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车充技术的发展现状
嗨,大家好!我是Neo 。
很快又要到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了,有没有觉得车上还缺个车载充电器(车充)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很多朋友对于车充的理解无非就是:
在车上给手机充个电的设备。
“插上能亮就行了,还能有什么讲究呢?”
其实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机都开始支持快充,对比传统的5V1A或者5V2A的充电速度,现在动辄15W、20W的快充的确让我们对手机的“电量恐惧症”有了质的变化。
快充在手,天下我有!
然后,正所谓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打压对手,自己做大做强。这也导致了市面上各种快充协议让人看花眼,而每支持一种快充协议,势必得交一份“专利授权费”,并且在技术方案上实现更复杂,一来一回,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贵的未必是好的,适合自己手机和使用习惯的车充才是最值得买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快充,而时下主流的快充技术又有哪些呢?如果大家感兴趣对快充技术的前世今生来个抽丝剥茧的了解,我们一起往下看。如果只想快速了解哪款车充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请直接拉满导航条到“第五点”,看看最适合自己的车充究竟是哪款。
废话不多说,let's ROCK!
二. 快充技术详解
其实快充技术说难也难,不然强如苹果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做不出真正意义的快充;说简单也简单,初中物理就能搞定。
首先我们知道手机的电量源于电池,而电池的充电效率取决于“功率”。那么功率怎么得到的呢?
P=UI,也就是说电压或者电流有一个高了,充电功率就上去了,充电自然也就快了。
然鹅,道理是这个道理,工程实现可不容易。
首先我们知道因为电池本身的化学反应原理,目前常见的锂电池产品都是:低电量时充电快,最后10%为了保护电池的使用寿命,只能用“涓流充电”模式,铁定快不起来。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锂电子在充电接近完成时不能移动太快,避免很快造成电池的永久性损坏(损坏是没法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弱)。
所以这也是为啥现在的手机宣传快充往往会说“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却故意不说这种极限速度只能在电量仅剩1%左右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
但无论如何,只要把充电的电流或者电压实实在在的提升了,手机充电的确可以快起来。
那么这里需要哪些条件呢?简单来说就是:手机芯片支持快充,充电设备支持快充,手机本身的主板也支持快充。三者都达到即可。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厂商在给自己的旗舰手机加上快充功能之后,都会不遗余力的鼓吹自己的“原厂充电器”才是最佳选择。是不是忽悠呢?得看情况。
所以我们得看看快充产品的技术路线图之争。
三. 快充产品路线图之争
基于快充技术本身的原理,目前的快充协议主要有两大技术路线,一是所谓“大电压方案”,另一个则是“大电流方案”。顾名思义,分别是采用的提升电压和提升电流两个方式来增加充电功率。
那么有朋友可能会问了?为啥不同时提高电压和电流呢?除了众所周知的“贵”以外,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技术方案太激进容易Boom!这点三星Note7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例子了。
于是,市面上DASH/VOOC闪冲就是比较经典的低压充电方案(比如5V4A);而高通的QC、MTK的PEP、苹果都兼容的开放协议PD、华为的FCP则是主流的高压充电方案(比如9V2A)。
而这里,一加DASH,OPPO闪充,华为FCP都是厂家自己的私有协议,如果厂家不开放并且不出车充产品,那用户也没的选择。而高通QC和MTK的PEP(Mediatek Pump Express)则是芯片厂商的快充协议,没理由不开放给配件厂家做对应的车充、移动电源等产品来方便用户(赚授权费),至于苹果也支持的新快充技术PD,因为成本太高目前也几乎看不到车充产品。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几年竞争下来,MTK节节败退,高通大有一统天下的意思,这也导致支持QC快充协议的产品越来愈多。
