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很排斥电子小提琴,而今却变成以前不喜欢的人。
我一度认为靠勤奋就能专精,而今不但不专精,连勤奋都没了。
我一度觉得流行和古典不两立,而今却打算走融合的道路。
我一度觉得制琴工艺令人着迷,而今它仍然着迷,但我新买的琴却抛弃了工艺的精髓。
我一度……
Stop!被自己熬的鸡汤恶心到了 。事情是这样的,从1993年起,我也算有22年业余小提琴琴龄了,当然这个数字是虚的,譬如高考年就没碰,工作后每年练习不到24小时 。当年学琴走的正统路线:五线谱识谱,购买古典小提琴,先后用过1/4,1/2,3/4,4/4尺寸,然后是漫长考级(现在高考加分党从零开始学一两年就直接考八级,效率之高,令人咂舌 )。我以前很排斥电子小提琴,原因一是觉得没有设计的美感,二是觉得不能真实地反应演奏者的水平。而今天,我觉得刚买的YAMAHA SV130挺好看的,而且至少解决了一个难题:扰民。现在大了,脸皮薄了,不像小时候一首曲子刚开始练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的拉锯弹棉花,现在再让我从头练一首曲子,我只想戴耳机,练好了才敢功放。
怀着“安静不扰民”的朴素思想,经过一系列的周折和巧合,周末把YAMAHA SV130给买了回来,正好手里也有一把跟随数十载的古典小提琴,顺手做一个对比晒单。
上面的美亚价格仅供参考,万能淘宝上发货地在国内的大概4500左右,日本代购的3500-4000元。
拆箱什么的就免了,直接上对比图。
左侧古典小提琴,右侧SV130。请无视琴面的斑驳——当年作死,用酒精擦洗指板,结果滴到面板上,直接把最外层的防虫漆给溶了……尺寸和大小一目了然。我的古典小提琴是一把仿斯氏琴,SV130就不好说了(完全看不出来好么)。为了做到简约和轻,SV130拿掉了不必要的声箱(共鸣箱)部分。至于为毛右边还有半截框架,后面会说。
左侧,SV130在这一面的设计美感直接被古典小提琴完爆,不过定位实用,由于有拾音器,还可以接驳后端设备,木质声箱(共鸣箱)已经没有必要保留(少数电子小提琴还有)。
右侧对比,古典小提琴左右对称,SV130只保留了框架。学过小提琴的朋友应该知道,右边的框架在演奏中有助于辅助找准高把位,同时是切换把位时的手腕支点。当然这部分对电子小提琴的发声毫无相关,就算拿掉了,熟悉后也能演奏,只是再切换回古典小提琴就难了。
背面,我个人觉得设计美感上古典小提琴再次完爆SV130——虽然后者现代感更强。这把古典小提琴的背板是拼板,所以中间有一道竖线,左右木纹不连贯。说句题外话,选购古典小提琴的朋友大可不必纠结是拼板还是整板,网上有很多宣称整板一定比拼板好的,在我看来和“水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更适合听音乐”差不多,都是玄学。现在不同17xx年,很多现代声学的尖端科技被用在制琴和调试过程中,整体音效不是靠一块板决定的。
到这里插播一下YAMAHA的几款电子小提琴:
SV200高端,功能已高亮,支持音色控制,拾音器也有所加强。SV130是低端,音色不能变更,但仍带有基本的混响切换。SV130S即套件,带琴盒、弓、松香等配件,不过这些配件相对价格差实在不值,末尾有我的个人推荐,都是在用或用过的附件。型号更往上还有SV250,SV200和SV130中间还有SV150。
接下来是细节对比:
马头部分,这是体现古典小提琴的制作工艺的重要位置,初级选购鉴别把握“直线直,弧线柔,左右对称”的要点即可。
SV130的马头显然缺乏美感,而且从烤漆和形状看应该就是机器流水线配件,琴栓我试过了,松紧度还可以,不至于拧不动,也不会出现滑脱的状况。
马头侧面,螺旋线收尾的逗号是考制琴师功底的重要部分,逗号的形状、收尾的锐角——这把琴处理的比较一般。
SV130,意料之中的没美感,不过电子小提琴拿掉这些装饰并无不妥。
