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立场声明:本来最期待的是降噪豆二代,但是由于几个硬伤只能转买了,最终会给这么一款冷门的小厂产品好评,我自己也是很意外的。
知道各位GGMM们网上冲浪的时间都很紧,所以节省时间结论先写在前面:小鸟的Track Air+绝对是当前(截至2019年8月)市场上,舒适性、降噪、音质、续航、稳定性、便利性、便携性做得最全面、最没有绝对硬伤的真无线耳机,舒适性吊打除airpods之外的一切,综合降噪能力吊打除新降噪豆之外的一切。
然后为了进一步节省时间,这个耳机比较贵比较好,能接受的直接到此链接拍下付款就可以了 :
正文部分
开箱、参数、接口之类的介绍我就不提了,很多人都写过。
对手们
由于Track Air+价格较高,所以就不跟500以下的TWS耳机比了,产品力相差太远的商品之间去对比性价比本就不切实际。
首先说常年霸榜的Airpods,稳定性、舒适性至今无人能及,堪称戴上就忘的无感佩戴,致命短板是隔音效果为零、Android适配不爽、音质白开水、挑耳朵不少人戴着秒掉。
接下来是TWS耳机音质扛把子的森海小馒头Momentum,虽然昂贵但用料看起来配得上这个价格,问题在于佩戴累耳而且不稳,更重要的是现阶段的TWS受限于发声单元和蓝牙没法用LDAC,主要用途还是通勤和运动,根据木桶效应,传输这块短板已经决定了它们的上限,所谓音质还基本停留在“EQ不同”的层次,追求音质属于好高骛远,小馒头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而已。
然后是三星Galaxy Buds,宣传说是安卓中的Airpods,小巧舒适而且功能丰富甚至还比较便宜,可是我就没见过通话质量这么差的耳机。
最后是索尼第二代降噪豆WF-1000XM3,给自己打了一个翻身仗,也是我等了一年的产品,主动降噪不再是无感、连接稳定性稳居第一梯队,DSEE HX也算是基本弥补了不支持aptX的音质传输损失,索尼用自己研发的芯片绕开高通做到了TWS+的双耳真无线加主动降噪是真的黑科技,但是充电盒巨大没包根本不想带出门、佩戴累耳、通话质量差,最终买来试了两天,降价五十闲鱼了。
至于其他的如B&O之类的,产品力基本与小馒头类似,就不单独拿出来了;Powerbeats Pro是一款纯运动耳机,也不好比较;QCY和小米等在性价比的世界里无敌,不比了;其他大部分国产的不是吹牛、刷软文就是抄袭设计,不提。(小鸟其实也该算是国产品牌)
对比
我个人觉得TWS耳机的产品力重要性从高到低列为这几个,拍脑门想出来的比较片面,仅供参考:
不容有失的:连接稳定性、运行稳定性
上面提到的几款都是久经考验的战士,在稳定性方面都是优秀水平,不会给日常使用带来无法忍受的烦恼,硬要一较高下的话Airpods稳居第一,二代降噪豆和Galaxy Buds连接稳定性排第二,小鸟和小馒头排在优秀的末尾水平。(有些人反应Track Air+有断连的问题,我是戴着它挤过地铁、坐过飞机、逛过商场、做过运动的,两个多星期了,别说断连了、连一次受干扰都没遇到过,并且我用过两副Track Air+,都是一样的稳定,可见不是品控问题,手机是S10e。倒不清楚是固件升级还是S10e的功劳。)
非常重要的:佩戴舒适度、佩戴稳定性、便携性、续航、使用便利性、通话效果、外观
佩戴舒适度:Airpods>Track Air+>Galaxy Buds>Momentum>WF-1000XM3 [1]见后面解释
佩戴稳定性:Track Air+>Galaxy Buds>WF-1000XM3>Momentum>>>>>Airpods [2]
便携性:Airpods>Track Air+≈Galaxy Buds>Momentum>>>>>WF-1000XM3
续航:都够用,不比。 [3]
使用便利性:Airpods>Galaxy Buds≈WF-1000XM3≈Momentum,Air+可以认为垫底 [4]
通话效果:Airpods>Track Air+>WF-1000XM3>>>>>Galaxy Buds,Momentum我不了解
外观:Momentum>Track Air+≈WF-1000XM3>Galaxy Buds,Airpods不比
比较重要的:隔音降噪
隔音降噪:WF-1000XM3>Track Air+>>>Galaxy Buds≈Momentum>>>>>Airpods [5]
锦上添花的:音质、防水、快充、延迟
音质:Momentum≈WF-1000XM3>Track Air+≈Galaxy Buds>Airpods [6]
防水:Track Air+=Momentum>WF-1000XM3≈Galaxy Buds≈Airpods [7]
快充:Airpods>WF-1000XM3≈Track Air+≈Galaxy Buds≈Momentum [8]
延迟:Airpods>>>WF-1000XM3≈Galaxy Buds>Track Air+≈Momentum [9]
