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充电头评测

斯泰克双模智能超级充电宝评测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假期旅行、工作中我们出差忙碌,每次出门我们都要大包小包的准备用品,而充电器、充电宝、数据线都是我们的必需品,不然在这个手机没电的时间段内,我们都会缺少一些东东。而每次出门都是一堆数码线缠身,而就在前几天我在充电头网站上发现了一款斯泰克双模智能超级充电宝+旅充的宝贝,彻底改变了我出行的麻烦事。产品如何让我给大家细细道来。

开箱:

这款超级充外包装盒由于不知道经历了什么磨难,收到后也是有点小尴尬。盒子成正方形,产品的logo和产品效果图都能在外观看个大体,有点迫不及待打开瞅瞅了。



打开外包装,内置还有一个牛皮纸包装盒,超级充内塑料袋包裹着,这个还是比较欣慰的,至少没任何损坏。



全家福:

老规矩全家福奉上,内置超级充、说明书、合格证和一张福利卡(扫描二维码即可活动其公司的一些优惠活动及福利)



超级充细节:

超级充的整体外观采用全黑色设计,给人一种神秘感的效果,超级充的由来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快充充电宝更是一个快充充电头,它身兼两职,充电宝内置5200毫安,根据我多年的出门旅行经验而言,5200毫安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群的日常旅行出差的需求。整体也不像几万毫安的充电宝那么大、笨重。给我们出行带来的重量上的减负。




超级充顶端内置Type-C PD和USB两个电量输出口,Type-c PD支持5V 2.4A,9V 1.67A,12V 1.25A,USB支持5V 2.4A,9V 1.67A,12V 1.25A,两个接口都支持快充。在Type-c口上方有个隐藏式LED等,用来识别是给充电宝充电或给手机充电的。




侧面采用的是跟平常充电宝一样的设置,4个LED电量指示灯和一个开关键。超级充在上半端还采用了横条式设计,可以起到防滑效果,不至于我们手滑掉到地上。



底部采用了隐藏式折叠插头,用途显而易见,给充电宝或手机充电使用,其下方也标注着产品的型号、容量。输入输出值等信息。




超级充测试:

首先测试充电宝空载,测试显示支持官方的2.4A快充协议。



由于手头上只有苹果设备,我们就拿iPhone X来测试快充,同样支持官方的2.4A快充协议,测试结论均支持官方的标准。




温度测试:

我们分别对直充模式和充电宝充电模式进行了测试,发现(图一)直充模式下温度达到了43°有所偏高一点,摸起来有点烫手,散热方面有待提高;(图二)充电宝模式下,温度37.8°正常,有微弱的温度,没有任何烫手的感觉。




总结:

经过一些列的测试,我看好的这款超级充不负所望,它不论是在身材上、重量上、快充速度上都达到了我的预期,日后出门也仅需携带一根数据线即可,想怎么充就怎么充。到了宾馆插上超级充即可给手机充满电又可给充电宝充满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对吧。但是在这我也想一点建议,希望在直充模式下散热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和产品的色彩可以多一些,适合更多人群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氮化镓快充的选购

创作立场声明:大家好。这次是上一篇水文的补完。非常感谢你们对上篇随笔提出的各种建议、意见和批评。今天我不再灌水,直接放干货,和一些对应的解释说明。在正文开始前,给大家列一下内容提纲,供大家查阅。全篇分为:选购建议、最大功率/冗余、额定功率工作1小时温升、协议支持和结语。

一、选购建议(太长不看版)

  1. 为笔电选择PD替代充电头的电粉们,一方面建议简单粗暴地选择比原装适配器功率高一档的充电头,如65W PD充电头理论上更适合原装45W适配器的笔电;另一方面,建议购买前多参考PD充电头的平台评价,以及贴吧、知乎等社群上同型号笔电兴趣组中,有关三方PD充电头选择的讨论,借助他人经验,降低自身试错成本。使用诱骗线接驳PD快充和笔电的,还应关注诱骗线的品质和性能。根据经验,有时升级BIOS也能改善笔电对三方充电头的兼容性,以及最终充电效果。

  2. 包括60W-65W在内的多数氮化镓快充,都属于体积稍小发热偏高的。多口充电头相比单口发热更为明显。选择体积或便利,发热数据就不太好看。对发热敏感的人群和场景,建议选择单口,或体积偏大的充电头,或者桌充。

  3. 目前,无论哪个功率挡位的多口充电头,大都存在接入或移除第二台设备时,充电头供电闪断重连,甚至出现充电持续闪断充不上电,设备反复握手充电器,即所谓协议打架的问题。只有单口或极少数双口充电头能避免这类问题。

  4. 三口和两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口有两种快充功率组合,即C1+C2口或C1+A口,适用范围更广。但对绝大多数65W档位充电头而言,基本都是45+18W的组合。固定组合输出功率的设置,使得C1口无法在另一口功率较小时,获得大于45W的功率;反之,也无法为另一口提供高于18W,即使C1功率没有45W。目前有几款例外的产品:魅族——任意两口组合输出45+18W;Ravpower——智能分配功率,优先保障C口输出,降低A口输出。据说安克有一款新品,支持苹果设备的功率智能分配。相信功率智能分配,是充电头的下一个卖点之一。此外,65W双C口氮化镓已经在路上。

