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睿游戏耳机

赛睿 Arctis 寒冰 Pro 无线游戏耳机 评测

追加修改(2018-04-28 01:16:14):
驱动程序就已经更新,但由于张大妈现在修改只能提交文字,无法添加图片,只能简单的描述一下。 驱动共有两个页面,音频和设置。 音频里,DTS开关,均衡器,音量限制器,实时麦克风预览以及麦克风侧音,都是常规选项。 设置里,耳机自动关闭、GameDAC空闲超时,屏幕和麦克静音亮度等也都是GameDAC可以直接设置的。 唯一一个设置,蓝牙自动启动,即在耳机开机时,也自动开启蓝牙,适合以蓝牙使用为主的朋友。目前这个设置GameDAC里没有,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加。 总体来看,绝大部分的设置其实在GameDAC就可以实现,驱动只是提供了部分设置的简化操作。这次的GameDAC非常强大,推荐大家有机会一定要体验一下。

看到之前寒冰PRO有线版的晒单里,小伙伴说寒冰PRO的无线版出了,我不禁浑身寒毛倒竖。

之前半开玩笑预言的无线双模、可换电池等预言,又全部实现了。最近全金属狂潮播第四季,回头从第一季开始补,现在老有种自己会被抓去搅脑浆的感觉。哦不,说不定最近几款寒冰就是从我脑子里弄出来的黑科技?

开箱篇:

包装部分:

寒冰PRO无线版的包装比有线版要大上一圈,肯定的。

无线版有GameDAC以及双电池,自带LED屏,基本所有设置和功能都可以直接在上面设置和调整。

包装正面右上角突出了双无线标志,没想到我的戏言竟然成真了。

而右下角,则用蓝白字样突出显示支持PS4。

我觉得这不是PS4的胜利,而是XBOX和NS的悲哀,这两家都只能接3.5MM,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是不给开放。

“是一套终极游戏音响系统”,我表示非常赞同。

这个后面详细讲。

侧面是一些参数说明。

包括配件列表,GameDAC接口说明,以及无线、耳机、麦克风的参数。

蓝牙是4.1协议,传输距离到了12米。

标称电池寿命是20小时,每块电池10小时。以之前寒冰7和寒冰蓝牙版的情况来看,赛睿的标称都是保守型的,是在功耗最大的情况下测出来的最短使用时间,和国内手机最低功耗下理论环境里测到的最长纯待机时间相反。

看到这个RISE UP,我突然想到有时候一些箱子,上面印着一行字:如果看到这行字说明箱子放反了。

我觉得这不是在引诱人家放反么……

GameDAC,双电池,双无线,Hi-Res这些最诱人的卖点都标出来了。

等不及了,我们来开封吧。

这次耳机上面的保护盖直接粘在上盖里,不硬撕的话是取不下来的。

耳机就放在下面。

上面中部是GameDAC,挺大的一个盒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发射器了~

底部的配件盒是平放的,我觉得这样更好。

因为斜插的话,装回去的时候还是要费点时间,也容易伤到盒子。

盒子里配了干燥剂。

我还是要重复一遍,这东西不能给小孩拿到,遇水有可能发热甚至爆燃的。

配件部分:

以前看樱桃小丸子的时候,有一集就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问题:你是会把好吃的先吃掉,还是放最后吃呢?

我想我大概是放最后吃的那一类。所以开箱都先看配件的~

配件盒里有4+1条线(还有一条在右上,里面还有个麦克风的泡棉),电池,说明书。

说明书挺厚的,主要是语言很多,基本上能叫出名字的语种都有了。

由于这次要接GameDAC,还是有多一点需要设置的部分的。

四条线,分别是:电源线,耳机充电线,耳机转3.5MM线,GameDAC主数据线。

这个电源线是选接的。

如果你的USB口功率够,只接主数据线就行了。不够的情况下再接这条电源线。

耳机的充电线,标准的Micro USB接口。

事实上,由于寒冰PRO无线版有双电池以及充电底座,所以直接充耳机的需求就比较少了。

GameDAC的主数据线,同时也提供电源。

这个是Mini USB口的……

呃,Micro USB,Mini USB,还有寒冰系列都用的更小口的那个叫啥来着,三种接口都用上了~

转4段3.5MM的线。

现在移动设备上基本用的都是4段式的,如果要在台式PC上用,可能还需要一条转成2个3段3.5MM的转接线。

好,然后是其他这些配件。

中间有一条光纤线,用来接PS4的。

为什么单独放呢?光纤没办法像普通线缆一样弯折。

替换电池一块,另一块应该是装在耳机里了。

还有一个麦克风的泡棉。

GameDAC:

