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Thomann上入了一对有源监听音箱,就是这对劲浪的Focal Solo6 Be,相比国内行货,价格还是挺美好的。有想在Thomann买便宜货的值友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许对你会有一些帮助。
HIFI这东西现在已经没落了,以前在小县城都能看到各类音像店,有很多兼营音箱及播放设备的。现在呢?就算在一线城市,也找不到几个专门店。互联网和流媒体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传统影音市场的萎缩。现在新进入传统HIFI领域的爱好者可能已经非常少了,坚守的都是一些老发烧友,恐怕很多老烧都在“转型”了吧。所以我还是简单提一提Focal劲浪以及监听音箱吧。
监听音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劲浪这个有点土的名字了,大家比较熟知的更多的是BOSE、B&O这样在多媒体领域发展的比较好的厂商。劲浪在HIFI的黄金年代还是很知名的,他的大乌托邦更是Hi-End领域的佼佼者。在以前的杂志上,Focal的大乌托邦和B&W的鹦鹉螺是常客,也是神器。除了在HIFI领域有建树之外,Focal的监听音箱在业内也有不错的口碑。当然这是我现在这次了解监听音箱才知道的,以前关注HIFI音箱,只知道监听音箱这个名词,没去了解过。很多厂商,民用的HIFI音箱和商用的监听音箱不是一个部门的,销售什么的都是分开的。很多技术通用,但是受众不一样,销售渠道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HIFI音箱有非常贵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近场监听音箱大几万的就已经很贵了,因为监听音箱是音频工作者的生产工具,要考虑生产成本问题。当然在做到极致的地方,大家可能是殊途同归的。在监听领域比较有名的有JBL、丹拿、真力、ADAM、雅马哈等等。而近些年来,有源监听音箱是这个领域的主流,有源甚至内置解码器的设计在声音的一致性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恰恰是监听音箱的重要技术指标。音频工作者不像大多数发烧友,光凭自己的听感去判断,更要看的是各种参数,从事的是用工程技术去实现艺术表达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被称为录音工程师、混音工程师。相应的,监听音箱更注重的是频响曲线、声音的一致性、还原的准确性等等一系列可以明确用指标衡量的东西。
HIFI的黄金年代,大多数人是不屑于有源音箱的,绝大多数音箱厂商的重点也都是无源设备。确实,无源音箱的可玩性更高,更有折腾的空间。我现在翻论坛,发现玩hifi和监听是两个流派,往往前者吐槽后者“直白、干涩、不好听、不好玩”,而后者吐槽前者“失真、玄学”。对大多数把这个当作玩乐的人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只有合不合适,开不开心。但是就像我前面说的,做到极致因该是殊途同归。
Focal Solo6 Be
回到正题,开始介绍这次的主角——Focal Solo6 Be,法国制造。东西送到的时候,邮政小哥还特意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包装纸箱破了,非要我当面确认物件有没有缺失损坏,倒是挺负责的。匆匆赶回去确实外包装已经没法看了,我就不放恶心人的照片了。好在里面的独立包装完好。黄皮纸板箱的质量很一般,和身价绝不相符。纸箱里的固定件倒还是算比较可靠的,覆在箱体上的塑料袋子相当随性。
这个型号因该算是劲浪近场监听里的中端产品,往下还有Shape、Alpha,往上还有Twin、Trio。Solo是十多年前的老型号了,从功能去比,可能连现在500块一对多媒体音箱都比不了。但是音声层面上,绝对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别的不说,单就铍高音单元和W三明治中低音单元都够市面上绝大多数多媒体音箱喝一壶,即便是和同价位的监听音箱比,也是不遑多让的。监听音箱的更新换代不会像多媒体音箱那么快,像真力这种销量较大的,也要几年才更新一个版本。
