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立场声明:随着老牌厂商亲自下场,各家的设计与开发都做出了不同于准系统公模的解决方式。相比原来的傻大黑粗,现在也算是把高性能本做得越来越轻薄,可携带性大大增加。唯一一点为人诟病的就是需要抢购,真的刚需购入的话建议每个渠道都去看看,才能更快地购入自己需要的产品
本文不涉及二手笔记本、工作站等设备,这部分市场过于小众,价格浮动水平较大故不做推荐。仅针对市面上新品x86/64笔记本的选择进行介绍与推荐。
本期文章中您将看到:
加强版前置科普
2020Q4高性能本的具体分析
之前提到过笔者认为今年AMD会在笔记本市场上对Intel造成强烈冲击,而事实也证明了7nm的4000系列锐龙处理器在性价比上一路高歌。不过想购买对应AMD高性能本却无货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预购或者蹲点抢购。而EVO认证和Tgier Lake出现成为标配的雷电4,还是切合了很多人的需求。这样细分市场的情况,最终导致了像游戏本这些高性能本的具体购买与否,是需要根据个人需求确认和铺货情况抢购的。
1.买之前你要知道什么?
现如今笔记本电脑可以说是刚需了,日常工作学习都离不开,而笔记本电脑实际并不是随便买买就行了的产品。三千块能买个安卓旗舰,但这个价买笔记本,还是需要仔细挑挑的,而这个价位的新品还是会存在一些短板的。而高性能笔记本就更是如此,一分钱一分货,买货三维大家都懂,你说你全都要?不存在的▼▼▼
为啥不要找电脑城?
给大家列举下
换型号:要你交定金,然后说A款无货,让你加钱买B款,然而B款就是骗钱机器。
假机器:改配置,看着好厉害,就等你上当
“正版”增值服务:系统要钱,office要钱,“正版”软件大礼包要钱,不过JS不要脸
偷天换日:看好了,之后把展示机暗病机,甚至其他垃圾机器趁你不注意换了
这还只是电脑城骗术的一小部分,只要你敢去就能从你身上薅下羊毛,尤其是一知半解的最容易被他们一顿话术忽悠了。
为啥不要找“熟人”?
没听过“生人坑一半,熟人大满贯”么,还有很多不懂装懂,反正到时候用着不爽是你不爽。
2.确认选择思路
如果将笔记本作为唯一一台电脑使用的话,最需要明确使用需求和场景。符合你需求和使用场景的每个功能都需要对应预算作为支撑:从玩什么游戏、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使用哪些吃性能的软件(Ae、C4D、Revit等等等等),到是否需要高色域高刷新率的屏幕,还有需要外接何种设备等更多操作,这些最好上来就明确。知道了相关需求,才能对相关能够支撑相应需求的部分进行筛选,从而确认最终该选择哪款产品。
3.确认预算范围
首先要明确的是,如果没有移动性能需求,对于性能需求只是打游戏的话就不如一台轻薄本+台式了。在只考虑台式机而不考虑外设的情况下,4K的轻薄本+5K的台式机能获得的便携与游戏综合体验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强于一台同价位的单台游戏本的。
而且尤其是在便携性上,传统的游戏本动辄2-3kg的重量,出门还要带着170/230/300W功率的板砖大电源。要是上学上课带着,就这个重量装包里再装书真的是,影响身体健康;出差就更不用说了,要不是需要干活,我甚至连电脑都不想带。但是传统游戏本本身的功耗等级和电池容量就摆在那,想要“便捷”地使用也就只能这样。
性能与释放-便携性-供电与续航三个因素相互纠缠和制约,所以对于日常不同人士的需求只能有所取舍,而为了更好的平衡这三个指标不仅是加钱就能解决的。
4.评价方向
处理器:试制的7nm VS 精心打磨的14nm
