

电源的包装非常精致,盒子正面可以看到NE 650W型号标识,电源的实物展示以及80PLUS金牌认证。售后保障方面,目前已经全面升级,专门问了客服,确认现在提供7年的换新服务,非常的给力。

包装盒背面提供了电源的具体参数,这里全组模配置(无缩水)和全扁平线设计两个特性被特别标注,非常醒目。

包装内的电源主体还使用了海绵收纳盒,并且新品表面还有独立塑封保护。

配件方面,除了组模线,电源线,出厂还标配了4枚免工具螺丝和捆扎线。

电源做工很棒,14CM短机身,底部进风口有ANTEC的LOGO。

电源背部是产品铭牌,可以看到这块电源的转换率相当高,虽然是金牌认证,但是数据已经接近白金标准。

电源的背面进行了优化,面板上的蜂窝孔排列密集,提供了更强的散热能力。

全组模接口完全没有缩水,提供了一组主板,4组CPU/PCI-E,3组SATA/IDE接口,足够使用。

标配9根组模线,全部是扁平设计。

尤其是这根24PIN主板电源线设计成扁平线,走线真的轻松很多。

装机体验

机箱内还有一个独立的收纳盒,内置说明书,绑扎带和各种螺丝,装机的时候用得到。

机箱底板上出厂时已经预先安装了ATX螺丝柱,比较省心。

放上ATX的主板,可以看到机箱内部空间预留的十分充裕,水冷可以考虑装前面还是装上面。

主板上方预留了2个走线槽,下方3个走线槽,虽然没有使用硅胶套保护,但是可以看到走线槽的边缘也进行了卷边圆化处理。

散热器选择了超频三凌镜GI-CX360水冷,风扇方面使用2组MF120GT。

这款散热器官方标称可以压制350W的CPU,用来压制3700X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冷排长度达到了40cm,比普通360水冷的冷排更长,这里我考虑把它装在机箱的前面。

直接用长螺丝固定风扇,机箱正面的安装位可以上下调节,3枚风扇都可以点对点安装到位,进风设置。

机身背部安装一枚MF120 GT,出风设置,完成一个风道。

冷头兼容AMD和Intel,安装对应支架即可,冷头底座是全铜镜面处理,体积相当的巨大。

扣具方面标配金属背板,和全套金属螺丝,可以徒手完成水冷安装。

可以看到机箱的纵深还是相当大的,好在凌镜360的水管还是足够长。

机箱电源仓顶部方向安装2枚MF120GT,进风设置,配合公版5700的涡轮风扇,形成了一个独立风道。

机身顶部安装了3枚魔术师MF120GT,出风设置。

电源仓分为左右两段,左侧可以安装2块3.5HDD/SDD。

电源仓右侧底部安装了2个硬海绵材质的底座,可以减少了电源的震动,有增加了电源风扇与底部防尘网的间隙,有效减少灰尘干扰。

因为电源仓和硬盘盒共享空间,所以短机身的电源还是很有优势的,空间充足,不用精打细算。

全组摸的优势,是需要用多少组模线就插上多少,理线更为清晰。

电源背部带有独立电源开关,大面积的散热孔提供了很强的透气性。

好,这样9风扇主机就安装完成了。

使用体验

这套配置目前主流游戏基本都能通吃。

1080P分辨率下,我主要在玩2款游戏,吃鸡和巫师3都可以跑中高特效。

这里,我大致画一下这款FLUX平台的风道示意图,对公版显卡来说格外的友好。

CPU待机温度稳定在51度左右。

GPU待机温度保持在38度左右。

GPU用游戏内置工具简单测试下,在显卡满负荷运行时,显卡的温度保持在55度左右,表现还是非常惊艳的。

空间方面,这块位置非常的充裕,拿来当展示柜布置也不错,1/60高达轻松可以放下。

机箱顶部空间被3枚魔术师MG120GT占用了大部分空间,不过边缘位置也足够摆放一台Switch主机了。

最后说下机箱的灯效控制吧。机箱顶部的控制开关,可以直接控制除了主板南桥灯,内存以及M2硬盘外的所有RGB设备,内置模式也相当的丰富,调节起来非常便捷。长按开关2s,会切到主板控制,通过主板软件可以做到真正的神光同步,可玩性整体来说也是相当不错。

最后,这次拍拍写写,花了很长时间,期待你的三连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启航者A3机箱装机

嗨,大家好!我是Neo!

