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焦环

唯卓转接环测试

【前言】

说起APS-C画幅相机相对于全画幅产品的不足,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视角、高感或者是虚化——简而言之就是“等效焦距”或者“等效光圈”。在单反时代想在APS-C画幅的机身上一定程度的弥补这个缺点唯一的选择就是采用特殊规格的APS-C画幅专用镜头,比如适马18-35mm f/1.8和50-100mm f/1.8这种,在乘上焦距和光圈等效倍率之后依然有可观的规格,同时价格也并不高,得到了很多APS-C画幅用户的青睐与好评。

进入无反时代之后又多了一个新玩法那就是减焦增光接环——其实这玩意的光学原理也不复杂,把镜尾出射光束收集起来,再聚焦到一个更小范围的像场内。由于收束了更广阔范围的光线,所以起到了减焦(增广视角)、增强虚化的作用;由于像场集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面积内收集了更多的能量,所以客观上还可以提高最终图像的亮度与信噪比(降低同样曝光下所需要的ISO值)。

或者简单看来,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减焦环实际上是把像平面上的CMOS传感器给“放大”了,跟换了一块更大的CMOS在光学上完全一致。

京东
唯卓仕EF-EOS M II佳能微单转接环M6 M3转佳能镜头EF 减焦增光环自动

价格给力比上次低11%商品好评率98%

¥756

去购买
优惠
满350元减10元
领取
活动
每满200.0减30.0,最多减40000元开始时间:2024-12-24 20:00:00结束时间:2025-02-04 23:59:59

由于减焦环需要在镜后增加额外的光学系统,所以只有无反机身转接单反镜头可以享受这样的“福利”。

之前的减焦环产品都集中在EF转FE和EF转M43两个行列里,有廉价的国产产品,也有昂贵的Metabones Speedbooster,产品线比较成熟,选择相对也比较多。但另一个占有一定市场地位的小画幅产品,佳能EF-M APS-C相机却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产品。按道理说EF-M转EF是同协议转接本身不存在电子上的任何障碍,EF-M系统由于自身没有全幅产品对这类减焦环的需求也不算低,但是一直没有人做,个中缘由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就这么等啊等啊,佳能的全画幅无反都发布了之后它终于来了,这就是本期测试的产品——唯卓EF-EFM减焦增光接环。

这款减焦环采用的是0.71x的减焦倍率,折算上EOS-M系统本身的1.6x焦距转换倍率之后整体转换倍率为1.136。例如接上50mm f/1.8镜头之后实际得到的等效规格为56.8mm f/2.04,相比原生全画幅像场损失并不算大。

整体造型与唯卓之前的普通转接环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增加额外的镜片之后要保证光程相等,长度上相比无镜片的EF-EFM转接环来说短了一些。

有军舰顶的EOS M5/M50搭配50mm f/1.2L我感觉是这套系统协调的上限了,镜头再大,微单的小机身就难免头重脚轻。

对于这款转接环来说大家比较关心的应该就是画质与使用体验,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两项来进行测试,看看这款减焦环的实用性究竟如何。


【画质测试】

首先说一下,使用减焦环之后的画质变化(增加还是损失、增加或损失的幅度)跟机身(传感器表面玻璃)、镜头结构(出瞳位置)、光圈(出瞳光束宽度)都有关系,单一镜头的测试结果只能供参考。

这里还是用我们的标准镜头——Otus 55mm f/1.4来进行测试,来给大家参考这个条件下的画质。

由于减焦环不能正常的施加数字画质修正(这也是减焦环的一个缺点),这里的画质测试采用的是不施加矫正的方案。

大光圈下减焦环的画质损失非常明显,收缩光圈之后有很大好转,中心画质由于聚焦光束的缘故还有所提升——但是大多数时候减焦环是被用于获取更好的虚化的,大光圈画质损失使得它还是无法跟原生的大光圈方案相媲美。

同时减焦环的存在还会明显增加色散。


【实拍与使用体验】

虽然画质无法与原生的全画幅系统相媲美(不过相信对于一个八九百元的减焦环,也不会有人对它报以这种期待吧?),但是作为一套廉价解决方案不得不说配合佳能EF口现有的入门级全画幅镜头,可玩性还是非常高的。

