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选购

如何挑选显示器

小编注:《显示器选购:VGA、DVI、HDMI、DP、Type-C等接口科普想要直接阅读此部分科普指南信息,请点击本篇文章“目录”按钮并点击跳转至“那些让人头疼的接口”,快速了解所需精选内容!

大家好,我是锦衣探花!眼瞅着2020就过去了三分之一了,距离一年一度和东哥做兄弟的618越来越近了。聊完了2K高刷新显示器后,本来还想水一篇4K高刷显示器,瞅了价格觉得没啥必要了 还是和大家聊聊显示器选购相关,厘清参数,避免踩坑,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618的时候买到适合自己的显示器。

我该选什么面板:

谈及显示器,我个人觉得最不可忽略的就是一台显示器所采用的面板了,显示器的面板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这台显示器的色彩表现、响应速度、刷新率等众多指标。目前显示器的主流面板主要是基于LCD显示技术上诞生的TN、VA、IPS三种面板,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说它们的优缺点和适应人群。

TN现在多用于电竞

TN面板:三者中最早面世的面板,所以相对应在早期应用最为广泛,成本也更为低廉。TN的缺点显而易见,就是可视角度小,稍稍一偏头显示内容就偏色了,再就是色彩表现能力单薄,整体泛白。TN拿的出手的就是极快的响应时间,其响应时间已经被某些厂商下压至0.5ms,配合上轻松达到的高刷新率,另令其成为FPS电竞显示器的首选,所以适合极致的FPS电竞玩家选购。

对比度高是VA的优点

VA面板:和TN一样属于软屏,曲面显示器的面板基本的就是VA面板。VA拥有极高的对比度(基本在3000比1),黑位表现和HDR效果极佳,色彩表现能力不错。缺点就是就是黑到灰的转速慢,会产生严重的拖影,影响观感。VA的特性使得它适合对电影视频、文本办公的有较高要求的用户。

IPS更适合普罗大众

IPS面板:不极致但全能的选手,相比楼上两位,IPS没有最快的响应时间,也没有极高的对比度,甚至还有漏光的缺点。但IPS面板拥有178°的广视角、相当不错的色彩还原度和色彩表现力,一般水平的响应时间、对比度。IPS面板显示器啥都可以,就适合普罗大众、普通游戏玩家,适合面比较广。

总结下来就是:

色彩表现:IPS>VA>TN

响应时间:TN>IPS>VA

对比度:VA>IPS>TN

可视角度:IPS>VA>TN


这些参数表示啥:

  • 物理尺寸:尺寸比例、曲率:

显示器尺寸指的是显示器屏幕对角线的长度,显示比例则是显示器长边和宽边之比,目前比较常见的比例是16:9(最常见)、21:9(带鱼屏),特殊的比例有16:10、32:9(带鱼王&海带屏),这些常识就不做详解了。如果对尺寸比例没任何概念的可以去线下电脑城亲身体验(一定记住不要带钱带手机,这样就不怕被JS忽悠了 )。

1500R曲率成为主流

由于较好的沉浸感,曲面显示器近年来受到热捧,所以细讲下曲率。对曲面显示器来说,曲率就是曲面显示器的弯曲弧度,是确定曲面显示器视觉效果和画面覆盖范围的核心指标。曲率1500R指的是半径为1.5m(1500mm)的圆所弯曲的程度,3000R指的是半径为3m(3000mm)的圆所弯曲的程度。显示器曲率越小,显示器的弯曲程度越大,价格也就越贵。

理论上最接近人眼的曲率是1000R,主流的曲率多为1500R、1800R,都能带来不错的沉浸感和现场感

  • 感受细节:分辨率、对比度、HDR

分辨率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得益于智能手机这几年的营销宣传,让大家熟悉了1920×1080P、2560×1440P这些分辨率,X×Y表示屏幕水平方向每一行共有X个像素点,垂直方向共Y个像素点。所以相同尺寸下分辨率越高,相对应的显示效果就更加精细、清晰。那不同尺寸不同分辨率如何进行比较呢,这里就得引入PPI(pixels per inch)这个概念,即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目。

画面细节更清楚

PPI的计算方法很简单,用水平跟垂直方向的像素点数计算出对角方向的像素点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用对角的像素点数除以屏幕尺寸就是PPI了,公式表达为 PPI=√(X^2+Y^2)/ Z (X:长度像素数;Y:宽度像素数;Z:屏幕大小)。举个例子,27寸的2560×1440和24寸的1920×1080谁更精细,(2560×2560+1440×1440)开根号后除以27,得到的PPI为108.8,(1920×1920+1080×1080)开根号后除以24,得到的PPI为91.8,可以得出27寸的2560×1440比24寸的1920×1080要精细一些。

当然也不能盲目追求分辨率越高越好,会有目标尺寸过小的问题,所以还是要结合尺寸进行选择:24寸以下选用1080P,24寸以上27寸以下选用2K分辨率,27寸以上就该选用4K分辨率了。

对比度高更通透

对比度是指一幅画像中明暗区域区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的对比,显示器对比度越大,不同的明暗度之间的层次就越丰富、差异越明显,所显示的图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加鲜亮,而对比度小,整个画面都会显得灰蒙蒙一片。高对比度能够更好的展示图像的清晰度、细节表现等。目前主流的显示器静态对比度都在1000∶1左右,所以尽量选择静态对比度在1000∶1以上的显示器,对宣传动态对比度高的不用理会即可。

SDR、HDR对比

HDR亮处不过曝,暗部有细节

HDR是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缩写,是基于SDR(标准动态范围图像)提出来的。HDR亮处不过曝,暗部有细节,能够提供更多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更好的反映出真实环境中的视觉效果,说大白话就是让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同时呈现出更丰富的细节。

  • 视觉感知:刷新率、响应时间

刷新率是衡量显示器每秒可以显示刷新的画面数量的指标,以Hz为单位,大家常见到的144Hz刷新率就表明每秒钟显示器可以显示刷新144张画面,刷新率越高,显示动态画面越流畅。这里还要提到显卡帧数FPS,就是显卡每秒计算输出的画面数量,显卡计算渲染画面,显示器输出显示画面。两者相辅相成,理想状态下,FPS和Hz接近相等会产生最舒适的观感,当显卡帧数远低于屏幕刷新率,会造成画面卡顿;显卡帧数远高于屏幕刷新率则会出现丢帧以及画面撕裂的情况。

基于上面的情况,就出现了垂直同步,NVIDIA家的G-sync、AMD家的Free-sync技术就是让显示器刷新和显卡输出尽可能的协调,减少画面延迟卡顿、撕裂的问题,保证画面输出流畅。

拖影

响应时间指的是显示器像素从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所需的时间,目前是以灰阶切换的响应时间(GTG)体现的。响应时间反映显示器画面转换能力:响应时间越短,换面画面转换的过程越干净利落,反之就会留有残留的色彩,即大家说的拖影。对于游戏玩家尤其是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来说,显示器响应时间自然是越短越好。

  • 色彩斑斓:色深、色域、色准

10bit和8bit的对比

色深这个概念比较抽象,通俗点讲就是指色彩颜色的延展度,所谓的8bit色深就是指红蓝绿三原色每种颜色都能显示2的8次方种,三原色互相影响就是2的24次方,所以8bit可以实现1677万种颜色,同理10bit可以实现1.07亿种颜色。那么在单一颜色上,10bit的颜色延展度明显多于8bit,色深越高,颜色过渡趋于平滑,更加自然。

色彩空间

色域是指一块显示器所能显示到的色彩空间,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其对标准色域的颜色覆盖占比,目前在显示器领域能看到的是sRGB、Adobe RGB、DCI-P3、NTSC四种标准色域。

sRGB :sRGB 是显示器最常用色彩标准,也被称作Rec.709,由微软和惠普牵头提出,在PC、打印机、相机等设备商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互联网上的内容都是以sRGB作为标准的,所以一款显示器达到100%色域就能满足日常使用了。

Adobe RGB:Adobe RGB 则是 Adobe 公司所开发的色彩空间,在 sRGB 的基础上,丰富拓展了青绿色,它更多的是被应用在印刷行业,和普通群众没啥关系。