最后再聊聊厂家的心路历程,对于配件厂和手机厂商来说,往往是先出快充墙插,再出移动电源,最最后才出车充产品,这也导致目前的车载快充基本都是QC协议。那么难道iPhone用户就没有选择了吗?其实也没那么绝对,比如老牌厂商Anker的车充的PowerIQ技术,可以对iPhone产品提供在5V电压下尽量大的电流,来达到相对快充的效果;而小米的普通版车充也同样宣称参数对飚iPad原装充电器的5V2.4A,同样可以给iPhone产品带来最快的充电速度。
因此,当我们选购车充产品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看自己的手机是哪个类别。安卓手机是否支持QC快充协议,iPhone或者iPad的话则只有对应着买对iOS产品有优化设计的产品就OK了。
四. 车充产品大乱斗 - 开箱
聊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来看看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几款快充产品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吧。
▼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次参加大乱斗的产品都有哪些。
可以看到由于目前车充方案的成熟性,只要不是成本控制的太死,基本双口车充是有保障的。在此基础上,有的厂商选择了高技术路线,发力快充、恒流等尖端技术;有的厂商则是坚信“大力出奇迹”,直接上三口、四口等更多USB接口的车充,来满足同时连接多设备的需要。
其实仔细想想,一般一辆车上,一台手机+一个行车记录仪(不从保险丝取电的话)就要占用2个USB口, 所以双口产品成为标配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产品。
4.1 Anker 42W QC3.0车充
▼ 首先是我现在正在用的Anker的车充,平时都是卖168元,这次618到达129元包邮的历史底价,还是蛮吸引人的。
▼ 技术方便,支持QC3.0,QC2.0,并且有针对iPhone产品优化的PowerIQ技术来保证充电速度。
▼ 做工用料也属于不错,底部的材质比较光滑,而表面则是磨砂材质。
▼ 红色的灯光也不刺眼
4.2 小米车充 普通版
▼ 小米的车充主要有2款,一款是这次评测的普通版,平时好价稳定在40多元,还有一款则是支持安卓QC3.0快充协议的产品,平时好价稳定在60多元(和紫米的产品很重叠,所以这次选择了购买紫米的QC3.0版本)
▼ 背面写明了主要的技术参数,单口最大5V2.4A(iPad充电器级别),双口最大5V3.6A。小米的充电产品参数往往不是特别亮眼,但是都很实诚,我们一会儿实测看看。
▼ 打开之后全金属的机身质感还是很棒的
▼ logo印刷质量也很好
▼ 打开之后就是车充本体了,注意到顶盖还有海绵保护产品在运输途中的安全
▼ 再来个定妆照,40元价位这个做工质感真的很让人惊喜
▼ 双口,因为没有支持快充,所以两个口的电路应该是一样的,不用再特别标示
▼ 上电效果是淡淡的一圈白光,呈现的不错。
4.3 紫米QC3.0车充
▼ 再来看看紫米这边支持快充QC3.0版本的车充产品,外包装多了一个牛皮纸盒子,运输途中更安全
▼ 封口贴纸顺道写了主要的技术参数,双QC3.0的亮点(9V2A,12V1.5A)
▼ 打开之后才是产品本身包装的白色纸盒
▼ 背面重申了主要的技术参数
▼ 打开之后也是和小米类似的上面黑色海绵保护,盒子本身有个拉手设计来固定
▼ 做工用料同样不俗,保证了质感,基本是小米普通版车充的加长型号(毕竟快充电路板会复杂一些)
▼ QC的logo自然是不能少的
▼ 接口和小米的应该是同一个模具,目测完全一样
▼ 灯光也是一样的一圈白光
▼ 个头比小米普通版略大一些
4.4 飞毛腿普通车充
▼ 飞毛腿作为老牌充电设备厂商,这款普通是双口车充也是久经考验了(这不我买了一个坏了,又买了第二个)
▼ 新旧版本除了印刷不同,看上去没啥区别
▼ 侧面也是标明了主要的技术参数,双口有一个是支持5V2.1A,理论上充电更快
▼ 灯光是一个比较简单的LED指示灯,不如环形光来的好看了(最后有拆解彩蛋哦~)
4.5 iOttie普通双口车充
▼ 这款iOttie的老产品,现在看过去也还是挺不错的,本身的设计就比较别致
▼ 接口部分同样是双口USB
▼ 整体外观,侧面看过去有点像一把钥匙
▼ 环形部分开机之后也是会发光的设计(包装盒上所示)
▼ 不过实际的光线并没有这么亮,整体还是比较柔和的,不影响开车(好评)
▼ 不过也可以看到显色并不太均匀
4.6 奥睿科普通三口车充
▼ 奥睿科的这款产品,主要的亮点还是在于接出了三个USB口,对于多设备并且不需要快充的用户来说比较有用
▼ 三个口的间距还算适中