CPU是一台电脑的核心,CPU本身的性能强弱直接决定了笔记本的运行速度。日常办公对CPU的要求相对并不高,而日常学习工作有3D设计/游戏,视频剪辑,交叉编译,仿真分析就需要CPU性能来制成了。现在笔记本的势头,具体选什么CPU还是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确认。2020Q4以来,4000系锐龙的供货终于上量了,仅仅高配款一款R7000P在京东的总销量(包含第三方)基本就冲到了7W台的水平,全网出货量自然不用多说。
首先给大家解释下CPU后缀所代表的意义:
H 标准电压,焊接,不可拆卸。常见于高性能笔记本,例:i7-10875H,R7-4800H
HK 标准电压,焊接,不可拆卸,解锁可超频。常见于大多数顶尖游戏本,例:i9-10980HK
HQ 标准电压,四核,焊接,不可拆卸。现在的新产品中基本见不到了
U低压,焊接,不可拆卸。常见于轻薄本、全能本。例:R7-4800U,i7-10710U
低压U我们就不说了,对于需要整机整体性能的用户来说,对应的产品基本都是标压U了。对于Intel的标压U,更大的意义还是在匹配的显卡上。预算充足时可以考虑购买i7和i9版本。当然针对臭打游戏的,在入门级的游戏本上因为显卡限制,i5和i7对电脑游戏性能的影响没有太大区别。不过i7的核心数和线程更多,在只吃CPU的应用上肯定是比i5更能战,有诸如3D设计、剪辑渲染、交叉编译需求的同学也可以考虑直接购买标压i7和i9的笔记本电脑。
对于AMD这边来说就更简单了,4000系标压下放更狠,毕竟自身核显性能摆在那。而除了核显本以外的高性能笔记本本基本都是集成了Nvidia家的20系显卡。
显卡:性能还是功耗?
现在这个阶段的独显,虽然名义上是三家都参与到了这个市场中,不过本身进入市场的先后和技术积累导致了在Windows笔记本上,还是由Nvidia占据着相应的高端市场的绝对份额。
AMD与Nvidia的新一代显卡在移动端上线,应该还是要在明年Q2发布了,而实际铺货估计要到Q3,所以是做继续等等的等等党还是实在受不了了先换机用上还是看个人选择。
从天梯图我们可以看出各类独显的大致性能范围:
MX250/MX350这种入门级独立显卡,可以满足CS:GO,Dota2,LOL,手游模拟器和各类卡牌游戏这些不太吃性能游戏的需求
GTX1050/GTX1650的MQ或者移动版这种入门级游戏独立显卡,能够满足一般的视频剪辑,渲染,3D制图等加速使用,以及小型单机游戏需求,像是流畅运行Overwatch,GTA5这类游戏的需求
GTX1060/GTX1070/GTX1660Ti/RTX2060的MQ或者移动版这些则是单机游戏流畅使用的最低显卡要求,可以满足只狼,吃鸡,大镖客2,战地5等大型单机的流畅运行,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游戏显卡
RTX2070/RTX2080的MQ或者移动版是目前笔记本电脑最顶尖的显卡,通吃各种大型单机,可以保证特效全开,除了个别优化差的游戏就不提了,同样的价格也是十分”全开“
众所周知性能与频率与功耗并不是线性关系,实际上在频率提升到"临界点"时,继续提升频率带来的性能提升越来越小,而对应的功耗则是直线上升。在桌面平台,由于散热条件和供电能力使得稍微地突破这个临界点并不成为问题,所以相应产品的实际工作频率会略高一些。而到了移动平台上,尤其是在减重减厚度的大趋势下这点就十分要命了。正因如此Nvidia提出了Max-Q的概念,直接去卡这个临界平衡点,不去通过增加40-60%的功耗换来10-15%性能的提升,从而达到能效比的平衡。
而且随着散热压力的骤减,厂商能够直接把高性能本做的更为轻薄,看上去很美好啊。事实真的如此么?并不是,初代代Max-Q的芯片定价与标准版是一致的,Nvidia把控着渠道自然把控着定价权。芯片市场的价格其实和成本没有什么关系,只和性能表现和市场需求相关,所以之前的定价自然是很畸形。这也是在当时最被各方诟病的一点,直到20系Max-Q的诞生才算扳回一城。