拿出箱体的时候发现做工没话说,哑光油漆油漆做的非常到位,接缝啥的也无可挑剔。两侧红色木纹相当传统,正面还是采用了大多数监听音箱使用的黑色,减少视觉干扰。据说Focal是收购了一家法国的家具厂来专门做箱体,但我估计那是乌托邦系列才有的待遇,我们这种便宜货应该是排不上的。
高音单元有个简单的保护罩,用于运输过程中的保护,平时使用最好去掉。和很多高音单元用凸盆不一样,这个铍单元是凹盆。上面还有铍的拉丁文(我猜的),整个做工很精致。当然它不光只是样子货,它可以延申到40kHz的高频。事实上,也很少有人吐槽这个高音单元(有毒除外)。
中低音单元为6.5寸的规格,是W型的三明治结构,上面的花纹有点像年久的普洱茶饼。胶圈很柔软,弹力十足,中间有劲浪的标志。固定单元的螺丝质量不错,我自己是肯定不会去拆这个箱子的,只听不磨,不想折腾,也没那个好奇心。
这两个单元的技术都是乌托邦上下放的,更低端的Shape和Alpha采用的单元技术不一样。
背面是一整块拉丝铝板,应该有散热的作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播放一段时间后,背板会温热,毕竟箱体里面还有250w的功率放大器呢。
输入只有XLR的平衡口,可以调节输入灵敏度。输入口上面的调节旋钮可以分别调节高、低音单元的增益和衰减。这个如果要调节最好要通过测试频响曲线来弄。我的听音环境还算马马虎虎,后面的书架可以很好的减少声波的规则反射,音箱离墙的距离也非常够。暂时不会去捣鼓这些了,主要也是没有测试的设备。
电源输入口可拆卸,包含保险丝,很常见的设计。电压可以通过开关在110v和230v之间切换。这个塑料挡片虽然看着不怎么高级,但确实解决了误触的问题。
因该说,整个背板很简洁明了。不过这个密密麻麻的螺丝有点掉价,如果能都想边上一样用沉头螺丝会好很多。
电源线是欧标的圆头,新国标扁口是不行的,老国标的圆口倒是能用,但没有接地。最好买个欧标的插线板,即稳固又有接地。说到插线板,很多人有疑虑是否要用带滤波的。现在比较能让人接受的说法是这样的,解码用滤波有好处,但是功放用滤波会对动态有影响。但我猜想滤波应该没有同步时钟有作用。
电源线的长度足够用,有人可能会说线材要不要换,我只能说,对于我这样的木耳朵,线材不起作用。信号线买了两根佳耐美的工程线,纽崔克接头,TRS/XLR的平衡线。平衡线因其信号传输原理的问题,在底噪上更定是有优势的。但是近场传输距离短,这点优势可能也是可有可无。我倒是觉得接头的质量更影响信号的传输,这是物理性断开的地方,没有好的接触质量,任何“玄学”都白搭。
别的也没啥好多说的了,说明书没中文,附赠了四个硅胶脚垫。
听感
因为没有专业的测试设备,这回无法用数据说话了。也不会那些天花乱坠的优美辞藻,就简单直接的来说说我的个人听音感受吧。我的听音经验处于小白阶段,所以说我对声音的要求并不高,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
用的音源是Foobar解码DSD、SACD、wav、ape等数码文件,还有虾米上的一些mp3和无损格式。内容涵盖了挺多音乐类型,人声比如玛丽亚凯莉的《#1‘s》、腾格尔的《苍狼》,乐器的比如《鼓动心弦》、《魔筝断缘》,流行的比如张学友的《活出生命Live》、信乐团《新歌+精选》,摇滚的比如窦唯的《黑梦》、Queen的《greatest hits》,古典的比如《四季》、《贝五》,当然还有现在的各大热榜,什么说唱、民谣、口水来者不拒,好听就行。
对于这对音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一般听音乐,只要不是实在质量过不去,注意力都是在歌曲本身上面的。只要好听,都能听得不亦乐乎,用小米看个综艺的唱歌节目有时也能感动。这对音箱会让我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声音上,而不是音乐上,这反倒让我有点苦恼了。比如我明明是在玩《实况》,开个音乐也就是随便听听,注意力应该是80%游戏,10%音乐。玩着玩着变成50%游戏,40%声音了,被电脑灌了好几个球。而且这不是因为音乐好听吸引我,都是一些听烂的歌,真的是声音带走了我的注意力。而且类似的事不止发生了一次。
我自己分析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首先可能是“新夜壶,三日香”,内心中还是不知不觉的注意这个新玩意儿。其次是这对箱子给到我以前听歌时听不到的细节。也就是说同样一首歌曲,Solo6给我的信息量远高于以前其它的听音设备。而且很容易听出来,不需要你集中注意力专门去听就能听到。再者就是Solo6结像的立体感的是我以前没有体验过的。一些录音,特别是现场录音,比如《加州旅馆》的现场版,声音给你的画面感远好于我以前的体验。综上几点原因,Solo6给的东西有点多了,不经意间就“打扰”到我聆听音乐和干其他一些事情。但说实话,这种感觉有时让你挺惊艳的。可能我再多听听,适应了这种感觉就不会被“打扰”了,能回归到音乐本身了。