解释:
[1] 前两项佩戴相关的与每个人的耳朵形状关系很大,一定要亲自试过并且是长时间在多种条件下体验,才能有感受,我只说自己的体会。并且这几个耳机的佩戴体验其实是有很强代表性的:Airpods代表豆芽型,重心位置有利于佩戴稳定,但没有其他任何辅助固定,适合的就很爽,不适合的就完全戴不住;Momentum代表豌豆型,容易涨耳且容易逐渐松动;Buds是豌豆型加了小翅膀,依然容易涨耳但稳定性提升;二代降噪豆因为主体在耳外突出来一坨就叫豌豆突出型吧,容易涨耳且由于重心落在耳外,是不利于稳定的所以稳定性降低;Track Air+则是豆芽和豌豆的杂交型,不像Airpods那么极端但又比纯豌豆型的耳塞小,所以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稳定性和舒适性的较好平衡。我是一个比较矮的男性,所以可以推测这个耳塞的大小对大部分男性的耳朵来说都不算大,对一些女性来说有可能会有点大,可以换最小的耳塞尝试,但不要强求。另外还有兼顾舒适和稳定的佩戴方式Bose鲨鱼鳍,可惜新款真无线还没出来,老款产品力完全不够打,等明年吧。
[2] 没错我就是天生戴不住Airpods的人。
[3] 对于Galaxy Buds、Momentum、WF-1000XM3,续航3小时就足够了,因为不很舒适,大部分人戴两三个小时一定受不了,而像Airpods这种戴上会忘记摘下的,多长续航都可能会无意间用完,Track Air+我戴四小时没明显戴不下去的感觉(就是听歌听得耳朵累了),续航是5-6小时。
[4] Airpods便利性不用说了,Buds虽然背靠三星手机(还能背靠背无线充电,看咱这一语双关),但是触控功能反而比上代减少,降噪豆和小馒头的操控方式多,但没有系统底层协助,比前两者都少了些功能性。Track Air+的控制最简陋也最特别,说简陋是它只有左耳双击和右耳双击这两个方式,也就是说左右总共只能设置两个功能,说特别是在于它采用敲击而非触摸的触发方式,从根本上减少了误触并且提高了触发成功率,实际用起来反而比几个功能繁多的大哥们爽快,用过触控耳塞的都知道触摸的误触和连续触摸的成功率有多难受。
[5] 主动降噪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多人关注第二代降噪豆的重要原因,Track Air+的降噪能力应该能达到第二代降噪豆的80%左右,考虑到降噪豆给我的较差佩戴体验和本身极差的便携性,我觉得Track Air+可以接受了。
[6] 音质本来就是一个比较主观(玄学)的体验,这个排名纯属无聊。
[7] 防水我认为不重要,它们都不能戴着游泳,但又都不至于因为汗水或小雨而轻易损坏,前两者有IPX4防泼溅认证,后三者有口口相传的口碑认证。
[8] 除了Airpods是惊人的充电15分钟听歌3小时以外,其他都是充电十几分钟,听歌一到两小时的水平。
[9] 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无线耳机的延迟是个很重要的参数。其实不然:听歌,延迟是无所谓的;看视频,现在都是视频APP的用软件算法来消除延迟,与耳机的通信能力已经没什么直接关联了;打游戏,音游谁打都恶心,吃鸡只有Airpods勉强能用,其他类型的游戏延迟不超过0.5s我觉得都算正常吧,但因为我不打游戏,所以并不知道Track Air+的延迟水平。
综上,在2019年的8月,经过多次固件升级的小鸟Track Air+,除去佩戴这个千人千面但又极端重要的方面和快捷操作的简陋以外,在其他所有方面,即使是跟市面上一线大厂最优秀的真无线耳塞放在一起,也都是胜多败少的水平。再加上主动降噪、无线充电、IPX4防水这些特性,小鸟Track Air+是真正的无短板、有亮点。Airpods固然是无可撼动的第一,但是它的零隔音和挑耳朵这两个问题也都是一票否决性的,当你不适合用Airpods时,Track Air+是很值得考虑的。
官方已经解决的问题:电流声、底噪、aptX
一个数码产品受到关注度最高、形成口碑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它刚推出的那一个月,所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小鸟是非常失败的,急于争抢“第一款主动降噪真无线耳机”称号,Track Air+仓促上市,软件bug多、电流声和底噪、aptX没做好、不是双耳连接的TWS+、充电盒做工用料配不上高定价,虽然在上市两个月后这些问题部分得到了解决,但口碑也很再有大的扭转了,它给市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品控不佳、经验不足,很难翻身。
底噪和电流声,这是上市时最受诟病的问题,不清楚其根源到底是不是硬件设计,但总之在更新固件后已经完全解决了。