回到现在,Max-Q主流出货基本都是在RTX 2070S/2070/2060这三位身上。而RTX 2060 Max-Q这“张”卡与其他更不同的是,指标参数上与新旧两版的移动端RTX 2060是没有区别的,但是核心代号则是N18-E-G1-65(TU106),基本可以确定是为了能效比而特挑准备的了。关注Max-Q平台的用户,能够发现使用RTX 2060 Max-Q这张卡的产品还是占据了Max-Q产品的半壁江山,市场关注度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性能释放:散热、供电与温度墙、功耗墙的先天限制
温度墙可以理解为预先设定的一个临界值,我们知道随着频率的增加,性能和功耗也都在增加。如果放任其一直以一个很高的功耗工作,最后必然会导致温度不断上升,轻则漏电率提升系统不稳定,重则直接烧毁设备。为了保护设备,才有了这个温度墙的设置。而且因为笔记本本身的散热能力要远远低于台式机,所以其温度墙设置的更低,撞温度墙的几率也更大。
相比温度墙是厂商可以自行设定的,功耗墙是CPU本身的固有设置,CPU的功耗上限其实并不是TDP。以Intel的CPU为例,其为SoC定义了PL1-4共计四级功率档位。
PL1是长时间平均功率,基本可以当作TDP来看;
PL2则是能在这功率的情况下保持100秒,睿频的“X秒真男人”也就是看PL2;
PL3没有什么参考意义,而PL4就是不可逾越的叹息之墙。
而且由于4000系有7nm制程加成,10代酷睿都是14nm灰烬版顶多等效成10nm制程,在功率这一块移动端的AMD是更低的,自然更容易压得住,而且价格会更低。而i7 10875H虽然满功率能在游戏性能上能压4800H一头,但也只是在游戏上了(除非用75W打45W),而这样的代价则是功耗简直就是飞起,需要笔记本的散热压得住才能发挥。
温度墙和功耗墙是限制笔记本性能释放的先天设定,如果笔记本本身的散热系统压不住对应的功率或者本身的供电不足以支撑CPU和GPU的高功率工况,自然降频如影随行只能X秒真男人了。而以前那种堆热管的方式其实并不能及时将内部热量搬运走,毕竟5V风扇的转速上不去,风量上限也就那样,导致实际的散热表现也就堪堪够用而已。印象中今年来才有拯救者R7000P系列配属的双12V风扇+大面积导热板和多出风口设计,才让人见识了什么叫完全体的性能释放。而即便是这样的散热系统,实际C面温度也还是略高的,所以用笔记本一定要做好烤手的心理准备。
内存:抽奖和自行升级
对于高性能笔记本来说,除了幻14这种既有板载内存又有插槽的本子,基本还都是采用的SO-DIMM的插槽这种可替换模式。而这种模式就导致了会出现同一批次的笔记本出现不同批次和供货商的内存混用的情况,不过其实只要能保证内存频率达标(时序正常),基本不会存在什么可感知的差异。
硬盘:拒绝QLC
对于硬盘其实就一句话:拒绝QLC!这点不用多说,拒绝当韭菜,人人有责。
屏幕:高色域和高刷新率
屏幕现在怎么也得1080p起步了(某些型号高配1920*1080低配是1366*768的瞎眼屏型号,可选择自己升级屏幕),色域72%NTSC的打底了。当然2k、4k的直接买就行,120Hz和144Hz这些高刷新率也基本买买买就行了。当然是否需要触摸屏的也是重要一点,像华为就没有把触屏下放到MagicBook上。别买1366*768的瞎眼屏幕!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屏幕素质高低呢?直接看以下几个指标:分辨率,刷新率,色域,响应时间,可视角度。当然如果厂商的广告里要是没大书特书,那么你懂的。现在厂商的宣传都是集中在色域上,一般72%NTSC或者99%sRGB色域的屏幕,表现出的色彩空间就足够胜任对色彩有一定要求的工作了。纯以色域来说,笔记本屏幕色域的指标越好带来的是对比度亮度这些参数的提升,这些提升所带来观感效果是极其明显的。
多功能C口:雷电扩展与PD供电