如果要我总结这对箱子的听感,我觉得这该是这样的。
细节还原好,信息量大
结像立体,能体验到脱箱感
高音细腻,很中性,不是故意亮丽的那种风格
低音非常实,但是量真的不多,听一些DJ remix的会不够爽
中音感觉比较平实,不会觉得故意突出,听一些纯人声的会觉得不够饱满
分离度非常好,只要录音给力,每一样乐器都能交代清楚,而不是混在一起
近场设置,小音量就能听的很爽,但是“皇帝位”明显且不大
相比耳机系统,听起来轻松不累,声场优势很大
不知不觉写的有点多了,最后再针对近场监听音箱的听音给点建议吧。
一些建议
上个脚架有必要,但不用很贵。
一开始我直接放在书桌上听了一天,后来把杂物间的两个不知名脚架翻了出来。发现前后确实不一样。咱也没有啥仪器可以测,所以我说的信不信也由你,也仅限于我的这套器材和听音环境。这么说吧,放在桌面上,声音没有我预想中的好,放在脚架上,声音比我预想中的好。最明显的区别是,结像变实很多,声场一下就清晰了,并且打开了。
有人说脚架是书架箱的半条命,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不严谨。书架箱不像落地箱,它与地面之间必须有个延申体,以达到我们的最佳听音位置。这个延申体可以是脚架,可以是书桌,可以是柜子,甚至木墩子石头墩子都可以。音箱在发声的时候是有机械运动的,会影响延申体震动,延申体的震动又反过来影响音箱的发声。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玻璃杯放在桌上用筷子敲一下发出的声音和和放在枕头上用筷子敲一下的声音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桌子和枕头对玻璃杯的震动发声产生了很不一样的影响。但是如果把玻璃杯放在方桌子和圆桌子上,或者放在松木桌子上和花梨木桌子上,再重复上面的步骤,你还能听的出声音的区别么?恐怕大多数人是听不出的,我估计我是听不出的。
所以放在脚架上和桌面上的区别可能大多数人能听出来,但是放在500块钱的脚架上和放在5000块钱的脚架上的区别可能大多数人是听不出来的。
简单布置一下听音环境,但量力而行,解决主要矛盾就行。
放在书桌上,声音会变差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声波的反射。一般我们的桌面都是光滑的,音箱放在桌面时,发声点(单元)离桌面很近,这时候声波的规则反射比较强烈。就相当于你在听的时候一个主要的声音是从音箱发出的,还有一个次要的声音是从桌面的反射声波来的,两者的相互干扰往往是负面的。容易造成声音松散,结像不实,声场不清晰。所以我一开始放在桌面上听的时候,声音总是不如我预想中的效果。如果只能放在桌面上,建议买个专门的音箱垫子、脚钉或者桌面架。桌面上再铺个毛毡之类的用来吸音。
最好不要离墙太近,音箱的周边都留一些空间,这样能大大减弱反射声波的干扰。其实我感觉,近场音箱对环境的要求要远低于中远场。因为放的近,音箱直接发出的声音占绝对优势。反射音的干扰相对就小了。
音源质量很重要。
这可能和监听音箱的特性有关,注重细节还原。如果音源质量不好,你很容易察觉一些平时不注意的“异样”,结果很可能听音乐变成了“挑刺”。比如之前综艺上听叶炫清翻唱的《从前慢》觉得挺感动的,但用Solo6听就会不经意间去注意瑕疵。相对的,一旦遇上好的录音,比如《月之暗面》,那种感染力也是无可比拟的。
所以为你的监听音箱准备一些优质的音源还是挺有必要的,大家淘宝上自己找找,会有一些发现。如果你和我一样拿有源监听音箱组pchifi,还兼作多媒体音箱。在多媒体方面多半会让你失望,你要有思想准备。听惯了高品质音源带来的快感之后,大多数节目糟糕的音频质量会让你觉得不够好。
最好不要拿近场监听音箱布置成中场听音环境。
Solo6可以发很大的声音,SPL max也可以达到113dB。我试着把它放远、放开,大概音箱间距3m,听音距离2.7m。发现声场可以打开不少,但是有副作用,结像没有原来那么立体了,声音的弹性变弱了,分离度也变差了。最重要的,放的远之后对听音环境要求更高,没弄好驻波现象会明显。而且距离远了,音量就得加大,扰民。近场还是就干近场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