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节和诗人屈原的纪念日。据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是楚国宰相,但由于反对国王的政策,被贬到湖南岳阳。当他听到敌国秦国攻破了楚国的都城,他深感悲痛和绝望,于是投身洞庭湖中自尽。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将食物、酒和丝绸等物品扔到水中,以示哀悼和纪念。此后,这个节日就被称为“端午节”。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屈原的故事。据说,屈原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官员,但由于他的忠诚和正直,他的政敌们诬陷他,并让他失去了官职。他感到绝望,于是跳入了汨罗江中自尽。当地居民不忍心看到他的尸体被鱼虾吞食,于是划船下去寻找他的尸体,并在江边焚烧香草和纸钱,以避免恶鬼侵扰。这个节日也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无论是哪种传说,端午节都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并被视为纪念和缅怀伟大人物的日子。