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这十个年头,差不多是国内精酿啤酒从无到有的十年。
中国的精酿啤酒市场从荒芜到现在,前前后后得有十年之久。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精酿啤酒市场呈现了井喷的趋势。不管你是不是认同这一点,精酿啤酒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传遍了长城内外。虽然这些啤酒大多数都是在新千年之后才为中国的酒客们所熟悉,但不得不说其实其中的绝大多数早就诞生了。
大家可能都或多或少地了解或者品尝过一些精酿啤酒。作为一个非典型地酒客,主观地选择了七种具有代表性地精酿啤酒,抛砖引玉,也希望更多地朋友能发表自己地看法。
本文所指的精酿啤酒,是主观意义上的统称:即它既不拘泥于美国精酿协会关于产量和所有权的规定,也不意味着我会将一些没有品饮价值但“名气”很大的酒列入表单。在每一项里,我都试图列出带有个人偏好的最优选,它并不是唯一解,你也可以自行探索。下文中的精酿啤酒,既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Craftbeer,也包括了传统的欧洲啤酒——2018年,我认为精酿啤酒是个伪概念。
游龙:IPA,美国的IPA,世界的IPA
精酿啤酒始于美国,美国精酿啤酒,则始于IPA。它是急先锋、是试验田、是不羁与叛逆精神的代表,它是IPA。它是代表无坚不摧的游龙剑。
India Pale Ale,印度淡色艾尔啤酒。本意是为了让远征印度的英国人也能享受到英国本地的啤酒,为了防止啤酒在长距离运输中腐坏,英国人在啤酒酿造的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的啤酒花,并且提高了酒体来防腐。
这就是IPA的由来。但在现代精酿中,IPA则因为强调酒花的原因,受到了美国人的青睐(美国拥有大量优秀的酒花资源,但优质大麦就没有那么多了。
借由酒花的搭配,美国人成功造出了各种各样花式的、具有各种风味的艾尔啤酒。APA,IPA以及后来衍生的双倍IPA,帝王IPA,都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酸爽,一样的风味。
IPA不是只有美国人才会做的。老东家是英国,英国人的IPA,应该来说更为“地道”。
在老牌的英国酒厂Samuel Smith出品的India Ale上,我们可以从酒标上一窥历史的痕迹——殖民时期的印度与东印度公司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但从品饮的角度来说,英国的“地道”India Ale显然不如美国的毛头小伙子们更有竞争力。在现代啤酒的图谱里,IPA的旗手毫无疑问是美国人。为什么?自从美国税法改革后,大批私人酿酒作坊涌现,这其中大多数尽管标榜着高品质与匠心,但实际的酿造水平是远不如百威等巨头的。为了防止酿造出的啤酒变质,也同时是为了尽快得到“和工业啤酒不一样”的啤酒。IPA作为这些问题下的最优解走向了台前。
当然你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也是要看历史的进程,所以IPA就是这么个历史进程的产物:
它满足了美国的小型酿酒作坊对于更好的耐候性和防腐性的需要
它满足了美国大麦品质不及英国,但啤酒花品质优于欧洲——扬长避短的需要
它满足了美国的小型酿酒作坊需要得到“大大区别于”一般工业啤酒的产品的需要
它酿造门槛和难度都较低,适合新手上手,也适合老手在其中发挥。
所以精酿啤酒,特别是现代精酿运动的起源,源自IPA,作为先驱者而存在的IPA,这两年也焕发了关于浑浊型IPA的第二春,但究竟是一场“为了更好喝”的技术比赛,还是一场心照不宣的**盛会,这就留给饮家们自己去品味了。
重点推荐Dogfish Head和Stone两家厂的IPA,前者的90minutes和后者的IPA都是里程碑一般的作品。
之所以选择这两款,是因为前者可以说是全美在精酿啤酒方面创意和花样最层出不穷的酒厂,而Stone在IPA界的统治地位就像你大爷一样难以撼动。在创意经典与经典创意中寻找平衡吧。