▼ 这个旧款是2个5V1A口+1个5V2.4A口,新款已经有一个口支持QC 2.0了
至于灯光,对不起,没有灯
4.7 招财猫无线车充
▼ 前面提了,随着iPhone8,8P,X这个世代的产品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并且支持通用的QI无线充电协议,各种各样的车充厂商自然不会错过,只有在原来的车载支架上装个线圈就能实现无线充电,岂不是美滋滋。
▼ 产品层面到提不上多高大上,不过对于喜欢这个造型的朋友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 背面是支架固定在出风口的模式
▼ 最大输出5V1A,目前几乎所有小牌QI无线充的共同选择
▼ 上电后中间的福字会亮起来,也是作为无线充对焦的点位
4.8 QIC QC2.0车充
▼ 这款QIC QC2.0车充对比常规的车充产品来说,主要的优势就是一个口支持QC2.0,对于对应的安卓手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 外观造型还是比较常规的
▼ 橙色的快充口比较好认
▼ 上电后的等效也还OK
4.9 QIC 4口普通车充
▼ 前面有三口,这里就有4口
▼ 外观看上去到没有特别巨大,毕竟虽然是四口,但是没有快充
▼ 四个USB口采用了2*2的排布方式
▼ 上电之后的等效是中间的一个LED灯,看上去稍微有点廉价感
▼ 目前618期间,4口车充售价49.9元,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入手价格
五. 车充产品大乱斗 - 实测
5.1 实测准备&方法介绍
▼ 说了那么多,技术参数毕竟是参数,而且鉴于目前的商业环境,往往写的都是最大值,到底6不6,我们还得实测看看。以下就是这次大乱斗的评测设备和待测产品了。
▼ 安卓阵营的快充测试手机有,支持QC3.0快充的小米6手机(剩余电量28%)
▼ 安卓阵营的,同样支持QC3.0的三星S9手机(剩余电量68%)
▼ iOS阵营的,当然是不支持快充的iPhone6(剩余电量53%)
▼ iOS阵营的,虽然不支持PD以外的快充(而PD没有成熟车充方案),但支持QI无线充的iPhone X (剩余电量约90%)
▼ 小米6原装数据线,以及图中未露出的iPhone原装数据线
总而言之,就是尽量模拟大家在日常使用中的情况,而不是各种设置条件之后的实验室环境,来实测各个车充产品的实际表现。
接下来,我会分别用各款车充来给以上三台手机充电,并加测无线车充对iPhone X的支持情况,来达到横评的效果。
这里不得不承认,以上测试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每个产品的品控,手机测试过程中电量的微小变化,每次插拔线的牢固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总体而言,多次测量的数据可以基本反映各款车充产品的实际表现,也足以给大家带来一个不错的参考。
5.2 小米6实测
(本部分的最后有功率数据汇总表)
▼ 先来看看小米6插墙插的数据,5.25V*1.50A = 7.92W
▼ 再来看看Anker的数据
▼ 成功激活QC3.0快充协议,达到9.05V*1.46A = 13.2W
▼ 另一个口似乎识别了5V2A模式,输出为5.09*1.71 = 8.75W
▼ 再来看看 紫米QC3.0快充版,成功激活QC3.0快充协议,达到8.24*1.52 = 12.56W,略低于Anker但也不错
▼ 另一个口是 6.92*1.53 = 10.64W
▼ 再来看看飞毛腿的,毕竟没有快充,输出在4.98*1.50 = 7.51W
▼ QIC 四口的每个接口因为也都是普通充,速度类似,大概都在5V1.5A = 7.5W的水平
▼ iOttie 的功率略高,在5.10*1.55 = 7.91W
▼ 再来看小米普通版 5.36*1.52= 8.15W,在非快充产品中的表现属于相当不错
▼ QIC QC2.0双口中,支持QC2.0的口成功激活快充,达到11.9*1.38 = 16.5W,是所有测试中最高的充电功率
▼ 普通口也有5.08*1.52 = 7.73W,表现也不错
▼ 奥睿科三口中,5V1A的口直接爆表到5.04*1.52 = 7.67W
▼ 再来看看标称5V2.4A的大功率口
▼ 倒也确实更胜一筹,达到5.04*1.70A = 8.65W
▼ 小米6部分的评测数据汇总为下表
小结:通过小米6的这轮测试,我们不难发现支持快充的车载充电器产品,在针对适配的快充手机时,还是非常给力的。在常规充电口只能提供最大7.5W左右输出的情况下,支持快充的车充产品,可以强势输出12W、13W、甚至最大16.5W的充电功率,充电速度可以明显提升。因此,对于手机本身支持QC快充的用户来说,还是非常推荐入手同样支持QC快充的车充产品的。
5.3 三星S9实测
(本部分的最后有功率数据汇总表)
▼ 先来看看墙插的充电效率,同样不尽如人意,只有5.27*1.65 = 8.74W
