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之前寒冰PRO有线版的晒单里,小伙伴说寒冰PRO的无线版出了,我不禁浑身寒毛倒竖。
之前半开玩笑预言的无线双模、可换电池等预言,又全部实现了。最近全金属狂潮播第四季,回头从第一季开始补,现在老有种自己会被抓去搅脑浆的感觉。哦不,说不定最近几款寒冰就是从我脑子里弄出来的黑科技?
开箱篇:
包装部分:
寒冰PRO无线版的包装比有线版要大上一圈,肯定的。
无线版有GameDAC以及双电池,自带LED屏,基本所有设置和功能都可以直接在上面设置和调整。
包装正面右上角突出了双无线标志,没想到我的戏言竟然成真了。
而右下角,则用蓝白字样突出显示支持PS4。
我觉得这不是PS4的胜利,而是XBOX和NS的悲哀,这两家都只能接3.5MM,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是不给开放。
“是一套终极游戏音响系统”,我表示非常赞同。
这个后面详细讲。
侧面是一些参数说明。
包括配件列表,GameDAC接口说明,以及无线、耳机、麦克风的参数。
蓝牙是4.1协议,传输距离到了12米。
标称电池寿命是20小时,每块电池10小时。以之前寒冰7和寒冰蓝牙版的情况来看,赛睿的标称都是保守型的,是在功耗最大的情况下测出来的最短使用时间,和国内手机最低功耗下理论环境里测到的最长纯待机时间相反。
看到这个RISE UP,我突然想到有时候一些箱子,上面印着一行字:如果看到这行字说明箱子放反了。
我觉得这不是在引诱人家放反么……
GameDAC,双电池,双无线,Hi-Res这些最诱人的卖点都标出来了。
等不及了,我们来开封吧。
这次耳机上面的保护盖直接粘在上盖里,不硬撕的话是取不下来的。
耳机就放在下面。
上面中部是GameDAC,挺大的一个盒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发射器了~
底部的配件盒是平放的,我觉得这样更好。
因为斜插的话,装回去的时候还是要费点时间,也容易伤到盒子。
盒子里配了干燥剂。
我还是要重复一遍,这东西不能给小孩拿到,遇水有可能发热甚至爆燃的。
配件部分:
以前看樱桃小丸子的时候,有一集就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问题:你是会把好吃的先吃掉,还是放最后吃呢?
我想我大概是放最后吃的那一类。所以开箱都先看配件的~
配件盒里有4+1条线(还有一条在右上,里面还有个麦克风的泡棉),电池,说明书。
说明书挺厚的,主要是语言很多,基本上能叫出名字的语种都有了。
由于这次要接GameDAC,还是有多一点需要设置的部分的。
四条线,分别是:电源线,耳机充电线,耳机转3.5MM线,GameDAC主数据线。
这个电源线是选接的。
如果你的USB口功率够,只接主数据线就行了。不够的情况下再接这条电源线。
耳机的充电线,标准的Micro USB接口。
事实上,由于寒冰PRO无线版有双电池以及充电底座,所以直接充耳机的需求就比较少了。
GameDAC的主数据线,同时也提供电源。
这个是Mini USB口的……
呃,Micro USB,Mini USB,还有寒冰系列都用的更小口的那个叫啥来着,三种接口都用上了~
转4段3.5MM的线。
现在移动设备上基本用的都是4段式的,如果要在台式PC上用,可能还需要一条转成2个3段3.5MM的转接线。
好,然后是其他这些配件。
中间有一条光纤线,用来接PS4的。
为什么单独放呢?光纤没办法像普通线缆一样弯折。
替换电池一块,另一块应该是装在耳机里了。
还有一个麦克风的泡棉。
GameDAC:
配件盒就看到这里,我们来看GameDAC。
很多耳机都会号称自带声卡,但是像寒冰PRO无线版的GameDAC这样功能强大的并不多见。
所有的输出输入,音频处理都在这个盒子里,以往驱动里几乎所有的调节选项,也都可以在GameDAC里直接设置。
上面还盖了一块纸板保护。
揭开纸板,是塑料保护膜和一张小标签。
操作很简单,旋钮旋转,按下是确定,左边的小圆钮是返回。
GameDAC四周是光面塑料材质。
旋钮周围一圈的手感像是橡胶或者硅胶。
上盖的材质则是细磨砂。
我在想,要是这里的LOGO会发光,效果如何呢?