EF转EF-M的减焦环相对EF-E、EF-M43之类的环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原生卡口”——EF-M就是一个换了外形的EF,所以在上减焦环之后不光依然能实现高速稳定的自动对焦,你甚至还可以使用人脸识别、AF-C之类的原生卡口功能。试过手上有的镜头,除了100mm f/2.8L微距无法正常使用之外,其它镜头用起来都毫无压力,跟原生卡口的体验并无二致。

在信息传递方面这款转接环做得也不错,拍摄照片的EXIF信息当中直接就是乘以减焦倍率后的数值,比如插50mm f/1.8实际读出的数据是35mm f/1.2,机身设置的最大光圈也可以调到f/1.2,也就是说在体验方面跟直接使用减焦规格之后的全幅镜头是完全一致的:

首先我们来体验一下减焦环增强虚化的效果:

这是EOS-M5直接用普通转接环接EF 50mm f/1.8的效果(等效80mm f/2.88):

然后我们把减焦环换上,机器位置不动,此时等效规格为56.8mm f/2.04:

此时虚化程度不变而视角增加。然后我们把机位前移,使得塑料小人在像场中占的比例跟一开始相同:

此时虚化效果明显增加,接近全画幅的虚化水平。

EOS-M5+佳能85mm f/1.4IS,实测防抖功能可以正常开启使用。在前面的画质测试当中我们发现减焦环会加重镜头的色散,实拍结果也确实如此。

在某些场景下色散会变得极其明显,实拍中需要略加注意。

人脸识别、连续自动对焦等高级功能也全部可以使用,拿来抓拍压力不大。

除开紫边之外额外的耀光也是这种带有镜片的转接环经常遇到的问题,不过还好只会在特定角度下出现。

除了大光圈“增光”之外我们也试了一下这款镜头的“减焦”能力来获取广角,一般来说广角镜头的直射特性比中长焦镜头来说要差,上减焦环的预期效果不会太好。但是出乎意料的是EF 16-35mm f/2.8L III这种不算非常广的广角可用度竟然还不错:

但是依然不是很建议这么搭配,就单纯风光拍摄的实用度来说佳能原生EF-S/EF-M的几支APS-C画幅超广比这一套实用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何必用这些又大又重,转接之后边角也只是堪堪可用的全幅单反广角头。


【推荐搭配与点评】

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我们认为这个减焦环适合搭配中焦、中等光圈(f/1.8~2.8)的定焦镜头。这里推荐以下四款镜头来搭配这个减焦环,这四款是个人认为可玩性最高,最适合搭配这套系统的:

佳能50mm f/1.8 STM

推荐指数:☆☆☆☆☆

价格便宜,又有最关键的虚化,整个造型跟这一套还很搭,素质方面反正本来也不高,上减焦环就是玩个虚化。机身+环一共1500多元就可以拿到一支35/1.2,还要啥自行车。

佳能40mm f/2.8 STM

推荐指数:☆☆☆☆☆

等效45.4mm f/3.18,算是一个扫街的好焦段。整体搭配起来跟EF-M原生的32/1.4大小也差不太多,加上40饼价格也不算贵,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适马30mm f/1.4 DC(EF)

推荐指数:☆☆☆☆

这一套其实就有点剑走偏锋了,这支镜头设计上是给APS-C画幅专用的,直接上全幅会有一点点黑角。但是用在这个减焦环上效果却异常的完美——等效34mm f/1.59的规格也可以说是无比舒适。就是暗角稍微有点夸张,实际使用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佳能35mm f/2 IS USM

推荐指数:☆☆☆

等效34mm f/2.27,但这支镜头体积相对于M系列的机身来说有点偏大,好处是有个防抖。作为玩虚化的减焦环来说,个人感觉推荐意义不如适马30 1.4。

广角方面前面说了,如果用于风光拍摄建议直接选择原厂的EF-M 11-22或者转接EF-S 10-18。没必要这么折腾。

什么手动头之类的不太推荐,享受完美的EF卡口自动功能才是这个减焦环的精髓,用手动头的意义实在是不大。

至于高端镜头,如果是50 1.2、85 1.2这种高端大光圈镜头的话,减焦环的进光部分覆盖不了镜头的整个后组,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口径蚀:

最大的问题是,一万的镜头都买了,你舍得给它这么搭配嘛……

当然了,如果手头已经有M机身和减焦环,租一个大光圈镜头体验一下虚化效果,倒也挺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减焦环评测