DCI-P3:DCI-P3 是美国电影业数字电影投影应用的色彩空间,目前旗舰手机和新显示器已经开始使用DCI-P3 色域了,DCI-P3 所表示的色彩明显多于 sRGB 色彩空间,丰富了红色和绿色。

NTSC:NTSC 是最老的标准,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所制定的一套色彩标准,NTSC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电视色彩标准早已过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意义。那现在还说NTSC色域的商家,你应该明白他不是蠢就是坏,可以直接避开了。

而在色域这个参数里,又有色域容积与色域覆盖两个概念,色域容积很好理解,就是显示器本身色彩的空间范围;色域覆盖则是显示器色彩范围对比色域标准范围的重合率,可能存在色域容积很大,但色域覆盖很小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参考色域覆盖这个参数。

色准反映的是屏幕颜色的准确程度,举个例子:同样是红色,可能存在正红色显示器色差大显示成橘红的情况。目前显示器都会用到平均△E或者最大△E来描述色准:△E越小表示看到的颜色和标准颜色的偏差越小,就越准确,一般来说△E值<3,人眼几乎察觉不出色彩偏差,△E值<1.5就可以用于专业显示器了。

总结下来就是:

分辨率:最好是要高一些,目前应该2K分辨率起步了

对比度:越高越好,900~1000 起步,1100~1300 不错,1500 以上很好

HDR:最好要有HDR600等级以上的认证

刷新率:越高越好,目前的话144Hz起步

G-sync、F-sync:需要的,但不一定要强求G-sync原生芯片

响应时间:越快越好,GTG控制在5ms 以内就相当可以了

色深:8bit 就可以满足普通消费者日常的使用需求

色域:100%sRGB色域覆盖起步就好,然后DCI-P3色域覆盖达到90%以上

色准:选择ΔE<3 的显示器就行


厂商们埋了这些雷:


  • HDR10

HDR 10

这是所有厂商 HDR 的基础,由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在2015年宣布的开放标准,要求使用上宽色域 Rec.2020 色彩空间,10bit 色深,以及 SMPTE ST 2084(PQ)图像传输功能,这项标准主要针对电视厂商和流媒体视频点播服务商。HDR 10作为一种技术格式,个人的理解是HDR10更侧重的是在显示色彩上,也正因为这样对动态画面所需要的显示亮度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只标HDR10标识的显示器,很可能在亮度上是有猫腻的。

  • HDR400

Display HDR

HDR400是Display HDR的一个等级,在它之上还有HDR600、HDR1000等级,是由VESA(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对LCD面板显示器推出的认证标准。Display HDR相比HDR10细化了显示器的背光亮度并据此划分了等级,所以对HDR显示器的选购还是有参考意义。相对应的Display HDR等级越高,价格越昂贵。

DisplayHDR 400的标准为400nit亮度、95%的ITU-R BT.709色域,而现在新上市的显示器基本能达到400nits的亮度,所以HDR400这个标准等级就很鸡肋,其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保证HDR输出时拥有400nit亮度。如果对HDR显示器有要求的值友还是考虑HDR1000等级的显示器吧。

然后HDR+、HDR+B.I.啥都是瞎忽悠,看看宣传图感受下厂商的忽悠能力即可。

  • 10bit(8bit+FRC)

大家也注意到我之前在Nano IPS显示器攻略中提到过8bit抖10bit,又叫10bit(8bit+FRC),所谓的抖是指像素点抖动技术,让显示器快速变换像素点颜色,从而8bit色深面板实现出近似原生10bit色深的效果,不过8bit抖出来10bit色深的和原生10bit的色深肯定是有差距的。

目前来说,8bit抖10bit的色深就可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了,6bit抖8bit就没有啥必要买了,当然有专业上的需求,那就加钱上原生10bit色深的显示器喽。

  • 1MS响应时间

白嫖王很直接了

游戏显示器目前都开始以1Ms响应时间做宣传,TN面板显示器由于本身特性,达到1Ms(GTG)自然小菜一碟,而IPS和VA面板显示器就得另想办法了——LG在Nano IPS 上为了达到1Ms响应时间,就开始折腾OverDrive(加速)技术,通过提高液晶操作电压促使像素变化亮度提高从而压缩GTG时间,但为了达到1Ms,拉爆OverDrive电压,从而导致了OverShoot(过冲),显示器画面产生鬼影的副作用,影响使用者体验。

鬼影现象,图源@瞎折腾DIY

LG Nano IPS这么做挺恶心的吧,VA面板显示器还有更恶心的操作,他们也说自己1Ms响应时间,但是那是在MPRT技术(动态图像响应时间)下实现的,在相邻的两帧画面之间插入黑色画面,减少视觉残留,从而达到所谓的1Ms响应时间,在这个技术下使用,画质辣鸡不说还伤害眼睛。更更恶心的是VA显示器厂商一般只标1Ms,对MPRT绝口不提。

所以,不要被1Ms响应时间冲昏了头脑,对于大部分IPS面板显示器和VA面板显示器宣传的1Ms响应时间看看就好,信了就上当了。


那些让人头疼的接口:

显示器伴随PC发展到现在,接口类型自然五花八门,纷繁乱杂,但是从当下显卡所给到的接口规格来看,其实大家能遇到的也就VGA、DVI、HDMI、DP和已经逐渐开始普及的USB-C 五型接口。

接口规格一览

VGA端口

VGA又被称为D-Sub,传输的是模拟信号,除了不能传输音频信号还容易受到干扰,和过去的CRT显示器搭配是神仙眷侣,但是随着液晶显示器和数字信号的的普及,VGA接口在高分辨率下的支持不够理想,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在老式的投影仪和低端的显示器上还是能看到它的身影。

DVI接口规格

DVI接口上开始使用了数字信号传输,这是一个进步,但是依旧不能传输音频信号。DVI接口的缺点就是多达五种接口类型,功能不一彼此之间又不能兼容,由于其带宽对4K显示器和2K高刷新率显示器支持不到位加之接口尺寸较大,目前越来越多的NVIDIA 20系显卡已经开始抛弃DVI接口了,相信DVI接口的消亡也是时间问题了。

HDMI接口规格

HDMI接口作为高画质多媒体接口,可以传送未压缩的音讯及视频信号,实现了音频信号的和视频信号的同步传输,它的出现普及了数字信号传输。显示器支持内置音箱的话,使用一根HDMI线,就可以同时完成图像和声音的传输。HDMI接口和DVI接口一样,也存在多重规格,按照接口规格分为标准HDMI接口,Mini HDMI接口和Micro HDMI接口三种。

显示器上的标准HDMI接口,现在已经发展到HDMI 2.1标准,带宽高达48Gbps,支持4K 120Hz及8K 60Hz、HDR,主流显示器目前还是HDMI 2.0标准,带宽仅仅为18Gbps,需要指出的是像小金刚显示器使用HDMI2.0接口带宽不足,无法有效发挥全部性能。

DP接口规格

HDMI接口、DVI接口都是Intel主导,自然也就成了Intel的收费工具。在这之后VESA领导DELL、苹果发布了DP标准,作为狙杀HDMI接口的存在,DP接口也确实有两把刷子,首先DP接口可以通过转接头兼容HDMI、DVI接口,再就是DP接口拥有更高的带宽,其次就是更好的传输效率。目前DP1.4拥有的32.4Gbps带宽不知道比HDMI2.0高到哪里去了。

DP接口拥有两种规格,标准DP接口和Mini DP,相较于标准DP接口应用在显示器上,Mini DP则更多的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而苹果在推行Thunderbolt1、2上也使用了Mini DP接口的物理外形,Thunderbolt2多出了PCI Express扩展,区分Mini DP和Thunderbolt1、2就是要注意其接口旁有无雷电标志。

菊花链示意图

基于DP1.2以上接口,如果一款显示器拥有DP OUT(输出)、DP IN(输入)两种接口,那么这款显示器就支持以MST(Multi-Stream Transport)形式完成显示器扩展连接,利用显卡上的一个DP接口,DP IN A显示器,然后A显示器DP OUT出来,再DP IN B显示器,如此循环可以完成多达6台的扩展。这就是俗称的菊花链,菊花链是最基本的拓扑结构,其连接方式颇有些人体蜈蚣的味道。对于显卡接口不够,但是又想实现多屏扩展的用户来说是个福音。