配件盒就看到这里,我们来看GameDAC。

很多耳机都会号称自带声卡,但是像寒冰PRO无线版的GameDAC这样功能强大的并不多见。

所有的输出输入,音频处理都在这个盒子里,以往驱动里几乎所有的调节选项,也都可以在GameDAC里直接设置。

上面还盖了一块纸板保护。

揭开纸板,是塑料保护膜和一张小标签。

操作很简单,旋钮旋转,按下是确定,左边的小圆钮是返回。

GameDAC四周是光面塑料材质。

旋钮周围一圈的手感像是橡胶或者硅胶。

上盖的材质则是细磨砂。

我在想,要是这里的LOGO会发光,效果如何呢?

背面,所有的接口都在这里了。

左边的LINE IN和LINE OUT,可以额外接入音源,或者把音源输出到其他音频设备上,和之前寒冰7的一样。

右边有光纤输入和输出,目前是给PS4配套用的~一般PC比较少用得着。

底部标着一些常规参数。

5V1A的输入,有些老机子的USB确实可能达不到,难怪要再配一条电源线了。

GameDAC的右侧面是给电池充电的地方~

电池的额定电压3.7V,充电电压4.2V。

充电应该不会很快。不过在10小时内充满1000mAh肯定是没问题的。

把电池放到仓里,往内一按就行了。

不过因为电池的形状是对称的,自己不要搞错方向。

耳机本体:

好的,终于来到耳机本体的部分了。

乍一看,耳机和几个前辈没什么大区别,不过里面的东西却是**。

耳罩一样能翻折90度。

耳罩仍然采用海绵材质。

根据我用了将近一年的寒冰7来看,这种耳罩很舒服,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热。

反倒是之前剁的西伯利亚V2,看起来挺冰爽的,带久了就会开始滴汗。

头带。

我还是得再吐槽一次,全黑的也太内敛了。寒冰7和寒冰蓝牙还有一些灰色的图案,寒冰PRO这两款都是全黑。

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XX套装限量版的,希望头带能出彩一点。

钢结构的头梁,坚固性和韧性都很不错。

隔着头带,冬天也不会凉。

头梁内侧还有一层橡胶。

如果真的头非常大,取下了头带,戴着也是很舒服的。

寒冰PRO系列耳机上的功能键都精简了,像有线版的ChatMix做在了线上,无线版的很多功能也都在GameDAC里。

当然,电源和蓝牙的开关是省不了的。

改进过的麦克风静音钮。

浮起状态为静音。

音量旋钮。

这个要特别提一下,虽然看起来跟寒冰PRO有线版一样,但实际上手感又做出了改进。

无线版的音量旋钮刻度更明显,转起来有嗒嗒嗒的声音,而且可以360度旋转,音量上限不再由硬件控制,而是由GameDAC控制。到上限的时候再往上旋,耳机里会听到提示音。

3.5MM口和USB口。

3.5MM口用于分享功能,即把耳机的声音再通过双头AUX线输出到其他设备,两个同响。

USB口通过官方的转接线转成3.5MM头,用于接入手机、游戏机等各种通用设备。

充电口是Micro USB的,也即随便一个安卓手机的数据线都能充。

哦不对,现在安卓慢慢的向Type-C过渡了。赛睿什么时候统一一下USB口呢~

左耳罩看完,我们来看右耳罩。

由于耳机有无线双模,所以肯定需要两个按钮。

电源按钮是凸的,蓝牙按钮是凹的,设计细节还是很用心的,不用取下耳机看也不会按错。

好,无线版的价值之一来了:可更换电池。

作为旗舰产品,自带两块电池提供无限续航,可以的。

当然,你如果出街一礼拜还没地方充电那当我没说

耳罩壳还有编号的,虽然是对称的好像怎么安都行。

磁性还是挺强的。

以前磁给我的印象是,会干扰甚至损坏电子产品的运行。但是最近好多产品都是磁吸设计的,应该是已经克服了这个问题了吧。有这方面比较专业的朋友请给我科普一下吧。


寒冰系列的麦克风效果已经得到了公认,PRO系列的麦克风线也做了改进,没有以前那么容易翻转180度。

麦克风如果静音的话,是会有灯亮起的。牛逼的是,这个亮度仍然可以从GameDAC里从0调到100。

GameDAC的大小可能比你想像中的大,和耳机放一起看看。

不过我跟你说,真的是大有所值。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上机使用了。

PS4使用:

我的PS4是原版,根据赛睿说明书上写的,原版和PRO是有光纤的。而SLIM版好像没有。

不过我空间比较小,几个机子都挤在一起了啦

既然用到光纤,就要把光纤线拿出来啦。

记得轻拿轻放,不要折到,光纤线还是很脆弱的。

插上GameDAC,第一次使用会叫你先选择音源,这里我们选择PS4。

光纤接口在背面,如果主机放的位置比较挤,插起来还是要摸索一下的。

不过位置就在电源附近,摸一下就有了。

好,把光纤也插进去。

光纤头和座都有防呆设计,不会插反。

耳机开起来。

开机之后,无线连接处会有白灯在闪,抓了好久才抓到~

同时,GameDAC会显示耳机电量、音量等信息。

GameDAC能显示和调整的还有非常多,等下上PC之后再详细看。

接上GameDAC的时候,PS4就会检测到接入耳麦设备。

如果你要用光纤进行更高品质的输出,以及在PS4上也使用ChatMix功能,需要到设置里设置光纤输出。

寒冰PRO无线版用的是逗逼哦不,杜比5.1。

可以看到,声音装置里的输入输出都识别了寒冰PRO无线版。

你也可以设置哪些声音输出到耳机,可以是所有游戏声音,也可以只有语音。

鉴于上次有线版玩PT的体验,我还是不作死了,再来看看其他功能。

蓝牙连接:

电源灯是白色的,蓝牙灯是蓝色的,没问题。

连接方法和其他蓝牙设备一样,一搜就能搜到。

耳机也没有输入设备,所以也不用输入密码啥的。

连上去之后,躺床上看看自己的视频之类~

蓝牙一般连移动设备,价值就在这里了。

而且我注意到,寒冰PRO无线版的蓝牙连上之后,竟然是有电量显示的!

如图。

其他的使用跟别的蓝牙设备并无二致。寒冰蓝牙版的一些快捷操作仍然能用,轻按一下蓝牙按钮可以接听电话、暂停歌曲,双击是下一首等。

双通功能:

刚才说到,其他的使用跟别的蓝牙设备基本一样,但是这里,寒冰PRO无线版却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功能:双通。

所谓双通,就是耳机能够同时接收两种音源并播放。你可以只戴着一个耳机,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跟老婆打电话。

以前寒冰蓝牙版是可以蓝牙和AUX线双通,现在PRO无线版有双无线,可以实现双无线同响!

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耳机和GameDAC连上的同时,蓝牙再连其他设备,就OK了。

简单到都不需要什么说明。这时候耳机会同时有PC和手机的声音。

以后打游戏的时候,如果有电话,只要轻轻一按耳机上的蓝牙钮,就能一键接听,不会再被老婆罚跪搓衣板了。

三通功能:

什么?三通功能是什么鬼?

赛睿的宣传页面和说明书上并没有提到,我估计他们有的人都不知道。

因为我比较爱折腾和研究,所以会尝试设备的各种使用方式。

之前蓝牙版可以蓝牙和AUX双通,于是我就试了一下,PRO无线版也可以。

那么,可以双无线+AUX线三通吗?可以的!

不过,寒冰PRO无线版一旦接入USB音频线,耳机的无线就会自动关机,所以直接接线是不行的。不过,我们可以曲线救国……

在GameDAC这里,选择AUX,这时候,耳机会接收到背后Line-In的音源,同时,无线连接和蓝牙的音源也还在!

那么,此时耳机的2.4G无线、蓝牙无线,以及通过Line-In接到GameDAC这三个音源是同时能听到的!

而且三个音源都可以分别调节音量。

简直黑科技

Line-In/Line-Out功能:

正经的来说,Line-In并不是让你用来三通的,毕竟三个音源实在也太吵了~

Line-In接入音源时,耳机可以一起听到这个音源的声音。

现在很多什么手机麦克风可以外部输入伴奏,其实一样的原理。

而Line-Out功能是这样的:

当你的耳机无线正在运行时,Line-Out不工作。

当GameDAC没有输出2.4G无线信号时(耳机关闭或者没电或者无匹配),音源就会输出到Line-Out里。

这个功能有什么用呢?不需要两个设备同时发声,但是却需要频繁切换时,只需要关闭耳机即可,不用再把线在耳机和音箱之间来回拔。当然,像我上图一样接两个耳机一样是可以的。

如果需要两个耳机同时听到声音,只需要用双头AUX线接一起就行了。

GameDAC菜单:

寒冰PRO无线版非常强大的一个因素在于,GameDAC集成了非常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调整、设置都可以在里面完成,同时,Hi-Res的编解码芯片也在里面。所以才会那么大。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菜单:

第一级菜单只有三项:

AUDIO,用于设置耳机本身的一些音效设置。
SOURCE,设置音源。之前设置PS4/PC就是在这里面。
OPTIONS,一些其他设置都在里面。

AUDIO菜单:

CHATMIX功能寒冰7的时候就体验过了。这里,寒冰PRO无线版直接集成在了GameDAC里。

结合之前PS4也能用,这里应该是脱离了驱动实现了这个功能。

EQ,很熟悉了应该。

一样是脱离了驱动,直接在GameDAC就可以设置。

可以使用内置的方案,也可以完全自定义。虽然操作比起PC上鼠标点击要麻烦一点。

环绕声,只有开启和关闭。

重点讲一下这个SIDETONE。

这个功能在之前的寒冰驱动里是叫做侧音功能,与监听不同的是,它几乎无延迟,但是并不混响进系统,只是你自己耳机能听到自己话筒的声音而已。

寒冰7和蓝牙版的侧音音量比较小,开到最大也只能勉强听到。
寒冰PRO有线版侧音音量大了一些,不用特地去听。

而这里,PRO无线版实现了质的突破:侧音音量调到最大的9时,可以把你自己吓死

对于我们这种做解说的来说,这个功能实在太需要了,音量大点,可以调小。而太小的话就很难办。

点赞!

SOURCE菜单:

这个好像没有什么二级菜单,就PS4/PC/AUX三个可选。

这里的AUX指的应该是Line-In,而不是直接插到耳机上的线。因为耳机的USB音频一旦插入,立马自动关掉电源了。

这在之前的三通试验中已经得到验证。当然,AUX是可以和其他音源共存的。

SYSTEM菜单:

SYSTEM菜单里选项还是很多的。

Brigntness这个不用说了吧,就是调节GameDAC显示屏的亮度的。

下面这个HEADSET我研究了好一会儿,根据描述,这个菜单是用来设置“Headset menu”的。

但是耳机没有显示屏呀,哪来的menu?

你们猜怎么着?

耳机的音量旋钮是能按的!

是的,按下耳机的音量旋钮,可以切换菜单,接下来就是和GameDAC差不多的操作了。

所以这里,你可以把自己最常用的一些菜单设置到里面。

设置完以后,你只需要按耳机就可以进行调节,而不用特地去调GameDAC,毕竟无线耳机,我们有时候是会戴着四处跑的。

这个功能简直太贴心了

这俩功能没啥好多说的。

BEEP是蜂鸣,进行菜单操作的时候,耳机会听到嘀的一声,可以关闭。

PAIRING就是配对。耳机来的时候已经和GameDAC配好了,但是如果你要和其他耳机配对,就用它来进行。

StandBy,也就是待机,由GameDAC向耳机发出待机指令,而不是将耳机的电源彻底关闭。

比如你现在只要蓝牙功能,就可以将2.4G无线待机,节省能耗。

RESET不用说了吧……

一般来说,接了其他设备的话,音量可以由那个设备来设置。

但是这里,我们还可以单独再进行一层设置。

当然前提是蓝牙有连接设备。

另外,蓝牙菜单还可以设置游戏中麦克风的自动静音功能。

SCREEN里有TIMEOUT和MODE两个设置。

TIMEOUT可以从30秒到600秒设置。

而MODE设置超时之后,屏幕的处理方式,默认是DIM,也就是变暗,也可以彻底关闭。

继续往下看。

来到音量限制菜单,这里可以设置是否对音量进行限制。我试了一下,开了之后,最大音量是小了,但是具体怎么样一个限制法,目前并不太清楚。

麦克风的亮度。

当麦克风静音时,灯会亮起以提示玩家。这里可以设置光亮度,设为0则是关闭。

不过无线版只有红色灯,并没有RGB。而且也没办法反过来,就是让麦克的时候亮起。

100%的亮度。

远看还可以,但是如果戴在头上的话,麦又伸出来在嘴边,这样会直接被眼睛的余光看到,确实有点刺眼。

最后的两个菜单。

AUTO OFF 设置的是耳机的自动关闭时间,毕竟是无线的。可以从0设置到120分钟。

SYSTEM INFO,查看设置目前的固件版本号。

好,这么长的一段,可以看到,GameDAC各种该有的功能都有,各种意料之外的功能也做进去了。之前包装盒上,赛睿自称这是“终极游戏音响系统”,我觉得完全不为过。

游戏实战:

CSGO太长了,而且我也不太擅长,还是来一局屁股吧。

之前排位赛的10场都还没打完

单排嘛,什么人都能遇到。队里的小美不知道怎么的一个人就发起疯来骂个不停,然后就开始恶意捣乱,不停的用墙封自己人。

这样我们等于5打7,久攻不下。月球地图我并不是很熟,不过通过听声,3分半的时候找到敌方防守最薄弱的一侧骚扰。但是寡不敌众,最后还是没占下来。

团队竞技游戏,一切以胜负为准。不是每次都可以一个人拯救世界的。

谈回耳机,寒冰系列我用了4只了,寒冰7,蓝牙版,PRO有线,PRO无线,我可以拍着胸肌告诉你:定位很准。那些说定位不准的请去检查一下设置,或者自己的耳朵。

续航/充电/无线距离:

玩了这么多,耳机也该充充电了。赛睿标称每块电池10小时续航,根据以往寒冰7和蓝牙版的经验,都是很保守的数值。

耳机到手之后,内置的电池有2/3左右的电量,正常音量使用17个小时至没电。

值得一提的是,PRO无线版的电量指示也做了改进,无论是PC驱动,还是GameDAC,都能清楚的看到电量。

用空的电池塞到充电座里面差不多2个多小时充满。

在GameDAC上可以直观的看到各种状态,包括耳机里的电池与正在充电中电池的电量。

至于无线距离,之前寒冰7测试的时候,正好穿两道墙到卫生间,在马桶的地方就断了,而这次寒冰PRO无线版在马桶的地方还有信号。别问我为什么是马桶的位置,因为马桶正好在家里离房间最远处,刚好我上WC的时候懒得脱耳机就这么戴着去上了。无线就是好。

PC驱动:

PC驱动之所以放到这么后面,主要是因为:

原因不明,总之,PC端的驱动好像还没准备好,什么时候会有目前暂时未知。

不过GameDAC什么都可以调,也就先不管了。

Hi-Res音乐体验:

之前寒冰PRO有线版的时候被Hi-Res的体验惊艳出了一身鸡皮疙瘩,但是音源并不好找。

东京喰种第三季开播了,还是第一季的unravel好听。

没找到那个版本的Hi-Res,找到了另一个版本的,就是最后一集时候,金木……呃,我还是不剧透吧。

得益于GameDAC的性能,无线版的听感并没有因为传输的原因受到影响,跟以前用游戏耳机听歌相比,歌曲各部分的层次感能很明显的区分,人声,和声,以及各种乐器的声音,清晰可辩。由于我戴耳机一向不喜欢开太大音量,很多细节以前都没注意到,换了寒冰PRO无线之后,同样的音量下就听得非常明显。
Hi-Res在听感上,高音人声聚拢,低音下潜更深。以前在听一些歌的时候,女声高音会有些发虚或者说发散的感觉,换了PRO无线之后,明显感觉这部分声音聚拢了许多。另一方面,低音的下潜更深,直击感明显,打击乐器的弹性也更好。

另一方面,听歌的时候,临场感非常强,很容易让人忘了自己戴着耳机。很多歌曲中的音色太过真实,经常以为是现实中发出的声音。比如歌曲中1分30秒左右开始出现的类似心跳一样的鼓声,我一瞬间还以为谁又在敲什么东西,找了一圈才反应过来是耳机里的声音。

总结:

赛睿对寒冰系列的标语是“重新定义游戏耳机”。

当初评测寒冰7的时候,我觉得已经够好了,只是要有蓝牙就好了。结果蓝牙版就出了。

后来我又说要是有双模就好了,要是能换电池就好了,结果这些全部都在寒冰PRO无线版实现了。

仔细一想,有点毛骨悚然,我会不会是耳语者,赛睿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来把我抓去,从我的脑子里提取黑科技并做成产品然后还洗去我的记忆?

认真的说,这款耳机把我能想像到的几乎都实现了:

游戏定位√
Hi-Res音乐发烧√
2.4G/蓝牙无线双模√
可换电池无限续航√
GameDAC免驱设置√

赛睿给自己的定语是“终极游戏音响系统”,从玩家的角度来讲,我会称它为“游戏耳机的究极形态”。嗯,亚古兽,就决定是你了,究极进化!

