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它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每一个时代。尤其是在当今的居家用品、酒店用品市场更是必不可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审美水平的普遍提高,垃圾桶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翻新和增加,人们更加注重它的美观和实用性,而产品也向着“小巧”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垃圾桶上市以来,就获得消费者的欢迎,因市场需求大,投资小,也备受中小投资者的青睐。
我们以一个容积15升左右的垃圾桶为例,智能垃圾桶的价格在20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贵),而一个传统塑料垃圾桶的价格在20块左右,智能垃圾桶的价格是传统塑料垃圾桶价格的10倍或以上,传统垃圾桶的外观颜值和密封性现在基本已和智能垃圾桶不相上下,开合方式也几乎一样,传统塑料垃圾桶省了很多的电子部件,全部采用机械部件连接,故障率大大减少。
智能垃圾桶
国外的新型垃圾桶在功能上有所创新之处不外乎以下这样几种:
①垃圾桶的可伸缩性,即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垃圾桶的尺寸容积,从而使得垃圾桶可以便捷携带
②厨卫垃圾防异味逸出,采用密封圈密封垃圾桶,这样会降低机械结构的使用寿命;乃至用低温保鲜垃圾,又产生大量的电力消耗。
③垃圾的回收分类,对垃圾进行人工智能分类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课题,现如今没有哪一款机器能够仅凭产品而不依靠人力来完成垃圾的分类回收工作。况且家用垃圾桶容量很小,没有开展垃圾回收分类的必要。
国内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自动开盖垃圾桶,比较先进的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①按钮电动式
通常在垃圾桶上有几个按钮,其中一个按下后垃圾桶盖会电动打开,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之后,一种是过几秒自动关闭桶盖,另一种则是需要再按下按钮桶盖关闭。这种垃圾桶存在的弊端是,它其实还是需要手动接触的,只是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以人力靠机械力矩通过力将桶盖打开,而是以电能通过机械力将桶盖打开这一设计仅仅节省了人力,而开盖所需的人力本身就是微不足道的。
传统塑料垃圾桶
②红外传感翻盖式。
这种垃圾桶通常不需要人接触,在卫生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通常在垃圾桶顶部装有一个红外传感器,人通过在其上部挥动手臂或停留一段时间,使传感器采集到信号传到中央处理器,然后机械结构响应,打开桶盖。再将垃圾丢入,几秒后自动关闭。但是也有三个弊端:
其一,比较浪费电,一旦桶盖拉起,就一直在不断用电能维持桶盖的平衡使其维持在开盖角度上直到完成丢垃圾的动作。
其二,垃圾桶作为家用办公用必需品本身就需要小巧实用,一般私用垃圾桶的进入面的截面积也不会很大,生活中经常有人丢垃圾丢不进去,还要弯腰捡起丢好几次。翻盖式垃圾桶,其盖面翻起后有夹角使其一部分投影在桶面内,其结构上减小了垃圾桶实际的有效入桶面积,给一些丢垃圾比较随意的人增加了难度。
其三,翻盖式垃圾桶的桶盖运动轨迹或者说扫过的区域和垃圾扔进垃圾桶的区域有大部分重叠,而且还与红外感应区域有大部分重叠。也就是说,桶盖在打开时本身会一直停留在红外感应区,因此,其关闭桶盖的判断一定无法从是否还有感应信号来判断。而是通过设定一个预期人们丢垃圾的时间,到时自动关闭。如果使用者需要在同一时间段内多次丢垃圾,就会造成要么被垃圾桶盖拒之门外,要么就得等它关上后,再重复之前的挥手示意之后,重新开盖。即使感应器能区分桶盖和垃圾的区别,要想在桶盖以一定角加速度和角速度下落的时候重新施力使其快速撑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像扇子一样一开一合,对于连续又不是不间断的接连而来的垃圾,有可能垃圾被盖子扇飞。
新型塑料垃圾桶
③红外传感侧拉式。
这一类侧拉式开盖垃圾桶避免了翻盖式的区域重叠遮盖的问题,但是其感应灵敏度不高,响应速度慢。最大的问题是,该产品的使用还是对人有着这样那样的要求,不能做到足够的便捷。
以一个普通成人的平均身高来看,双臂自然下垂手指尖距地大概80-90cm,当双臂向身体四周任意方向摆起一定角度后,指尖离地大概有1m。一个家用普通小型垃圾桶高度也就在30-50cm之间,而垃圾桶上红外传感器的最大感应距离通常也就只有15-20cm。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使用这样的垃圾桶之前都是需要对其”点头哈腰伸手示意”的。
总之,现有技术的自动垃圾桶采用的红外传感技术离不开人,就是说无论它多么自动化多么智能,都需要人来影响它,感应到人才能工作,而垃圾桶的主要任务是装垃圾,有垃圾就应该工作这样才能脱离人而智能,红外传感完全考验的是人的反应和感觉,先要凑过去把盖子召唤开,再把握好时机丢垃圾。其实对人的体力脑力都有一定的消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舒适有时候反应慢了还要多挥几下手,等着它开盖。
对于智能垃圾桶的想象都是基于现实可以实现的基础进行的。在更先进的将来,垃圾桶可能已经被集成在了另一个更高级的智能工具当中,也许是一体全能型的智能管家,也许是其他超出想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