Thunderbolt3接口特性

USB-C接口具有正反盲插的物理外形,在苹果、Intel大力推动的Thunderbolt3接口使用USB-C接口物理外形后,逐渐让USB-C接口具备了数据传输、PD充电、DP Alt Mode(DP替代)三大特性,如果USB-C接口具备了数据传输、PD供电、DP Alt Mode三大功能就可以称之为全功能USB-C接口,当然一个USB-C接口的功能可以删减,三存其二或者三存其一。

一线通的优点

如果一台显示器存有一个全功能USB-C接口,恰巧笔电也有全功能USB-C接口,那么就可以实现USB-C一线通了。笔电用户可以通过自身全功能USB-C接口利用C TO C线材(需要支持供电、显示功能)连接显示器全功能USB-C接口,通过显示器PD供电完成对笔电充电同时连接显示器完成DP Alt Mode(DP传输),还能使用显示器上拓展出来的USB接口,一线通减少线材束缚,让用户的桌面更加干净整洁,也更加便利。

说了这么多,在接口选择上还是希望大家更侧重于DP接口,DP接口拥有更充足的带宽,可以更好的发挥显示器的性能,至于带有USB-C接口的显示器目前来看价格都还不便宜,预算充足的朋友也可以考虑USB-C一线通的显示器。


产品安利环节:

  • 1080P显示器(2020 年了,不太推荐购置1080P)

1、小米23.8寸显示器

小米杂货铺的新成员,小米找显示器厂商代工贴牌的产品。产品外观简约低调、机身轻薄,使用了BOE的IPS面板,使用与一般的办公场景下的应用,缺点是对比度不足、不支持旋转升降,不过一个600多块的东西,要求那么多就没意思了。

2、明基 BL2480T

明基的特色就是智慧调光和内置音箱,BL2480T主打场景就是办公环境下的应用,长时间面对电脑多少会眼睛不舒服,明基这款智慧调光、减少蓝光,相应的能够减少长时间使用的眼部不适,加之支持升降旋转,后期升级显示器还可以拿来竖置做副屏。

3、DELL U2417H

DELL显示器怎么样,相信不用我解释了吧,买就OK了!至于为什么不买新的U2419HS,相对U2417H,U2719HS更新并不多,却存在跳色温的产品缺陷,所以还是推荐U2417H多一点。

4、 华硕TUF Gaming VG259Q

相比楼上几位60Hz的弟弟们,华硕这款刷新率拉到了144Hz,属于入门级IPS游戏显示器。面板上选择了友达的面板,相对应的色彩和响应时间上都还不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宣传的1Ms是在我提过的MPRT下实现的,不要傻乎乎的相信1Ms响应时间哈。

5、 AOC 24G2

也是入门级IPS游戏显示器,和楼上华硕不一样的是24G2采用的是中电熊猫的面板,在响应时间上逊色于友达的面板,但是144Hz刷新率配合上不错的色彩,还是一款值得购买的显示器。

  • 2K显示器

1、DELL U2520DR

非常优秀的一款显示器,面向办公、设计类用户,沿袭了UltraSharp家族的设计语言:窄边框、旋转升降、极简设计,在接口规格上非常丰富,引入了USB一线通,支持最高90W充电,细腻丰富且准确的色彩非常适合办公设计党。

2、 联想(ThinkVision)X24q

满足日常家庭使用的一款显示器,作为一个品牌显示器,1000元以内搞定2K分辨率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缺点就是质保只有15个月,沿续了美帝良心想的套路。

3、 AOC Q2790PC

面向办公、设计类用户,拥有125%sRGB的色域、出厂校色,色准小于2,性价比高。遗憾的是虽然有USB-C接口,但是支持15W规格充电,对笔记本用户不够友好。

4、dostyle 东格 TR27165Q

小金刚级别游戏显示器,采用群创K7B面板,相较于一众品牌厂商2k+的售价,性价比高,但是DP1.2带宽不够,无法实现2K、165Hz刷新、10bit、HDR同时开启,但1700块搞定小金刚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5、LG 27GL850

全新的Nano IPS 面板显示器,在色彩、响应时间上完成了对大小金刚的全面超越,作为不错的新技术值得尝试,缺点就是对比度不足,早期面板对比度在800∶1,新批次面板在900到1050∶1之间浮动,另外就是接口设计尴尬,无法壁挂贴墙。

  • 4K显示器

1、 LG 27UL850

99%sRGB色域覆盖,配合10bit色深拥有不错的色彩表现,搭载FreeSync技术,减少游戏换面撕裂。全功能USB-C口加持,60W供电可以支持USB-C一线通,一款不错4K专业向显示器

2、三星U32J590UQC

2000元以内的可以搞定的大屏4K显示器,VA面板比较适合日常办公、影音播放,尤其32寸的大屏支持二分、四分屏,多软件、多网页操作,缺点就是拖影问题以及三星的一年质保政策。

3、 DELL U2720QM

专业级别显示器,有设计、修图专业需求的可以考虑,同样支持90W USB-C一线通。

4、 宏碁(Acer)XV273K P

这货就是低配版掠夺者,4K 120Hz支持HDR 400、10Bit色彩和90%的DCI-P3色域,支持AMD FreeSync,兼容G-sync Compatible,这个配置一般都是万元档才有的配置,缺点也很直接,你得有RTX 2080 Ti SLI

5、飞利浦 276E8VJSB

性价比比较高,也是属于2000元以内搞定4K显示器,适合普通用户,物美价廉。


说说显示器的未来:

第一是高刷新率显示器会越来越普及,2K 240Hz、4K 144Hz这些目前价位高高在上的产品,将会随着面板产量的爬升,价格下行逐渐到达普通消费者咬咬牙可以承受的价位,而2K 144Hz、4K 60Hz的显示器产品将会进入“白菜价”普及环节。

第二是显示器的色彩将会越来越丰富,目前显示器的色域已经更新到DCI-P3色域,LG的Nano IPS面板覆盖了98%DCI-P3色域。这样发展下去,很快显示器的色域标准就要引入Rec.2020色域衡量了,迎来“超”广色域时代,更好的展示4K、8K内容。

最后则是LCD面板荣光不在,头部厂商开始转向OLED面板生产,Mini LED也开始陆续走向市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OLED面板显示器、Mini LED面板显示器和我们见面,迎来OLED和Mini LED双雄争霸的局面,LCD很可能逐步退出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显示器选购指南


0.篇首语


关于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如何读懂复杂的显示器参数表先前的文章其实已经比较完备了,由于最近工作比较忙,加上先前文章部分资料的丢失,更新那篇攻略的计划也就一再拖延。不过临近618大家催更的显示器选购攻略更新还是紧赶慢赶完成了,对显示器原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先前的文章,相比导购类文章更加相信和全面,内容包括:

  • 面板介绍:TN,IPS,VA

  • 色域

  • 对比度,色深

  • 刷新率,响应时间与过驱动(OverDrive)

  • G-Sync 与 FreeSync

  • 显示器接口:VGA,DP,HDMI

  • HDR,Local Dimming

  • 主流显示器品牌与产品编码规则

小编调皮帮忙改的标题:「哪个牌子最值得入?各种参数真的能懂?大妈家史上最全显示器攻略必须一看!」

而本篇文章对于显示器的基础这部分会尽可能简化的处理,力图讲清楚核心参数和常见的宣传技巧(陷阱),技术部分也会更新 FreeSync 和 G-SYNC 的新变化,希望能为大家选购一台显示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在购买前明确需求——选一台显示器的时候我在选择什么?