不行,我可是脑袋里装着黑科技的人,我一定要再想出点什么。嗯,上次说的模块化还没实现呢,还有,夏天快到了,耳罩毕竟有点热,我又湿耳严重不能用耳塞,所以出个骨传导吧

然后啊,头带和耳罩壳做得花哨一点吧,比如无线耳机出于续航考虑没有灯,那就把灯做在耳罩壳上,内置锂电,厚一点没关系~好吧,我开玩笑的,我还是更喜欢务实而强大的设计。

小编注:本文作者@波导终结者 是什么值得买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新浪微博:@波导终结者(https://weibo.com/u/1016801521

扶持推广个人品牌是生活家新增福利,更多详细内容请看生活家公告(https://news.smzdm.com/p/26967/)。欢迎大家踊跃申请生活家,生活家中表现优异的用户还将有机会成为『首席生活家』,欢迎有着特别生活经验的值友们踊跃加入生活家大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赛睿寒冰无线版arctis pro wireless晒个单

创作立场声明:鉴于已经开工了,疫情当前上下班花费时间更久,未来更新可能就没那么勤啦

最近用的两个用了两年以上的罗技无线外设崩了 (吐槽下罗技现在质量大不如前,当年g502和G710+用了五年以上都没事,现在还偶尔拿来救急),G613的键盘各种按键开始失灵,还没找到替代品;G533的续航时间基本上4个小时左右且是不是出现断连的问题,经过筛选最后入了赛睿的寒冰无线版,本篇最后有开箱和初体验。

这篇其实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搜刮到的信息,具体选哪个各位自己根据侧重点对得分进行加权啦。

每次挑选一样东西都花费大量时间上油管和谷歌搜相关测评,剔除掉那些软文,还是能找到不少中肯的评价。具体的视频链接没法转给大家。评分主要根据油管几大耳机评测主播的视频得出,由低至高,单项5分满分,如有蓝牙功能则加一分。

得分供参考,可依据需求自行加权

如有问题欢迎讨论,有错的我会及时勘误。给大家挑选的时候指一个方向,根据自己的需求侧重点加权得分,再进一步选择。

个人推荐如下:

1、千元以下现阶段最实惠无线游戏耳机

Hyperx Cloud Flight 天箭

总分=27分

特长:续航特长、无线连接稳定,声效没大毛病

短板:麦克风真心一般般,做工一般

简评:这个价位里面,无线连接够稳定音质说的过去的也就天箭和罗技的G533了,虽然比罗技的稍贵一点,但是声效和续航上的提升值这差价。双十一到过699,很值。

2、1k~2k元区间做工、麦克风最好的无线游戏耳机

海盗船virtuoso普通版

总分=26分

特长:普通版麦克风质量非常好,高出一般无线耳机一级,且整体做工出众

短板:圆形皮质耳罩太浅,容易出汗,耳朵容易贴在出音口内侧,长期佩戴需要摘下休息

简评:注意这里说的是普通版,就是侧面是亮面塑料的那个版本,不知道为何这个版本小麦克风的通话质量要比SE特别版的大麦克风好很多,很是神奇。


3、想要极致声效且没有罗技无线设备的土豪

森海塞尔GSP670

总分=24

特长:无线耳机现阶段最赞声效和麦克风质量

短板:价格那叫一个贵,无线连接稳定性差,受其他2.4Ghz无线设备干扰严重

简评:这是森海塞尔第一款无线游戏耳机,鉴于自己读博期间用烂过Game zero和Game one各一副(褒义,烂了是因为耳罩海绵烂了然后麦克风挂了,2年质保直接换新),一直都在期待能出一款无线游戏耳机,现在真的出了,但是看完评测和买家评论都吐槽无线连接受干扰严重、不稳定、收音距离短等问题,经过几次固件升级,reddit上还是有不少人反映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我决定还是再等等,也许第二代产品会改进。


4、无限续航,再也不用专门拉线为耳机充电于是我买了它:

Steel series Arctis pro wireless 赛睿寒冰无线版

总分=29

特长:快速更换电池,基本无限续航,附带独立蓝牙模式和2.4G无线无损模式共存

:还是这麦克风,赛睿的老味道了,一声叹息

跟Astro的A50第四代之间纠结,两者价格一样,声效和佩戴舒适度都非常接近,A50也有基座可以对耳机进行充电(前提是主机的USB口关机不断电),最后还是中意能直接换电池且具有蓝牙功能的赛睿寒冰,永远不用担心没电这一点带来的幸福感实在无以言表。 毕竟老款,京东是不是会有打折,或者也可以上闲鱼直接找经销商拿货,两千出头。


5、最后说下入手寒冰的一些体验

行货带标

这个侧面信息量很大,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打开包装盒第一眼就看到耳机,下层是接收底座,这东西从第一代塞伯利亚无线版开始就没太大变化,可以不通过软件,直接调节耳机的各种参数还能不间断为备用电池充电,好用的很。

