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理由
本来是去小米之家买棘轮螺丝刀的,结果抱着孩子一路逛。店里螺丝刀首发后再也没补到货,老婆却看上了米家这款料理机。实话说,我本是没瞧上这款的,总觉得带加热的料理机,转轴的密封寿命是个大问题。对于维他美仕和Blendtec的机器已经口水了很久,正准备618撸一波。不过既然领导发话了,自然是家庭和谐第一位,精打细算第一位。买买买,刷卡付账带走。
还好带了婴儿推车,不然就梅溪新天地这个布局,快二十斤的料理机提着走,估计手臂拉伤了都到不了停车位。
破壁料理机嘛,算是个商业名词。电机一般上千瓦的功率,相较于普通两三百瓦的料理机肯定可以打得更细腻了。所谓破壁,不过就是能借助大功率、高转速、能把食材打得更碎。其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真要信了玄学去交学费那也是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就算是维他美仕之类,也没有什么很值得称道的高技术。定价高,抛开税,利润也是很不错的。估算BOM的话,估计一般在售价的两成左右(或者更低)。只是因为宣传较好,用户较多,造型也还比较漂亮罢了。料理机最大的成本就是电机,这方面市面上产品还是差距很大的,震动,噪音,转速,寿命各方面都能拉开差距,市面大部分产品用的成本较低有刷电机,所以工作较长时间后闻到糊味很正常,用价格较高的无刷电机的还是不多的。我们买大品牌,更多的就是为电机付费。国内这两年的情况就是豆浆机不太卖得动了,就换了个思路,来做带加热的料理机。当然,我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方便生活就是好产品。只是有些品牌节操不太在线,做得东西还是很不到位的。
外观展示
毛重写的7.2公斤,可是我实际称重大约是7.7。提着走也是很有分量的,手臂不太撑得住。说起来可能觉得不到二十斤并不重,但是实际感受却是挺沉。
工作人员直接从库房里提出来的,备货并不多。带有两个胶贴,防止二手货。 ,当然,这种普通防拆贴在吹风机大法下什么都没用。
打开包装箱,里面是刷子,量杯和说明书。
说明书下面是杯盖,做工还是可以的。塑料材质还是很透净的。
一圈硅胶密封圈,闭合紧密,防止溢出。
做工还是到位的,边角都很圆滑,没有毛刺。
中间位置是放置搅拌棒的地方。这个塑料盖子是旋紧的,旁边有两个孔,煮东西时候,蒸汽可以溢出,不会造成加压。
高硼硅玻璃杯身和底座都有包覆膜。底座用的还是无纺布。保护的也比较到位了。
玻璃杯身,塑料把手。底下挺搞是因为里面还有加热电路。
因为带加热的关系,提醒不可少。
从下网上看,通过四个打孔两个小孔来定位和固定。
金属转轴。六芯的供电和信号针。
因为搅拌的关系,物料和水不能装得太满。也不要放在水里清洁,免得加热电路进水导致安全问题和故障。
四个凸起是导流作用的,避免放置了水或者其他液体后一开机就冲顶。也可以加强处理的食物之间的碰撞,增加处理效率。
没有采用单纯的钝刀头,采用的是锯齿刀头+扰流片和回旋刀的组合。各家破壁机用的刀头各式各样,要说谁最好呢,这很难讲得清。各有优势吧,只要功率够大,达成效果都没问题。米家这款是1000的电机功率,虽然没有维他美仕之类1.5千瓦强大,但是也够用了。 刀片下的不锈钢是发热盘,加热食材就靠他了。800瓦的加热功率也不小了。
杯盖的旋紧是靠的两个卡榫来固定的,毕竟不是压力设备,这样也够了。加之硅胶密封圈对于玻璃也有相当吸附作用,对于紧固也是有帮助的。
杯身的重量是很可观的,接近三公斤的重量,对于女性用户来说,是亚历山大的。不过tritan材质用来做带加热的还是有点不太方便。玻璃更便宜嘛。
搅拌棒,通过三个槽孔连接起来,不太稳固,只能说使用没问题。
底座被无纺布包裹着,这样也是有用的,这种白净的设计,要是多了点划痕什么,那就太难看了。还是做好保护比较重要,而且无纺布也便宜。
三孔插头,1800W的功率,线材粗度还是不错的。
四个固定槽,很硬,支撑作用很好,但是又带点黏糊的涂层。。这样可以比较好的固定杯身。毕竟加上加工材料的话,杯身的重量超过五公斤是很容易的。
电源的槽孔,带了防溅水的密封条。避免漏电,保护措施还是到位的。
身材高大,装起来高度有快半米了。
底座直径也很粗大,18厘米左右,恩,18这个尺寸怎么感觉有点不太和谐。
量杯,需要吐槽的是刻度很难看清,设计师这是想表达什么美感呢。看都看不清,怎么发挥作用。
完全状态,还是很漂亮的。比那些梯形底座,一堆按键的同类还是要有颜值一点。
顶盖上的锁止提示还是很清晰的。
底下也有对位标记,免得放置杯身时有对不准的问题,避免出现USB接口那种悲催。
APP连接
米家APP现在称得上是包罗万象了,不知不觉中。我家里都放置了七八个米家链条内的产品。
在米家APP的厨房类目下找到米家高速搅拌机,电机连接。
下面有个多功能电煮壶。我觉得米家高速料理机基本上也就是个带粉碎功能的电煮壶。基本上加热程序的调整,可以有N种玩法。
老三样,连接2.4GWiFi
连接好后,再去选择料理机建立的WiFi。米家生态的设备基本都是这个搞法。
连接速度很快,然后让你选择摆放位置。这个选项的基础是有些用户喜欢基于场景的自动执行任务。开启或者关闭一些设备。
连接完成会给你一个命名的菜单。
一般还是不要选择共享给某人,时候使用共享的人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最好还是不同设备使用同一个账号,这样最稳定。
看到两个异常,我还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刚买回来就中奖了?