关于显示器选购本节主要会讨论如下七点,分别是面板类型、主流显示器品牌、尺寸与分辨率、输入接口、色深色域与 ΔE、HDR 以及 FreeSync&GSYNC。

关于具体显示器单型号测试,推荐大家可以参考 RTINGS 和 TFT CENTRAL 的测试,数据非常详尽相对也非常公正客观,唯一遗憾的是每年测试机型数量相对比较有限。

由于显示器设计的参数很多,有些也需要专业的光学知识才能理解其含义,限于篇幅这里以简单的说明形式介绍其中一部分专有名词的意义,以尽可能简单的解释说明给出一个简单的判断准则,比较重要和复杂的参数留在1.1及之后的章节详细展开。

亮度

单位为 nit 或 cd/m^2, 1nit=1cd/m^2,一般显示器的亮度都在250nit 以上,数值越大代表显示器越亮。

分辨率

指的是显示器水平方向X垂直方向的像素数量,比如1920X1080表示水平方向上有1920个像素(每个像素包含红、绿、蓝三个子像素),垂直方向上有1080个像素,分辨率越高代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画面越细腻。

刷新率

刷新率表示显示器1秒钟可以显示的画面数量,一般主流的显示器刷新率为 60Hz,即1秒可以显示60帧画面。而目前主流的电竞显示器刷新率已经提高到了 144Hz 左右,每秒可以显示的画面相比 60Hz 要多出一倍多。不过由于人眼的视觉限制,相比 144Hz 更高的刷新率带来的体验提升不大(类似边际效应),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 144Hz 已经足够了。

PPI

Pixel Per Inch,指的是单位面积像素的密度,计算公式为 PPI=Sqrt(水平方向像素数^2+垂直方向像素数^2)/对角线长度,PPI 越高表示画面精细度越高

长宽比

指显示器长和宽的比值,目前一般显示器为16:9,比如主流的FHD (1920X1080),QHD (2560X1440),UHD (3840X2160)都是16:9。其他常见的长宽比还有16:10(1920X1200),3:2(3000X2000),21:9(3840X1600)等。

什么样的长宽比更好呢?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好与不好更取决于每个人的应用、资源(比如视频的长宽比)。

响应时间

由于液晶显示器是电压驱动型,实际液晶分子的旋转需要时间,因此在大部分显示器上都会标注响应时间这个参数,用来表征液晶分子从一个亮度切换到另外一个亮度所需要的时间。常见的响应时间分为两种:

  • 白→黑,这个响应时间代表的是液晶分子从最亮切换到最暗所需的时间

  • 灰阶响应时间(G to G),由于实际应用中灰阶间切换时液晶分子两端的电压差比较小,实际相邻灰阶响应时间会更大,灰阶响应时间是计算液晶分子在不同灰阶间切换所需时间的平均值,相比黑白响应时间更有意义(更代表了屏幕的实际表现)

建议大家以灰阶响应时间为准,这个数值在非过驱动(OD)条件下越小越好。此外还会有一种 MPRT(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运动图像响应时间,这个响应时间的定义会更复杂一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MPRT 是依靠闪烁背光来获取更小的响应时间的,参数显得很好看但实际使用效果一般。

对比度

一般意义上对比度指(CR)的是最亮态与最暗态的比值,一般 TN 屏的对比度在600:1~800:1之间,IPS 屏幕的对比度在1000:1~1500:1左右,而 VA 的对比度一般在3000:1~4000:1之间。

在对比度方面厂商最喜欢使用的一个名词叫做动态对比度,这个值的计算是以背光最亮时的最高灰阶亮度除以背光最暗时最低灰阶的亮度,参数上很容易看到几十万比一,但是这种对比度毫无意义(因为一帧内并不能达到这样的对比度)。

色温

色温指的是黑体(理论上吸收所有入射光的一个物理学概念)在特定温度(单位:K 开尔文)下发出的光或光谱的成分。但是显示器上我们所说的色温一般指的是等效色温,色温越低颜色越偏蓝色,色温越高颜色越偏红色,一般显示器的标准色温为 6500K。

可视角角度

指 CR>特定值(一般为10:1)时最大的视角,常见的 TN 屏一般在90度(水平)60度(垂直),IPS 和 VA 一般可视角度都在178度左右。

曲面

常见于 VA 显示器,一般以曲率 XXXXR 来表示显示器的弯曲度,R 值越小真实弯曲度越大。由于 IPS 的漏光特性不大好只有少量的 IPS 曲面屏产品,不过整体价格会比较高,个人认为曲面屏显示器的实际效果一般。

频闪与 PWM,DC 调光

由于很多显示器的 LED 背光采用 PWM(脉冲调节模式),背光会根据 PWM 利用开/关(亮/暗)切换来控制显示器的亮度,使用手机/相机利用高速快门可以看到屏幕闪烁。当然为了避免争议,这里还是不讨论此种 PWM 机制是否真的会对人眼产生伤害(这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与之对应的则是 DC(直流调光),利用调节电压/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显示器的亮度,优点是从原理上解决了频闪问题,缺点则是 DC 模式调节精度和范围相比 PWM 要小一些,理论上色偏也会比 PWM 调制方式差。

低蓝光

根据普朗克公式 E=hμ,光的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大,目前普遍的认知是蓝光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以及可能加速黄斑区的老化。随着“护眼概念“的普及,主打低蓝光的显示器也越来越多,但从原理上无外乎如下两种:

  • 降低蓝光能量占比,即将显示器调的更暖

  • 降低蓝光成分频率,降低蓝光整体光谱重能量占比

前者其实更类似手机上的护眼模式,用软件方法即可做到,后者则是需要更换 LED 背光材料来调整蓝光的光谱成分。关于低蓝光认证目前业界普遍使用德国莱茵 TÜV 的低蓝光认证,虽然个人对德国莱茵 TÜV 的低蓝光认证的科学性抱有较大的疑问,但不得不承认德国莱茵 TÜV 低蓝光标准是目前业界重相对比较系统化和可量化的。



1.1面板类型

虽然在手机市场上 OLED 屏幕早已占据半壁以上的江山,但由于良率和寿命的问题,OLED 目前还只是刚开始扩展平板/笔记本市场占有率,目前普通民用的显示器依然是液晶显示器的天下。

  • TN 屏可视角度、对比度以及均一性都比较差,除了游戏向的中高端 TN 以外,一般是不建议购买 TN 屏幕显示器的。而对于 FPS 等车枪球玩家来说,TN 超低的响应时间依然是 IPS 和 VA 短期内无法企及的。

  • 由于 IPS 平面旋转的特性,在 OLED 普及前基本称霸了整个手机市场,可视角度良好并且均一性表现不错,对于日常办公等应用来说非常合适。不过 IPS 的结构导致其漏光表现较差,曲面 IPS 的技术难度大效果相对也比较一般。

  • VA 的优势在于黑态非常黑,具有不错的对比并基本没有漏光问题,目前主流曲面显示器也基本清一色为 VA 产品。不过 VA 的整体均一性相对较差(也与高对比度相关),响应时间方面也比 IPS 产品略差一些。高端 VA 游戏显示器虽然会配备 OD(过驱动)技术来降低响应时间,但很多时候为了参数好看调节过冲明显,有时候反而带来了很多过冲鬼影的问题。

对于选购显示器的用户,三种面板如何选呢?个人简单的建议如下:

  1. 普通办公用户 IPS>=VA>>>TN

  2. 专业用户 IPS>VA>>>TN

  3. 普通游戏用户 IPS>=VA>TN

  4. FPS 等车枪球玩家可以适度选择中高端 TN


1.2主流显示器品牌介绍

显示器的品牌实话说目前依然非常多,这与显示器入门级产品开发难度很低有关,只要购买一块模组加上驱动板,普通玩家都可以简单的 DIY 一台显示器。但是想要做好尤其是实现一些高端功能(比如 OD、HDR)时,没有研发积累厂商的产品基本上是毫无可用性的。

每家厂商会有更详细的产品线来覆盖不同的价位和用户群,以目前的市场第一 DELL 为例,游戏市场主要依靠 Alienware(外星人)系列,针对专业用户则为 UP/U 系列,主流用户则为 P、S、E 系列。

命名上 DELL 也相对比较标准,分为系列、尺寸、年份以及附加功能,Dell显示器产品命名一般为 AXXYYB,比如 U2417H 即其为 U 系列24寸17年系列(16年发布) FHD 分辨率。后缀部分主要是进行分辨率和功能的区分,比如 S 对应SXGA(1280X1024)分辨率,H 对应 FHD(1920X1080)分辨率,M 对应 WUXGA(1920X10200),D 对应 QHD(2560X1440),Q 对应 4K(3840X2160),K对应 8K(7680X4320),G部分表面为游戏款支持 GSYNC 或 FreeSync,T 表示支持触控,W 表示宽屏系列,Z 表示视频会议用自带摄像头和麦克风.


