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间双十一又要来临了,每年的双十一都是大家为自己添置一些好物的重要机会,厌烦了耳机的不便与线材的束缚,总有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考虑为自己的桌面添置一套音箱。然而,在选购时,总会面临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选择 2.0 系统,还是 2.1 系统?
要搞清楚到底选 2.1还是 2.0,我们得先弄懂一个基础问题——2.1 和 2.0 到底是什么啊?还有5.1啊7.1的,都是什么意思?
虽然并不足够准确,但如果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释的话,2.0 就是一对音箱,2.1 就是一对音箱再加上个低音音箱。我们以此类推下去,5.1 和 7.1 就是 5 个音箱 + 1 个低音音箱,和 7 个音箱 + 1 个低音音箱啦。
只有一对音箱的时候,它们负责把全频段的声音——也就是从低到高的所有内容,都播放出来。
全频段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关于声音,有个经常用到的物理名词叫频率,单位是Hz,而人类并不是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都听得到的,你的听力极限是 20Hz~20kHz 。比如,对于一首常见的音乐作品来说,从低频到高频你能听到这些……
看看你熟悉的乐器都在哪个频段?
让一对音箱把从低到高的内容全都播放出来,往往需要音箱的能力比较全面,“体型”也相对比较大。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中、大型尺寸的音箱,只要科学设计、科学制造,都能够实现不错的低频表现。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技术难度大,实现成本高——又大,又贵,又难搞。
于是智慧的科学家和商家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相对比较难搞的低音,先分离出来,再用一个单独的低音音箱来播放这部分内容。这样一来,原本一对音箱的工作负担就减轻了,“体型”也可以不用那么大了,整体音量也可以更响了。
而可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你的耳朵和脑袋“太好骗了”……!你可能不知道,你的耳朵并不能明确分辨出低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学术一点来说就是,低于某一频率的声音,人耳并不能对声像定位做出明确判断(不同学术资料分别提出过低于 200Hz、低于 250Hz 等)—— 这就是 .1 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
拿真力的低音音箱 F One 举个例子,它是从 85Hz 开始分离低频内容的。 85Hz 以上的声音内容都还是由原来那一对音箱去播放,85Hz 以下的低频内容就归 F One 了,各司其职。这个处理过程, 就在 F One 的肚子里,在声音领域的学名是“低频管理”(Bass management)。不同的品牌的低频“分离点”会不太一样,不过各司其职的宗旨是不变的。作为真力灵魂设计师,我还专门给大家准备了这张图。
有了低音音箱这个 .1 以后,主音箱的负担就大大降低了,整个音响系统的音量可以达到更大,而且主音箱的尺寸可以适当减小。几个小尺寸的主音箱,再加一个大一些的“低音炮”,这样的组合,是不是对普通家庭使用来说也友好多了?
总结一下,我们最常见到的一左一右两只音箱,各自播放左右声道的全频段声音,那就是 2.0 系统;而除了一对音箱(通常在体型上可以小一些),又多加一只低音音箱,专门负责播放低音内容 ,那就是 2.1 系统了。
看到这里,你应该大概知道 2.0 和 2.1 都是怎么回事,和它们之间的“渊源”了吧。是不是感觉 2.1 还是挺好使的?但是上网搜一搜,会发现还有很多人对 2.1 系统存有疑虑。究其原因,也许是曾经被某些“咚次大次”的 2.1 桌面多媒体音响深深伤害过吧……客观地说,确实有些品质不佳或调试不当的 2.1 系统,一味强调低音的量感,一对音箱(我们也常常叫主音箱)与低音音箱严重脱节,低音浑浊,拖沓,放得开但是收不住,听起来 “轰轰轰”……这种声音你可能一开始觉得爽到了,但稍微听得时间长一点,整个人可能都会出现生理不适,最重要的是,这样会破坏了音乐作品原有的层次和美感,甚至扭曲了创作者的意图(请勿对号入座,观点不同请评论区一起探讨)。
说到这里,我们还想为低音音箱小小地澄清一下。不知道“低音炮”的这个“炮”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起来的,大概是因为有了这个俗称,不少人似乎都觉得只有“轰的、炸的、隆隆作响的”,才是好的。其实,一套高品质的 2.1 系统应该拥有“健康”的低音 —— 你听起来,会感觉低音音箱与主音箱自然地融为一体,毫不突兀。举个例子,闭上眼睛,你不会感受到低音音箱的明显存在,但你会觉得原来那一对音箱的尺寸变大了,声音更丰满、更丰富了。
所以,作为一个有品位的欣赏者,绝不仅仅是在看那些有“轰炸、战斗机掠过、恐龙脚步……”的电影大片时你才需要低音音箱。拿真力的 G One 和 F One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对体型小巧的 G One ,它最低能达到 67Hz(-6dB);如果再加上一只 F One 组成2.1,那最低就能达到 35Hz(-6dB)。这整整 32Hz 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回去看看上面那张图,你就会发现,一首歌中最重要的支撑——底鼓和贝斯,还有键盘乐器的低音区,铜管乐器中的大家伙,弦乐器中的低音提琴,都是分布在这个频段上的(感兴趣的话,第一张图可以好好看下!)。一旦这些内容损失了,你和一首音乐作品的相遇,就必定有所缺憾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 2.0 和 2.1 有了基本的了解了呢?回到最实际的问题——选谁?