以前说扩展性都是指的外部接口,现在则一般都是指Type-C口的扩展能力,不管是非全功能、全功能还是支持雷电4的C口,现在都成了不少笔记本上必有的一个接口(谁让你们长得都一样)。而对于高性能笔记本,这个接口一般情况下是不作为供电接口存在的。毕竟PD这100W连个满血的移动端RTX显卡都喂不满。不过Max-Q产品线的存在使得高性能本的C口兼具充放电的功能再次提上了计划。下图来自 @联想拯救者
关于雷电三不用多说,大家对雷电3的普遍认知都是:在外轻薄高续航,在家外接雷电3显卡玩个爽。在如今CPU并不成为瓶颈的情况下,实际更多的损耗还是集中在雷电3本身上。虽然最近的雷电4看起来很美,但是实际的应用方向目前看并没有质的变化。从满速雷电3接口中最多可以走x4路通道,半速雷电3以及雷电2是走的PCIe x2路通道。这中间的PCIe通道数巨大差距必然会使得即便同样一块显卡,在雷电外接运行时候的性能也会低于对应显卡在台式机中运行的性能水平。而各家的兼容性也是问题不少,现在没有诸如挖矿、跑渲染和神经网络这些需要GPU但不吃PCIe通道条数的应用的话,其实还是建议多等等看。
6.拯救者系列 Y9000X/R9000X 2021
拯救者现在划分为7000系和9000系两条大的产品线,每条产品线内部又有Intel和AMD两家处理器分别领衔Y系列和R系列。官方规格表信息太多,这里做了一个简化版的规格对比表。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几个要点:
Y9000X/R9000X 2021款是以Y7000P/R7000P 2020款的纸面性能进行对标的;
Y9000X/R9000X 2021款是以Y9000K的散热系统与性能释放进行对标的;
Y9000X/R9000X 2021款的设计思路是要比拯救者其他产品线更“轻”更“薄”。
根据火鸡大神相关测试与分析,RTX 2060 Max-Q版本TGP可选65-75W+15W PPAB,65W的频率是975-1185MHz,70W的频率是1050-1260MHz,75W的频率是1125-1320MHz,显存频率1375MHz等效11Gbps。80W的移动端RTX 2060频率是960-1200MHz,和65W的Max-Q的频率基本是同一等级了,115W的满血移动端RTX 2060的频率则是1005-1560MHz。
而借助于功耗动态分配,Y9000X/R9000X 2021款的显卡可以RTX 2060 Max-Q在75W的功耗下工作,理论上能够有相比80W移动端RTX 2060更好的表现,勉强能跟上115W的满血移动端RTX 2060的表现。
而两款机器配备的双12V大尺寸涡轮风扇+全覆盖导热模组,多热管+纯铜鳍片和全区进出风这套系统直接是Y9000K同款。虽然整机厚度做薄了,但是这套压制区区一个只有75W的RTX 2060 Max-Q还是不在话下的,毕竟之前压110W也不存在任何问题。整机的性能释放无须担心。而且发布会之后的直播提及了,对键盘C面进气部分做了石墨贴层均热处理,能够更快地将CPU与GPU两个发热重点的热量铺开带走。
其实看了这次新发售的Y9000X 2021的这些指标,我第一反应觉得基本上应该是对标微星的绝影2 GS66次顶配和绝影 GS75的最低配。而且微星这两款还是80W的移动版RTX2060,正好和配属了75W的RTX 2060 Max-Q显卡新9000X系完全对位。而100W规格的PD充电支持,日常轻中度使用(单CPU或GPU应用)可以不用去哪都带着大板砖了。不过微星在电池容量上占有一些优势,顶着民航规定的配了99.9Wh的电池。重量、尺寸、性能、价格的全面优势,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好吧:真香。
至于100%sRGB的高色域,144Hz高刷新,亮度300nits的IPS电竞屏也不用多说,只要保证和R7000P同质量就足够了。而且官网支持定制一块4K 100%sRGB 500nits的屏幕。