指板顶部,这里的微凸程度对手感影响很大,古典小提琴的高差很小,这样的好处是从一把位到四把位按弦可以直接按实到指板上,既不费力也不容易声音发虚。随着把位的升高,琴弦距指板的距离逐渐增加。
SV130的凸起较高,由于习惯了古典小提琴,这点儿差异让我花了一些时间去适应。
右侧,记得初学琴的时候左手就是抓在这里练空弦(请无视岁月在琴上凿出的的痕迹)。
SV130,首先只剩下了供抓和靠的支架,其次这部分是塑料,最终结果就是琴特别轻,易于夹持(妈妈再也不怕我因为长期左腮持琴而左右脸不对称啦 )。
F孔,另一个美感设计,也是斯氏琴和瓜氏琴设计风格迥异的地方之一,靠近粘合部还有两条镶线,用来调节木材的热胀冷缩。题外话,一些低端琴或者假冒高端的货色根本不会镶线,而是画线,自然没有一点效果。细心的朋友应该注意到右侧琴码的位置靠上了点儿,是我自己调的,能感受到音色的改变。SV130就木有对比图了,连F孔都没有……
制琴师会在粘合前在F孔下方的背板内侧写下琴的编号、制作年份、签名。这把琴从1999年起跟随我,制作年份1998年8月4日,地点成都(1998.8.4 C.D.),制琴师签名Jiang Yang Kong,98年出生的朋友都快成年了吧,岁月啊 。机制琴就没这么BIGGER的签名了,通常是一张打印贴纸。
琴码部分是琴弦的支点,其材质、厚薄、顶弧度对琴弦的震动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音色。有一些琴在某些音域表现力很差,可能调节一下琴码就能改善。最右的E弦由于细,所以通常有一根软管,以免压强太大陷进琴码里。上图的古典小提琴软管已经劈了,打算下次连琴码一起换。电子小提琴因为没有F孔,失去了琴码安装的参照物,所以SV130干脆做了一个仓,把琴码放进去,保持垂直即可——很好的设计,而且不易音经常校弦而导致日久琴码脚位移。
系弦板和微调对比,SV130在此处使用塑料,古典小提琴自然是木材。微调方面如果大家看小提琴演奏会时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演奏者通常只有最高音E弦上微调。微调的作用是提高校音精度,但是改变了以琴码为分割点的两段弦比例,对琴弦震动有影响。E弦光靠弦轴是不太容易校准的,而且E弦是高音区,频率高,振幅小,容易放大误差,所以一般保留微调。SV130默认上了4枚微调,我对它的要求不高,练习和表演也是两回事,所以4枚就4枚吧,挺实用(P.S. 定位“专业”的SV200默认只装E弦微调)。
“屁股”,发生原理的差别导致的结构差别。而且可以发现,由于没了声箱(共振箱),电子小提琴无需保持左右对称,因此个人认为塞托附近可以往人体工程学方向发展。SV130的塞托是木质,支架是塑料。
SV130背面从上到下集成了:音量调节按钮(我的体验是“接驳音箱不灵敏,接驳耳机灵敏”)、开关和混响模式调节、绕线器、电池仓及顶部直流输入接口及左侧线路输出/3.5mm耳机插孔/辅助输入插孔/辅助音量调节。
附件一览。上排从左到右分别是:耳机,AA干电池和垫肩。下排从左到右分别是:3.5mm耳机线,电源适配器。说一下个人意见:
·耳机肯定要换一个,要么是挂耳的要么是挂后脑勺的要么是自带耳内固定的(如下图黑莓PASSPORT标配耳机),标配耳机在我试琴的时候老是从左耳滑落,抓狂了要 。
·标配1.5V AA电池是松下的。
·垫肩和古典小提琴安装方式不同,属于给SV系列订制的型号,所以更换估计也得找原配。
·耳机线长约3米,一边直头,一边L头,L头接琴比较方便绕线。
·电源适配器是选件(我买的折RMB100元左右),AC 230V输入,DC 12V 700毫安输出,MADE IN CHINA。
附几张说明书的图如下:
接下来是真人持琴对比(右手拍照,弓就没法上了):
晒完装回包装箱里(琴盒还没买),很轻,体积也小:
双琴合照:单武器打了22年,总算可以主副武器切换了。
接下来是一些必备配件的个人推荐:
备用琴弦至少E、A、D、G一套四根,E弦容易挂可准备第二备用。品牌推荐Pirastro,其中绿美人(上面的链接)是价格适中、比较有名的款。购买需注意琴弦搭配的琴尺寸(1/8,1/4,3/8,1/2,3/4,7/8,4/4)。
松香,仍然推荐Pirastro,目前我用的是第三款。
琴弦和松香的美亚标价还算合理,国内可以去音乐学院附近转转(记得砍价),淘宝店家没研究过就不推荐了。
琴盒淘宝上只找到这个原装的,标价略贵,我买琴的YAMAHA专卖店的报价折RMB900多,会员还能小打折。推荐买百来块普通练习用琴盒,便宜实惠。
从便携性出发,优选可折叠的金属谱架,最大高度比站立演奏时的视线略高为佳。至于夹式的谱灯我觉得没什么必要了,几十元钱的几个LED灯管亮度不均匀,效果并不好,而LED灯条价格又贵。
最关键的,是弓。
弓不要买廉价的,廉价的弓毛非马尾毛,而是尼龙,直接把音质毁了。弓木常见材质有两种,形状也有两种,简单介绍如下:
我从小到大接触的就是这种颜色为红褐色的木弓,通常苏木的比较常见,也比较OK,价格也不贵,便宜的RMB100多,贵点儿的也在RMB500内。便宜和贵的区别主要在于弓毛的材质、疏密。
碳素弓,即弓木材质的改变,目的是进一步减轻重量,易于控制。碳素弓的价格就不好说了,便宜的RMB500左右,贵的如上面的链接。
弓木形状方面分圆弓和八角弓,对业余票友而言,弓木的强度和韧性影响寿命,可选便宜的八角弓,正确使用和保养五年八年都不用换。就我自己的两把弓而言,八角弓比圆弓重,所以我现在只用圆弓。
新手可能还需要节拍器和校音器。下面随便放几个简单介绍,不过我建议入门后尽可能快地抛弃这两样——如果不能把握相对音高和节奏,学琴之路会异常艰辛。
这种机械式节拍器是我当年用过的,很好用,不仅可以根据乐谱找到正确的节拍,还可以通过右侧(发条上方的扭)调节不同节拍的强音,比如调到3拍时,节拍器就会以“叮~哒~哒”提示“强~弱~弱”。
这种校音器应该是目前较为主流的,通过夹弦感知琴弦震动频率,再和标准频率对比,数码显示高了还是低了。个人愚见:依赖它不利于培养音感。我现在是用电脑存的标准A音作为参考,而刚学琴时用的是哨子……
SV130的音色不太好评价,因为很主观,而且和后端设备的表现力密切相关。我的个人感觉是:整体音色比较满意,尤其是使用耳机时更接近古典琴音(我没有STUDIO设备,随便接了一下创新T40 II,音色没耳机舒服)有很浓厚的“数码感”,但是感受不到风格(古典小提琴,譬如斯氏琴和瓜氏琴的风格差异就很明显)。
在对比试奏后,我坚定了“电子小提琴不适合技巧练习”的观点:我分别用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和“卡门”试奏了一下,发现在古典小提琴上搞不定的章节换SV130后竟然杂音少了许多,音色还变好了……新手如果用电子小提琴作为入门练习,应该会被欺骗的吧。
然后是具体演奏技法的一些主观对比感受,全程没开混音,用IPHONE白耳机听音:
1、普通演奏:差别不大,E弦高把位有音色润色,而G弦低音区更“嗡”,有点儿低音炮的感觉。
2、和弦:有少许差异,SV130更难通过技法突出重音弦。
3、自然泛音:听不出差别。
4、人工泛音:SV130有明显的音色润色。
5、跳弓:听不出差别。
6、连顿音:SV130大大降低了演奏难度。
7、右手连拨弦:差别不大,SV130有略微延音。
8、左手连拨弦:差别较大,SV130的某些音拾音效果不太好(确定不是技法问题,用”流浪者之歌“反复试验过)
最后要高亮一点:拾音器。本篇通篇没提拾音器,是因为我在付款前到小房间试奏了大概半小时,把能想到的技法都试过了,而且分别连接了STUDIO和耳机,开/关各种混响,满意后才拿下的——都实际体验过了,自然不在乎硬件。但是如果朋友你选购前不具备试奏条件(譬如网购),我建议不要选购不明品牌的廉价货。拾音器替代了古典小提琴最重要的声箱(共鸣箱),所以拾音器本身也是电子小提琴最重要的器件,花几百买寨货回来怎么听怎么难受的话琴就砸手里了,而且严重打击练琴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