我始终反对毫无意义的酒花堆砌。在苦与甜、花果与麦芽香味以及酒体与沙口感的平衡上,是一件需要慢慢来,需要耐心的事。有些时候你会痴迷于一些尖端货色(比如Mikkeller或者TreeHouse),但你永远要记得一件事。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青干:Stout,过桶世涛和与有容乃大
Stout本意只不过是“烈性啤酒”,现如今,本就和Porter啤酒界限模糊的Stout,在精酿运动的声势浩大下,也诞生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作为各类啤酒评分榜的屠榜选手们,世涛啤酒成了现今的啤酒版图里不能遗漏的拼图。最初就是将啤酒混合在一起而得到的啤酒,是名副其实的有容乃大,复杂的风味,监视的酒体,就像七剑中的青干,重剑无锋,却威力惊人。
说到世涛和它的兄弟波特,那必须有个趣闻。
在1814年的伦敦,当时有个叫Meuxand的啤酒公司,这啤酒公司最畅销的产品可能就是他们的波特啤酒。在当时,啤酒出厂时仍未完全成熟,需要在木桶中熟成约一个月后方可饮用。作为市场新贵的波特啤酒,它们可以在大型的橡木桶中熟成,熟成后就可以直接饮用。然后就是这个倒霉蛋公司,当时它们使用了非常巨型的橡木桶(容量约61万升)来盛放在工厂中熟成的啤酒。
结果悲剧就这么诞生了:其中一个啤酒桶不幸破裂,并破坏了周围的几个啤酒桶。随后,数百万升的啤酒就这么流进了附近的街道,形成了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的啤酒洪水。这场灾难导致了数人不幸死亡,而整个街区也在接下来的数周充满了酒味——对酒鬼来说还真是件幸福的事。
世涛啤酒的前身波特啤酒一经推出,就在英国广受好评。高酒体和复杂而深厚的味道使得它成为码头搬运工人的最爱。(根据上面的事故里巨大的木桶你也该知道这酒得有多受欢迎)但好景不长,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这种高酒体的啤酒就因为“浪费太多粮食”而遭到了雪藏。等人类再一次回忆起它的时候,它们已经叫世涛了——全球最畅销的世涛啤酒来自二战和一战期间都相对波及较少的爱尔兰地区的健力士。
但说句实在的,健力士这啤酒是个披着世涛外皮的“畅饮酒”。论品饮把玩,确实轮不到它,但这毫无疑问是个好酒。
由于烘烤麦芽和材料的不受限制以及高酒体提供的发挥空间,实质上,世涛成了几乎是各大精酿啤酒厂较劲的好擂台。但如果问及哪家强,我喝过的啤酒里,我会把这票投给Founders的KBS。它是美国精酿厂牌们在世涛这个类目上不断努力的代表杰作,波本桶、咖啡悉数奉上。
Founders的KBS是个不折不扣的有容乃大型的啤酒。在工艺和原料上,咖啡的加入以及波本桶陈酿使得KBS在普通的世涛啤酒上多了非常多的细节和层次。Founders的KBS的购买也相对容易,比起鹅岛春晚一样的桶陈世涛,亲民且不失品质。
KBS温暖、有力而富有层次。丰富的味觉体验在寻找啤酒深度表达上的极限——当然,还需要保持顺口和平衡。
竞星:Pilsner,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在精酿的大旗下,聊Pilsner毫无疑问是“不合时宜”的,但我不认为Pilsner就是洪水猛兽,似乎你品饮个啤酒就不能碰皮尔森。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矫枉过正。由于精酿运动的精神内核在国内几乎是个笑话,所以就本着“喝少一点,喝好一点”的态度,那萝卜白菜也轮不到让皮尔森**的地步。
给拉格啤酒鸣不平,更给大家看不起的皮尔森鸣不平。
先说个题外话,从酿造难度的角度上去说,皮尔森大于普通的艾尔啤酒。
众所周知,全球啤酒市场的难波万是百威英博。而百威英博则是百威和英博合并而来,英博旗下一直以来的王牌是什么?是Stella artois,时代啤酒。百威英博在啤酒业界向来以“阔绰”闻名,先前收购Goose island更是重磅炸弹:管你是不是精酿呢,只要是啤酒,又有什么不一样?