打开一看,原来是搅拌杯没有放置和盖子没有盖上。这个提醒还是有用的,不都盖上的话,机器不启动。安全第一,这个不错。
常规设置项目。
机器上的旋转菜单是可以自定义的。
挺意外,么有一开机就升级固件的套路了。看来新产品也确实没啥需要即刻更新的。
模式的话,还算丰富,不过应该还是可以有更多的。
这里要单独把预约功能拎出来批判一下。
我选择的是做粥,放了一杯米和相应的水。选择了预约。
大晚上的嘛,希望明早有热粥可以喝。家里电饭锅太大,煮粥太少的时候总是会出点西西。
挺好的,明早享受。
机器上也可以看到,预约成功。
结果,我半夜起来嘘嘘,发现机器关机了。我以为这是节电功能,也没在意。早上起来准备吃点粥,结果发现还是米泡在那里。没办法,只能临时开启热粥功能。在测试豆浆预约时候却没问题,看来是个bug。这方面云米是没做好的。
使用感受
主机的菜单切换演示。
通电状态拿走料理杯后,机器会有显示和语音提醒。一般放置不牢固也有提醒的。
豆浆制作
普通未带加热的料理机做豆浆需要先把豆子煮熟,生豆子是不能直接打了喝的。生大豆中含皂甙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有毒成分,如果豆浆未煮熟时就食用,慢则1小时,快则几分钟,就会出现胃部烧灼感、肚子胀痛、恶心、呕吐、头昏、头痛等中毒症状。
而且要注意的是很多人研磨生豆浆再去煮了吃的都会按照“水开了”的标准来判断“生豆浆熟了”,认为当豆浆出现泡沫的时候就是沸腾,意味着豆浆煮熟了,其实远远没有,这就是豆浆的“假沸”现象。生豆中含有皂甙,它使豆浆在煮制过程中非常容易起泡沫,让人误以为豆浆已经煮开了,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温度只有80~90度左右。此时豆子中的有毒成分,大部分还没有灭活。所以不能看到沸腾了就断火,应该再煮7-10分钟。现在大部分的豆浆机或者带加热料理机都有比较合适的预定程序,基本上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米家这款料理机做豆浆也很方便,我加了60克左右黄豆,10克的东北米和1升水。在机器旋转菜单中选择豆浆,就可以开始制作了。时间耗费大约33分钟。
按照程序,首先是加热把豆子煮熟。大约耗时一刻钟。
然后连续沸腾在加热几次后,就开始粉碎了。一千瓦功率确实够劲。
豆浆打完后,机器发出提示音。程序完成会有半小时的保温。
刚刚完成,泡沫还是很厚的,过几分钟就消下去了。
颜色挺白的,泡沫绵密。
豆浆后,底部也没有什么残留,可见粉碎的很到位了。没有残渣。
我特意用面粉的筛子来接着的,倒出来的豆浆也没有残渣,只有一些泡沫留在筛子上。
然后给杯子装满水,选择到手动清洗模式,长按开启清洗。不过这种清洗还是没法彻底的,玻璃杯的残留没有tritan材质的杯身那么好洗。还是得拿起刷子手动来一把。
正在煮豆子,gif的颜色不是很好。这种持续加热我最担心的就是对于转轴的密封有影响。
豆浆的研磨并不是持续不断的,而是打个十几秒停一下,又接着来。
放个视频会看的更清晰点,粉碎的功率也是在变的,并不是时刻都是满负载旋转。感受着嗡嗡嗡起飞的赶脚。因为玻璃杯身的关系,利用水流高速旋转来清洁杯身效果并不理想。不过总是有用的,处理过后的杯身也相当好洗了,刷子走一遍即可。
还不错,好物渣渣感。鲜豆浆果然是很香啊。
黄豆我在京东买的,觉得还可以。挺香的,经常有活动,入手并不比超市贵。
香蕉冰淇淋
很遗憾,这次做的可耻的失败了。光看着打成流体很好玩,忘记这是做冰淇淋而不是做香蕉糊糊。
香蕉剥皮,放在保鲜袋里面冻了24小时。然后加一瓶酸奶。开启果蔬汁模式。
这里有个问题是米家这款因为要照顾到加热盘的关系,所以做成了等径的杯身。一般的料理机都是上大下小,这样方便刀头照顾到物料,米家破壁机的空余还是稍微大了点。
具体的处理时间需要自己估计,不然就打成这种冻糊糊状态了。我觉得打个几十秒足矣。程序预设是一分半钟。
打黄瓜
开始犯了个错误,直接一根黄瓜丢了进去,结果自然就是在打了几下后空转了。
机器自带的棒子不好用,直接厨师刀进去,切成几段。
动静很大
结果还不错,打得还是很末的。用来给小孩子包饺子和面皮用足够了。
总结
1.做工不错,颜值还可以。2.功率足够,因为我主要用来夏天打冰沙和日常打豆浆。参照这两个用途已足够。3.价格不算贵,不过对于密封圈材料不是很清楚,所以对出了保修期后的情况还是有点小忐忑的。4.杯身太重,我一个男的都觉得沉手的很,更别说日常做家务使用的女性了。5.安全设置还算到位6.提供的程序和菜单还可以更丰富一些,毕竟料理机的日常用途还是很广的。7.米家APP加分很大,希望可以做的更好用。8.搅拌棒太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