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料理机体验

破壁料理机体验


购买理由

本来是去小米之家买棘轮螺丝刀的,结果抱着孩子一路逛。店里螺丝刀首发后再也没补到货,老婆却看上了米家这款料理机。实话说,我本是没瞧上这款的,总觉得带加热的料理机,转轴的密封寿命是个大问题。对于维他美仕和Blendtec的机器已经口水了很久,正准备618撸一波。不过既然领导发话了,自然是家庭和谐第一位,精打细算第一位。买买买,刷卡付账带走。

还好带了婴儿推车,不然就梅溪新天地这个布局,快二十斤的料理机提着走,估计手臂拉伤了都到不了停车位。

破壁料理机嘛,算是个商业名词。电机一般上千瓦的功率,相较于普通两三百瓦的料理机肯定可以打得更细腻了。所谓破壁,不过就是能借助大功率、高转速、能把食材打得更碎。其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真要信了玄学去交学费那也是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就算是维他美仕之类,也没有什么很值得称道的高技术。定价高,抛开税,利润也是很不错的。估算BOM的话,估计一般在售价的两成左右(或者更低)。只是因为宣传较好,用户较多,造型也还比较漂亮罢了。料理机最大的成本就是电机,这方面市面上产品还是差距很大的,震动,噪音,转速,寿命各方面都能拉开差距,市面大部分产品用的成本较低有刷电机,所以工作较长时间后闻到糊味很正常,用价格较高的无刷电机的还是不多的。我们买大品牌,更多的就是为电机付费。国内这两年的情况就是豆浆机不太卖得动了,就换了个思路,来做带加热的料理机。当然,我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方便生活就是好产品。只是有些品牌节操不太在线,做得东西还是很不到位的。

外观展示

毛重写的7.2公斤,可是我实际称重大约是7.7。提着走也是很有分量的,手臂不太撑得住。说起来可能觉得不到二十斤并不重,但是实际感受却是挺沉。

工作人员直接从库房里提出来的,备货并不多。带有两个胶贴,防止二手货。 ,当然,这种普通防拆贴在吹风机大法下什么都没用。

打开包装箱,里面是刷子,量杯和说明书。

说明书下面是杯盖,做工还是可以的。塑料材质还是很透净的。

一圈硅胶密封圈,闭合紧密,防止溢出。

做工还是到位的,边角都很圆滑,没有毛刺。

中间位置是放置搅拌棒的地方。这个塑料盖子是旋紧的,旁边有两个孔,煮东西时候,蒸汽可以溢出,不会造成加压。

高硼硅玻璃杯身和底座都有包覆膜。底座用的还是无纺布。保护的也比较到位了。

玻璃杯身,塑料把手。底下挺搞是因为里面还有加热电路。

因为带加热的关系,提醒不可少。

从下网上看,通过四个打孔两个小孔来定位和固定。

金属转轴。六芯的供电和信号针。

因为搅拌的关系,物料和水不能装得太满。也不要放在水里清洁,免得加热电路进水导致安全问题和故障。

四个凸起是导流作用的,避免放置了水或者其他液体后一开机就冲顶。也可以加强处理的食物之间的碰撞,增加处理效率。

没有采用单纯的钝刀头,采用的是锯齿刀头+扰流片和回旋刀的组合。各家破壁机用的刀头各式各样,要说谁最好呢,这很难讲得清。各有优势吧,只要功率够大,达成效果都没问题。米家这款是1000的电机功率,虽然没有维他美仕之类1.5千瓦强大,但是也够用了。 刀片下的不锈钢是发热盘,加热食材就靠他了。800瓦的加热功率也不小了。