主流品牌基本会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和价位进行产品细分,比如华硕针对玩家在高端和中端分别推出 ROG(玩家国度)和 TUF 两大系列,专业用户则主打 PA(Pro Art)。明基则细分为面向专业摄影用户的 SW 系列,专业设计用户的 PD 系列,影音娱乐的 EW 系列,办公与护眼的 BL 系列,以及专门面向游戏玩家的 Zowie 品牌。联想面向办公用户则有单独的 ThinkCentre,AOC 面向游戏则是 AGON,其他品牌由于产品型号分类不太清晰/复杂,限于篇幅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1.3尺寸与分辨率

很多推荐的文章都是只以尺寸来确定分辨率的,屏幕越大当然感觉上越好,但是其实使用者与显示器的距离才是最好的判断依据。个人建议除非预算特别不足,不建议考虑23.8英寸以下的显示器,桌面深度在30~40cm 用户选择23.8/25/27英寸单显示器,桌面在40cm 及以上用户考虑27~32寸单显示器或者宽屏/双屏方案。在分辨率上23.8寸显示器推荐 FHD(1920X1080)起步,27英寸及以上 QHD(2560X1440)起步,宽屏显示器则建议参考同高度显示器根据 PPI 进行选择。

  • 使用距离30~40cm:23.8(FHD),25(FHD/QHD),27(QHD)

  • 使用距离40cm 及以上27(QHD,UHD),32(QHD,UHD)

▼相机拍摄PPI对比, 下半图21.5FHD PPI 102.5,,上半图为 27UHD PPI 163.2,使用段文字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看到 163PPI 相比100PPI 字体边缘更为顺滑(PPI高的好处).

▼主流显示器尺寸,分辨率,PPI数据

▼主流宽屏显示器尺寸,分辨率,PPI数据



1.4输入接口

目前显示器主要使用的是 HDMI、DP、USB-C(Type-C) 以及 VGA 接口,其中 VGA 由于年代古老基本已经在淘汰的边缘,其中 DP 主要为 PC、笔记本电脑等使用,是个人比较推荐的显示器接口。而 USB-C 目前则分为全功能 USB-C 和雷电3两种,后者的理论速率更高,但一般高端笔记本才会配备,二者都可以同时传输视频和供电。对于使用比较新款笔记本用户来说,利用 USB-C 同时完成供电、视频传输以及 USB 扩展是非常方便的。而 HDMI 则主要是适配游戏主机、电视盒子以及部分低端笔记本电脑,目前也没有供电的能力。

在速率和分辨率上有几点需要注意:

  • VGA 一般最大仅支持 FHD 分辨率,并且为模拟信号有一定的画质损失

  • 很多笔电使用的 HDMI 为1.4版本,只能支持到 UHD 30Hz,选购 4K 显示器前一定要注意自己设备的 HDMI 接口版本

  • 现阶段 DP 接口大部分为1.2/1.4版本,兼容性比较好

USB-C 接口分为全功能 USB-C 和雷电3两种,全功能 USB-C 在传输视频时不建议同步使用 USB 扩展等功能,否则带宽不足无法支持高分辨率显示器,雷电3则无此问题。并且由于 USB-C 接口刚开始推广,现阶段兼容性还不是很好,比如某台显示器和某台笔记本搭配无法点亮,但更换其他显示器/笔记本都可以点亮。如果为自己的 USB-C/雷电3接口选购显示器,建议选择方便退货的平台,以避免购入后无法使用的问题。



1.5色深、色域与 ΔE

色深指的是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精度,比如 8Bit 表示显示器每个颜色可以显示为256种不同的亮度,红X绿X蓝一起可以显示256X256X256=1670万色。而 10bit 显示器每个颜色可以显示1024种不同的亮度,红X绿X蓝一起可以显示1024X1024X1024=10.7亿色。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越多过度就会越平顺,不过受限于成本目前 8bit 还是主流,随着 HDR 等技术的流行相信 10bit 会从专业显示器逐渐下放到更多普通显示器上。

FRC(帧率控制) 是一种从时间和空间上提升色深的技术,它可以把 6bit 的面板通过算法来实现 8bit 显示效果,同理也可以把 8bit 的面板通过算法来实现 10bit 显示效果。在真实显示效果上,原生色深当然会较 FRC 效果要好,不过成本上也会更高一些,所以在市场上除非专业显示器很少有真 10bit 的显示器。

  • 效果上:原生 10bit > 抖动 10bit(8bit+FRC)>原生 8bit > 抖动 8bit(6bit+FRC)

▼6Bit 和 8Bit 对比

很多人可能会把色域和色深弄混,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说色深表示了所能显示色彩的精度,那么色域则表示了显示器所能显示颜色的范围。目前常见的色域为 sRGB,AdobeRGB 和 DCI-P3(Display P3)。其中 sRGB 为目前主流 PC 行业使用的色域标准,未来由于 HDR 的引入逐步会向 DCI-P3 以及 BT.2020 过度,而 AdobeRGB 主要面向专业排版印刷类的用户.。普通用户如果对色域没有概念一般选择 sRGB 色域的产品即可,影音发烧友可以考虑选择覆盖了 DCI-P3 色域的显示器为 HDR 资源提供更好的效果,专业用户根据自己实际应用选择即可。

  • 普通用户→sRGB

  • 专业用户→根据需要选取

更广的色域一般表现为色彩更加的鲜艳,比如 Display P3 色域所能显示的颜色范围就比 sRGB 要大上不少。不过在选择色域的时候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接近100%覆盖目标色域最好,有些显示器会标称125%的 sRGB 色域容积,这种色域比标准 sRGB 大必然带来比较多的色偏,而又无法覆盖完整的 DCI-P3 色域,在真实应用中有非常多的问题。

ΔE 是指感知到的色彩差异,由于色度学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提升,关于 ΔE 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其实也不断在更新,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介绍 ΔE 是如何计算的了。只简单介绍下判断只能则,一般认为 △E<1 的色差人眼是无法区分的,而 1<△E<3 之间的色差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可以一定程度上区分出来,而 3<△E 的色差则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

  • △E<1,测量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人眼基本无法区别(极其优秀)

  • 1<△E<3,测量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人眼很难区别(优秀)

  • 3<△E<6,经过训练的人可以分辨测量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一般)

  • 6<△E,人眼可以明显的分辨测量颜色与标准颜色

一般在使用 CalMan 之类的软件测试屏幕的 △E 时会给出平均 △E 和最大 △E,最大 △E 是指测试画面中测量出的最大 △E 值,而平均 △E 是指所有画面测量的 △E 的平均值。


1.6HDR

HDR(High Dynmic Range) 是指高动态范围(对比度),前面我们有提到目前VA显示面板最高原生对比度也仅仅为4,000:1,但是真实世界中人眼看到的对比度范围常常可以达到100,000: 1, 瞬间对比度也可以达到10,000:1。因此目前显示器/电视的显示能力达不到人眼的感知范围,历史上相当一段时间 CRT 显示器占据了绝对主流,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视频采集/制作都以 CRT 的光电特性为基础,一般 CRT 显示器的 Gamma 曲线为2.4幂指数,所以 ITU BT.601, ITU BT.709, ITU BT.2020 都规定播出信号预校正 Gamma 值为0.5,与 CRT 显示的 Gamma 曲线相叠加,传递出景物光强的 Gamma 值为1.2。 CRT 占据主流的时代一般显示器的亮度不超过100nit ,因此 sRGB 标准亮度也在100nit左右。但 LCD 时代由于 Local dimming (局域控光)提高了动态对比度以及 OLED 显示屏(由于寿命问题显示器暂时还很少使用)的出现,让显示器可以显示更贴近于真实世界的表现成为可能。

▼HDR vs SDR ,HDR 提供了更大的动态范围与更绚丽的色彩

由于HDR涉及到采集(电视台和摄像设备厂商),处理(软件算法厂商,压缩标准),显示设备厂商三方,各方利益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标准组织。Dolby 提出了 DOLBY VISION(杜比视界) 标准(严格来说涉及图像采集,后期处理以及显示,这里只讨论显示部分):

  • 要求 4K,8K 或更高分辨率

  • Rec.2020 色域

  • 12bit 色深

  • 亮度 4000nits(远期 10000nits).