▼ Anker继续成功识别快充,达到8.98*1.44 = 13.01W
▼ 另一个口也没问题,达到9.05*1.35 = 12.29W
▼ 再来看看紫米QC3.0版,同样顺利识别,不过电压上去了电流却偏低,只有9.28*0.79 = 7.344W
▼ 稳定后,数据在9.15*1.01 = 9.29W
▼ 而不支持快充的QIC四口,则是只有4.96*1.07 = 5.34W
▼ 飞毛腿也是类似 5.01*1.05 = 5.32W
▼ 另一个口也是差不多 5.00*1.07 = 5.38W
▼ 小米普通版,继续了自己在普通车充中的强势表现,输出达到5.37*1.76 = 9.47W
▼ 再看奥睿科三口,三个口继续差不多的输出,都是5.10*1.1 ≈ 5.6W的成绩
▼ iOttie表现也还不错,比大多数普通车充速度快,达到5.10*1.37 = 7.00W,但还是不如小米普通版
▼ 另一个口几乎没区别,也是7W的水准
▼ QIC双口QC2.0版继续识别出快充,达到8.92*1.44 = 12.92W,还是比较给力的
▼ 不过普通口有点掉链子,电流只有0.13A,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几乎没有输出
▼ 一波测试完之后,S9的电量达到70%,基本可以说各款车充产品面对的手机负载是一致的,结果比较可靠。
▼ 三星S9部分的评测数据汇总为下表
小结,三星S9的测试情况出现了几个令人玩味的点。
首先大方向来说还是老样子:支持快充的手机很推荐购买支持快充的车充。
但同时,三星S9对于各款产品的适配度出现了和小米6不太一样的情况,比如anker车充的两个口在给小米充电时分别是13.2W和8.75W,到了S9上就都是快充为13.01W和12.29W。这里到底是小米的锅还是anker的锅不得而知,但可以猜测国际大牌车充和国际大牌手机的适配性的确会好一些。
而紫米QC3.0版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表现,对自家大哥小米的米6支持更好,而在三星S9上虽然也能正确识别快充,功率却不到10W了。这已经和普通车充最强者小米普通版的9.47W几乎部分上下了。
同时QIC双口QC2.0版的普通口,出现了翻车没有输出的情况,这种比较诡异的掉链子,其实也是用户比较担心遇到的。
可见,即使是快充手机配快充车充,也不是简单的无脑选购,尽量还是选择大家已经实际验证过的产品,才能达到充电功率的最大值。
5.4 iPhone 6实测
(同样,本部分的最后有功率数据汇总表)
▼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iPhone 6组的测试情况,首先依然是墙插表现,5.20*0.92 = 4.82W
▼ Anker的表现依然稳健,比墙插略高一些,达到5.11*1.01 = 5.19W
▼ 紫米QC3.0版也不错,达到5.20*1.07 = 5.60W,比anker更胜一筹
▼ iOttie也不错,5.11*1.20 = 6.33W
▼ 另一个口,5.11*1.10 = 5.65W
▼ 小米普通版,第一个口测试成绩还可以 5.18* 1.01 = 5.26W
▼ 但另一个口不知道为啥也出现了翻车的情况,几乎没有输出,但手机却显示在充电。
▼ 奥睿科三口,下输出口的数据是5.08*1.19 = 6.07W
▼ 中间口5.11*0.94 = 4.81W,略低
▼ 上口,5.11*0.92 = 4.73W。略低
▼ 飞毛腿大电流口 5.00*1.13 = 5.68W
▼ 飞毛腿1A口,5.02*0.92 = 4.65W,略低
▼ QIC四口,都是在4.9*1.0 ≈ 4.9W的水平,略低
▼ QIC 双口QC2.0版,5.16*0.91 = 4.70W
▼ iPhone 6部分的评测数据汇总为下表
小结,在iPhone这一轮,因为没有快充协议,所以各家的成绩差距没有前两轮来的那么大。在这些产品中,大家的输出基本都在4.5~6W之间,iOttie的输出看上去比较亮眼,而Anker和紫米的表现依旧稳健,但小米普通版则出现了翻车的情况,让人费解。
5.5 iPhone X无线车充实测
▼ 最后再来看看无线车充的情况,其实这里招财猫还是一个USB口的支架,仍然需要传统车充从点烟器取电才能正常工作,所以可以说是一个传统车充buff,而非替代品
▼ 猫的四只脚需要手动调整,才能正确对上无线充的线圈
▼ 手机壳最好拆掉,特别是这种直接挡死充电线圈的
▼ 调整好位置后,手机就开始充电了
▼ 充电功率当然算不上好看,开始只有3W多
▼ 稳定后也只有4W出头
小结,无线充目前还是属于锦上添花型的车载充电方案,如果开手机导航长途出行的时候,极有可能出现“越充电越少的情况”,但在日常行车中,无线充却不失为一个很棒的“没事充点电”的方案。不用麻烦的插拔线,轻松一放就好了。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产品本身没有好坏直说,更多的还是看大家的实际使用需求到底是什么了。
六. 那么最适合我的是?