杯盖的旋紧是靠的两个卡榫来固定的,毕竟不是压力设备,这样也够了。加之硅胶密封圈对于玻璃也有相当吸附作用,对于紧固也是有帮助的。

杯身的重量是很可观的,接近三公斤的重量,对于女性用户来说,是亚历山大的。不过tritan材质用来做带加热的还是有点不太方便。玻璃更便宜嘛。

搅拌棒,通过三个槽孔连接起来,不太稳固,只能说使用没问题。

底座被无纺布包裹着,这样也是有用的,这种白净的设计,要是多了点划痕什么,那就太难看了。还是做好保护比较重要,而且无纺布也便宜。

三孔插头,1800W的功率,线材粗度还是不错的。

四个固定槽,很硬,支撑作用很好,但是又带点黏糊的涂层。。这样可以比较好的固定杯身。毕竟加上加工材料的话,杯身的重量超过五公斤是很容易的。

电源的槽孔,带了防溅水的密封条。避免漏电,保护措施还是到位的。

身材高大,装起来高度有快半米了。

底座直径也很粗大,18厘米左右,恩,18这个尺寸怎么感觉有点不太和谐。

量杯,需要吐槽的是刻度很难看清,设计师这是想表达什么美感呢。看都看不清,怎么发挥作用。

完全状态,还是很漂亮的。比那些梯形底座,一堆按键的同类还是要有颜值一点。

顶盖上的锁止提示还是很清晰的。

底下也有对位标记,免得放置杯身时有对不准的问题,避免出现USB接口那种悲催。

APP连接

米家APP现在称得上是包罗万象了,不知不觉中。我家里都放置了七八个米家链条内的产品。

在米家APP的厨房类目下找到米家高速搅拌机,电机连接。

下面有个多功能电煮壶。我觉得米家高速料理机基本上也就是个带粉碎功能的电煮壶。基本上加热程序的调整,可以有N种玩法。

老三样,连接2.4GWiFi

连接好后,再去选择料理机建立的WiFi。米家生态的设备基本都是这个搞法。

连接速度很快,然后让你选择摆放位置。这个选项的基础是有些用户喜欢基于场景的自动执行任务。开启或者关闭一些设备。

连接完成会给你一个命名的菜单。

一般还是不要选择共享给某人,时候使用共享的人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最好还是不同设备使用同一个账号,这样最稳定。

看到两个异常,我还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刚买回来就中奖了?


打开一看,原来是搅拌杯没有放置和盖子没有盖上。这个提醒还是有用的,不都盖上的话,机器不启动。安全第一,这个不错。

常规设置项目。

机器上的旋转菜单是可以自定义的。

挺意外,么有一开机就升级固件的套路了。看来新产品也确实没啥需要即刻更新的。

模式的话,还算丰富,不过应该还是可以有更多的。

这里要单独把预约功能拎出来批判一下。

我选择的是做粥,放了一杯米和相应的水。选择了预约。

大晚上的嘛,希望明早有热粥可以喝。家里电饭锅太大,煮粥太少的时候总是会出点西西。

挺好的,明早享受。

机器上也可以看到,预约成功。

结果,我半夜起来嘘嘘,发现机器关机了。我以为这是节电功能,也没在意。早上起来准备吃点粥,结果发现还是米泡在那里。没办法,只能临时开启热粥功能。在测试豆浆预约时候却没问题,看来是个bug。这方面云米是没做好的。

使用感受

主机的菜单切换演示。

通电状态拿走料理杯后,机器会有显示和语音提醒。一般放置不牢固也有提醒的。

豆浆制作

普通未带加热的料理机做豆浆需要先把豆子煮熟,生豆子是不能直接打了喝的。生大豆中含皂甙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有毒成分,如果豆浆未煮熟时就食用,慢则1小时,快则几分钟,就会出现胃部烧灼感、肚子胀痛、恶心、呕吐、头昏、头痛等中毒症状。

而且要注意的是很多人研磨生豆浆再去煮了吃的都会按照“水开了”的标准来判断“生豆浆熟了”,认为当豆浆出现泡沫的时候就是沸腾,意味着豆浆煮熟了,其实远远没有,这就是豆浆的“假沸”现象。生豆中含有皂甙,它使豆浆在煮制过程中非常容易起泡沫,让人误以为豆浆已经煮开了,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温度只有80~90度左右。此时豆子中的有毒成分,大部分还没有灭活。所以不能看到沸腾了就断火,应该再煮7-10分钟。现在大部分的豆浆机或者带加热料理机都有比较合适的预定程序,基本上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米家这款料理机做豆浆也很方便,我加了60克左右黄豆,10克的东北米和1升水。在机器旋转菜单中选择豆浆,就可以开始制作了。时间耗费大约33分钟。

按照程序,首先是加热把豆子煮熟。大约耗时一刻钟。

然后连续沸腾在加热几次后,就开始粉碎了。一千瓦功率确实够劲。

豆浆打完后,机器发出提示音。程序完成会有半小时的保温。

刚刚完成,泡沫还是很厚的,过几分钟就消下去了。

颜色挺白的,泡沫绵密。

豆浆后,底部也没有什么残留,可见粉碎的很到位了。没有残渣。

我特意用面粉的筛子来接着的,倒出来的豆浆也没有残渣,只有一些泡沫留在筛子上。

然后给杯子装满水,选择到手动清洗模式,长按开启清洗。不过这种清洗还是没法彻底的,玻璃杯的残留没有tritan材质的杯身那么好洗。还是得拿起刷子手动来一把。

正在煮豆子,gif的颜色不是很好。这种持续加热我最担心的就是对于转轴的密封有影响。

豆浆的研磨并不是持续不断的,而是打个十几秒停一下,又接着来。


放个视频会看的更清晰点,粉碎的功率也是在变的,并不是时刻都是满负载旋转。感受着嗡嗡嗡起飞的赶脚。因为玻璃杯身的关系,利用水流高速旋转来清洁杯身效果并不理想。不过总是有用的,处理过后的杯身也相当好洗了,刷子走一遍即可。