因为 Dolby VISION 规格过高,目前仅有很少的电视和显示器可以支持该标准(另外的原因是Dolby 的专利授权等费用也比较高)。

不过在显示器领域由 VESA 牵头(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制定了 Display HDR 标准,由早期的 Display HDR400/600/1000 三个规格,发展到目前 400、500、600、1000、1400、400 True Black(OLED)、500 True Black(OLED) 共七种不同的认证,在同类产品(LCD/OLED)中 Tier 越高表示性能指标越好。

  • DisplayHDR 1400>DisplayHDR 1000>DisplayHDR 600>DisplayHDR 500>DisplayHDR 400

  • DisplayHDR 500 True Black>DisplayHDR 400 True Black

其中 Display HDR400 由于只需 Global Dimming(背光整体调光),因此规格最低相对来说效果也比较差,VESA 在1.1版本中专门增加了更高一级的 DisplayHDR 500,要求必须支持 Local Dimming(局域控光)。



1.7FreeSync VS G-SYNC

Free Sync 和 G-SYNC 其实都是基于 VRR(Variable Refresh Rate 可变刷新率)的技术,通过调整画面的 VBLANK(垂直/帧间间隙)来调整刷新率,以达到垂直同步、无画面撕裂和低延时的效果。

早期由于 NVIDIA 强制 G-SYNC 需要使用专用芯片,支持 G-SYNC 的显示器价格较贵数量也相对比较少,不过相较于 FreeSync 这颗专用芯片也提供了 OverClocking、Ultra-Low Motion Blur 等技术。后期随着 HDR 技术的发展,NVIDIA 也推出了支持 HDR 的 G-SYNC 技术——GSYNC HDR(后改名为 G-SYNC Ultimate),并在低端引入了无需专用芯片的 G-SYNC Compaatible 认证。

  • G-SYNC Ultimate,最高端专用芯片支持 HDR,Ultra-low latency(超低延时),局域控光,广色域

  • G-SYNC,中端需要专用芯片,支持 OverClocking、Ultra-Low Motion Blur

  • G-SYNC Compatiable,最低端无需专用芯片,完全等同于 AMD FreeSync 和 VESA Adaptive Sync

AMD 方面早期推出 FreeSync 时就无需专用芯片,因此显示器的成本和价格都比较亲民一些,后期 AMD 也推出了搭载 HDR 技术的 FreeSync——FreeSync2 HDR(后改名为 FreeSync Premium Pro)。

目前 AMD 的 FreeSync 技术也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入门的 FreeeSync,中端的 FreeSync Premium Pro 以及高端的 FreeSync Premium Pro。

  • FreeSync Premium Pro,最高端,支持 HDR,最低要求 120Hz 全高清屏幕,支持低刷新率补偿技术,无撕裂,低闪烁,并在 SDR 和 HDR 内容时都保持低延时

  • FreeSync Premium,中端,最低要求 120Hz 全高清屏幕,支持低刷新率补偿技术,无撕裂,低闪烁和低延时

  • FreeSync ,最低端仅支持无撕裂,低闪烁和低延时


整体来说 G-SYNC 的参数和实际效果依旧比 FreeSync 要好一些,不过高端专用芯片和 NVIDIA 专利费也带来了比较高的门槛,AMD 的 FreeSync 技术无论是标准版还是 Premium/Premium Pro 都更亲民一些。不过目前新认证刚施行不久,两家的新认证产品目前还很少上市,对于选 FreeSync 还是 G-SYNC 建议大家还是根据钱包深度来进行选择。


1.8 IDC数据

最后回顾一下 IDC 统计的显示器出货数据,2019Q4 PC 显示器难得的拿到了一个整体5%的增幅,相比这几年平均2%的跌幅来说是非常亮眼的表现了。不过由于整体的市场需求以及 COVID-19 的影响,IDC预测2020年显示器出货会比2019年萎缩7.2%。

不过整个显示器市场的前进的方向也依然很清晰:

  • 显示器出货尺寸继续增大,23.8英寸显示器出货接近目前出货量最大的21.5英寸,并在2020年稳定成为出货量第一的显示器尺寸

  • 游戏显示器出货量和占比持续增加

市场的前四名依然是传统的四大显示器巨头:DELL(戴尔)、HP(惠普)、TPV(包含AOC、ViewSonic、飞利浦等多个品牌)、Lenovo(联想),新的变化是三星一边逐渐关闭 LCD 面板厂,另外一边三星显示器却录得了19.7%的增幅将老对头 LG(乐金) 打入了 Others,不过考虑到这几年 LG 显示器新品与品控确实口碑销量双不佳,这个结果其实也早在预料之中了。



2.500~1000 入门级价位

虽然随着游戏玩家的增多和图像视频编辑等需求的增加,显示器的整体售价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但是对于很多入门级用户来说1000左右仍是他们主要考虑的价位,本片文章也依旧以不同的价位段,分别为游戏、办公和专业用户进行产品推荐。

小米显示器 23.8英寸

小米和代工厂直接定制款显示器,23.8英寸 FHD(1920X1080) IPS 屏幕,三边微边框支持低蓝光和无可视屏闪,优点是设计简洁价格便宜,缺点也很明显——只有1个 HDMI 接口,适合对性价比要求比较高的入门级用户。



Redmi 显示器1A 23.8英寸

今年以 Redmi 品牌推出的价格更低的产品,同样采用23.8英寸 FHD(1920X1080) IPS 屏幕,同样采用外置电源和窄边框设计,接口方面比小米显示器23.8英寸还多了一个 VGA,价格方面也继承了 Redmi 的风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AOC 24B2XH/27B2H

PAT(中电熊猫的 Oxide)面板整体功耗比一般的 aSi 更低,液晶依旧是目前办公主流的 IPS,和 Redmi 1A 一样支持1个 VGA 和1个 HDMI 接口,入门级用户值得考虑的性价比型产品。不过由于 Redmi 杀价进场,感觉上相对让人可能会有些动摇,毕竟参数与面板都很接近,一两百块的差价对于这个价位的显示器就是百分之几十的差距了。

和 24B2XH 一样采用中电熊猫的面板,使用 27英寸 FHD(1920X1080)分辨率 IPS 面板,不过据说后期有导入第二供应商(2nd Source),27寸胜在屏大但相对来说 PPI 偏低距离近使用时候可能会感觉不够细腻,同样只推荐给预算实在比较有限的用户。



AOC 24P1U

很多时候除了面板外,区分入门和中端显示器的功能是可升降支架和 USB HUB,这二者 24P1U 都具备了。同样采用 23.8英寸 FHD(1920X1080) IPS 面板,三边窄边框设计并支持低蓝光模式,DC 调光没有频闪问题。接口方面也比入门级产品丰富的多,VGA*1 HDMI*1 DP*1,同时配备了一个 USB3.1 Hub,支持俯仰升降以及旋转九十度调节,更适合办公用户的使用需求。



三星 C24F390FHC

由于去年体验过几款高刷新率 VA 屏幕超大的 G2G 响应时间,其实我是不太推荐游戏玩家考虑 VA 显示屏了,毕竟和 IPS 面板相比基本没有价格差,除了曲面的沉浸特性以及漏光外其他方面 IPS 表现整体都会更好些。不过对于入门级的普通应用和影音体验来说,VA 显示器还是有可以选择的。

三星这款 C24F390FHC 采用的是三星自家23.5英寸 VA 面板,曲率是较为普通的 1800R,分辨率为1920X1080。接口部分支持 VGA*1 HDMI*1,并支持 AMD FreeSync,考虑它的价格算是入门级市场中比较值得考虑的曲面产品了。

三星 C27F390FHC

C27F390FHC 从命名上都与前面介绍的 C24F390FHC 一致,面板由23.5英寸升级到了27英寸,其他部分参数与 C24F390FHC 基本完全一致,同样是入门级市场值得考虑的曲面屏产品。