aptX在固件升级后已经补上。
充电盒容易磨损。Track Air现在已经推出了充电盒免费换新服务,换成外壳更硬的心充电盒,Track Air+应该也不远了吧。
我解决了的问题:听诊器效应
先跳到结论:一对合适的哥套或者Spinfit CP100Z,都可以在不损失太多隔音的前提下,几乎完全解决听诊器效应的问题。
继电流声之后,Track Air+的第二大问题就是:听诊器效应。基本上只要你戴着这个耳机,就是伴随着“咚咚咚”的声音在生活,走路咚咚咚,吃饭咚咚咚,跑步咚!咚!咚!真无线耳机的听诊器效应与有线耳机来源不同,有线耳机是来自线,而真无线的听诊器效应是来自耳塞与耳朵的撞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真无线耳机都有这个问题,但其他耳机都没有Track Air+的听诊音这么强。
正当我郁闷的时候,看到某乎上有个姑娘说她把耳套换成索尼哥套就没有听诊器效应了,只是物理隔音效果差了不少。正好我手边的N3AP上就有一对都被戴得快包了浆的哥套,换上确实非常有效果,听诊器效应从巨大的“咚咚咚”,降低为惊人的“几乎没有听诊器效应”,比二代降噪豆好。既然折腾了就折腾到底,为了找到更合适的搭配,我在淘宝买了几幅比较火的耳套来做实验,它们是:
测试方法是不放音乐、不开降噪、电脑开外响放歌、赤脚在家里来回走路,可以说是非常科学严谨了。
从左到右依次说过来:
原厂耳套不知道是不是高度借鉴了Spinfit CP350,除了没有Spinfit独家专利的可旋转设计和不是椭圆形以外,其他几乎完全一致,所以CP350的听诊器效应也与原厂套完全一致,强烈咚咚咚,pass。
这对哥套我盘了(不是,戴了)一年多了,比新的时候更加柔软,所以能兼顾隔音和消除听诊音。
Final E套听说声音素质很好,我是木耳,哪怕装在N3AP上也听不出来差异,硅胶比较硬,套上Track Air+后隔音效果不好,低音也漏出去很多,pass。
Spinfit CP100Z,听“专家”说声音素质甚至不如哥套,但我听不出来差异,我喜欢它很重要的一点是好看,因为它是唯一一个导管突出在耳套外的,与原厂套类似,耳套不会卡住耳塞本体,后面有图。
索尼二代刻度套很便宜,但我买的M号竟然小了,看来跟哥套尺寸不是一回事,所以听诊器效应是没了,但也完全不隔音。顺带一提的是二代降噪豆原配耳套就是三对这款刻度套和三对超级哥套,没买超级哥套的原因是它吸低音吸得很猛,不适合Track Air+,而且我戴它总觉得很滑。
杂牌套是以前买耳机送的,顺便拿来试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太硬了,而且形状不合理,又不舒服密封性又差,pass。
综上所述:一对合适的哥套或者Spinfit CP100Z,都可以在不损失太多隔音的前提下,几乎完全解决听诊器效应的问题,并且低音保留越好的耳套,听诊音也会越严重。我最终是选择了CP100Z,因为和谐好看,而且隔音似乎比我的包浆哥套还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拆封就不能退了 。
所以最终我的耳塞是这样的:
只能寄希望下一代解决的问题:TWS+、无线充电慢、不支持双设备
不是双耳同时连接手机的TWS+,这个是真的恨啊,你芯片都用上5100了,为什么要阉割TWS+?难道怕用845、855的手机太少吗?还是说连这玩意都能固件升级支持起来?
这带来很多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主副耳耗电不一致,连接的前半秒主副耳不同步,听第一段微信语音主副耳不同步,两个耳机隔一堵墙副耳机就断了、总延迟高。所以很多人说,这破耳机连TWS+都不是,凭什么卖这么贵。但是认真想一想,需要隔着一堵墙使用两只耳机的情况,真的存在吗?而且Track Air+的左右耳都可以作为主耳塞,也都可以单独使用,这方面跟TWS+体验是一样的。对于延迟,我不玩手机游戏,B站、优酷都是软件优化过的不说明问题,欢迎补充游戏体验。所以基本上来说上述问题虽然无解,但都不重要。
无线充电极慢、发热高以及无线充电时耳塞本体充电也极慢,这个我估计是因为发热高,所以效率低、充电慢,属于电路设计问题,恐怕没救。
不支持同时连接两个设备,我好像用不着,可能有些人需要吧。
购买疑虑
本地没有专卖店?怕戴着不适合自己?京东提供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作为对比的是Airpods、Galaxy Buds、Sony WF-1000XM3都是“拆封后不可退货”,所以只要能接受它比较高的价格,Track Air+绝对值得一试。
这是篇软文吗?
我还需要写软文赚钱么…
PS:TESTV也要测Track Air+了,不知道会不会得出跟我类似的结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