真力的答案是——看你的需求。我们大致总结了一下,对着下面5条去选择,基本上跑不了太偏:
1、 你用音箱听什么?
如果你喜欢听大编制交响乐、流行音乐、电子、摇滚、嘻哈、电影原声……;喜欢看电影、追美剧,玩大制作游戏……那么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你对低音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一对体型太小的 2.0 音箱,会让你的声音体验有所缺憾。那到底是选尺寸大一些的 2.0 呢,还是来一套 2.1 呢?
2、 你的桌面空间足够大吗?
如果你的桌面空间比较有限,2.1 会更适合你 —— 两只小音箱放桌面,一只低音音箱放脚下,轻松节省桌面空间。若是要让 2.0 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么音箱的尺寸就要大很多了。
真力2.1系统,桌子下方就是低音音箱
3、 你离音箱有多远?
2.1 确实节省了桌面空间,但如果你的耳朵已经有些挑剔,就会发现大尺寸的音箱通常在较远距离也能有良好表现,但小音箱可能会稍显吃力。实际上,不同尺寸大小的音箱,往往有不同的“建议聆听距离”和“适用空间大小”,靠谱的厂商会提供这些建议供你参考。再拿真力 G 系列音箱举例,G One 就最适合放在书桌上,比较近距离的聆听,但是如果你离音箱 2 米,3 米,甚至更远,那么选择尺寸大一些的就更加明智了。
4、 你会不会/爱不爱自己调音箱?
在一套 2.1 音箱上,细心的你会发现,低音音箱往往带有能够调整低音音量的旋钮,或者其他更多“机关”,像真力 F One 还带有分频点相位、低音滚降的调整功能。这两个功能听起来有些深奥,但可以灵活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使用的环境去调整。如果你对音响系统、房间声学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你可以通过更换低音音箱的摆放位置、调节它的多种“机关”,获得更多的乐趣。
一套 2.0 则是一体化的省心选择,制造商已经帮你做好了高、低音的衔接和匹配,完全避免了“低音音箱调节不当”的可能性。这也是不少音乐爱好者愿意选择 2.0 的原因之一。
5、 你的房间有没有“缺陷“?
这可能就需要一些“进阶”的技能啦。首先,无论是 2.0 还是 2.1,音箱摆放在实际的房间里,发出的声音都会受到房间的影响。也就是说,你听到的声音,其实是音箱和房间的“综合结果”。而低音,由于它的个性不够乖巧,比较“自由散漫”(一只音箱的低音通常是向各个方向全面辐射的,而高音则是有指向性的,“指哪儿打哪儿“),尤其容易受到房间的影响,也就尤其容易“失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在小房间里,或者音箱靠墙角摆放时,声音开大会很容易就觉得“浑”和“闷”?这往往都是房间反射引起的低音过量的表现;或者有没有体验过,无论播放什么歌,都觉得鼓和贝斯的打击感有点欠缺?这很有可能是音箱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合适,导致某个关键频段的低音产生了抵消。
低频过量的现象
低频抵消的现象
如果你被这些“缺陷”所困扰,那么加入低音音箱,用上“低频管理”功能,再加上合理的设置,把不够乖巧的低频管住,就能让耳朵的享受得到显著改善,而且还能让你原本那一对音箱的摆放更加灵活自由,离墙近还是离墙远,都更加随意。
本文经知乎账号 真力 GENELEC 授权转载,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