HP 24m

之前曾经尝试过整理 HP 的产品线,发现根本无法找到规则,都是"尺寸"+“字母”很难总结出规律。这款 24m 采用 8mm 的三边窄边框设计,23.8英寸 IPS 面板分辨率为 1920X1080(FHD),色域部分为72% NTSC(低端显示器确实色域方面没法提太多要求),也通过了 Tuv 低蓝光认证。

同样是这个价位几乎完全一致的外置电源设计,以及 HDMI*1 加 VGA*1 的接口配置,中规中矩的产品但是品质有保证,价格也比算较实惠。


3.1000~2000 中端


价位提高到1000~2000后,虽然显示器的纸面参数比1000左右的提升并不明显,但是显示器整体的做工面板品质其实都有不少的提升,这部推荐分别以办公显示器和游戏显示器两个类别进行,首先是办公显示器。

办公显示器:

LG 29WK500-P

当价格升到1000以上脱离了过低的成本控制,可选的显示器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面板素质都好了不少,对于很多喜欢宽屏的用户来说这款 29WK500-P 应该是可用产品中性价比比较高的了,虽然25寸21:9产品价格更低,但是过小的面积实际使用感受并不太好。

29WK500-P 采用一块分辨率2560X1080的 21:9 IPS 面板, 色域覆盖了99%的 sRGB 色域,同时也支持 FreeSync 。主要的缺点就是采用了 6bit 面板,通过 FRC 实现了 8bit 显示,相比原生 8bit 面板的效果要略差一些。优点则是入门级宽屏产品相对价格比较低,对于做报表、处理图片、编辑视频,宽屏都能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明基 BL2480T

BL2480T 是明基爱眼系列产品,采用23.8英寸的窄边框 FHD IPS 面板,支架提供了高度、倾斜以及旋转三种模式,接口方面相对入门级产品也更加全面,支持 DP*1 HDMI*1 以及 VGA*1。BL2480T 还通过了 TUV 莱茵认证,搭载了明基特色的智慧调光功能,可以根据环境光自动调整屏幕亮度和色温,适合对护眼需求比较高的用户。特色的色弱模式也可以帮助色弱人士正常的使用,总的来说是一款比较适合办公室用户的显示器。


DELL U2417H/2419H

U2417H 是 DELL 比较经典的入门级 U 系列产品了,23.8英寸 FHD IPS 三边超窄边框屏幕,覆盖了99% sRGB 色域,出厂校色平均 ΔE<2,也配备了高度可调旋转支架。接口方面除了 USB Hub (1in 4out)以外,配备了 HDMI*1、DP*1(in)、miniDP*1、DP*1(out),可以方便的通过菊花链组成多屏。除了由于发布时间较早(16年),没有配备这几年开始普及的低蓝光等护眼技术外,这款产品其实除了尺寸较小外没太多缺点。

U2419H 是 U2417H 的升级产品,同样采用23.8英寸 FHD IPS 三边超窄边框屏幕,四边边框更窄也通过了 Tuv3 低蓝光不闪屏认证。色域方面覆盖了99%的 sRGB 和85%的 DCI-P3,出厂校色平均ΔE<2.0(sRGB 色域),实际上来说依然是一块 sRGB 色域屏幕,毕竟85%的 DCI-P3 覆盖率日常专业人士是不会使用的。同时由于下边框超窄的设计,这块屏幕用了 TFT 和 CF 反置设计,实际测试很多光学数据其实不如 U2417H。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对低蓝光护眼有特别高的要求,其实 U2417H 更合适一些。


HP 27QD

HDR 标准同时对亮度和色域都提出了要求,因此 DCI-P3 色域的普及也越来越重要, HP 这款27QD 使用量子点背光覆盖了93%的 DCI-P3 色域(距离比较合适的99%左右还有段距离),400nit 亮度并通过了 DisplayHDR400 认证,对广色域有需求的用户可以考虑。同时也在中端价位少见的提供了 USB-C 接口(但不支持供电),不过这款产品没有可旋转支架,对于喜欢调节高度的用户来说不太友好。


AOC U2790PQU/U2790VQ

AOC 的 U2790PQU 和 U2790VQ 应该是大厂27英寸 UHD 显示器中价格最低的了,虽然整体面板等级相对较低,但整体品质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U2790PQU 采用的27英寸 IPS 面板(中电熊猫的 PAT Oxide 面板),分辨率为 UHD(3840X2160),覆盖99% sRGB 色域、出厂校色ΔE<2.0、色深为 10bit,背光也经过了25点校色。接口方面 U2790PQU 配备了 DP*1,HDMI*2 以及 USB Hub(1in 2out)。

U2790VQ 主要参数和 U2790PQU 相同,不过支架部分不支持旋转和高度调节,接口方面也,没有配备 USB Hub。这两款产品都适合对细节要求不是很高,但又想尝鲜体验 4K 分辨率的预算有限的用户。


游戏显示器:

ASUS VG27AQE

虽然 PC 和显示器市场整体成衰退态势,但这几年游戏 PC 和显示器产品却是逆势上扬,提到游戏就绕不开 ASUS 的败家之眼系列,不过 ROG 显示器售价普遍很高(需要信仰),中端市场 TUF 的性价比也还不错。

这款 VG27AQE 6月1日最低价格1999,27英寸 QHD(2560X1440) IPS 144Hz屏幕(支持超频155Hz),色域部分覆盖了99% sRGB,配备旋转可升降支持 FreeSync 和 HDR10。虽然由于采用低成本背光让它只能支持 HDR10,不过 QHD 分辨率加上144Hz高刷新率在2000这个价位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还是比较有性价比的。



Acer XV272U Pbmiiprzx

如果说 VG27AQE 的色彩空间和不支持 DisplayHDR 让你觉得稍显遗憾,那么采用广色域背光覆盖95% DCI-P3 的 Acer XV272U 就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了,同款 144Hz IPS 屏幕搭配更好的背光拿到了 DisplayHDR 400 认证。接口方面也比较完整,HDMI 2.0,DP,USB Hub 都有,同样也配备旋转支架。目前价格刚好两千出头,叠加优惠券四舍五入放在 2K 价位,算是很值得玩家考虑的游戏显示器。


Zowie XL2430

虽然高刷新率 IPS 显示器目前的响应时间越来越低,但如果你是铁杆 FPS 和吃鸡类游戏玩家,高素质的 TN 显示器依然是你最好的选择。Zowie 的 XL2430 采用了一块23.8英寸 144Hz 1ms 响应时间的 TN 屏,并搭配了 S-Swtich 外接控制器用来快速调整参数,FPS 玩家入门级游戏显示器值得考虑的一个选择。

对于 FPS 和吃鸡玩家来说 XL2430 的暗部场景平衡和色彩平衡调节功能是比较有用的,可以根据场景智能进行调节,帮助你早一点看到伏地魔。


4.2000~3000

办公显示器:

三星 S27R750QEC Space Monitor

虽然 VA 目前在响应时间上的弱势让我基本不再推荐 VA 作为游戏显示器,不过三星这款 Space Monitor 的创新设计理念仍然是值肯定的,27英寸 144Hz VA 面板,10bit 色深 覆盖99% sRGB 色域,2000出头的价格也并不算贵。不过部分购买了的用户表示由于线槽没有线夹,在调整支架的时候线材很容易脱落,达不到官方宣传的效果。考虑 Space Monitor 的使用方式,其实更换为 60Hz 面板加上触控可能会更适合教育这些比较特殊的市场。



明基 EW2780Q

EW2780Q 采用的是一块27英寸的 IPS 面板,分辨率为 QHD(2560X1440),覆盖了99%的 sRGB 色域。接口方面配备了2个 HDMI2.0 以及1个 DP 接口,同时也通过了 Tuv 莱茵低蓝光认证、低频闪认证以及明基特色的 B.I. 智慧调光。相比很多显示器自带的音箱只能听个响,EW2780Q 的 5W*2 扬声器配备了专用 DSP,treVolo 音效加持下甚至可以媲美很多入门级音箱。另外这款显示器也支持 HDRi 技术,针对游戏、影院和普通 HDR 进行优化,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调整图像亮度和对比度,避免了一些亮部过曝和暗部细节缺失的问题,是一款兼顾办公与娱乐(视频/连接主机)的产品。