背面,所有的接口都在这里了。
左边的LINE IN和LINE OUT,可以额外接入音源,或者把音源输出到其他音频设备上,和之前寒冰7的一样。
右边有光纤输入和输出,目前是给PS4配套用的~一般PC比较少用得着。
底部标着一些常规参数。
5V1A的输入,有些老机子的USB确实可能达不到,难怪要再配一条电源线了。
GameDAC的右侧面是给电池充电的地方~
电池的额定电压3.7V,充电电压4.2V。
充电应该不会很快。不过在10小时内充满1000mAh肯定是没问题的。
把电池放到仓里,往内一按就行了。
不过因为电池的形状是对称的,自己不要搞错方向。
耳机本体:
好的,终于来到耳机本体的部分了。
乍一看,耳机和几个前辈没什么大区别,不过里面的东西却是屌爆了。
耳罩一样能翻折90度。
耳罩仍然采用海绵材质。
根据我用了将近一年的寒冰7来看,这种耳罩很舒服,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热。
反倒是之前剁的西伯利亚V2,看起来挺冰爽的,带久了就会开始滴汗。
头带。
我还是得再吐槽一次,全黑的也太内敛了。寒冰7和寒冰蓝牙还有一些灰色的图案,寒冰PRO这两款都是全黑。
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XX套装限量版的,希望头带能出彩一点。
钢结构的头梁,坚固性和韧性都很不错。
隔着头带,冬天也不会凉。
头梁内侧还有一层橡胶。
如果真的头非常大,取下了头带,戴着也是很舒服的。
寒冰PRO系列耳机上的功能键都精简了,像有线版的ChatMix做在了线上,无线版的很多功能也都在GameDAC里。
当然,电源和蓝牙的开关是省不了的。
改进过的麦克风静音钮。
浮起状态为静音。
音量旋钮。
这个要特别提一下,虽然看起来跟寒冰PRO有线版一样,但实际上手感又做出了改进。
无线版的音量旋钮刻度更明显,转起来有嗒嗒嗒的声音,而且可以360度旋转,音量上限不再由硬件控制,而是由GameDAC控制。到上限的时候再往上旋,耳机里会听到提示音。
3.5MM口和USB口。
3.5MM口用于分享功能,即把耳机的声音再通过双头AUX线输出到其他设备,两个同响。
USB口通过官方的转接线转成3.5MM头,用于接入手机、游戏机等各种通用设备。
充电口是Micro USB的,也即随便一个安卓手机的数据线都能充。
哦不对,现在安卓慢慢的向Type-C过渡了。赛睿什么时候统一一下USB口呢~
左耳罩看完,我们来看右耳罩。
由于耳机有无线双模,所以肯定需要两个按钮。
电源按钮是凸的,蓝牙按钮是凹的,设计细节还是很用心的,不用取下耳机看也不会按错。
好,无线版的价值之一来了:可更换电池。
作为旗舰产品,自带两块电池提供无限续航,可以的。
当然,你如果出街一礼拜还没地方充电那当我没说
耳罩壳还有编号的,虽然是对称的好像怎么安都行。
磁性还是挺强的。
以前磁给我的印象是,会干扰甚至损坏电子产品的运行。但是最近好多产品都是磁吸设计的,应该是已经克服了这个问题了吧。有这方面比较专业的朋友请给我科普一下吧。
寒冰系列的麦克风效果已经得到了公认,PRO系列的麦克风线也做了改进,没有以前那么容易翻转180度。
麦克风如果静音的话,是会有灯亮起的。牛逼的是,这个亮度仍然可以从GameDAC里从0调到100。
GameDAC的大小可能比你想像中的大,和耳机放一起看看。
不过我跟你说,真的是大有所值。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上机使用了。
PS4使用:
我的PS4是原版,根据赛睿说明书上写的,原版和PRO是有光纤的。而SLIM版好像没有。
不过我空间比较小,几个机子都挤在一起了啦
既然用到光纤,就要把光纤线拿出来啦。
记得轻拿轻放,不要折到,光纤线还是很脆弱的。
插上GameDAC,第一次使用会叫你先选择音源,这里我们选择PS4。
光纤接口在背面,如果主机放的位置比较挤,插起来还是要摸索一下的。
不过位置就在电源附近,摸一下就有了。
好,把光纤也插进去。
光纤头和座都有防呆设计,不会插反。
耳机开起来。
开机之后,无线连接处会有白灯在闪,抓了好久才抓到~
同时,GameDAC会显示耳机电量、音量等信息。
GameDAC能显示和调整的还有非常多,等下上PC之后再详细看。
接上GameDAC的时候,PS4就会检测到接入耳麦设备。
如果你要用光纤进行更高品质的输出,以及在PS4上也使用ChatMix功能,需要到设置里设置光纤输出。
寒冰PRO无线版用的是逗逼哦不,杜比5.1。
可以看到,声音装置里的输入输出都识别了寒冰PRO无线版。
你也可以设置哪些声音输出到耳机,可以是所有游戏声音,也可以只有语音。
鉴于上次有线版玩PT的体验,我还是不作死了,再来看看其他功能。
蓝牙连接:
电源灯是白色的,蓝牙灯是蓝色的,没问题。
连接方法和其他蓝牙设备一样,一搜就能搜到。
耳机也没有输入设备,所以也不用输入密码啥的。
连上去之后,躺床上看看自己的视频之类~
蓝牙一般连移动设备,价值就在这里了。
而且我注意到,寒冰PRO无线版的蓝牙连上之后,竟然是有电量显示的!