也可以旋转90度挂脖子上

下一层的盒子里是一堆线缆,一条usb转DC的充电线(可以不插),一条microusb的耳机充电线(有替换电池系统,完全用不着),一条耳机转3.5mm音频线(无线设备变有线,why?),一条光纤(没有ps4用不上),一条miniusb线连接控制器和电脑用。你没看错,唯一用上的连接线是miniusb接口的,不是typec甚至不是microusb,这古董式的接口真让人哭笑不得。

连PC的话,四根线只用到一根

miniUSB口,没想到2020年还能用上这个接口


安装很方便,电池预装在耳机里了,备用电池放进底座,底座用miniusb线连上电脑,开机在windows里设置为默认声音和通信设备,就能用了。

照葫芦画瓢设置下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底座上还有个line out口,插上音响的3.5mm,就能在无线耳机关机后自动切换为外接喇叭了,不用再去windows声音管理里头切换,非常方便。

耳机上按钮接口比较多,左侧耳罩上,麦克风静音按钮、音量调节按钮、8-pin外接接口、3.5mm外接接口、microusb数据/充电口(升级固件以外用不上),右侧耳罩上是凸起的开机键和凹进去的蓝牙键,盲按也可以。

Mute按钮弹出来状态是禁用mic,此时话筒红灯也会亮起

红灯亮起禁用麦克风

按进去以后正常使用麦克风

哦对,外壳和头戴可以更换,但是现有图案都不太好看,算了算了省钱了。

头带就是跟弹性绑带,可以自行更换

头粱是全金属,下侧是亲肤的橡胶质感材料

平时电池放里头充电

磁吸侧盖,再手残换电池十秒钟也了不起了

具体来说,声音算是中规中矩,需要调整下EQ来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我主要突出bass,稍许拉高高频好区别枪声,无损传输和Hi-res水准响应范围,音效非常给力,跟老罗技比,声场清晰的多,提升很明显。玩全境封锁和战地系列真的是绝配,代入感极强,刀塔的话设置了自动切换EQ(SSE软件的功能)突出中频和低频,隐刀的声音特别清晰。坏处是底噪也明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比较突出,无线耳机的通病,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太大改善。

另外就是side tone功能很讨喜。可以听到自己的说话声,调节到5以上会大幅增加底噪,我一般开到5。Chatmix则是游戏和yy语音等语音软件之间的音量平衡条件,耳机上按一下音量波轮就能调节非常方便。

耳机开机后会显示连接并闪一下电量

日常OLED显示,耳机电池和备用电池电量都有显示

赛睿家的软件是steelseries engine 3。比较简单,但是功能一般,主要底座太强了什么都能改,基本不需要进入软件中去修改什么选项。

SSE3界面

这些功能基本上在底座上都可以直接设置,不用软件

我的头比较大,赛睿这款耳机不算轻,头粱不可调节且太短,对比下G533就看出来了。导致佩戴到时候需要找好位置,不然整个耳机会向上跑,压得耳朵下沿非常疼。耳机本身对头的压力非常小,而且耳罩透气性好,头够小的长期佩戴十个小时应该也OK。头大或者脸长的就要考虑下了,可能Astro A50更适合。吐槽下罗技收购Astro竟然也没给他们lightspeed技术,不然续航应该更逆天,真.后爸行为。

头特大的还是别选赛睿的耳机了

另外就是信号比G533强一丢,可能是底座放桌子上的缘故,家里一路走到厨房隔两堵墙,原先用G533一进去就没信号,现在的寒冰没这个问题,家里兜了一圈,也就卧室外窗附近丢信号,基本算是全覆盖了很满意。蓝牙功能算是锦上添花,由耳机直接连接手机等蓝牙设备,不需要通过底座,音效很蓝牙,延迟跟手头的小鸟track air+差不多,能明显感觉到延迟。

最后来一张图,现在的无线桌面状况,果然杂物越来越多。。。诶~

接收器能整成白色的就好了

主子们不肯给正脸儿

果然清干净的桌面一周后就堆满了东西

现在就是无线键盘的坑,猫准了G913(美版G915一个东西)但是没货,疫情影响估计一时半会儿浙江工厂也不会复工。不知道有没有人成功用lightspeed的模块,做出PBT+樱桃MX轴的,给我个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赛睿 Arctis Raw 游戏耳机体验


赛睿Arctis系列的游戏耳机名声在外,比如“我永远喜欢的FaZe Clan”银河战队用的就是大赛睿,一直没玩过,因此这次打算尝鲜入门级的Arctis Raw耳机。

