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充电头

倍思 PD60W快充充电头怎么样


购买理由

由于今年开始搭上苹果快充的贼船,所以现在再充普通充确实觉得比较不爽。其实更多是心里层面的。而且出差设备里,常年备着紫米1.5w的充电宝与switch,所以大功率的充电头是必备的。

此前给iphone快充用的就是倍思家的1A1C,这个主要是性价比较高,支持的协议较多。但是也是最多到30W。同时A与C快充不行,对着switch和充电宝都只能慢充。以前出差就是得带上倍思1A1C加上紫米的45W单口type-C。颇为麻烦。

就开始寻觅好用的大功率多头快充电头。之前看过爱否的,但是过于巨大,略显笨重,也太贵(核心原因)。

直到突然看到倍思出了60W,支持同时快充的3口充电头,又值其新品优惠。遂拿下。

京东上10元押金抵30元,尾款109元,累计119元。目前售价徘徊在139-149元之间。

参数如下


可以看出累计最高是60W,单独输出C端也可以实现60W,双口同时快充ok,数值上总体是优秀的。

外观展示

传统倍思家的包装

背面

说明了对Macbook等电脑充电的支持。

侧面协议支持说明

开箱,只有说明书保修卡与本体,没有送数据线。

插头拨片可收藏,这个好评

然后是与紫米45W体积大小对比

倍思惯用的usb橙色配色,辨识度很高。

我买的的黑色版本,磨砂手感,总体比起紫米的45W,紫米显得更宽点,倍思显得更长点,重量也更重一点。

使用感受

由于我没买测电流的工具,仅从直观充电时间进行评论。

使用双口1A1C同时充iPhone 6s与 iPhone XS,iPhone XS实现了半小时充电50%电量的快充要求。

另外在使用C口充电switch,实现边充边家电的功率要求。

对于紫米1.5W的快速充电也实现要求。


总结

可以说倍思的这个60W充电器满足了我绝大部分的外出与居家充电要求。多口同时充电,且不影响C口快充,这个是目前最有用的。

倍思今年在充电器等方面发力不少,协议的多支持与售价的相对略低,以及新品频出(还有个45W带电量显示的,差点就买了),同时多款充电都支持华为快充(虽然我没有华为),都相当不错。

之前一直听网上说,做工不行。这个至少在1A1C的充电头我没遇到。

但是,在这个60W新品上,我遇到了!

外观做工方面没问题,可是充电时电流声非常明显,而且还是有两类电流声(非同时),另外时不时发热严重。

这就逼迫我赶紧换个货。希望还回来的没问题。

具体京东换货回来的情况,请各位留意我的留言!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快充充电头输出多少

快充bai2.0是5V 2A,快充3.0是5V 3A.

快速充电模式:一du个由适配器、线缆和终端zhi组成的充电系统,从初dao始充电状态开始,至充电30分钟,期间进入电池的平均电流大于等于3A或总充电量大于等于电池额定容量的60%的充电方式。

普通充电模式:适配器额定输出电压为5V,额定输出电流小于等于3A的充电模式,在此模式下适配器输出端口D+和D-短路。


展开阅读全文
赛尔康 快充充电插头评测

前几日,闲来无事, 饭后茶余,正巧华为官网有个小活动。

华为官网荣耀7用户福利,用户凭手机IMEI可以换取69元优惠券。”

咱正巧手里头有荣耀7,于是乎,就撸起呗

使用后的优惠卷

没过几日,充电头就到手了!快递速度也算是比较合理的了。

稍有破损的外包装

个头好大的包装!送快递的小哥都以上我撸的是手机!拆开一看

一个小的充电头,用了个大盒子。看得出,发货打包工作还是很负责人的!

到手后看到顶部有二维码扫描验证的图示,无聊也还是扫一扫咯~

介绍一下小插头吧。

它是兼容9V2A ,5V2A的手机充电头,支持海思快充与高通QC2.0快充协议;功率输出:18W(标称是如此,但是商品本身并没有标注功率)。楼猪手头有的另一个2A充电头,是10W功率的。另外,要用到9V2A的输出,那就得看各位的手机是否支持了。楼猪是去年撸的魅族mx4pro,体验不到QC2.0 ,目前只能是按照普通的5V2A输出的使用。

另外的充电头

编外话: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充电头的生产商并非是华为自己。而是赛尔康。

大致补充一些资料吧,赛尔康技术有限公司系芬兰独资的上市公司,成立于1975年,1983年被诺基亚集团收为麾下的一个子公司,并于1999年自其分离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通讯工业伙伴,专业制造手机充电器、开关电源等产品。公司总部设于芬兰,1997年在美国、香港设立办事处,1998年于中国、2000年于巴西、2006年于印度设立生产厂。公司的客户主要有:NOKIA、MOTOROLA、SAMSUNG、SONY ERICSSON、SIEMENS、LG等。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赛尔康作为以开关型手机充电器的供应商,在全球手机充电器行业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有员工4000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