如图。
其他的使用跟别的蓝牙设备并无二致。寒冰蓝牙版的一些快捷操作仍然能用,轻按一下蓝牙按钮可以接听电话、暂停歌曲,双击是下一首等。
双通功能:
刚才说到,其他的使用跟别的蓝牙设备基本一样,但是这里,寒冰PRO无线版却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功能:双通。
所谓双通,就是耳机能够同时接收两种音源并播放。你可以只戴着一个耳机,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跟老婆打电话。
以前寒冰蓝牙版是可以蓝牙和AUX线双通,现在PRO无线版有双无线,可以实现双无线同响!
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耳机和GameDAC连上的同时,蓝牙再连其他设备,就OK了。
简单到都不需要什么说明。这时候耳机会同时有PC和手机的声音。
以后打游戏的时候,如果有电话,只要轻轻一按耳机上的蓝牙钮,就能一键接听,不会再被老婆罚跪搓衣板了。
三通功能:
什么?三通功能是什么鬼?
赛睿的宣传页面和说明书上并没有提到,我估计他们有的人都不知道。
因为我比较爱折腾和研究,所以会尝试设备的各种使用方式。
之前蓝牙版可以蓝牙和AUX双通,于是我就试了一下,PRO无线版也可以。
那么,可以双无线+AUX线三通吗?可以的!
不过,寒冰PRO无线版一旦接入USB音频线,耳机的无线就会自动关机,所以直接接线是不行的。不过,我们可以曲线救国……
在GameDAC这里,选择AUX,这时候,耳机会接收到背后Line-In的音源,同时,无线连接和蓝牙的音源也还在!
那么,此时耳机的2.4G无线、蓝牙无线,以及通过Line-In接到GameDAC这三个音源是同时能听到的!
而且三个音源都可以分别调节音量。
简直黑科技
Line-In/Line-Out功能:
正经的来说,Line-In并不是让你用来三通的,毕竟三个音源实在也太吵了~
Line-In接入音源时,耳机可以一起听到这个音源的声音。
现在很多什么手机麦克风可以外部输入伴奏,其实一样的原理。
而Line-Out功能是这样的:
当你的耳机无线正在运行时,Line-Out不工作。
当GameDAC没有输出2.4G无线信号时(耳机关闭或者没电或者无匹配),音源就会输出到Line-Out里。
这个功能有什么用呢?不需要两个设备同时发声,但是却需要频繁切换时,只需要关闭耳机即可,不用再把线在耳机和音箱之间来回拔。当然,像我上图一样接两个耳机一样是可以的。
如果需要两个耳机同时听到声音,只需要用双头AUX线接一起就行了。
GameDAC菜单:
寒冰PRO无线版非常强大的一个因素在于,GameDAC集成了非常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调整、设置都可以在里面完成,同时,Hi-Res的编解码芯片也在里面。所以才会那么大。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菜单:
第一级菜单只有三项:
AUDIO,用于设置耳机本身的一些音效设置。
SOURCE,设置音源。之前设置PS4/PC就是在这里面。
OPTIONS,一些其他设置都在里面。
AUDIO菜单:
CHATMIX功能寒冰7的时候就体验过了。这里,寒冰PRO无线版直接集成在了GameDAC里。
结合之前PS4也能用,这里应该是脱离了驱动实现了这个功能。
EQ,很熟悉了应该。
一样是脱离了驱动,直接在GameDAC就可以设置。
可以使用内置的方案,也可以完全自定义。虽然操作比起PC上鼠标点击要麻烦一点。
环绕声,只有开启和关闭。
重点讲一下这个SIDETONE。
这个功能在之前的寒冰驱动里是叫做侧音功能,与监听不同的是,它几乎无延迟,但是并不混响进系统,只是你自己耳机能听到自己话筒的声音而已。
寒冰7和蓝牙版的侧音音量比较小,开到最大也只能勉强听到。
寒冰PRO有线版侧音音量大了一些,不用特地去听。
而这里,PRO无线版实现了质的突破:侧音音量调到最大的9时,可以把你自己吓死
对于我们这种做解说的来说,这个功能实在太需要了,音量大点,可以调小。而太小的话就很难办。
点赞!