发声单元

  • 钕磁铁扬声器单元

    40mm

  • 频率响应 20–22000 Hz

  • 灵敏度 98 dB

  • 阻抗 32 Ω

  • 总谐波失真 <3%

  • 音量控制 耳罩内置

麦克风

  • 频率响应 100Hz–10000Hz

  • 拾音方式 双向拾音

  • 灵敏度 -49 dB

  • 阻抗 2200 Ω

  • 位置 可拆卸的


开箱展示

包装采用Arctis新的橙色军团主题,Best Gaming Headset冠名(广告法警告 ),封面其余介绍功能和参数特点。

吸塑内盒的保护,配件提供1个麦克风和3.5mm双孔延长线。

加上延长线,最多2.8米橡胶线,线材很柔软。

Arctis Raw外观细节

Arctis Raw耳机一览,目前只有全黑配色,麦克风可拆卸。

总体保留赛睿的家族式风格,尤其是这对椭圆形的大耳罩,非常有辨识度,一看就知道出自寒冰系列。对比高端型号,Raw的外观和用料当然更简省,没有RGB灯和花里胡哨的图案装饰,也没有高质感金属材质,朴素的塑料和无灯设计,当然这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是可以预期和接受的,优点佩戴轻盈,机身只有240g。

简洁的头梁,虽然外侧部分是普通塑料,粗颗粒的磨砂观感做工,但内侧的仿真皮革和记忆海绵没有省去,佩戴体验不会受到影响。

一体式伸缩,里面的刻度有12格,可适配180cm个子的大头,要说的是Raw头梁出厂设定非常紧,夹头感强烈,需要戴上几天产生形变后才没有夹头感。

耳罩的外壳部分采用细腻磨砂做工,卖相不错,还有类肤质般的触感,耳罩整体可以向内微调十几二十度的样子,帮助贴合用户头部,水平方向则不能转动。

接口方面,依次是麦克风静音开关、音量旋钮,然后另一侧是麦克风插孔。

ClearCast麦克风

耳罩采用赛睿一贯爱用的织物耳罩,细密面料填充记忆软垫,触感ok,织物我认为是最舒服的贴耳材料,虽然外观质感不如皮革那么高大上,不过在佩戴感上其实更胜一筹,主要优点织物它透气啊,即使夏天闷热环境,依然能让耳朵和头部保持长时间干爽,皮革就太容易出汗、发闷,游戏玩家应该都深有体会。

织物耳罩,一样可拆卸。

硬件规格方面,继续沿用40mm钕磁铁单元以及ClearCast麦克风,频率响应20–22000 Hz,灵敏度98dB等,标称的参数与系列更高型号的耳机如Arctis1、3等相同,保证Raw的性能不会缩水,这点对重要,实际如何马上体验。

游戏体验

佩戴效果

翻车小镇B区包点

驱动跳过,因为是3.5mm音频接口非USB,用不了赛睿SSE3软件,直接谈谈Arctis Raw音质。游戏测试还是推出最硬核的CSGO,音色上的确和我之前用的HyperX Alpha明显不一样,更加粗犷,更加man(有兴趣看我之前的评测,Alpha音色比较锐利),低音并不浑浊,队友吐字清晰,其他如脚步、道具的声效,以及连续压枪声音也都能做到满足游戏的听音辨位性能。

一个小问题,个人习惯所致,我在摘或调整耳罩的时候,很容易触碰到音量旋钮,变成系统静音,不知其他用户有没相似情况,希望音量旋钮换个位置为佳。

对了有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放最后,Arctis Raw声场的距离感和Alpha也有很大差异,声音方位听得更近,刚用Raw的时候出现一次致命判断失误,所以我印象深刻,在inf翻车小镇最经典的B区包点,我是A区回放的CT,在香蕉道木桶位置断后,把T在棺材下包(喷泉上方)听成一箱(喷泉下方)的位置,导致没拉出去打包匪侧身,错失绝佳时机。当然啦,这是因为刚更换外设的适应期所造成,多玩几天就能适应,而非耳机问题,我在想Arctis Raw能把声音拉近的特性是否是优点呢,也期待Raw用户讨论回复一下。


小结

赛睿Arctis Raw作为系列入门选手,除了外观比较朴素,硬件规格的40mm单元、ClearCast麦克风,以及在游戏中的实际表现还是令我满意的,家境贫寒用户可一试,如果再多点外观装饰就更赞了, 不过这样也许会砸了Arctis其他老大哥的饭碗,经过本次体验,后续会试一下赛睿Arctis其他产品,回见。

其他照骗供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