最近新入手了升降桌之后,的确站着工作的时间更多了。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机箱必须放在桌上(不然站立姿态时的线得很长很长)。所以办公电脑原来那个大机箱就有些不合适了。加上我也心心念念想组一套RGB机子,刚好就借这个机会新瓶装旧酒,升级一下外观。

同时,我手头这台办公机子的14年入手的,虽然很稳健,但毕竟这么久了,原来自带的超频3下压式风扇越来越吵感觉有点顶不住了,所以也就这个机会一起换掉。废话不多说,我们动手吧!

先来看看这个散热,各方面参数还是比较OK的,压我手头95W不超频的CPU应该说很稳。

四热管+穿Fin工艺保证了散热的效率。

120mm尺寸的风扇,PWM可调速(400-1500),理论上肯定比我原来那个3Pin不可调速的下压式风扇轻不少。

自带扣具和硅脂,不过对于AMD旧平台的我来说,扣具不需要了,先放好以防以后升级用。

这个散热器的做工用料感觉都还是不错的,拿在手里也比较扎实。

底部的制造工艺也不错,非常平滑。

接下来,我先把旧主板拆出来。不得不说超频3这个旧散热器也算物有所值吧,比较价格也就20出头,能正常工作这么久还是挺OK的了。

积灰情况也确实比较严重了,单热管+下压式散热也确实能力有限。

拆下旧散热器,6个字母2个标点,AMD YES!

比划一下,别说还有点反差萌。

涂上硅脂,然后刮匀。

固定上散热器。

一气呵成搞定(其实并没有,一会儿说这个“坑”)。

接下来我们来拆新机箱。这个TT的启航者 A3的MATX机箱,所以整体更加紧凑小巧一些,也的确比较适合放在桌上而不是地上。

开箱,底部有专门的电源风扇出风口。

后部设计,注意这个PCI挡板是一次性的哦。

钢化玻璃侧透,开门式设计很方便调试和升级。

前面板也是钢化玻璃的,自带2个超大的ARGB风扇,也是这款机箱的一大亮点。

顶部出风设计,同样支持大号水冷。

另外IO口也都在顶部,间隔设计也比较合理,并且有独立的LED调整按键哦。

背面走背线的空间也比较OK。

自带了风扇控制板,支持各种高端主板的RGB光效同步功能,以后升级新平台有更多可玩性了。

取下背面的2.5寸SSD支架,把我原来的2个SSD换上。

3.5寸硬盘同样有免工具安装的支架。

放到对应的硬盘笼里。

接着装上内存,把主板放进机箱就接近完工了。诶??内存卡主了!!

不得已只能把散热器换了180°。

接着连上线,轻松搞定。

别说RGB效果还真不错啊!

然而这里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这么一来CPU风扇变成直吹显卡了,机箱内部的风道也比较乱,散热效率不好。为了更好的散热,只能忍痛再把风扇换个边。

这样风扇的RGB流光效果就很不明显了。

除非从下往上看。好在这样起码散热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前面板上的2个超大号的ARGB风扇确实效果拔群。

小沈少也要我抱着各种调整RGB效果,玩得根本停不下来。

看来大家都喜欢RGB是没错的。

最后再配合我的RGB键鼠套装,以及RGB动态桌面,可以说效果拉满了。

不过有句说句,晚上安静的时候,这个风扇还是有点响的,最好能在机箱上再增加这2个ARGB风扇的调速按键,这样感觉使用体验会更好一些。

最终这套RGB配置如下:

总体来说,这次装机还算顺利,虽然经历了散热器卡扣挡内存,CPU风扇位置尴尬这些小情况,基本还是能三两下解决的。启航者A3这款机箱也的确比较适合放在桌面,大小合适,钢化玻璃的造型也比较美观,整体重量在6.5KG的样子也比较合适,既不会松松垮垮,也不会给我的升降桌带来太大的承重压力,所以总体还是比较符合的我升级预期的,也推荐有类似需求的小伙伴们考虑。

以上就是这次换新机箱的过程实录啦,感谢阅读!我的Neo,我们下次见!

小编注:本文作者@沈少Neo是什么值得买首席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新浪微博:沈少Neo,微博地址(http://weibo.com/neoshe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