中一的减焦增光环(以下简称减焦环)是什么?还要从APS-C的1.5倍剪裁系数说起,所谓剪裁是相对全画幅而言,由于小感光元件只能截取全画幅镜头成像圆的中间一部分,所以镜头的等效焦距变长,而APS画幅这个变长的系数就是1.5倍。如果镜头是全画幅像场,那么落在CMOS以外的光就浪费了。减焦环便是通过几组镜片将成像圆缩小,将光线集中,一方面让APS-C的等效焦距和虚化效果更接近全画幅,一方面增加通光量相当于增大光圈以提升快门速度。


模拟全画幅视角 中一减焦增光环评测


    我们拿到的这支减焦环是为索尼NEX的E卡口设计的,镜头一面则是尼康口,转接的主要对象便是尼康的手动镜头。当然该减焦环还有其他卡口版本,比如镜头一侧有PK口、FD口等,机身一侧将来也应该会有富士XF卡口甚至更多的版本。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测试用储存卡平台由闪迪提供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包装中的中一减焦环


    感光元件的画质水平不可能提升,增加了镜组的光学机构更难免会带来画质下降。但减焦环提供了更接近全幅的视角与虚化,并增大了等效光圈。那么它是否具有存在价值的衡量标准就是这利弊间的权衡,这就是我们接下来为大家展现的内容。另外售价几许当然也是重要参考,据我们了解目前这接环的官方价格是850元。


 


·减焦环外观与做工


    第一个肯定要先说做工,就送测产品而言,中一这支减焦环在机械结构上属于国内转接的上品,我们尝试了很多镜头和机身,接合都比较紧密,松紧都较为适中。并且我们通过其他渠道又借来了另一只PK口的版本,同样也表现不错。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减焦环后口


    相对要提出改进意见的是镜头一侧卡口的锁定拉杆还可以做得更精致一些,会显得更加提高档次。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前口


    减焦环镀膜强光下成鲜艳的橙红色,非常漂亮,但让人不免有些担心其会不会影响成像。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减焦环正面


    减焦环的正面写着中一的拼音以及减焦环的英文名Len Turbo,并标注的卡口版本,这支是AI-NEX。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扣放


    减焦环的后镜组很平但比较突出,在安装操作时有些容易被手碰脏。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挂机效果


    相对于其他没有镜组的转接环,由于改变了法兰距,减焦环更短一些,这也让转接单反镜头后的微单效果更和谐。这里要提下,减焦环借用了微单的短法兰距设计来完成转接,单反上是不可能使用的。


·曝光增加-光圈增大几级?


    我们采用同样的自动曝光参数测试减焦环的通光量增加,通过对比搭配减焦环和普通接环的相同构图图像,我们观察其自动快门速度便可得到结论。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800  

曝光时间:1/4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上图为使用普通接环、下图为使用减焦环,由于等效焦距不同,画面透视有细微不同,不影响我们测试。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800  

曝光时间:1/5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使用减焦环后快门速度由1/400提高到1/500,说明光圈增大1/3档,这要比坊间流传一整档和2/3档的消息要少上了一些。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上下两图采用完全相同的曝光参数,上图为普通接环,下图为减焦环,拍摄位置没有变化。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可以看到有减焦环(下图)明显更亮一些,如果我们将两张图在PS中对比,取同样位置的RGB信息也基本可以证明通光提高1/3档的结果。


·减焦效果-到底焦距变成多少?


    本页纯粹讨论等效焦段变化,不做画质参考,对比的双方是NEX7+减焦环+尼康28-300mm和D700+尼康28-300mm。(这里要额外说明,中一减焦环没有电子触点也没有拨杆,尼康的电子化新镜头只能使用最小光圈,我们是为了在搭配D700时可以得到焦距的EXIF信息才选用了这类镜头。)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NEX7+减焦环+尼康28-300mm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使用减焦环的微单拍摄


    我们的被摄物与机位是不动的,当构图一样(我们参考车模头尾的左右位置)我们以微单加减焦环为标准,看使用全画幅单反时达到同构图的焦距相对设定标准的倍数,所得就是实际的剪裁系数。为方便计算我们在微单加减焦环时使用的200mm。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D700+尼康28-300mm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焦距:23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8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根据D700+28-300mm的拍摄结果,焦距为230mm,除以200mm则为1.15倍。这便是中一减焦环在APS-C上的实际减焦效果,50mm变为57.5mm,比起本来75mm的等效焦距确实已经很接近全幅的视角了。