还不错,好物渣渣感。鲜豆浆果然是很香啊。

黄豆我在京东买的,觉得还可以。挺香的,经常有活动,入手并不比超市贵。



香蕉冰淇淋

很遗憾,这次做的可耻的失败了。光看着打成流体很好玩,忘记这是做冰淇淋而不是做香蕉糊糊。

香蕉剥皮,放在保鲜袋里面冻了24小时。然后加一瓶酸奶。开启果蔬汁模式。

这里有个问题是米家这款因为要照顾到加热盘的关系,所以做成了等径的杯身。一般的料理机都是上大下小,这样方便刀头照顾到物料,米家破壁机的空余还是稍微大了点。

具体的处理时间需要自己估计,不然就打成这种冻糊糊状态了。我觉得打个几十秒足矣。程序预设是一分半钟。

打黄瓜

开始犯了个错误,直接一根黄瓜丢了进去,结果自然就是在打了几下后空转了。

机器自带的棒子不好用,直接厨师刀进去,切成几段。

动静很大


结果还不错,打得还是很末的。用来给小孩子包饺子和面皮用足够了。


总结

1.做工不错,颜值还可以。2.功率足够,因为我主要用来夏天打冰沙和日常打豆浆。参照这两个用途已足够。3.价格不算贵,不过对于密封圈材料不是很清楚,所以对出了保修期后的情况还是有点小忐忑的。4.杯身太重,我一个男的都觉得沉手的很,更别说日常做家务使用的女性了。5.安全设置还算到位6.提供的程序和菜单还可以更丰富一些,毕竟料理机的日常用途还是很广的。7.米家APP加分很大,希望可以做的更好用。8.搅拌棒太难用。


展开阅读全文
破壁料理机开箱试用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用的商品为本人个人自费购买家用。评价结论均是个人经验所谈,仅供参考

购买动机

        从2012年起,我家一直是在自己家里做早餐的。用豆浆机打米糊、豆浆、用高压锅做粥,有时候煮点牛肉汤,早上来碗牛肉面。高压锅是Xupor的电子式,一直没坏。但到昨日,已经坏掉4个豆浆机,3个X阳的(2个自购,1个爱人公司得奖),1个Xupor。故障模式都是按键进水失灵。

感应式按键,进水了


到处都是水

最后抢救一把,大卸八块擦拭吹干,还是没坚持几天。

       最后抢救了一次,同时也在物色下一台机器。

       刚好收到小米的广告推送,随即4月11日下班后直接到当地小米店拿了一台。

       附官方链接

 

 

开箱

不说话,就看图。

包装与之前买的小米台灯一个风格

每个部件都用袋子包裹着

主机颜值不错

连接处,四个定位块表面是软胶

冷热杯

冷热水位规定有差异

把手处内侧连接线

杯底触点和传动轮

刀片

被盖

杯盖反面,说明书标注为硅胶密封圈

搅拌杯玻璃侧耳与杯盖连接

杯盖安装到位,注意左边两个箭头对齐

附件一览

通电试机

通电后有语音提示,屏幕自动显示当前时间

      通电视频见连接。基本操作是按压、旋钮。在本机上操作预约比较坑,一分钟一分钟的加。。。不知道有没有快捷操作方式,没看说明书。


试用

       洗干净后抓了一把绿豆来试一次。之后再清洗。

加热到中途

我要抓绿豆被粉碎的那一刻

         之前几个豆浆机,还有Xwood的厨师机,噪音都不小,相信这类高速电机的家电都一个样。下载了个免费app,测了一下,106dB....。这些免费的测试app,随便点哪里都探出广告页面,测完赶紧删。

随便下了个测分贝的app,运转时最高106dB......

        查了下标准《JB/T 4389—2011食品搅拌机》,也不知道适不适用。顺便提一句,破壁机听起来高大尚,实际就是个搅拌机,而已。     

       关于噪音测试的方法以及检测设备,都有相关标准规定,这里是完全不严格测试,仅供娱乐主观感受。       

      绿豆们的最后时刻,之后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

万豆齐欢

打完后倒出绿豆汤,杯底还算干净

APP操作

与之前的小米台灯,以及在京东买的京东微连烤箱模式差不多,比较便利。

操作完后显示确认,屏幕显示已预约

总结

都是个人主观感受哈。

优点

  1. 颜值高;

  2. app操作方便;

  3. 有预约功能,不用起早了;

  4. 口感较豆浆机还是有明显的提升。估计跟之前的豆浆机都太低端有关;

缺点

  1. 杯身太重,老年人估计用起来吃力;

  2. 杯身的把手与玻璃杯体之间在抓握把手提起杯身时有异响,给人以不可靠,会不会脱落摔在地上的担忧;
  3. 噪音太大。关上几道门都能听见。关键我买来做早餐,大清早这么闹腾,以后怕邻居来敲门;
  4. 清洗问题,因为杯身太重,加之本身底部模块不能与玻璃杯身分离,底部不能沾水,清洗过程有点费事,特别是残留在几个刀片间的残渣难以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