SOURCE菜单:
这个好像没有什么二级菜单,就PS4/PC/AUX三个可选。
这里的AUX指的应该是Line-In,而不是直接插到耳机上的线。因为耳机的USB音频一旦插入,立马自动关掉电源了。
这在之前的三通试验中已经得到验证。当然,AUX是可以和其他音源共存的。
SYSTEM菜单:
SYSTEM菜单里选项还是很多的。
Brigntness这个不用说了吧,就是调节GameDAC显示屏的亮度的。
下面这个HEADSET我研究了好一会儿,根据描述,这个菜单是用来设置“Headset menu”的。
但是耳机没有显示屏呀,哪来的menu?
你们猜怎么着?
耳机的音量旋钮是能按的!
是的,按下耳机的音量旋钮,可以切换菜单,接下来就是和GameDAC差不多的操作了。
所以这里,你可以把自己最常用的一些菜单设置到里面。
设置完以后,你只需要按耳机就可以进行调节,而不用特地去调GameDAC,毕竟无线耳机,我们有时候是会戴着四处跑的。
这个功能简直太贴心了
这俩功能没啥好多说的。
BEEP是蜂鸣,进行菜单操作的时候,耳机会听到嘀的一声,可以关闭。
PAIRING就是配对。耳机来的时候已经和GameDAC配好了,但是如果你要和其他耳机配对,就用它来进行。
StandBy,也就是待机,由GameDAC向耳机发出待机指令,而不是将耳机的电源彻底关闭。
比如你现在只要蓝牙功能,就可以将2.4G无线待机,节省能耗。
RESET不用说了吧……
一般来说,接了其他设备的话,音量可以由那个设备来设置。
但是这里,我们还可以单独再进行一层设置。
当然前提是蓝牙有连接设备。
另外,蓝牙菜单还可以设置游戏中麦克风的自动静音功能。
SCREEN里有TIMEOUT和MODE两个设置。
TIMEOUT可以从30秒到600秒设置。
而MODE设置超时之后,屏幕的处理方式,默认是DIM,也就是变暗,也可以彻底关闭。
继续往下看。
来到音量限制菜单,这里可以设置是否对音量进行限制。我试了一下,开了之后,最大音量是小了,但是具体怎么样一个限制法,目前并不太清楚。
麦克风的亮度。
当麦克风静音时,灯会亮起以提示玩家。这里可以设置光亮度,设为0则是关闭。
不过无线版只有红色灯,并没有RGB。而且也没办法反过来,就是让麦克的时候亮起。
100%的亮度。
远看还可以,但是如果戴在头上的话,麦又伸出来在嘴边,这样会直接被眼睛的余光看到,确实有点刺眼。
最后的两个菜单。
AUTO OFF 设置的是耳机的自动关闭时间,毕竟是无线的。可以从0设置到120分钟。
SYSTEM INFO,查看设置目前的固件版本号。
好,这么长的一段,可以看到,GameDAC各种该有的功能都有,各种意料之外的功能也做进去了。之前包装盒上,赛睿自称这是“终极游戏音响系统”,我觉得完全不为过。
游戏实战:
CSGO太长了,而且我也不太擅长,还是来一局屁股吧。
之前排位赛的10场都还没打完
单排嘛,什么人都能遇到。队里的小美不知道怎么的一个人就发起疯来骂个不停,然后就开始恶意捣乱,不停的用墙封自己人。
这样我们等于5打7,久攻不下。月球地图我并不是很熟,不过通过听声,3分半的时候找到敌方防守最薄弱的一侧骚扰。但是寡不敌众,最后还是没占下来。
团队竞技游戏,一切以胜负为准。不是每次都可以一个人拯救世界的。
谈回耳机,寒冰系列我用了4只了,寒冰7,蓝牙版,PRO有线,PRO无线,我可以拍着胸肌告诉你:定位很准。那些说定位不准的请去检查一下设置,或者自己的耳朵。
续航/充电/无线距离:
玩了这么多,耳机也该充充电了。赛睿标称每块电池10小时续航,根据以往寒冰7和蓝牙版的经验,都是很保守的数值。
耳机到手之后,内置的电池有2/3左右的电量,正常音量使用17个小时至没电。
值得一提的是,PRO无线版的电量指示也做了改进,无论是PC驱动,还是GameDAC,都能清楚的看到电量。