在美国,精酿啤酒运动有独特的文化氛围:他们强调打破工业啤酒的垄断和廉价且毫无风味的劣质啤酒。但在中国,精酿啤酒更像是一个消费主义情境下的产物,它被资本牢牢地攥在手里,只是因为资本看到了它逐利的可能。所以在美国,精酿旗手goose island被大家一直抵触的百威收购,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地震。但在中国,反倒是个好事:鹅岛顺利通过百威的营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上海也落户了鹅岛的BrewBar。从酒客的角度考虑,更好喝,也更容易喝到了。
说回Pilsner,在炎热夏季,在播放着世界杯的电视机前,难道你要去细细品味一款IPA或是法兰德斯传统酸啤吗?答案显然是NO,那简直会让人无法忍受。在路边烧烤摊边,精酿啤酒虽好,但确确实实是不合适。但退一步说,清爽宜人的爽啤里,有没有好货呢?当然有,就是刚才提到的时代。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stella也采用广大工业水啤一样的绿棒子包装(当然了,它也被划为工业水啤其实也没什么),但就像之前所述的一样。
它可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喝的大绿棒子,在你想喝大绿棒子的时候你才会念叨起大绿棒子的好。
还有便是,销量大价格低的时代,让你有和朋友开怀畅饮而不必担心钱包的自信。
天瀑:德国啤酒,啤酒王国屹立不倒的秘密
一杯酒让你一时觉得好喝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不仅成本需要考量,口味和口感的兼顾与各种味觉要素的平衡,才是一款“日常酒”能否真正脱颖而出的关键。这点上就比较难了。比起那些小字辈来,德国人似乎有话要说。
在精酿啤酒还没走进人们的视野前,德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爱喝啤酒的一群人。甚至不吹不黑地说,到现在为止,德国人的啤酒品味都是最好的。凭啥这么说啊?当然有根据啦。
即便在精酿运动发源地的美国,工业啤酒依旧占据了70-80%的市场份额。你猜猜在德国,大型酿酒集团(如百威英博的Beck's)占据了总共市场份额的多少?答案是不到一半。
用百花齐放,八仙过海来形容德国的啤酒文化和啤酒市场,都是不为过的。究其原因,那还是因为德国人爱喝啤酒。每年慕尼黑的啤酒节,老热闹了。无论何时,在谈论啤酒的时候,遗漏掉德国我觉得都不太好。
在国内,轻松地可以买到诸如柏龙、爱士堡、教士等品牌。基本上每个品牌都有很多款供选择,但如果非要选出一个最具德国风格的,那还得从巴伐利亚说起。
巴伐利亚集中了德国大约一半的啤酒厂,如果德国是啤酒王国,那巴伐利亚大概就是王国首都了。巴伐利亚流行的诸多啤酒风格里,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便是Hefeweizen(亦被称作Hefe weissbier或weissbier),一言以蔽之:小麦啤酒。而在Hefe里,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维森。
维森(Weihenstephaner)是世界上现存最具历史的啤酒厂,大概还有22年它就会迎来自己的1000岁生日。所以始于1040也是这酒标上最乐此不疲的吹牛资本。
产品线有够长,但C位的还是Weissbier。不过有些朋友在买的时候可能会问,小麦啤酒千千万,那种才最正?自然是Hefe型——浑浊的白啤酒。Hefeweizen有个亲兄弟,叫Kristallweizen,意思是晶体小麦,即过滤过的白啤酒,就没那些浑浊物了(实际上浑浊物是小麦里的麸质蛋白质和酵母)。
Weihenstrphaner常年霸占BeerAdvocate的小麦啤难波万,一众精酿厂商也试图对其发起过挑战,最终都无功而返。
真论及口味,小麦白啤可以说是返璞归真的典范了。不使用啤酒花,使用香菜籽和橙子皮调味,突出一些类似丁香、香蕉的香料和果味,最终的收口和干脆的口感令人感动,啤酒充满口腔的时候,其小麦的质感又令人满足,这便是日常啤酒的最大魅力:平衡感,沙口感和温和的浑浊质感的平衡,酸和甜的平衡,香气的平衡,不高不低的5.4%酒精度畅饮无压力,但也不会让你觉得太“水”。
总而言之,这是个该在冰箱里没事干备上两瓶的好酒。
舍神:忍辱负重的代工厂传说与最贵修道院啤酒
说到精酿,那我站常年拿来说事的智美和罗斯福肯定不会缺席,不过人家其实并不太习惯自己被称作为精酿啤酒(Craftbeer),人家是更有历史和血统的Trappist Beer(修道院啤酒)。
说到修道院啤酒呢,除了现在市面上极易购买到的罗斯福和智美,大家最熟悉的就应该是上图中右起第二支,黑不溜秋的Trappist Westvleteren 12,在国内的多篇文章里,这酒都被誉为“天下第一,一酒难求”。
由于现如今的Trappist要求必须在修道院内酿造,加上Westvleteren实在是规模小,酒友又很热情,所以修道院不得不要求大家上门购买,对于国内的饮家来说,实在是费事。推荐给大家一个很难买的啤酒其实是非常不负责的。(当然了,还是因为热情高,其实淘宝上也不难买到了,大概100-150一瓶的价格已经比笔者当年喝到的代价小多了)