京东
明基(BenQ)27英寸2KIPSHDRi智慧爱眼专业音箱可壁挂窄边主机/PS4/电脑显

价格给力比上次发布低3%商品好评率97%

¥1979

去购买
优惠
满50元减20元
领取
活动
每满2199.0减200.0开始时间:2024-04-16 20:00:00结束时间:2024-04-19 23:59:59


LG 27UL650-W

LGE(乐金电子)和 LGD(乐金显示)同属 LG 集团,很多先进的面板技术本来是自家 LGE 可以优先拿到的,但这几年感觉 LGE 的产品力确实不断下滑,别家拿着 LGD 的高刷新率 IPS 以及 nano IPS 面板大卖的时候,自家的显示器总是亮点不足。

这款 27UL650-W 采用的是京东方的27英寸 UHD IPS 面板,覆盖99% sRGB 色域并支持 DisplayHDR 400,算是同时支持 4K 和 DisplayHDR 400的性价比机型。


DELL U2520DR

其实在1000~2000价位我个人很推荐 DELL 的 U2518DR,特惠时1500左右的价格真的非常不错,分辨率和面板素质也都很好。不过由于新品 U2520DR 上市,目前京东等官方平台已经下架了,新款 U2520DR 主要升级在色域、DisplayHDR 400 以及 USB-C(90W) 接口上。这款 U2520DR 依旧采用2560X1440分辨率的 IPS 屏幕,覆盖了95%的 DCI-P3 色域和99%的 sRGB 色域,出厂校色后平均ΔE<2.0。接口方面配备了 DP1.4*1、HDMI2.0*1、USB-C(DP1.4、90W)*1、USB3.0*3(1in 2out)、USB-C Out*1。整体来说比较均衡的一款显示器,不过初上市价格稍显偏高,比较适合有雷电3和全功能 USB-C 笔记本的办公用户。

DELL U2719DS

27英寸 FHD IPS 面板,低蓝光覆盖99% sRGB 色域,出厂校色平均ΔE<2.0。和 U2419H 一样采用四边窄边框设计,不过下边缘缝隙比较感人。整体来说保持了 U 系列不错的做工,但是缺少了 HDR、USB-C 从功能上我认为是不如 U2520DR 的,性价比上不如 U2518DR,不过还是一台适合办公用户的显示器,今年晚些时候/明年应该会有新款升级。


游戏显示器:

LG 27GL830 -B

LG 自家的 nanoIPS 技术面板,覆盖了98%的 DCI-P3 色域,1ms 响应时间/144Hz 刷新率并通过了 G-Sync Compatiable 认证,同时当然也支持 AMD FreeSync/Adaptive Sync。LG 产品线中性价比相对比较高的游戏显示器,唯一的遗憾就是背光亮度不足400nit 没有通过 DisplayHDR 400 认证。

Acer VG272U P

同样采用 nanoIPS 技术的144Hz QHD 面板,Acer 的 VG272U P 同样为 1ms 响应时间,通过了 G-Sync Compatiable 认证。相比 LG27GL830-B 多支持了 DisplayHDR 400,618期间2500的价位也是很值得考虑的机型,但是支架不支持旋转和升降稍显遗憾。


5.3000~5000

其实考虑3000以上价位的玩家或者用户都比较专业,根据不同的用途有很多机型可以选择,考虑用户的专业性并不一定特别需要产品推荐,这部分简单介绍几款个人比较熟悉或使用过的产品。至于 Gsync 是否值得多花一千块这样的问题,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目前 G-SYNC Ultimate 价格高高在上,FreeSync Premium Pro 和 FreeSync Premium 认证机型也非常的少,G-SYNC Compatible 效果和 FreeSync 效果也基本能满足很多的玩家了,大家可以根据需求自行判断。

办公/专业显示器:

DELL U2718Q/U2720M

如果是去年中高端 UHD 显示器我一定会推荐 U2718Q,不过今年更新的 U2720QM 和 U2718Q 仅100元价差,如果你想选择一台 DELL 的27英寸 UHD 显示器那么请看下面一段 U2720QM 的介绍。

U2720QM 是今年 DELL 的新品,采用27英寸 UHD 分辨率 IPS 屏幕,覆盖95%的 DCI-P3 色域和99%的 sRGB 色域,同样出厂校色后平均 ΔE<2.0。相比 U2718Q 色域更高,并通过了 DisplayHDR 400认证,支持 USB-C(DP1.4+USB PD 90W),很适合雷电3笔记本用户使用。



明基 PD2700U

中端的专业设计显示器,采用27英寸 4K 分辨率 IPS 面板(LG LM270WR3),覆盖99% sRGB 色域出厂校准平均ΔE<3.0。拥有CAD、CAM、动画、暗房等专业模式,并且通过了 PANTONE 和 CalMAN 认证,比较适合专业设计类人员使用。


LG 34WL75C

34WL75C 采用34英寸 IPS 曲面屏幕,分辨率为3440X1440,覆盖99%的 sRGB 色域支持 HDR10。宽屏很适合多任务处理,也算是比较少的 IPS 曲面屏选项了。

飞利浦 328P6AUBREB

去年玩摄影的朋友咨询我是否有比较便宜的 AdobeRGB 色域的显示器可以推荐,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来说飞利浦这款 328P6AUBREB 虽然分辨率稍低,但价格在 AdobeRGB 色域显示器中算是比较亲民的。AdobeRGB,DisplayHDR400,平均ΔE<2.0,USB-C(60W),算是入门级摄影/排版印刷行业人士不错的选择。


游戏显示器:

ASUS PG279Q

虽然很多人会说 G-SYNC 无用论,但其实 PG279Q 本身的硬件素质依旧很不错,只是专用芯片和专利带来的售价让它在今年一众新高刷显示器中显得性价比不高而已。如果你有 NVIDIA 显卡并想体验下 G-Sync 的效果,ASUS 这台 PG279Q 仍是现阶段不多的选择之一。

AOC AG273QG

AGON 系列的 nanoIPS+G-Sync 新品,27英寸 QHD nanoIPS 技术面板,覆盖了100%的 DCI-P3 和 sRGB 色域。AOC 甚至为了色彩精准,难得的为游戏显示器做了出厂校准,平均 ΔE<2.0并配备了遮光罩,是一款主打全场景覆盖(专业设计、娱乐影音、游戏)的全功能显示器。

Zowie XL2546

24.5英寸 240Hz TN 显示器,高端 TN 屏色彩也无需担心,1ms 响应时间标配遮光罩,高端 FPS/吃鸡专业玩家不错的选择。XL2546 的特色功能是 DyAc,通过 DyAc 可以让显示器的动态画面表现更加顺滑和清晰,降低了移动物体的动态抖动问题,在 FPS 游戏中可以更好的判断位置。


结语

耗时两周接近一万两千字的推荐总算在凌晨完成了,作为推荐类的文章其实仍然有一些作者个人主观成分和不足之处,比如因为去年体验了好几款糟糕的 VA,今年推荐 VA 显示器的数量断崖式的下跌。由于篇幅较预期长了不少,大家看到这篇文章的适合应该已经是618促销当中了,希望这篇来的稍晚的文章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最后谢谢大家的观看,也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里留言,我们下次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显示器

Innocn 联合创新 27英寸4K高清IPS技术10bit Type-C接口TUV护眼 带音箱 27C1U-L

993.01元

ViewSonic 优派 27英寸 IPS广视角 2K超清 5ms 75hz

684.76元

HKC 惠科 神盾系列 MG27U 27英寸 IPS G-sync FreeSync 显示器(3840×2160、160Hz、100%sRGB、HDR600)

2781.51元

nubia 努比亚 红魔 GM001J 27英寸MiniLED显示器(3840×2160、160Hz、1ms、HDR1000,Type-C 90W)银翼版

3521.51元

泰坦军团 27英寸 OLED屏 2K 240Hz 0.03ms 10bit 无线充底座 大厂校色 内置

3999元

泰坦军团 24.5英寸2K 原生165Hz FAST IPS快速液晶显示器P25W2R

785元

88VIP:AOC 冠捷 24英寸100Hz办公电竞显示器24B35H台式电脑IPS屏幕27

474.05元

acer 宏碁 XV272K 27英寸4K IPS显示器(HDR600、160Hz)

2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