用空的电池塞到充电座里面差不多2个多小时充满。
在GameDAC上可以直观的看到各种状态,包括耳机里的电池与正在充电中电池的电量。
至于无线距离,之前寒冰7测试的时候,正好穿两道墙到卫生间,在马桶的地方就断了,而这次寒冰PRO无线版在马桶的地方还有信号。别问我为什么是马桶的位置,因为马桶正好在家里离房间最远处,刚好我上WC的时候懒得脱耳机就这么戴着去上了。无线就是好。
PC驱动:
PC驱动之所以放到这么后面,主要是因为:
原因不明,总之,PC端的驱动好像还没准备好,什么时候会有目前暂时未知。
不过GameDAC什么都可以调,也就先不管了。
Hi-Res音乐体验:
之前寒冰PRO有线版的时候被Hi-Res的体验惊艳出了一身鸡皮疙瘩,但是音源并不好找。
东京喰种第三季开播了,还是第一季的unravel好听。
没找到那个版本的Hi-Res,找到了另一个版本的,就是最后一集时候,金木……呃,我还是不剧透吧。
得益于GameDAC的性能,无线版的听感并没有因为传输的原因受到影响,跟以前用游戏耳机听歌相比,歌曲各部分的层次感能很明显的区分,人声,和声,以及各种乐器的声音,清晰可辩。由于我戴耳机一向不喜欢开太大音量,很多细节以前都没注意到,换了寒冰PRO无线之后,同样的音量下就听得非常明显。
Hi-Res在听感上,高音人声聚拢,低音下潜更深。以前在听一些歌的时候,女声高音会有些发虚或者说发散的感觉,换了PRO无线之后,明显感觉这部分声音聚拢了许多。另一方面,低音的下潜更深,直击感明显,打击乐器的弹性也更好。
另一方面,听歌的时候,临场感非常强,很容易让人忘了自己戴着耳机。很多歌曲中的音色太过真实,经常以为是现实中发出的声音。比如歌曲中1分30秒左右开始出现的类似心跳一样的鼓声,我一瞬间还以为谁又在敲什么东西,找了一圈才反应过来是耳机里的声音。
总结:
赛睿对寒冰系列的标语是“重新定义游戏耳机”。
当初评测寒冰7的时候,我觉得已经够好了,只是要有蓝牙就好了。结果蓝牙版就出了。
后来我又说要是有双模就好了,要是能换电池就好了,结果这些全部都在寒冰PRO无线版实现了。
仔细一想,有点毛骨悚然,我会不会是耳语者,赛睿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来把我抓去,从我的脑子里提取黑科技并做成产品然后还洗去我的记忆?
认真的说,这款耳机把我能想像到的几乎都实现了:
游戏定位√
Hi-Res音乐发烧√
2.4G/蓝牙无线双模√
可换电池无限续航√
GameDAC免驱设置√
赛睿给自己的定语是“终极游戏音响系统”,从玩家的角度来讲,我会称它为“游戏耳机的究极形态”。嗯,亚古兽,就决定是你了,究极进化!
不行,我可是脑袋里装着黑科技的人,我一定要再想出点什么。嗯,上次说的模块化还没实现呢,还有,夏天快到了,耳罩毕竟有点热,我又湿耳严重不能用耳塞,所以出个骨传导吧
然后啊,头带和耳罩壳做得花哨一点吧,比如无线耳机出于续航考虑没有灯,那就把灯做在耳罩壳上,内置锂电,厚一点没关系~好吧,我开玩笑的,我还是更喜欢务实而强大的设计。
小编注:本文作者@波导终结者 是什么值得买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新浪微博:@波导终结者(https://weibo.com/u/1016801521)
扶持推广个人品牌是生活家新增福利,更多详细内容请看生活家公告(https://news.smzdm.com/p/26967/)。欢迎大家踊跃申请生活家,生活家中表现优异的用户还将有机会成为『首席生活家』,欢迎有着特别生活经验的值友们踊跃加入生活家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