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Westvleteren之前的啤酒并不是自己酿造的,而是交给St. Bernardus酒厂来完成。作为W12的代工厂,St.Bernardus现在自己也产修道院啤酒。只不过因为本质上并不是修道院,所以只能叫Abbey Ale——不要紧,人家的四料也叫12号。
早先国内有W12的作假者,便是用圣伯纳12号灌进W12的瓶子来瞒天过海。至于这两者差距之小,也就可见一斑了。
圣伯纳12号可比W12便宜了不少,至少也是大家喝得起的程度——与罗斯福智美等差不多的价位,随时来上一瓶也不会肉疼。但品质丝毫不输W12,甚至可以说品质稳居修道院啤酒的第一梯队(个人偏好来说觉得它比起罗斯福的苦更节制,更好喝)。
St.Bernardus Abt.12除了没能打上Trappist的Label,其他已经与*级修道院啤酒相差无几,在和公认优秀酒款的对比中也互有高低,值得一试。
莫问:大自然的恩赐
啤酒生产是个工业内容。其实我们早就发现,你可以买到在美国生产的英式啤酒,也能买到在中国生产的德式啤酒。科技的进步帮助酿酒师能够把控酿酒过程中的几乎所有变量,不论是原料还是辅料,还是发酵工艺,酵母和熟成工艺。
但值得指出的是,仍然有一类啤酒,没法离开故乡酿造,这点颇有些葡萄酒的意思: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酿造伟大的佳酿。
这就是比利时的Lambic。Lambic最大的特色,就是全自然酵母——酿酒师不会人为地添加酵母,而是利用大自然的恩赐来酿造。空气中的自然酵母自然受到档次的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即便是完全一样的原料和工艺,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味道。
而由于工艺的特殊,lambic大多具有较高的酸度,它们也被称为酸啤。
很多酸啤在装瓶的时候混合以各类果汁,在市面上往往有着不错的反响,比如lindemans,这种混合了果汁和lambic的啤酒和真正的lambic常起来差别其实很大。
但真正的lambic从某种意义上说却并不容易买到,价格也并不平易近人——布鲁塞尔人可是自豪地认为他们的啤酒是“香槟”呢。
传统而高傲的酸啤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Gueze(贵兹),这种酸啤是用多个不同年份的lambic(一般来说是年轻lambic和老lambic,前者提供酒体、果味,二次发酵用的糖;后者提供深度、更多的风味。由于这种特殊调配工艺的存在(其实这么一看Gueze和传统的NV香槟确实已经没什么区别了,除了原料一个是麦子一个是葡萄),使得Gueze有着一般啤酒难以企及的风味深度,但其深度背后的是一般人不太好接受的酸度和自然发酵风味。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自然的恩赐与其中蕴含的智慧,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参透和感悟的。
日月:生者的希望与未来的趋势
啤酒一直以来是低价酒的中坚力量。究其原因,相比于同是发酵酒的葡萄酒,在深度、品饮结构上远远不及;而相比于后产物的威士忌,啤酒则在耐贮存性上输得一败涂地。一直以来,阻碍啤酒高端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啤酒本身不耐贮存。
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啤酒都会有喜闻乐见得临保清仓,可其实那些酒并不值得购买,因为临近保质期得啤酒,风味开始下降,新鲜度不足,香气也会减弱许多,甚至沙口感也会下降。
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得生啤的统一供应成为可能。以前的缺点从另一个方式看,反而成了优点:新鲜的啤酒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同样,更新鲜的啤酒也有利于更多的原料特性的体现。
生啤极大限度地提升了酒花和其他原料地表现,在最后,我建议大家不要只尝试瓶装啤酒。新鲜的生啤也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优点。甚至在一两年前,喝到进口的国外生产的生啤还是件挺难的事,但现在则不太一样了。
所以最后的“不该错过”,就是去临近的专业啤酒吧来杯生啤,感受啤酒的鲜活。
不仅如此,特别是强调酒花表现的啤酒,基本上生啤都会比瓶装啤酒的表现好很多。即便是你熟悉的IPA,可能也会因为生啤而有全新的表现。
结语
其实这一年来,国内的精酿啤酒热度在渐渐消退,伴随着爆发式的增长后,理性的消费和缺乏竞争力的产品的退出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为个普通的酒客,好好享受杯子里的酒,才是当下的我们最值得浪费时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