  5. 每次购买充电头,注意是否有“运费险”,或免费退货服务。这一细节特别重要。

二、最大功率/冗余

由于上篇文章是限时征文,截至发稿前,我的电子负载不是在等待维修,就是在寄回的路上。因此上次只是挖了坑。今天就为大家先填上这个坑。

下面列举的是我个人测试的数据,以及充电头网测试的数据。这里我使用的是炬为DL24 150W电子负载和维简的20V 5A PD转DC诱骗线,采用恒定电压,调整电流的方式。从20V 3.2A开始,以0.1A为步进,调至3.6A后,改为0.01A为步进,直到电流表上电压数值急剧下降,即掉压,或断电无显示,即过流保护。

我们看到,除了征拓的成绩基本一致外,其他几款产品的成绩,我的结果均超过充电头网的。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电子负载上也有一组电压电流功率的数据。这个功率是小于充电头一侧的数据的。为此我请教了技术大佬。得到的回复是,靠近充电头一侧的,是充电头输出数据;靠近负载一侧的,是设备用电功率。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我的测试结果,其中的电压普遍比充电头网的高。此外,充电头网测试时,电流步进是0.1A。随着功率逐步提高,充电头的输出电压会略微下降,此时直接以0.1A为步进调高电流,容易轻易让充电头过载导致断电。而我在后期使用0.01A步进,则给予了充电头在高功率时降压的可能性,提高了其容错率和最终成绩。

三、额定功率工作1小时温升

以往充电头温升的问题,一直都是以产品作维度去衡量。不同的产品由于设计的不同,工作时温升程度不一。但是近期有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里提到同一模具不同氮化镓芯片的方案,最终额定功率工作1小时的温升程度不同。因此我搜集整理了这张表格。

我们可以看到,采用同一氮化镓芯片,甚至同一方案的产品,温升测试的结果仍然有差异。经过认真比对相关产品的拆解报告,我发现同方案的产品仅在重量上略有差异,内部结构和主要用料基本一致。但上面所说类似方案却氮化镓芯片不同,导致温升状况差异的情况,缺乏具体的数据和图证。反而是体积小温度必然高和体积大温度肯定低的定性思维被打破。

这里重点提一下新近出现的整体灌胶技术。由于采用该方案的充电头较少,且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实际的使用效果如何,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

四、协议支持

我先解释一下这张表。斜体加粗的品牌,和褐色填充的协议支持框,是我测试过品牌。其他正常字体,和蓝色填充的框,则是综合查询信息得出的结论。表格以电友的协议支持作为参照。下面协议支持框中无内容的,表示和电友的协议大体一致;有内容的,即是该产品支持的协议。缺项中的内容,就是对比电友,缺少的协议;“其他”,则是对比电友,除掉前面支持的协议,其他的都不支持。

这里提一下PE。根据某电流电压表说明书解释,检测PE协议,需要开启表内负载,并产生高温。且为了提高协议检测准确性,需要连接外部电源。因此许多充电头在使用多数电流电压表检测时,默认未开启PE检测,或无法正确识别PE协议。导致PE协议的支持情况未知。

协议支持情况,2C1A的充电头总体较全;双口产品除安克外,协议较全;单口产品呢,普遍缺少SCP和PE协议。

这里顺带给大家科普一下,如何在C口握手SCP协议。

当然,协议支持再多,接口再多,只有快速且正确握手充电设备,尽可能高功率充电,才算好的使用体验。但实际上,根据大量用户评价反应,越是协议支持多,接口多的产品,越容易出现多口同时接入设备时,设备反复握手充电器,即所谓协议打架,或充电持续闪断等问题。当然,更多的是接入或移除第二台设备时,充电头供电闪断重连。我有幸找到一位大神的一则产品评价,与大家分享。就是说,目前要同时满足协议支持全,充电性能佳,接入新设备充电不闪断的充电头,目前还是没有的。大家应根据自身需要,做出取舍。

在此提一下Switch底座/主机模式对充电头的要求。我们知道,任天堂为switch标配的是一只15V 2.6A,共39W的适配器。根据测试,在掌机模式下,9V、12V和15V电压均可启动Switch的快充。但是在底座/主机模式,则要求充电头必须有15V 2.6A及以上的电压电流输出能力。因此,没有15V输出挡位的充电头,便无法满足条件。常见的有部分笔电适配器、苹果61W旧款、苹果87W、安克60W双C充电头等。此外,虽然Switch的充电功率不到20W,很多时候在18W上下。但如果将Switch连接到三口充电头的C2口,并在C1口接入设备进行充电,甚至只是插入苹果Type-C-Lightning Mfi 认证线,都会导致C2功率降到18W,失去15V的电压挡位,使得Swtich退出底座/主机模式。因此,为Switch准备一只小巧的单口充电头,是个不错的选择。

五、结语

不得不说,今年是氮化镓充电头爆发的一年。自3月起,越来越多氮化镓新品接踵而至,一扫去年双11/12时,只有安克和倍思/爱否可选的二选一境地。同时,65W作为许多品牌氮化镓产品的试水之作,部分品牌已经发起价格战,使得这个功率段的竞争已经渐入白热化。放眼看,手机厂商100W级别的快充技术已然揭幕,高通更是新爆QC 5.0 100W以上充电规格。这些新技术的披露和应用,都将促使65W所在中功率段充电头产品的技术革新和产品优化。因此,作为普通用户,现阶段在选购65W氮化镓充电头时,应当多了解产品的自身特点,包括但不限于厂商宣传的优点,也应当了解到各款产品的局限或不足,从用户评价中了解产品的真实表现,性能评价等。毕竟,使用体验是比品牌或价位更为重要的环节。希望大家都能挑选到更适合自己的充电头。我们下次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