·色散变化对比


    色散或者说是镀膜一直是国产光学产品的老大难问题,下面我们用图对比下,有无减焦环的色散情况变化。测试镜头为尼康50mm1.4D,测试用光圈为全开和F2.8。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无减焦环F1.4放大截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无减焦环F2.8放大截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有减焦环F1.4放大截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有减焦环F2.8放大截图


    结果就是这样,读者们请自行参考,当然每支镜头都有特性,兼容后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本次测试中全开时色散的颜色方向确实有点意思。


·分辨率对比-中心


    一般来讲大家最关心的画质变化还是分辨率,下面是中心分辨率的对比,依旧是尼康50mm1.4D,测试用光圈为全开和F2.8。相机是2400w像素的NEX7。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无减焦环F1.4放大截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无减焦环F2.8放大截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有减焦环F1.4放大截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有减焦环F2.8放大截图


    还真别说,中心分辨率的缩水微乎其微,这个表现让人比较安心。


·分辨率对比-边缘


    中心分辨率有下降但几乎不可察觉(不过依旧能看到色散的不同),那么边缘往往就不那么乐观了,这基本也是国产镜头的最大特点。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无减焦环F1.4放大截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无减焦环F2.8放大截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有减焦环F1.4放大截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有减焦环F2.8放大截图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减焦环确实影响了边缘成像的质量,特别是大光圈的表现。当然这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本身增加了额外镜片必然画质有所影响,一方面减焦环也让安装后的成像边缘更靠近成像圆实际的边缘。


·暗角参考


    暗角参考:依旧是尼康50mm1.4D,光圈全开,相机是NEX7+减焦环和D700的对比。上图为NEX7+减焦环,下图为D700。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焦距:50mm  光圈:f/1.4 

曝光时间:1/5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D700+尼康50mm1.4D是镜头本身全开光圈时暗角的参考。两机均为0补偿自动曝光,结果显示使用减焦环暗角并没有增加。反而有些减少的暗角是由于毕竟还有1.15倍的剪裁。


·畸变参考


    我们拍摄了比较规矩的景物,并添加了水平线以供大家参考。两张使用镜头相同。(焦距透视不同,我们尽量保持相同构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NEX7加减焦环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D700


    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仔细体会加减焦环后稍稍有些增加桶形畸变。


·实拍样张-50mm


    以下是使用减焦环搭配各种镜头的实拍样张。


    第一组为搭配宾得PK口M50/1.4拍摄。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25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第二组为搭配尼康50/1.4D拍摄。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5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6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6400  

曝光时间:1/3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4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由于没有镜头通信,EXIF信息显示焦距:0mm  光圈:f/1.0  为误识别,请大家在参考时注意。


·实拍样张-28mm


    广角头更能发挥减焦环的优势,但也更可能出现不兼容,于是我们测试了更广角的焦段。


    第三组为搭配尼康28/2.8拍摄。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64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32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6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3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测试中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我们曾将宾得18-55的套头尝试转接,其实一半以上的焦段也可以覆盖整个CMOS,只不过没有光圈环只能全开使用。这类也不失为一种廉价的玩法。


·兼容性


    笔者利用手头的一些老镜头简单的考验了下减焦环的兼容性,参加测试镜头如下图: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AI口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PK口


    零七八碎有不少各式各样的镜头,测试后均可正常转接使用,由此结论:只要不是光学设计比较特殊,后镜极为突出的镜头均可以兼容。


·评测总结


    个人认为,画质有一定下降,特别是边缘。但中心保持较好,有不错的可用性。样张拍摄中感觉稍有球差,稍有像场弯曲,色散方面虽有明显影响,但不一定是增大,因镜头而异。通光增加1/3档光圈,剪裁系数由1.5还原到1.15,有明显效果。畸变影响不大,暗角未见影响。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减焦环的透镜效果(下面是其外包装)


    当然没有电子系统依旧是遗憾所在,也是其比竞品便宜数倍的原因,不过据内部消息,中一正在开发EF镜头转EOS M的减焦环,我们猜测其会支持电子对焦与放抖等。


中一减焦环(开工中)

减焦环与其说明书


    中一在包装内附带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书以及保修卡。不过在这里还是希望国货能在包装等面子的问题上也给予重视,保证产品质量以外,企业有闲钱的话还是要请个设计师设计下形象的好。


优点:


  增加通光

  近似全幅视角

  增强虚化


不足:


  边缘画质下降

  无镜头通信


展开阅读全文
减焦增光环测试

【前言】

说起APS-C画幅相机相对于全画幅产品的不足,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视角、高感或者是虚化——简而言之就是“等效焦距”或者“等效光圈”。在单反时代想在APS-C画幅的机身上一定程度的弥补这个缺点唯一的选择就是采用特殊规格的APS-C画幅专用镜头,比如适马18-35mm f/1.8和50-100mm f/1.8这种,在乘上焦距和光圈等效倍率之后依然有可观的规格,同时价格也并不高,得到了很多APS-C画幅用户的青睐与好评。

进入无反时代之后又多了一个新玩法那就是减焦增光接环——其实这玩意的光学原理也不复杂,把镜尾出射光束收集起来,再聚焦到一个更小范围的像场内。由于收束了更广阔范围的光线,所以起到了减焦(增广视角)、增强虚化的作用;由于像场集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面积内收集了更多的能量,所以客观上还可以提高最终图像的亮度与信噪比(降低同样曝光下所需要的ISO值)。

或者简单看来,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减焦环实际上是把像平面上的CMOS传感器给“放大”了,跟换了一块更大的CMOS在光学上完全一致。

京东
唯卓仕EF-EOS M II佳能微单转接环M6 M3转佳能镜头EF 减焦增光环自动

价格给力比上次低11%商品好评率98%

¥756

去购买
优惠
满350元减10元
领取
活动
每满200.0减30.0,最多减40000元开始时间:2024-12-24 20:00:00结束时间:2025-02-04 23:59:59

由于减焦环需要在镜后增加额外的光学系统,所以只有无反机身转接单反镜头可以享受这样的“福利”。

之前的减焦环产品都集中在EF转FE和EF转M43两个行列里,有廉价的国产产品,也有昂贵的Metabones Speedbooster,产品线比较成熟,选择相对也比较多。但另一个占有一定市场地位的小画幅产品,佳能EF-M APS-C相机却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产品。按道理说EF-M转EF是同协议转接本身不存在电子上的任何障碍,EF-M系统由于自身没有全幅产品对这类减焦环的需求也不算低,但是一直没有人做,个中缘由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就这么等啊等啊,佳能的全画幅无反都发布了之后它终于来了,这就是本期测试的产品——唯卓EF-EFM减焦增光接环。

这款减焦环采用的是0.71x的减焦倍率,折算上EOS-M系统本身的1.6x焦距转换倍率之后整体转换倍率为1.136。例如接上50mm f/1.8镜头之后实际得到的等效规格为56.8mm f/2.04,相比原生全画幅像场损失并不算大。

整体造型与唯卓之前的普通转接环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增加额外的镜片之后要保证光程相等,长度上相比无镜片的EF-EFM转接环来说短了一些。

有军舰顶的EOS M5/M50搭配50mm f/1.2L我感觉是这套系统协调的上限了,镜头再大,微单的小机身就难免头重脚轻。

对于这款转接环来说大家比较关心的应该就是画质与使用体验,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两项来进行测试,看看这款减焦环的实用性究竟如何。


【画质测试】

首先说一下,使用减焦环之后的画质变化(增加还是损失、增加或损失的幅度)跟机身(传感器表面玻璃)、镜头结构(出瞳位置)、光圈(出瞳光束宽度)都有关系,单一镜头的测试结果只能供参考。

这里还是用我们的标准镜头——Otus 55mm f/1.4来进行测试,来给大家参考这个条件下的画质。

由于减焦环不能正常的施加数字画质修正(这也是减焦环的一个缺点),这里的画质测试采用的是不施加矫正的方案。

大光圈下减焦环的画质损失非常明显,收缩光圈之后有很大好转,中心画质由于聚焦光束的缘故还有所提升——但是大多数时候减焦环是被用于获取更好的虚化的,大光圈画质损失使得它还是无法跟原生的大光圈方案相媲美。

同时减焦环的存在还会明显增加色散。


【实拍与使用体验】

虽然画质无法与原生的全画幅系统相媲美(不过相信对于一个八九百元的减焦环,也不会有人对它报以这种期待吧?),但是作为一套廉价解决方案不得不说配合佳能EF口现有的入门级全画幅镜头,可玩性还是非常高的。

