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散热器和下压散热器的区别

塔式散热器和下压散热器的区别

1、散bai热效率不同

侧吹式du散热器zhi比下压式散热效率更高。

有些侧吹式散热器采用了U形热管dao,每根热管都有两个冷凝端,蒸发端在U形弯曲的底部与CPU接触,这意味着该散热器理论上拥有双倍的热管利用率。

2、安装方式不同

AMD平台的用户会发现一些侧吹式散热器不能向机箱后方吹,而只能上下吹。

3、散热应用方向不同

下压式有利于周边散热,下压式散热器有利于CPU散热。侧吹式散热器是发烧友超频冲击极限频率的利器,而下压式则更适合普通用户长期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塔式散热器

JONSBO 乔思伯 CR-1400 彩色版 单塔 风冷散热器 黑色

50元(需用券)

JONSBO 乔思伯 CR-1400 彩色版 单塔 风冷散热器 白色

60元

PowerTrain 动力火车 闪电Z-400 RGB 风冷散热器

37元(需用券)

酷冷至尊 T824八热管双塔式电脑CPU散热器旗舰级风冷无光风扇静音

899.1元

JONSBO 乔思伯 CR-1400 彩色版 单塔 风冷散热器 黑色

57.71元

Segotep 鑫谷 冷锋霜塔T4塔式CPU散热器(Intel平台专用/纯铜4热管直触/炫彩风扇/165W热设计功耗)

59元

PowerTrain 动力火车 CPU风冷散热器 闪电Z-200 高效节能2热管 支持酷睿13代 兼容intel/AMD多平台 9cm风扇

22元

JONSBO 乔思伯 CR1400 EVO电脑CPU散热器

65元(需用券)

酷冷至尊 塔式四热管散热器测试

各位值友,上篇我们测试了Coolmaster的GM100飞碟散热器镇压i7-8700K的情况。结果发现GM100所声称的铜柱散热效率并不令人满意,也许是我对这种静音散热器的要求过高了?但是使用它镇压i7-8700K确实是有点差强人意的感觉。故此,今天我们带来的第二篇测试,依旧使用i7-8700K作为“被虐者”,镇压对象改为大家最常选购的四热管塔式散热器。

购买理由

我继续采用Coolmaster出品的T400 Pro红扇黑盖版四热管散热器。当然我并不是刻意选它的,手头现有的散热器中符合四热管、塔式要求的只有它,还是别人装机时对这个造型不甚满意,便宜卖我的。一直放在床下吃灰,昨晚找出来,擦拭了半天。

外观展示

T400 Pro应该是T400的加强版,原装配两把RED LED的120mm支持温控的散热扇,其使用的来福轴承是传统含油轴承的改进版,来福轴承采用耐磨材料制成高含油中空轴承,减小了轴承与轴芯之间摩擦力,来福轴承还带有反向螺旋槽及挡油槽的轴芯,在风扇运转时含油将形成反向回游,从而避免含油流失,因此提升了轴承寿命。

当然T400 Pro绝对算不上高大上版本,当然四热管本身也不是高大上散热器会使用的散热组合。,外壳使用了全黑色顶盖,但是绝对是简陋的外观稍加美化之作。

T400 Pro的四根6mm热管配合铝挤底座组合的直触式底座确实是低劣的表现,我所说的低劣当然不是说它的散热效率,而是这种散热器底座,虽说这是最直接提高散热效率的底座,但是安装过直触式底座的CPU保护壳都无一幸免的会留下硬伤。

ICE FUSION有道直译为“酷妈凉膏”太有个性了,其实除了它,酷妈还有一种称为Extreme Fusion X1的含银硅脂,效果比ICE FUSION更棒,但是一小管就要1XX,着实有点舍不得。这个ICE FUSION的外形酷似小药罐、名字让人觉得很**、纯白色的膏状物又让人想到了女孩子的抹脸油,容量嘛,我觉得一瓶够我用几年的。

i7-870K将继续使用B360 MATX小号主板进行测试,这款是msi B360M BAZOOKA PLUS,从主板配置上即可看出它的配置低于昨天用的B360M MORTAR TITANIUM主板,不过基本上的配置还说的过去。

它的CPU供电做的还不错的,在CPU供电上感觉还不错,MOS散热片有点夸张,估计七相供电支持i7-8700K应该还够用,不过B360反正不支持超频,这供电应该是够用了。

好像也是支持双卡交火技术的,但是PCIE4X的M.2接口只有一个,大概是够用了,因为B360还是继续不支持磁盘RAID,所以就算放上两个M.2接口也是各自为战。

T400 Pro的扣具依旧是分体式的先装底部的四个固定螺丝柱,ICE FUSION薄薄的涂上一层,白白的一层还挺漂亮。

T400 Pro的高度大于160mm,也就是说要选大于170~180mm宽度的机箱才能够支持它,不然侧盖就合不上了。

把T400 Pro装进凡仕F1很顺利,钢化玻璃侧盖险些盖不上,好险好险!刚刚好能合上,真有点严丝合缝的意思,还真有点心有余悸,如果T400 Pro设计的稍微高点,或是凡仕F1窄一点,那就悲剧了。凡仕F1还是不带任何辅助散热。