当当当,终于来到颁奖时间了,面对茫茫多的选择,究竟哪款才是最合适我们的车充呢?
其实还是那句话:看需求!
无脑入手奖:紫米QC3.0快充版
获奖理由:仅仅40元出头的618定价,同时支持QC3.0快充和iPhone产品的相对高速充电,再加上全金属材质和出色做工带来的优秀质感,真的不知道紫米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个成本呈现出这么有产品力的车充的。本来小米快充版也是有利的竞争对手,但由于小米还是在62元的价位,相比之下紫米是今年618最值得无脑入手的车充产品了。
一步到位奖:Anker 42W QC3.0快充版
获奖理由:常年定价168元的Anker旗舰车充,今年618也降到了129元,还是蛮有诚意的。实测下来,Anker也是各款产品中,对两个安卓旗舰和一个iPhone都支持相当不错的产品。无愧于旗舰级的定位,表现上没有明显短板。另外外观用料做工也都很不错,虽然没有小米/紫米全金属那种华丽丽的感觉,但是优质的磨砂手感还是让人能一下就感受到这货不便宜。对于想一步到位的值友来说,目前618入手,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时机了。
特别Buff奖:招财猫无线充
获奖理由:正如评测中说的,无线充产品就是“拿充电速度换方便”,很适合想在平时行车过程中“随便充电点”的支持无线充电手机的用户。这类产品整体的价格也都在30-50元之间比较稳定,性能也几乎没区别,大家可以直接去京东淘宝搜自己看着顺眼的产品就OK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几家使用相对比较冷门快充方案的公司中,只有华为自家出了快充的车充产品,主要是华为品牌的和旗下荣耀品牌的两款产品:
618都有一定的优惠,参数也差不多,总体来说比较推荐华为、荣耀支持快充的手机(各个旗舰机:华为Mate系列,P系列,荣耀V10等等),入手荣耀的这款车载快充。
彩蛋:车充拆解剖析(专业向)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这里觉得还是有点不够到位,看了那么多车充产品,我们还是不知道这货的内部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那么就让我们直接暴力拆解一个车充来一探究竟吧!
▼ 其实车充产品目前的模具都是大同小异,相当成熟。总的来说,分为以下几部分。首先是外壳,一般包括一个适配车上点烟口的底座,一个顶盖,再加上一个有产品品牌logo的贴纸
▼ 比如这款飞毛腿的产品,采用了三段式的顶盖设计,只要把最上层的飞毛腿“SCUD”贴纸换成别的品牌,就摇身一变变成另一款车充产品了。
▼ 而底座的接口设计也比较简单,就是两侧两个触电+底部一个触电,保证了相对不错的连接可靠性。
▼ 至于最核心的PCB电路板部分,最关键的其实就是一个电压、电流转换芯片了。
▼ 顶部则是USB接口和LED的知识点。高级的产品一般是环形的指示灯,比较有质感,但是成本高。所以这里追求低成本的飞毛腿选择了一颗LED灯珠搞定。
▼ 这款稳压芯片也算是明星产品了,来自海芯电子的HX1304G
▼ 淘宝上售价看上去挺6,不过其实实际的批量拿货价只会更低。
▼ 来看看Datasheet,可以看到转换率高达93%,输入电压范围也有8-30V,适用范围非常广了。
▼ 厂家还提供了参考的设计电路,让各家厂商分分钟就能做出自己的设计。
可见,目前车充产品的技术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和简单,所以9.9包邮的车充产品也并不是不能赚到钱。只不过,作为一款耐用品(可以用几年)来说,Neo我这边还是推荐大家尽量选择大厂的成熟产品,毕竟正如这次评测看到的,紫米的快充产品也不过40元出头,而Anker的*级旗舰产品也只是120多元,对于我们用车来说并不算多贵。
另外,对于车充产品的展望方面,我想下一步各大厂商应该都会发力也类似招财猫那样的“支架+无线充”方案,如果能把无线充电方案的功率提高到10W或者更高,可能我们就真的可以告别充电线了。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好了,这次评测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选购车充产品有所帮助。500多张照片,上百组数据,总算是能得出一些比较全面的结论。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请不吝“点赞、收藏、打赏”三连,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哈!
我是Neo,我们下次见!
小编注:本文作者@沈少Neo是什么值得买首席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新浪微博:沈少Neo,微博地址(http://weibo.com/neo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