EF转EF-M的减焦环相对EF-E、EF-M43之类的环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原生卡口”——EF-M就是一个换了外形的EF,所以在上减焦环之后不光依然能实现高速稳定的自动对焦,你甚至还可以使用人脸识别、AF-C之类的原生卡口功能。试过手上有的镜头,除了100mm f/2.8L微距无法正常使用之外,其它镜头用起来都毫无压力,跟原生卡口的体验并无二致。

在信息传递方面这款转接环做得也不错,拍摄照片的EXIF信息当中直接就是乘以减焦倍率后的数值,比如插50mm f/1.8实际读出的数据是35mm f/1.2,机身设置的最大光圈也可以调到f/1.2,也就是说在体验方面跟直接使用减焦规格之后的全幅镜头是完全一致的:

首先我们来体验一下减焦环增强虚化的效果:

这是EOS-M5直接用普通转接环接EF 50mm f/1.8的效果(等效80mm f/2.88):

然后我们把减焦环换上,机器位置不动,此时等效规格为56.8mm f/2.04:

此时虚化程度不变而视角增加。然后我们把机位前移,使得塑料小人在像场中占的比例跟一开始相同:

此时虚化效果明显增加,接近全画幅的虚化水平。

EOS-M5+佳能85mm f/1.4IS,实测防抖功能可以正常开启使用。在前面的画质测试当中我们发现减焦环会加重镜头的色散,实拍结果也确实如此。

在某些场景下色散会变得极其明显,实拍中需要略加注意。

人脸识别、连续自动对焦等高级功能也全部可以使用,拿来抓拍压力不大。

除开紫边之外额外的耀光也是这种带有镜片的转接环经常遇到的问题,不过还好只会在特定角度下出现。

除了大光圈“增光”之外我们也试了一下这款镜头的“减焦”能力来获取广角,一般来说广角镜头的直射特性比中长焦镜头来说要差,上减焦环的预期效果不会太好。但是出乎意料的是EF 16-35mm f/2.8L III这种不算非常广的广角可用度竟然还不错:

但是依然不是很建议这么搭配,就单纯风光拍摄的实用度来说佳能原生EF-S/EF-M的几支APS-C画幅超广比这一套实用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何必用这些又大又重,转接之后边角也只是堪堪可用的全幅单反广角头。


【推荐搭配与点评】

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我们认为这个减焦环适合搭配中焦、中等光圈(f/1.8~2.8)的定焦镜头。这里推荐以下四款镜头来搭配这个减焦环,这四款是个人认为可玩性最高,最适合搭配这套系统的:

佳能50mm f/1.8 STM

推荐指数:☆☆☆☆☆

价格便宜,又有最关键的虚化,整个造型跟这一套还很搭,素质方面反正本来也不高,上减焦环就是玩个虚化。机身+环一共1500多元就可以拿到一支35/1.2,还要啥自行车。

佳能40mm f/2.8 STM

推荐指数:☆☆☆☆☆

等效45.4mm f/3.18,算是一个扫街的好焦段。整体搭配起来跟EF-M原生的32/1.4大小也差不太多,加上40饼价格也不算贵,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适马30mm f/1.4 DC(EF)

推荐指数:☆☆☆☆

这一套其实就有点剑走偏锋了,这支镜头设计上是给APS-C画幅专用的,直接上全幅会有一点点黑角。但是用在这个减焦环上效果却异常的完美——等效34mm f/1.59的规格也可以说是无比舒适。就是暗角稍微有点夸张,实际使用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佳能35mm f/2 IS USM

推荐指数:☆☆☆

等效34mm f/2.27,但这支镜头体积相对于M系列的机身来说有点偏大,好处是有个防抖。作为玩虚化的减焦环来说,个人感觉推荐意义不如适马30 1.4。

广角方面前面说了,如果用于风光拍摄建议直接选择原厂的EF-M 11-22或者转接EF-S 10-18。没必要这么折腾。

什么手动头之类的不太推荐,享受完美的EF卡口自动功能才是这个减焦环的精髓,用手动头的意义实在是不大。

至于高端镜头,如果是50 1.2、85 1.2这种高端大光圈镜头的话,减焦环的进光部分覆盖不了镜头的整个后组,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口径蚀:

最大的问题是,一万的镜头都买了,你舍得给它这么搭配嘛……

当然了,如果手头已经有M机身和减焦环,租一个大光圈镜头体验一下虚化效果,倒也挺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