本次显卡测试我换用msi GTX1080Ti GAMINGX TRIO游戏魔龙显卡,这个卡的散热设计只比红龙高而不在红龙之下。TRIO使用的是Pascal架构的GP102-350核心,拥有3584个流处理器,Gaming模式下核心频率1544MHz,boost后可达1657MHz。此外,该卡还拥有Silent模式和OC模式,频率分别为1480/1582MHz及1569/1683MHz。该卡拥有11GB GDDR5X显存,显存位宽352bit,显存速度为11Gbps。

TRIO的背面覆盖印有魔龙LOGO的金属背板,这片背板不但可以为PCB背面的元件提供保护,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散热能力,提升整块显卡的散热效能。背板上还配了一条1680万色RGB灯带,能通过微星自家的Mystic Light软件定制和设置自己的配色方案。当然,最漂亮的还数彩虹色流光配色,真正做到了流光溢彩的绚烂效果。

增强的TriFrozr散热系统,显卡的散热器配备了6根纯铜镀镍热管,2根8mm,4根6mm,热管上方使用大面积纯铜镀镍底座,和热管焊接在一起。该技术可以让散热管和均热板完全契合,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TRIO使用的是2枚直径10cm和一枚直径9cm的第四代刀锋风扇,静音效果出色。刀锋4(TORX 2.0)风扇拥有两种不同扇叶间隔排列,引流扇叶可引入更多气流,比上一代刀锋3风扇提升22%的风压从而提供更出色的散热性能。显卡风扇具备“零动空间”风扇智能启停技术,低负载时(GPU温度低于60摄氏度)显卡风扇停止转动,从而彻底消除噪音。那么这样的旗舰级显卡遇上这样一套全密闭的机箱是否能扛得住?

是不是挺帅的?这样的灯效是不是美美哒?首先TRIO显卡超长,而且很重,我给它配了一个乔思伯的重型显卡支撑架。灯效是不错,但是我真有点揪心它的散热能力能不能撑得住。

使用感受

继续选择Aida64的传感器显示为底调,CPUID显示平台的基本参数,初始状态下CPU表面温度32℃,主板温度38℃,CPU第二核心最高37℃,GPU二极管35℃。总的来说和昨天测试的初始温度差的不多。

首先测试的依旧是Fritz象棋测试单核温度测试,Aida64的传感器显示为底调,单核测试一切顺利,在单核状态下CPU表面温度33℃,主板温度38℃,CPU第一核心最高58℃,GPU二极管38℃。和昨天测试相比的单核温度差不多降低了15℃。

其次测试的依旧是Fritz象棋测试全核温度测试,这次换了一个12核全支持的Fritz版本,Aida64的传感器显示为底调,全核测试一切顺利,在全核状态下CPU表面温度41℃,主板温度39℃,CPU第三核心最高71℃,GPU二极管36℃。和昨天测试相比的单核温度差不多降低了25℃。可以说T400 Pro真的是做到了完全碾压小兄弟GM100的散热效率。

最后的测试依旧是GM100的滑铁卢,Prime95拷机测试12核全功耗温度测试,在该测试中平台在Prime95的高压测试下,Aida64的传感器显示为底调,单核测试一切顺利,在单核状态下CPU表面温度55℃,主板温度41℃,CPU第一核心最高75℃,GPU二极管36℃。和昨天测试相比的单核温度差不多降低了25℃。这套平台在没有任何风扇辅助的封闭机箱中稳定地运行了18分钟,毫无压力。

满意T400 Pro的散热能力之余,又开始担心TRIO的散热效能如何了,虽然大家都知道msi的散热造诣,但是这毕竟是GTX1080Ti,而且机箱里一个辅助散热都没有装,是不是有点太自信了?不过开启Furmark之后好像安心点了。在拷机启动大概40秒钟后,显卡的温度上升到58℃,TRIO的散热风扇还没启动。

而在1分零5秒时温度提升到64℃,此时风扇慢慢提速,700RPM,转速32% 温度的提升速度进一步减慢。

测试8分钟后,GPU使用率97%,GPU温度来到70℃,此时TRIO的散热扇转速为1401RPM,全转速的53%,TDP消耗全功率的93.5%,应该说还是理想的。

最终测试时间为15分钟,GPU使用率98%,GPU温度依旧保持在70℃,此时TRIO的散热扇转速为1428RPM,全转速的54%,TDP消耗全功率的93.2%,TRIO的拷机表现进一步印证了msi的显卡散热做得过硬这一结论,即便是GTX1080Ti这样的旗舰级显卡,msi的散热器从散热效率上也是值得肯定的。

总结

本次测试环境完全与上次的一模一样,且未加入任何机箱辅助散热风扇的情况下进行的模拟夏季硬件发热及散热器选择测试。这当然不能算是“杞人忧天”,因为我认为有大概80%以上的电脑主机常年都是工作在我模拟的这种环境之中的。只不过这些主机大概不会用上8700K和GTX1080TI这么高的配置,所以为各位值友选择一款不错的散热器是我这个系列的目的。

酷冷至尊T400 Pro四管散热器所采用的前进后出双120mm散热扇,四根6mm热管直触设计是200以内价位上较为常见的设计风格(更多的只配单个120mm风扇)在此次测试中的表现不俗,近乎封闭的机箱环境下Prime95的测试保持在75℃的理想温度下,值得推荐。

优点;

散热高效,性价比不低,双扇PMW温控静音效果不错。

缺点:

直触式热管容易造成CPU保护盖硬性划伤,整体外观美感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