显卡直连也成为了拯救者系列的标配,打游戏丝毫不用慌了。而Wi-Fi 6、蓝牙这些2020年标配不会真的有高性能本还不给配吧,不会吧不会吧。
R9000X 2021这个配置当然拯救者最大的问题只有一个:供货量。虽然可以说同等级最优的选择,但从R7000P就一直需要抢购这点就能看出来,不见得能抢到。所以平常不光是在京东和天猫旗舰店查看备货情况和购买,拯救者自己的官网也是一直在放货的,千万要注意得想着蹲点。如果实在是抢不到的话,也可以考虑后面这几台。
拯救者R9000X(15.6英寸 1.92kg R7-4800H 16G 512G RTX2060 Max-Q 144Hz 100%sRGB)12.12正式开售 12.1首发¥7999
拯救者Y9000X(15.6英寸 1.86kg i7-10875H 16G 512G RTX2060 Max-Q 144Hz 100%sRGB)时间待定首发¥8699
7.荣耀猎人V700
猎人V700主要劣势在于最高配也只有i7 10750H这颗6C12T的处理器,在非游戏的应用场景下和这些8C16T的处理器一对比自然是被吊起来打。荣耀V700的散热系统也是可圈可点的:双12V风扇,大面积散热器,超多散热鳍片和升降风谷设计。这些保证了性能释放,双拷45W+100W足够应对绝大多数游戏了。而自带的多屏协同,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不少的实用功能。所以纯打游戏的话,在拯救者无货的也可以考虑这款直接入手。
荣耀猎人V700(16.1英寸 2.45kg i7-10750H 16G 512G RTX2060 144Hz 100%sRGB)史低¥7999
8.华硕天选
不过华硕天选其实也是一样经常性无货,而且它配属的移动端RTX 2060只有80W,并非满血/高功率版。而且本身固态缩水和散热一般也使得其的性能释放是不如拯救者系列的。而且而且重中之重:这玩意一定选择顶配款,因为只有顶配是高色域的屏幕,非顶配45%NTSC 144Hz的屏幕说实话着实有点恶心。而4900H和4800H都是8C16T,实际应用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华硕天选(15.6寸 2.3kg R9-4900H 16G 512G RTX2060 144Hz 100%sRGB)史低¥8199
9.惠普暗影精灵6
新款暗影精灵升级了散热系统,相比上代有了更多的开孔和更大风量的散热风扇。整体的散热可以说不逊于拯救者系列了,Intel版双拷可以达到45W+100W的水平,但锐龙版貌似只给了35W。也有和天选一样的屏幕色域问题,Intel款只有万元以上高配才有高色域屏。同样的也是供货问题,需要预约抢购,很难以史低价格购入。
惠普暗影精灵6(15.6英寸 2.45kg i7-10870H 16G 512G RTX2060 144Hz)史低¥8499
惠普暗影精灵6 锐龙版(15.6英寸 2.37kg R7-4800H 16G 512G RTX2060 144Hz 100%sRGB)史低¥7499
10.课堂总结
京东天猫是第一选择,不要盲目去找实体店和熟人
准系统式微,老牌厂商设计研发发力,下场肉搏对消费者还是有好处的
风扇越响,性能越强。高性能本的性能释放受本身散热影响
产品选择要根据需求出发
笔记本不能按品牌一概而论,要按单独型号单独看
11.写在最后
本篇文章作为双十二高性能本的推荐文,内含的具体型号虽然少,但是内容也确实用了很多时间思考与日常的不断积累才写就,大家可以把此帖当作一个设备推荐贴备用,若有更好选择也请大家在评论区指出。这次确实想抢一台R9000X 2021回来自用了,赶紧赶夜里0点这波预购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